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闲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笑笑生1314
这样的冲锋方式,在蒙古鞑子眼中,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眼下万箭齐发居然还能一一躲过,那还是人干的事儿吗
然而,水墨恒也不是没有危险。
火箭要么被他击落,要么成功躲避,但他终究只有一双手,能照顾到自己,却照顾不到马儿。
他骑的马中箭了。
惨痛的鸣叫一声接着一声。
虽然马缰被他死死拽在手里,坚决不能让马儿调头转向,只能向前冲,但能感到马儿的痛苦与狂躁。
不止水墨恒骑的战马中箭,后面蒙着眼睛的战马也纷纷中箭,场面有点控制不住了。
可还没有冲到堡垒跟前。
而水墨恒的目标是越过堡垒,只有这样才能搅乱他们的阵营。若连堡垒都越不过去,对方有火有箭,那这场战斗等于已败大半。
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对方不仅放箭,而且还向马群扔火把。
前面蒙着眼睛的战马,因为中箭而惨叫,却还基本保持着冲刺的阵型,没有乱;后面没有蒙眼的战马却先乱了,有惊叫的,有原地跳起来的,有后退的……
而水墨恒明显感觉到,自己骑的战马差不多已经虚脱,没有多少力气了,速度大不如前。堡垒虽然就在眼前,可又是火又是箭,看来指望一匹马冲过去不可能了。
形势危急,刻不容缓。
水墨恒也无暇细想,心中唯有一个信念:马儿冲不动,那就只能抛弃它,不能再抱有任何念想。堡垒一定要越过去。
否则,刚才的努力
第八百九十一章、神乎其神
这两支火箭,比之前飞蝗般的火箭,速度至少要快十倍。
但若只是速度快十倍,还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龙渊剑一刻都不曾离开水墨恒的手。
关键是,这两支火箭,一前一后,前高后低,并非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而且来的角度非常刁钻,一个恰好对准水墨恒的面颊,一个恰好对准他的大腿。
都知道一个基本常识:人的面颊与大腿之间的距离,差不多刚好是一只手的距离,而手居中。
也就是说,在这一瞬间,要么只能向上挑开对准面颊的箭,要么只能向下挑开对准大腿的箭,万万不可能在短暂的一瞬,同时上下将两支箭全部挑开。
人还在半空中,连支撑点都找不到,无法借力,也就没法儿躲。
可以断定,这两支火箭的射手肯定非比寻常,无论是从力度还是从角度看,都有相当的水准。
“哥!”水蛋惊叫起来,急得快要哭了。
“大哥!”张简修也惊叫起来。
“主子小心!”四十九名死士看得清清楚楚,几乎异口同声。
“将军。”冲在前头的士兵看到这一幕,惊呼的同时,料定得有一支箭要射中。
然而,更糟糕的是,就在这一瞬间,前两支箭都还没解决掉,第三支箭、第四支箭又飞来了。
可以说,前两支箭都不中要害,即便射中,也没有生命危险,一个面颊一个大腿嘛,不会夺人性命。
但后两支箭,正好对准水墨恒的胸口。
速度一样的快,威力一样的猛。给人的感觉就是,前两支箭犹如过招时虚晃两招,后两支箭才是致命的大招。
这不禁让人想到刚刚挂掉的东方太平。
如此一来,除非水墨恒有三头六臂,能同时将火箭抓住,否则无论如何避不开。
那一刻,水蛋和张简修等全傻眼了,连惊呼声都忘记了,心拔凉拔凉的,甚至都不敢睁眼看,心里头直叫唤完了完了……
四支火箭。
一支对准面颊,一支对准大腿,两支对准胸口。虽说有前后,但几乎是同时。
