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1984之狂潮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再次等候
    事实上,这已经构成了播放事故,有趣的是,无论是编导女主持,还是那三位嘉宾全都没感觉到,观众们早已经是群情哗然。当然,还是有些小尴尬,但很快就掩饰了过去。反正就是普天同庆的场面,这点点小失误就忽视过去了吧!

    然而好景不长,等节目播出以后,央妈立刻就感觉到了全国人民的愤怒!

    确实,这年代没有互联网论坛、微博和弹幕,但吐槽发泄之风那是自古以来,人民群众有着自己的智慧,那就是——写信!

    好家伙,连续几天,全国各地的来信络绎不绝,为了运送这些信件,央妈所属的邮局甚至专门调配了一辆邮政大卡车。而那些信件的内容都很雷同,就是把这档节目骂的狗血喷头。而这时候的央妈还没有那么的高高在上。某档春晚失败后,节目导演甚至到新闻联播中直接道歉。因此这一次同样如此,女主持也亲自向全国人民道歉。实际上,他们内心里也相当崩溃。你们电影圈里的那些破事,怎么就算到我们头上了呢

    实际上,吃瓜群众倒不是无理取闹,他们也分不清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区别,主要是好不容易能看到咱们中国人拿奖,可你却在节目中硬喂我们吃翔

    一来,与那三位嘉宾一样,此时的人们都很迷信国外的大奖,尤其是奥斯卡,这已经把国内的金鸡百花看出了土鳖,地位上完全是天壤之别。

    顺便说一句,国内的金鸡百花奖就一直是个笑话,别听现代某些影评人在吹,一开始还怎么怎么样。当然,在开始的那几届,还是比较有专业性的,起码获奖的演员还会演戏。到了现在,甚至已经变成某家娱乐公司捧旗下艺人的专项奖项,什么演技都不需要,只要公关经费到位,口碑已经差的一塌糊涂。反正不多说了,可能文体不分家,就与国足一个鸟样!

    二来,就是在节目中的大翻转。请的都是些什么破嘉宾刚把奥斯卡夸成一朵花,赞美那些评委的眼光,贬低荆建的演技,转眼那些评委就把奖项颁发给了荆建你们都是群垃圾吧

    当然,这样的先抑后扬,放在小说中绝对是非常的爽。但能有机会骂这些专家一通,那就更加爽了嘛!

    反正就是一地鸡毛,媒体对大奖是一片吹捧,观众对节目是口诛笔伐,央妈道歉,可电影评论圈却很诡异的一片沉默。

    许多电影人的心情相当复杂,一方面,荆建能获得奥斯卡,那总是中国电影的荣誉;但另一方面,荆建并不是科班的电影人,确切点说,他仅仅就是个业余玩手,根本就不是圈内人,居然先后两次拿到了奥斯卡这让那些电影人还有什么面子呢很让人尴尬了。

    门户之见自古有之。尤其是获奖的影片都是商业片。而电影圈有着自己的鄙视链,艺术电影瞧不起商业电影。反正这时候的电影圈还是个很封闭的圈子,以几大艺术院校为首,咱们就自娱自乐,财政上有国家拨款,又不需要考虑票房。又何必理会外面的那些刁民呢

    ……

    然而当一个多月后,荆建刚回到国内,他却惊讶的发现,国内正进行着一场关于电影发展路线的大论战。而论战的主角正是自己,居然躺着中枪,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别人的靶子。

    其实在国外拖延了那么一段时间,就是因为参加方方面面的交际。与国内不同,荆建在美国的评论还是挺正面的,虽然是有些人指出了他的演技,但颁奖典礼上的那一番话却赢得了众赞。对于那些前辈和边缘电影工作者的感谢,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好感。尤其是那些已经隐居到幕后的众多前辈评委,觉得这项奖项并没有颁发错。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他们感觉到了荆建的尊重。

    因此在欧美媒体上,比较主流的看法——布兰布尔的这次获奖确实有点侥幸,但这是对于没有获得其他大奖的补偿。从某种方面来看,他执导的两部电影是电影新技术的崭新实验,为未来电影的发展指明了某条道路,属于那种比较特殊的实验电影,因此有着一定的贡献云云……

    而欧美电影圈同样是一团和气。反正所有人都知道,荆建以后基本不会执导,更不可能成为演员,绝不会抢夺别人的资源,而且未来将会是资源提供者,会开展新的电影项目。

    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弄僵关系呢因此不少聚会都会邀请荆建,而荆建也需要借此机会表示感谢,所以才会延误了归程。

    然而刚回到国内,却迎来了当头一棒。而原因让人哭笑不得,居然是荆建新的影片上映,就是与银都机构合作拍摄的那部抗日神剧!

