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1984之狂潮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再次等候

    呵呵,那你又欠了我好多好多的人情。干杯!

    没问题,朋友,干杯!




第100章王若林
    在与王若林的共同研究中,他们俩就发现,身边参考资料太少,尤其是国外最新的科学期刊,根本就掌握不了最新的专业信息。而国内的那些,可能已经落后好几年,甚至十多年的都不罕见。就是在华清这样的顶尖学府,照样如此。问题的关键,没经费没外汇。就是如此可悲,那个年代,顶尖学府都摸不出那一点点钱,买不起那些最新科学期刊。

    那怎么办?总要有解决办法。途径三种:其一,出国的时候,抠下经费购买,或者希望和国外大学交流的时候,对方善心大发,赠送几本。但这里就有个问题,零零碎碎获得几本,那肯定不全。如果关键的资料恰好在缺的那几本里面,那就抓瞎认倒霉吧!而且这些宝贵的期刊,全都当成宝贝藏着。获得的那些教授们都恨不得翻烂背熟,几乎不可能外借,因此,像王若林和荆建这样的研究生大学生根本就借不到。

    其二,翻印。国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集中购买几种主要期刊,翻印后,卖给各大高校和研究所。但时效性就不能保证了。毕竟那时候没有扫描没有自动排版,印刷制版全都靠手工制作,所以,拖个两三年,已经是高效率了。千万别提复印,找不到那地儿。说句题外话,可见此时的复印市场有多么的空白。还有,这只保证主要期刊,那些专业性特别强的期刊,可能就不保证了。

    其三,通过图书进出口公司订购。当然,这需要你有外汇。这也是最快捷的办法,只要给图书进出口公司赚些外汇,就能在一年左右拿到最新期刊。哎,官僚主义害死人呀!至于你想直接国外邮购?哈哈,今天天气真好!

    于是荆建就想到了简森,他是外国人,能很方便的邮寄那些期刊,也能第一时间获得。在黑市换取了一些美元后,荆建利用简森欠下的人情,开始不间断的订购那些期刊。

    而简森常驻中国后,他也希望有荆建这样一位朋友,经常能讨教参谋。并且简森还逐渐发现,留在京城与官员们交道,甚至比留在厂区的作用都大。于是一来二往,每个月两人都会聚一聚,聊聊天,交流交流。

    当然,荆建也会时不时出些主意。什么利用简森那张外国人的脸,多拜访多合影,加快政府办事效率啦;什么邀请官员出国考察啦。而今天所说的,就是让简森提出个国产化率的报告,由政府牵头各大单位集体攻关。既能为简森那里的工厂节约成本,又能提高国内工业水平,官员还有政绩,可谓是三赢。

    离开酒吧的时候,荆建步履轻快。他心中暗笑:可能再过几年,这简森就变成为中国通,会逐渐熟悉在中国的办事规则。而自己能为国家做一点点小贡献,那也挺好。

    回到华清,到食堂匆匆买了饭菜,就直奔王若林的宿舍。

    开门,开门,卫生大检查!在荆建的叫喊声中,就听到门内一阵忙乱。

    门终于打开,王若林鬼鬼祟祟的探出脑袋,一见是荆建,脱口骂道:靠!

    荆建大模大样的走进宿舍,把饭菜放桌上:还没吃吧?瞧瞧这里乱的,老牛如果回来,会悲愤的一头撞死。

    现在的王若林已经硕士毕业,在读博士,与那位老牛一个寝室。老牛是京城本地的,基本是走读,于是王若林就把整个寝室都给霸占了。

    听着荆建的调侃,王若林满不在乎的开始吃饭:每次想整理,都舍不得扔。全都是咱俩的心血,那么多,反正就堆着呗。

    看着周围一袋袋用布袋装满的废草稿,荆建笑道:这都能留纪念?全都是些没用。

    懂吗?王若林翻了个白眼,陈景润还有十七麻袋呢。

    嘿!荆建对王若林翘起大拇指,你还真能比,未来的大科学家。

    王若林其实性格挺内向。不过与荆建熟了后,也能开几句玩笑。他鄙视了荆建一眼:那叫理想。哪儿像你?就梦着图书馆当书虫。

    呵呵,那也是理想。不好吗?工作不分贵贱!