如何躲避如何抉择
其实,就在水墨恒纵身一跃的时候,他已经考虑到肯定会有火箭发射过来,还想着会有人朝他扔火把,或是其它要命的暗器。
殊不知在他看来,只有四支火箭算是格外开恩了。
既然考虑到,那自然也考虑到应对的方法。
对准面颊的箭,绝不能射中,还得靠脸吃饭呢,开玩笑;对准胸口的箭,那更不用说了,若连命都玩儿完,那要脸有个屁用至于对准大腿的箭,最后考虑,如果实在来不及,可以忽略不计。
这是水墨恒首先的轻重判断。
但判断谁不会
重点是如何解决。在没有支撑没有任何阻挡物的情况下,凭什么能接下,或避开四支威猛的火箭。
然而,让所有人都震惊住了,无论是己方,还是对方,因为水墨恒成功做到。
对准面颊的箭,他提剑下撩。
重点,重点,重点:不是由下向上撩,而是由上向下撩。
若由下向上撩,剑柄自然位于下方,剑头是朝上方画弧线,当然这样也能成功撩开对准脸颊的那支箭;
而且,这个动作的幅度要小一些,只需手腕轻轻一动即可。常人遇到紧急危险时,通常会采取这防范方式,因为需要抢时间抢速度。
然而,水墨恒不同于常人。
若果真由下向上撩的话,那紧接着的问题就大了。
四支箭几乎同时射来,只不过一瞬间的事儿,绝不允许做两个防范的动作。不可能说撩开对准面颊那支箭,接着再做一个动作去撩开对准胸口的两支箭,肯定来不及。
那么,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区别,这个时候就很明显了,而且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由上而下,剑是有长度的,这样刚好能将对准胸口的两
第八百九十二章、骑兵终于出现了
水蛋和张简修等奋力厮杀,拼命向堡垒方向冲刺。
然而,现场已乱作一团。死去的战马放眼即是,这个时候成为前进的障碍物了。
尤其是那些半死不活的战马,躺在地上不断地昂首悲鸣,挣扎着想站起来。既有可能绊住其它马腿,又很影响其它战马的情绪,从而引起更大的惊慌、恐惧、乱窜……
冲刺一阻再阻。
看着水墨恒一人冲进对方堡垒,被众多鞑子围攻,水蛋和张简修等心急如焚,却无论如何也冲不过去。
不仅如此,而且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因为藏在堡垒后的蒙古鞑子,此时已不再放箭,而骑上战马,越过堡垒,冲出来了。
他们是真正的蒙古骑兵!曾经的王者之师,一度扫荡至欧洲,创造过惊人的奇迹。
素有“旋风部队”之誉!
虽然后来随着元朝的覆灭而有所式微,可因为他们的底子与血统,战斗力依然不容忽视。
先冲出来的是重骑兵。
他们全身披着盔甲,盔甲内附皮里,外罩链板,头上带着金黄色的头盔,连胯下的战马都披着皮制护甲,每人手上提着一杆长枪,有的腰间悬挂一柄弯刀,有的悬挂一根狼牙棒。
那威风劲儿,比起明军,的确要盖过一头。
这个时候,水蛋和张简修也记不得要比赛杀鞑子的事儿了,只一心一意想要冲到水墨恒的身边。
可事情远远没想象中的简单。
蒙古骑兵不是吹的,一些挥动长枪,一些舞动狼牙棒,见人见马便刺便抡,所到之处,人仰马翻。
但是,想一对一地对干,没门儿。
他们挥一枪或抡两棒子便跑,速度出奇的快,前面打完,后面跟着来,然后前面人又迂回接着打,整个部队活像一个有万钧之重的大磨盘,磨得人踹不过气来。
“蛋兄,我掩护你,快冲到大哥那边去。”张简修急了,他左冲右突,却始终冲不破蒙古骑兵的包围圈儿。
“哥说了,咱要一起,要去一起去。”
张简修也不与他纠结这个问题:“你力气大,从他们手中抢一根狼牙棒过来,像他们一样抡打,不信干不过他们。”
“好!”
