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为大唐修条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哈撒

    也这个李世民还挺幽默的!

    好像没有意料之中的盛怒,相反的语气间还有些调侃的意味,

    嗯……这后果似乎好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

    而底下两侧站立的群臣则是纷纷抬起头,

    目光齐刷刷地看向龙椅上的李世民,

    似乎今日陛下的语气仿佛有些奇怪,

    不似之前皇子做错事的盛怒样……

    龙椅上的李世民站立了起来,绕过案台,背着手一步步的走到御前,接着说道:

    “一个月前朕就在这里下了征粮令,

    二十天前蜀王你就知晓关中地区的鲁王周城粮仓内粮屯有几十万石粮食,

    还有你,寅县令,你为朕修建泾渭河水引流工事,

    钱粮都被刘德之转移到鲁王封地,留下一个空壳给你,

    你为什么不向朕上奏

    你们两个作为朕的钦差征粮官员,

    拿着朕的征粮诏书为什么拖到前天才把粮食征齐

    关中近百万人连年受旱灾,如果粮食不能征齐,赈灾粮不到位,

    你们知道会带来什么后果吗

    近百万人杀进长安,冲破潼关,把这燎原大火聚集一起,大唐还在吗

    朕参你们,不是参你们不该这么办,而是你们为什么不在二十天前这么办!”

    李世民站在御前,双手背后,面色冷峻,恨恨地盯着包成猪头般的李元昌说道。

    “哄……”地一声,

    两仪殿内百官群臣脸色均是一变,面面相觑,纷纷低头,

    今日陛下怎的如此奇怪,群臣数百人参劾蜀王,

    相反陛下怎么话锋不对,更是偏向蜀王殿下

    这鲁王李元昌和参劾蜀王李恪的这几百人估摸着要出事!

    就连一边的李恪和寅生都愣住了,这什么情况。

    包裹成猪头般的李元昌原本还哼哼唧唧,半坐在担架上卖可怜,

    一听李世民这话锋一转,矛头却狠狠地指向他,

    连忙一咕噜翻起来,跪倒在御前,连连叩头说道:

    “皇上,二哥……”

    这动作之迅捷、之麻溜,让寅生看到咂舌不已!

    背着手的李世民瞪眼,伸出一只手指着李元昌呵斥道:

    “李元昌,你还有脸来告你侄儿的状,你以为朕不知晓你的心思吗

    你的周城粮仓屯了近二十万石粮食,

    长安县的庄园里屯了十五万石粮食,

    这两年你的封地辖区县令为虎作伥,私自提前征租,大肆屯粮,

    就是盼着今年大旱,抬升粮价,你们好赚个盆满钵满!”

    李元昌依旧不停叩头,连忙解释道:“皇上,臣弟……”

    话还没说完,李世民就打断了他,继续骂道:

    “你还知道你是朕的弟弟

    你口口声声骂李恪不孝不忠,孝悌之义置于不顾。

    那你自己呢你自己就忠就孝了吗

    朕为了关中受旱灾的百姓心急如焚,

    眼看着越来越多的灾民难民连自己的吃水问题都没法解决,

    千顷良田颗粒无收,百姓纷纷流离失所,不得不冲潼关往山东逃荒!

    你口口声声上奏鼓动让朕封禅封禅!

    朕要站在泰山上眼睁睁地看着我关中平原百万灾民逃荒来看着朕封禅的笑话吗”

    “皇上……”

    李元昌依旧磕




第六十八章 几多欢喜几多愁
    “皇上,臣弟知错了,臣收回参蜀王的奏章,臣弟再也不敢了……”

    跪倒在地的李元昌看着御前盛怒的李世民,一脸盛怒,面色阴冷,

    看着跪在地上的他仿佛不是在看自己的亲弟弟一样,

    这个眼神李元昌自己仿佛在哪里看到过,

    对……想起来了,当时看自己的大哥李建成的眼神!