    终于吃完,放下搪瓷碗:其实我觉得是你的野心。

    嗯?荆建吃了一惊,王若林这个书呆怎么懂这个梗?

    看着荆建的表情,王若林有些得意:是想深藏不露吧?还想做那个扫地僧?到时候露一手,让全校大吃一惊?

    我靠!荆建一拍大腿,你居然能认识小说上的字?

    嘿嘿嘿。王若林笑的很老实,就看了那一本。太好看了。摇摇头,回味无穷,以后真不能再看了。

    玩笑开完,两人商量起正事。荆建问:这几天咋样?

    苦恼着摇摇头:还是老地方卡着。分解为七步应该没错,荣教授也肯定过。可是开始那几步很顺利,就到

    足足听了小半个小时,荆建一知半解。不过,作为一名好听众,他及时的开口宽慰:荣教授都肯定了,那方向准没错。而且当时第一步咱们就错了,还是他指导启发的。所以现在别心急,有时候只能穷极法,碰运气了。再说,现在获得的成果已经是国内突破。

    那倒是。王若林笑着点点头,荣教授也是那么说的。他还让我暂时别发表论文。博士还有一两年,完全能再圆满些。他还说,嘿嘿毕业后推荐我做访问学者呢。嘿嘿嘿。

    荣教授名叫荣时辉,是一所美国大学的访问华人教授。当时来到华清,整个华清如获至宝。而荣时辉也确实有几把刷子,在楚之问离开后,立刻挑起了化学系的科研和教学大梁。并且还成为了王若林的博士生导师。

    见王若林得意,荆建笑着刺激他几句:就那么个破课题,让我陪你硕士毕业还不够,还要到博士毕业?,林哥,这世界很美好,咱时间可宝贵着呢。

    嘿嘿。王若林又露出那种标志性的傻笑,一看就知道不怀好意,那就抓紧时间,我刚有个想法



第101章花絮
    心里话,对王若林的敬业精神,荆建深表佩服。但一直拉着自己?只能敬谢不敏。荆建连忙推辞:今晚有事,真有事,就让我休息一天。拜托拜托。

    王若林狐疑的看了一眼:又是小楚?

    呵呵。

    王若林无可奈何:那等会儿我就去实验。那边桌上的你先拿去,是上周你提出的疑难点。我都归类过了,有的还出了习题,列出了参考书的目录。就是有两本记不清页数,需要你自己去翻翻。还有,你上次交的,依然有几点还没完全懂,我都用红笔为你注释了,你再看看。另外那段蓝笔写的,我自己也不能肯定正确,那只是我个人理解。我也请教过荣教授,他说,这是现在国际上的一个研究课题,依然没有结论。我想,如果你有兴趣,以后读硕士的时候,可以成为你的专业方向。另外

    老天呢,还有啊?

    认真点,我先拿本书,给你说啊

    到了此时,荆建的成绩进步极大,已经稳居班级中上游。无疑,王若林的帮助居功至伟,当然还有楚玥婷。

    但另外一方面,在入学那段时期,所有同学都憋着一股劲,可到了现在二年级,有些就开始掉队了。有不自觉放松的有分心玩的有醉心社会活动想挤进学生会的,但最多的就是——投入全部精力托福,想要考上公派留学的。并且目前为止,荆建班上也确实出国了三位同学,而其他同学也几乎都在暗中较劲。

    反而像荆建这样,一心读着书读好书,没什么其他想法的,那倒是比较罕见。

    终于听完,荆建松了一口气:这些期刊还是老规矩吗?复印整理好再带过来?