水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于是两人齐心协力,锁定一个目标,一个攻,一个守,不让对方有跑的机会,成功夺取一根狼牙棒。
这样,水蛋左手带钩长枪,右手狼牙棒,硬碰硬对着抡,他俩这才稍微有了一些转机。
由于水蛋力气大,一棒子下去,蒙古鞑子吃不消,震得他们手臂酸麻全身颤抖,有几个连狼牙棒都握不住了。
前面的鞑子吃亏,后面的鞑子得知水蛋过于强悍,也不敢与他对着抡了,能避则避。
可尽管如此,想要冲到水墨恒身边,也不容易。
因为经过重骑兵的一番狂轰乱炸后,跟着轻骑兵又从堡垒后方冲出来了。他们也是全身金色盔甲,只是手上的武器变成了复合弓,不像重骑兵配合起来活如一个大磨盘。
他们从两翼包抄,来回穿插与分割,而且一边奔跑一边射击,犹如飞虎队,将水墨恒这方的轻骑兵冲得七零八落。
都是轻骑兵,高下立判。
当然,也不光是轻骑兵自身的原因。水墨恒作为统帅,冲到对方阵营里去了,他这方缺少一个强而有力的将领。
这下,张简修终于见识到蒙古骑兵的厉害了。
一重一轻。
重者如大磨盘,轻者如飞虎队。
他们厉害之处不是一对一较量,而是相互配合。一个不厉害,这从与水蛋对抡时就能看出,但一旦配合起来,前后呼应,有种天衣无缝牢不可摧的感觉。
在天上人间训练时,水墨恒曾经提出的目标是以一敌十。
张简修当时很有信心地说差不多能行。直到这会儿交锋,他才发现似乎也不是以一敌十这么简单。若只对付十个蒙古骑兵,张简修还真不带怕的,可现在的情形是,来了这十个,瞬间又换另外十个,层出不穷。
这就很让人头痛了。
一时间,水蛋和张简修都找不到有效的应对策略。
&n
第八百九十三章、生死抉择
那一刻,他真正体会到:自己一个人强,不算真正的强,只有身边所有的人都强大起来,那才叫真正的强。
“冲出去。”
水墨恒当机立断下令。
死士们想着,好不容易冲进来,那就索性痛快地杀呗,杀得要让蒙古重轻骑兵回救才行,为什么又要冲出去呢
他们这么想,是因为眼中只有主子一人,没有其他。
而水墨恒考虑的是全局。
很明显,轻骑兵已经快扛不住了,一个接着一个地倒下,再不冲过去营救,离全军覆灭就不远了。
死士们虽有不解,可一句话都没说,迅速将水墨恒围成一圈,前后左右,很快便冲出堡垒。
这样,水墨恒带着几十名死士狼奔豕突,杀到轻骑兵的跟前。
由于两军混战,蒙古鞑子也没法放火、放箭了,只能是硬碰硬地火拼。
水蛋和张简修见水墨恒冲出来,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迅速靠拢过去。
张简修道:“大哥,形势对咱不利啊!”
水墨恒回:“上了战场,多想无益,只需想着如何将对手干掉。”
张简修又道:“他们人数比我们多得多,照目前的形势看,我们还没干掉他们,他们会将我们大部分人干掉。”
“你怕了”
“我怕个卵子”张简修脱口而出,信心满满地说,“我与蛋兄不知配合有多默契呢。我只怕大哥率领的轻骑兵最后所剩无几,那回京不是很没面子”
这话说得是有道理。
所以水墨恒没有反驳,想着冒着极大的风险冲进堡垒,这会儿又冲出来,不就是担心轻骑兵都战死了吗
这种情况下,像张简修那样,还能想到面子的问题,那说明他是个政治胚子。
而水墨恒想的是:身为大将军,不能看着自己士兵流血牺牲,这是职责所在,且不谈什么大情怀。
……
有了水墨恒和死士的相助,轻骑兵终于小松一口气,重新列队,跟随水墨恒投入到战斗中。
尽管如此,双方依然达不到势均力敌的效果。
蒙古骑兵明显占据上风。一来,他们数量上占优势;二来,他们本身就比水墨恒率领的轻骑兵强;最重要的是,他们有所防备,蓄势待发,肯定吃饱喝足养足了精神。
而水墨恒他们,长途奔波二百余公里,此时又到了下半夜,无论体力上、气势上、还是精神上,都不及蒙古骑兵。
所以,水墨恒的参战也只是缓解了局势,但还没能力挽狂澜扭转危局。这样长久厮杀下去,不是明智之举。
水墨恒自然想到了这一点。
张简修也想到了,只是没有像刚才那样直捅捅地说出来。
用脚都能想明白,越纠缠厮杀下去,对自己一方越是不利,人数只会越来越少,战斗力只会越来越弱。
这是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因为现实就摆在眼前。
死士们也想到了,但他们第一时间提出来:“主子,这样下去恐怕不是办法,必须冲出对方的包围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