    李元昌现在是真的慌了!

    他知晓此次这个二哥李世民是真的怒了,

    李元昌现在哪敢还找自己侄儿的麻烦,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

    “咚咚咚……”地十分用力,

    包裹着自己头上白色的绸布隐约间渗出了一丝血色!

    李世民似乎瞧也不瞧这个磕头如捣蒜的李元昌,指向底下这群依然跪着的群臣,说道:

    “至于你们这些个上奏折参蜀王和寅县令的人,朕不知道你们是何居心!

    魏征,你给朕好好查一下,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

    到底是李元昌授意的还是背后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难道说这朝廷之上又起了什么党羽之争”

    魏征面无表情,侧身一步上前,躬身回道:

    “是,陛下,老臣这就派人去查!”

    顿时殿堂上的人又是一阵慌乱,好几十名官员跪着连滚带爬的到中间连连磕头,齐声说道:

    “皇上,臣等知错了,臣听信谣言啊,不是臣的本意啊!臣等愿意收回奏折!”

    “皇上,臣知错了……都是鲁王殿下指使臣做的啊,臣不得不为之啊!”

    “皇上,臣等没有起党羽之争啊,臣是一时糊涂啊!”

    ……

    一时间这两仪殿前地上,几十个人跪地“咚咚咚……”得磕头声的节奏好不热闹!

    “哼!都起来了,你们一个个地都是读书人,君子不党的古训是今天才有的吗

    现在倒是知错了,早干什么去了!简直枉读了圣贤书!”

    李世民望着这些个磕头的群臣训斥道。

    这些个群臣见李世民仿佛稍稍松了点口风,纷纷叩谢起身退到人群中。

    李世民转头望着依旧跪地包裹成粽子般连连磕头的李元昌,

    内心也有些于心不忍,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打了这个皇叔在先,

    稍稍平复了一下怒火也说道:

    “李元昌,你也起身吧,你虽说不识大体,大肆屯粮,贪墨朕的赈灾银钱,

    但你曾经跟随太上皇和朕立下汗马功劳,为朕这大唐江山出力不少,罪不至死,

    你的粮仓内囤积的粮食也已上缴至国库,周城封地的宅子也造大火毁于一旦,两者相抵,

    既然你在周城封地弄得天怒人怨,那你以后你就老老实实呆在长安,周城就再不要去了!”

    李元昌听闻李世民念在自己曾经跟随太上皇和李世民开国立下赫赫功劳的份上,

    二者相抵,免于死罪,也收回之前夏季时分不上朝的特权。

    但后面这句模棱两可的话,是要收回自己在周城的封地吗

    但是没敢多想,哪敢再多一句言语,连忙叩头谢恩。

    李世民则转身面向李恪和寅生,说道:

    “蜀王李恪,周至县令寅生,上前听旨!”

    李恪和寅生连忙上前跪地接旨。

    太监总管王德手拿圣旨,上前一步打开黄卷圣旨大声宣读!

    “蜀王李恪奉旨征粮抗旱,历尽艰辛万难,为大唐关中受灾百姓征得赈灾粮二十五万石,非但无过,改封吴王。

    封吴王右武候将军,任雍州牧之职,遥领雍州大都督。

    掌秦州、兰州、凤州、岐州、陇州、灵州、凉州、甘州、肃州九洲诸军事。

    原雍州府都督陆呈启御下不严,雍州府内出现朝廷五品大员一死一失踪,降职下都督,罚俸半年。

    雍州刺史李振峰御下不严,掌政无方,关中旱情赈灾不力,罚俸一月。

    将作监少监兼周至县令寅生,泾渭引流灌溉工事居功甚伟,周至县治理有方,关中赈灾征粮功劳居高,加封寅生为雍州长使。

    钦此!”