    王若林点点头,气愤不已:还是收在你那边,等我需要再拿。上次无意中落下几张,就被人拿走了,都不知道是谁干的?还是小心些好。

    很无奈,在华清掉了1000元,可能还会有人拾金不昧,但暴露出这样的期刊?那绝对就是肥羊掉落鳄鱼池。甚至那些教授长者,都会理直气壮的明枪。因此,根本无法在两人的宿舍保留那些期刊,只能放在周梅的复印店,对外严格保密。荆建先归纳整理,把相关的资料复印出,再带给王若林,让他摘要笔记。

    呵呵。荆建笑道,怎么感觉咱们是在做贼?

    王若林也乐了:连贼都不如,还是自己花钱。不过小建,这要谢谢你。

    又来了,烦不烦?钱就是用的,书就是看的。我还想呢,等咱们用完,全都捐给图书馆。

    其实现在也行呀?让你那个姐全都复印一遍,先把复印的交给图书馆。

    敢情花我嫂子的钱,你不心疼是吧?

    嘿嘿嘿,真没想过。

    切,我早想过了,还等你说?告诉你,前段时间,我嫂子那里复印机连坏了两台,自己都忙不过来。新机器才刚到,等忙完这阵,会给图书馆的。

    那就给复印的,正本千万别给啊?

    知道啦!

    荆建把东西整理好,就准备离开。突然,王若林扭扭捏捏的问出一句话:小建,就想问问,那个,那个处朋友啥感觉?

    啥?

    就见王若林涨的通红的脸上,满是期待

    回到自己宿舍,刚喘上一口气,一个半大小子就闯了进来:小建哥小建哥,嫂子叫您呢,来了俩位你的老乡。

    哦?是谁?

    是俩位长一模一样的大哥。

    嗯?齐家兄弟?

    既然如此,那就早点去。荆建洗脸刮胡子,换了一身,拿上期刊的包裹,就领着这半大小子出了宿舍。

    这半大小子名叫卢俊,是一位牺牲战友的弟弟。当时,都去了信以后,过来投奔的就俩人。小齐鲁的弟弟田科,还有就是这位卢俊。毕竟那些战友的家中,都有着自己的想法。

    大林家的变化同样很大。按照荆建当时的设想,花了八千六,在临街面的地方买了几大间一套,占地150平米的平房。别以为这价格便宜,在当时,这价格已经比市场价高了许多。本来私人产权的私房就很稀少,能恰巧遇上这家落实政策返回,全家又移民海外的,已经是运气爆棚。就是周梅时常心疼,这样的私房,每年还要缴纳125块私房印花税,甚至比有些公房的房租还要高。

    荆建当然知道,这样的私房其实占了大便宜。但另外一件事,还是很令人郁闷,那就是——上户口。此时中国的房产市场根本没开放。没有京城户口,其实根本不能买房。仅开放的那个口子,也是优惠外国港澳人士,他们能买比市场价高许多的外销房。当然,也只能用外汇购买,购买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而荆建是华清的集体户口,大林全家的户口更是在农村,因此,严格按照当时的政策,这次购房行为,其实是违规的不合法的。除非荆建毕业后留京工作,有了自己的户口,那才能合法的买房。当然,为了收取那些私房印花税,房管所可以眼开眼闭,但想要到派出所上户口?那就绝无可能。

    幸好,当时类似的事有许多,也没人来管。只要大林全家按时到派出所缴纳每月1块的管理费,领取暂住证,就能长期留京,不会被当成盲流遣送。所以到最后,就出现了一桩黑色幽默——大林全家现暂时居住在自己购买的私房中。

    但不管怎样,房子问题总算是解决了。而磁带复印生意也进行顺利。

    在几个月后,磁带销售确实遇上大滑坡,但到目前,比预想中要好,每天出货依然能维持在300盘左右,而且每盘的利润还是在2块以上。

    反而是复印生意相当火爆,除了磁带封面的复印,其他的复印已经快占到三分之一。在华清和京大,周梅这个复印店已经是小有名气。不过代价也同样不小,最先购买的那两台二手复印机已经全部报废,只能新购买了一台二手和两台全新的。



第102章荣教授
    一边走向校门口,一边问着卢俊:现在咋样?还习惯吗?

    挺好的。卢俊带着一丝敬畏。似乎犹豫了一下,小建哥,啥时候再能卖磁带?