    应该说,虽然银都机构是根红苗正的国企,但身处香港,也学习到了香港电影人拍片神速的特点。整个项目从立项到拍摄完成,只有短短的四个多月。而且这种影片的审核根本没有障碍,发行基本上就是一路畅通。

    至于影片的内容就不多介绍了,反正就是抗日神剧的那一套——一个开挂的无敌特工勇斗一群白痴日伪军的故事。

    其实抗日神剧都是有模板的。比如说《智取威虎山》,那就是标准的剿匪神剧。回忆一下大哥成的《a计划》,里面的套路是不是与《智取威虎山》很雷同啊

    当然,这里没有指责《a计划》高仿的意思,毕竟套路相同,就要看旧瓶装新酒是否装出了新意总不见得爱情悲剧都是《罗密欧和朱丽叶》那一套,就指责都是高仿的吧

    而这部电影名叫《血斗》,主要角色都是内地演员。投资并不大,前后总共折合240万港币,而且绝大部分支付的都是人民币。就是按照荆建的要求,增加了不少笑点,别弄的那么严肃,也增加了戏剧性的冲突,比较夸张。至于爆破、枪战等特效就马马虎虎,毕竟总投资额并不怎么大!

    。




第1019章风尖浪口
    与寒酸的投资不同,影片的宣发费用可以说是挥金如土。在种子传媒的宣发计划中,香港市场花费了150万港币,在大陆市场用掉了整整300多万软妹币。这已经是影片投资的两倍多。千万别小看这年代大陆的300多万人民币,宣传效果远超现在的5、6000万,完全可以说是铺天盖地,差不多能做到家喻户晓的程度。而且这时期娱乐活动相当贫乏,看电影算是比较少见的娱乐之一。

    而这样大手笔的宣发,在这年代是相当罕见的。尤其是在内地,原先的历史上,首次这样宣发的是张艺谋的大片《英雄》,开创了内地电影市场的大片时代。种子传媒就把这一时期整整提早了十年之多。效果当然是惊人,电影院是一票难求,观众们的观影热情是相当的高涨。

    并且这个题材真的不错,东亚、东南亚这块,对日本侵略者是普遍的痛恨,就是喜欢看这样花式吊打日军的影片。只要影片的质量不错,票房就是可期的。因此,票房就不出所料的大爆,香港市场获得了1000万港币出头的票房,大陆获得了3200万人民币的票房。

    要知道,内地的票房还是暂时的,目前仅仅就是在一、二线的城市放映。由于拷贝的制作需要成本,因此内地就很节省。

    可能现代已经见不到了,这时期许多影院都合用一套拷贝,经常能看到大街上有个驮着几盘拷贝的人拼命骑自行车,这就是电影院的跑片工作人员。而且经常来不及,可能电影放映一半的时候,片子还没跑到,电影院里的人只能耐心等待,当然也免不了大声骂娘。

    因此等到三、四、五线城市全部上映完,可能都已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要等到一、二线的城市拷贝让给它们。

    随后就是偏僻的乡镇,还有农村、、边疆、部队的露天放映队。等到覆盖到全中国,可能都已经过去了几年时间。不过这些的票房是不统计的,也没法统计,所以一般只计算城市里的票房。

    从票房成绩来看,可以说是大获成功。与银都机构合资的那家子公司,香港票房能分到一半,这就是500多万港币。大陆同样开了个口子,破例取消了统购统销,允许了票房分成。不过这次的分成十分可怜,电影管理局只允许了十分之一,这还是看在创造外汇的份上。不过就算这样,两地的收入去除所有的开销外,已经能够小赚100多万。

    此外,就是海外销售收入。香港这时是东亚东南亚电影业的中心,海外的销售基本参照香港本地票房。因此一系列的版权销售,又收入了2700万港币。可以说是大获成功,都喜闻乐见打鬼子。

    奇怪的是,宝岛同样购买了这部影片的版权,丝毫没理会银都机构的官方背景。只能感叹,天下无人不通共!