    “儿臣接旨!叩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



第六十九章 尘埃落定
    看见卫国公李靖笑着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下人抬着个箱子,

    估计是祝贺李恪升迁吴王之喜。

    李恪、寅生等一干人等连忙上前行礼,

    身后的几名下人连忙将箱子接过道谢。

    “行了,免礼吧,咦今日吴王大人升迁之喜,我这个老头子来讨口酒喝,怎么的,你们就摆了这一桌,够谁喝的”

    李靖望着这空荡荡的厅堂,只有李恪,寅生,柴哲威等几人,

    稀稀拉拉地连一桌都没坐满,十分好奇地问道。

    “回卫国公大人,不是我等不想摆酒庆贺吴王的升迁喜宴,

    这不方才还摆了四桌,等了半天就连连一桌的人都没有坐满!

    您也知道今日朝上的情况,表哥今天可是得罪了半个朝廷的人,

    这不你看方才咱们收到的升迁礼!”柴哲威面露苦涩说道。

    然后转身气愤地指向门口的一口大箱子。

    李靖也很好奇,还没走到跟前,一股恶臭味扑面而来,连忙捂住鼻子,皱着眉头问道:

    “怎么这么臭,这里头是何物居然送给吴王当升迁礼”

    “哼!方才我等还在欢欣雀跃地摆了几桌,祝贺吴王的升迁,

    结果门口守卫接到了一辆马车送来这口箱子,放下就走了,

    结果打开一看却是一只早已死透的大黑狗,真是气煞我也!

    追出去早已不见马车踪影了!”柴哲威愤愤地说道。

    “哼……简直岂有此理!敢在这长安城老夫眼皮子底下干这种淫营狗盗之事!

    老夫这就吩咐人去查明是何人所为!太不像话了!”李靖听闻后气的吹胡子瞪眼说道。

    “卫国公,不用了,本王知道是谁干的!”李恪摆摆手说道。

    “是谁干的难道是鲁王”柴哲威问道。

    “是长安城所有见不得我升迁的官员!

    方才寅长史说的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我等为官之人就要将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而不是把精力放在结党之上,

    卫国公大人这次没有见到这次征粮途中的场景,

    百姓们看到我们从鲁王粮仓搬出来那些堆积如山的粮食,

    他们的内心是有多么的喜悦,再也不用提前被征庸,再也不用冲关逃荒了!

    那个时候本王看到这些百姓的眼神中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感谢本王,

    而不是碍于皇子身份!”李恪感慨地说道。

    “晤……好!那老夫就不再追究这淫营狗盗之事!

    看的出来你这次出去是真的成长许多,看来寅县令的确能够胜任这个长史的身份了!

    哈哈哈……”李靖抚着胡须笑着说道。

    “下官愚笨,不知卫国公大人的意思是……”寅生摸不到头脑问道。

    “此次你被任为雍州长史,虽然明面上是辅佐李振峰,实际上你以后更多的是跟在吴王身边,辅佐吴王,

    毕竟吴王身边有能力的谋士太少,此次如果不是你在身边辅佐,

    怕是吴王这次征粮之事又要栽个更头了!”李靖笑着说道。

    “下官不才,吴王身边能人异士太多,下官恐慌!还是先将周至县令做好才是!”寅生连忙谦虚地回道。

    毕竟寅生自己也清楚,自己升官速度简直如同坐火箭,这才短短半年时间,便从一介布衣直接窜至从五品的雍州长史,

    雍州长史为刺史的佐官,其职责多为幕僚性质,相当于后世的省委秘书长之类的职务。

    这让寅生脑子完全转不过弯儿来,自己何德何能,才升迁到县处级,这一下子又晋升到厅局级。

    自个儿有几斤几两心里门清,哪能做的了省委秘书长!

    连个周至的县令屁股还没坐热火呢!

    要知道,捧得越高,摔得越惨!

    “你这厮,别人想做还做不了呢,陛下都已经下旨了,你还敢抗旨不遵”李靖立马板着个脸假恙道。
1...2627282930...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