    别卖了,危险。京城本地的,抓了也就罚点钱,你们虽然办了暂住证,也有可能遣送。伯父伯母把你和科子交给我,我就不能让你们出事,会让伯父伯母担心。荆建微微一笑,耐心的解释说,还是帮着嫂子点,复印那块多学着点。等暑假吧!让我琢磨琢磨,为科子和你再指条路。

    那就谢谢小建哥,我就等着。卢俊脸露喜色,点点头。

    田科和卢俊到了京城后,一开始,就拜托曹兵陆行他们,找了两个不好也不差的市口,同样是设摊卖磁带。但好景不长,野蛮疯长的盗版磁带市场,终于引起政府的注意,随后就是突击清扫,每个月总有那么几次行动。由于这是法规的擦边球,处理的程度倒是不怎么重,每次也就是罚款10块,20块,连磁带都不会没收,那种处罚,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然而苗头一出现,荆建立刻高度重视,他严令田科和卢俊,让他们立刻停止设摊,留在周梅店里帮忙,就送送货学学复印,干些杂务。

    暂住证并不是万能的,只要违法乱纪被抓,有极大可能被遣送。说的夸张点,随地乱吐痰随身没带身份证,都有可能被遣送。而且遣送的过程也同样充满黑暗。前世那个引起全国轩然大波,导致遣送制度被废除的xxx事件,这并不是什么偶发孤例。

    可是这么一来,田科和卢俊就有点不高兴。本来每天起码能收入670块,现在就在复印店里,拿着荆建吩咐周梅给的,每月500块的死工资,收入一下子就下降了一大截。卢俊年纪小,还好些,田科就心事重重吧!也就是荆建强压着,要不然,很可能会闹出什么不愉快。

    其实荆建早就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但同样,他根本不在乎。一碗水不可能端平,人也总有亲疏,朋友的朋友不一定是朋友,兄弟的兄弟还可能是仇家。那些战友和自己亲为弟兄,但他们的家属?无非是寄留在荆建心中的人情,用一点就少一点。

    就比方说,大林家。把他们全家带到京城看病后,再帮忙挣下一份产业。假设一下,周梅突然贪心大起,见钱眼开,把荆建甩开,想要自家独吞。那么荆建又该怎么办?

    毫无疑问,荆建肯定会生气几天。但同样,他会大松一口气。既然如此,大林的人情就已经用的一干二净,荆建也甩下了一个大包袱。本来这就是给大林家的产业,无非麻烦些,要另想办法,为王国斌准备那三十万。从此以后,与大林家就恩断义绝了。

    当然,现在周梅那边有情有义。这份人情非但没用完,反而还增加了不少亲情友情。

    而田科卢俊同样如此。就说他们现在的死工资吧!整整500块,还包吃包住,外边哪里有这样的好事?在这一年,虽然通货膨胀的苗子初显,工资普遍提高了20到30,但荆建自己的工资加津贴,每月都还没超过150块呢。

    当然,荆建也明白他们俩的想法——同样是牺牲战友的家人,为什么要厚此薄彼,要给周梅那么多?而他们俩却在周梅手下打工?甚至摆摊能多挣几倍钱,都要被管,为什么就不能给个机会?

    其实,荆建是会管的会给机会的。但也要到暑假,自己有了时间,才能为他们另指条财路。就是真不行,也可以让周梅这里拿钱,给俩人各买个门面,送几台复印机,让他们能独立门户。当然,荆建也不会去多解释什么。毕竟他们之间,根本就没什么亲情友情,只有那些战友留下的人情。

    说说笑笑,与卢俊在树荫小道上走着。迎面走来俩人,荆建连忙退到边上,微笑让道:荣教授好!韦老师好!

    荣时辉四十出头,正是男人最黄金的年龄。戴着一副金丝框眼镜,上下穿戴的整整齐齐。他正与一位三十左右的女老师在含情说笑,荆建认识,那是团委的韦老师。听到荆建的招呼,荣时辉立刻露出笑容:hello,布兰布尔(brable中文荆棘的意思)!
1...3637383940...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