    更奇葩的是,日本居然也购买了版权。据平田康通的消息,在点映的时候居然很受欢迎很快就会大规模的上映。也搞不懂那些平成宅男的脑洞,也许他们就喜欢这样的自虐吧

    《血斗》这部影片,创造了大陆电影史的许多项第一。首次大规模的宣发、首次商业化操作、首次大陆票房分成……。而且男女主角全都爆红,就是……拍摄一结束,除了竭力挽留住了男主角以外,其他角色的演员清一色的选择移民欧美、日本、港澳的都有。

    真是麻麻批!

    有种49年加入果党的赶脚!令人无法吐槽!

    反正这些花絮就不多说了,影片本身获得了巨大成功。然而随之而来的并不是赞誉,而是各路影评家的一片恶评!

    相当奇怪吧就像现代大卖的影片一样,口碑怎么说也不会很差,最多被说一句“艺术性不足”,就是个小瑕疵。然而这时期的电影评论全都掌握在影评家手中,观众们根本就没有发声渠道,于是就形成了一股气势汹汹的批判浪潮!

    如此奇葩的电影生态环境,足以让人吐血。

    这并不是夸张。比如说,著名导演李少红老师,她在前几年曾经拍过一部《银蛇谋杀案》,全国大卖,然后是影评界就是一片批评声。据说就差指着鼻子骂了。而在接拍这部影片之前,李老师是嚎啕大哭死活不愿意,是被逼着去拍摄的。就是不愿意碰商业片,要追求艺术,给人一种上刑场的视觉。

    相当可笑吧而且事后李老师毅然决然的投入了艺术海洋,坚决拒绝商业片,仿佛像是洪水猛兽似的。直到二十几年后,才重新通过《大明宫词》等影片回归商业片,浪费了多少年的才华纯粹是时代的悲哀!

    而国师张艺谋同样如此。《英雄》开创了大片时代,这是可以记录在中国电影史的重要一笔。然而当时同样是一片声讨,完全给人一种士大夫脱离群众审美的感觉。因此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血斗》的大卖,立刻就把自己放到了风尖浪口。

    本来风尖浪口就风尖浪口吧!荆建根本无所谓,反正他就是躲在幕后数钱,谁会管那些影评人会放什么屁

    可是按照当时说好的,为了商业化操作,荆建的大名就被放在影片的总制片人和总监制。更在宣传中,利用奥斯卡奖获得者的身份大肆宣传。天地良心,荆建真没关心过影片的拍摄,更是与创作毫无关系。就是挂了一个名,没想到就惹出了麻烦。

    也不能怪其他人,谁让这货名气大呢还刚获得了奥斯卡奖因此许多电影前辈、同行全都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想要挽救这个误入歧途的年轻人,希望他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良心话,刚得知了这些评论,荆建是一脸懵逼。自己已经是很洁身自好了呀今生还从没睡过国内的女明星怎么就像捅了马蜂窝搞的势不两立一样自己没把那些人的孩子扔井里呀

    。



第1020章面见记者
    别以为拿了奥斯卡就有金刚不坏的护身符,怎么说,此时荆建在电影圈的地位,都不如那位国师张导吧他不是照样在《英雄》以后遭受了影评人的围攻

    更让荆建郁闷的是,赵霞她们几个非但不安慰,还在一旁冷嘲热讽“我说搞艺术的,知道搞出毛病了吧”把荆建着实气了个半死。

    紧接着,同时开拍的另一部抗日神剧在港澳地区和全国上映,同样的套路、同样的宣发、同样的大卖,然后……同样的一片恶评

    趁热打铁,种子传媒与银都机构顶着舆论的风潮,立刻新筹备了三部抗日神剧。连香港的其他公司也出现几个类似项目。甚至内地各大制片厂也同时开拍了七部同类型的抗日神剧

    别以为这年代的电影制片厂就不会跟风。那些专家教授和影评人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制片厂的领导可是要照料底下人吃饭的。既然能大卖,谁会和钱过不去而且版权意识相当淡泊,甚至拿来剧本换个名字就敢拍摄,比现在的跟风夸张多了。

    你也别不信,真的是这样。有兴趣的可以去听姜昆、李文华老师的一个老相声,“……看了场电影,出门一讨论,讨论出12个主人公,6对谈恋爱的,5个右派爸,6个日本妈……”

    这就是嘲讽当时电影全都一个套路,跟风严重的情况。

    于是荆建在电影圈的形象一下子就恶劣到了极点。作为……抗日神剧之父,咳咳,他非但抗拒“挽救”,而且在“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这简直是“罪大恶极”!绝不能容忍这样的“败类”在中国电影圈生存!

    批判风潮刮的越来越猛烈,而主管宣传的部门也是相当头疼。一方是人多势众,并且都是有影响力的文人学者;另一方虽然只是一个人,就不说获奖后,能在国际上打造名片,起码能创造外汇,这是真金白银吧

    终于有人按捺不住,凌枫主动找上门“小建,你是咋想的啊怎么说你也在京影待过,很容易就能卖个好托人出面说几句好话,再拿出几百万扶持几部艺术电影,组织场研讨会,去不了欧美国家,就跑一趟香港。吃人的嘴软,还会有啥事”

    “诶呦,姐。我可是一身正气廉洁奉公,坚决与不正之风作斗争,是个优秀的地下党啊”荆建嬉皮笑脸道。

    “拉倒吧!”凌枫一指酒桌上的冰糖熊掌,笑骂,“这就是民脂民膏!早晚要把你当土豪灭了。”

    这时期的老字号里还有熊掌、驼峰等存货,价格也不怎么贵。今天既然约了凌枫,荆建就顺便尝个鲜。

    坐下后,凌枫就流露出了关心“你,这事你可是犯了倔。知道你不服气,可你也不能漠视啊如果你都不说话,别人就是想帮都没办法。”

    “那咋办”荆建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嘴皮子、笔杆子都斗不过,我又不愿意附和他们的错误观点。而且我说话就有人听吗就当缩头乌龟呗!反正有姐您的石榴裙罩着我!”

    “呸!”凌枫笑啐,“你倒是有心思吃我的软饭老娘打死你这个混小子。”

    “嘿嘿,这话难听了啊男女平等嘛!”

    “这样吧!等会儿会来两个记者,你就挑好听的说点。有些官面文章还是需要的。”

    “成!把他们叫来吧!”

    其实荆建对舆论洗白的态度是无可无不可。他真没把这些当回事。影评无非影响到一些影迷,受众又不怎么广,又何必去理会呢当然,能有机会说几句,荆建也不会反对。

    凌枫明显有备而来,那俩位《大众电影》的记者很快到来。这时期各类报刊杂志的流传度都是相当广,而《大众电影》曾经以单期947万册印量,保持了电影杂志一期销售量最高的世界纪录。由此可见,凌枫和背后的主管部门确实是用了心。

    来的记者是一男一女,为荆建拍了几张照以后,他们就开始了提问。一开始的问题相当常规,无非是祝贺获奖和商业吹捧几句。不过很快就提问到了现在的这场舆论风暴。

    “荆导,您对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有何看法”

    “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哦您的意思……似乎把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放在同等位置看待”

    荆建看了一眼提问的那位男记者“我指正这里的一个误区。全世界都存在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之争,包括欧美国家,甚至在好莱坞。但是商业电影有许多烂片,艺术电影同样也有许多烂片。我们能看到的基本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可能连十分之一都不到。确实,获奖影片以艺术电影居多,而且里面的角色容易出彩。因为都是些性格残缺或者心理残缺的人物,对演技的要求比较高。容易吸引住评委的目光。但商业电影同样不容易,要尽可能多的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难度上都是差不多,又何必分个高下呢”

    “是吗”一旁的女记者有了兴趣,“那您认为,我国电影未来的道路,应该是何种类型的电影”

    “当然是商业电影。”荆建毫不犹豫的回答。让凌枫和两位记者都是一愣。而凌枫急着使眼色,想让荆建不要胡乱说话。
1...350351352353354...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