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路人家
可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被带到镇抚司后,对方居然并没有急着用刑,审问也很是随意。可这不打不骂的做法,到头来反让他们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看着那一份份与自己相关的罪状,所有人都变得坐立不安,全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依着陆缜的意思,主动把罪名都承认交代了这么一来,不但多年辛苦考得的官职不保,就是声名也将彻底毁于一旦,哪怕朝廷从轻发落,今后也难为人了。可要是死扛着不招呢情况恐怕会更加的不利,不但要领教锦衣卫的可怕手段,这些罪名也一样避免不了。他们是真正面临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堂上所有人都呆然坐在那儿,面面相觑间,却无一人开口说什么的。或许在他们心里依然还有一丝的侥幸,说不定朝中同僚在听闻自己的遭遇后会联名向天子求情,只要皇帝有一点犹豫,机会也就来了。
人同此心之下,众人短暂地都陷入到了沉默中去,既不动,也不说,就这么和边上看守他们的锦衣卫们大眼瞪起了小眼来,互相耗着。
就这么耗了有大半个时辰,他们依然没有什么反应,倒让那些锦衣卫们有些按捺不住了。在互相打了个眼色后,便有人出了大堂,来找陆缜问计。只是他才把事情一说,门外便有人有些怪异地赶了过来:“都督,兵部尚书于谦带了几名官员在外说是要见你。”
“嗯”陆缜略一怔,便忙站起了身来:“先和他们就这么耗着便是,我们又不急。我先去见于部堂,想必他该是为这些人而来。”说话间,他已急步出了门,朝前院迎了过去。
片刻后,陆缜便和于谦见了面,后者一看到他,脸上顿时露出了复杂的神色。这神色里既包含了埋怨,也有几许的自责之意。因为在他看来,陆缜做这一切实在有些自甘堕落的意思了,但同时,他又觉着这一切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要是当初自己向陛下力争,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了。
“下官见过于部堂!”陆缜倒显得自在得多了,一见到于谦,就赶紧笑着上前拱手为礼,随后又朝其他那几名官员拱了下手,算是打过招呼了。
那几位都忍不住哼了一声,这才不怎么情愿地还了一礼,有个人还用阴阳怪气的语调说道:“陆大人你如今看着可着实威风得紧哪,真叫人刮目相看了。”
于谦这才轻轻叹了一声:“善思,你怎么就……做出了这样的事来,却叫我怎么说你才好呀!”
陆缜只是洒然一笑:“都是为陛下,为朝廷办差,在我看来也没什么区别。各位大人,还请先去客堂坐下说话。”说着一个眼色递过去,便有人头前领路,又有人去边上准备茶水点心用以款待客人了。
等大家有些别扭地坐定在客堂,又有人恭敬地给他们奉茶后,也不得不承认陆缜如今在镇抚司里确实已完全立起了威信,这是他们怎么都想不到的。
不过就算是于谦也没有因此夸赞他的意思,只是皱着眉头道:“善思,今日我们为何而来你应该是心知肚明了吧。这次你实在是做得太过分了,大家都是朝中官员,你怎能让锦衣卫擅自拿人呢我原以为锦衣卫在你手上能有所不同,可现在看来,哎……”说着又是一声无奈的叹息。
边上一人跟着冷笑道:“其实在陆都督手里锦衣卫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这段时日里天天都有锦衣卫的人在京城街道上闹腾,这可是以往所见不到的。”
听对方拿这等话来讥刺自己,陆缜也不生气,只是笑了下道:“看来各位对锦衣卫的成见是一如既往哪。于大人,下官早在当初任职锦衣卫之前就曾跟你说过我来此的目的只是想更好地为我大明,为陛下分忧,今日这心思依然未有改变。我所以让锦衣卫勤加操练,就是为了将来能用他们为国立功。”
“哼,说得好听,谁知道你是不是为了能让他们更好地捉拿我们这些朝廷命官呢。现在才几个月工夫,你就能把都察院、刑部、户部的官员给拿进来了,要是再过些时日,只怕这北京城里就没人是你们锦衣卫不敢拿的了吧。就是在座的各位,怕也会被你随便栽上个罪名然后成为镇抚司里的阶下囚。”
“正伯兄……”于谦有些不满地看了这位不断拿话挤兑讽刺陆缜的同僚一眼,制止了他继续说话,这才看向了陆缜:“善思,今日锦衣卫随意拿人确实太也不该了。他们可是朝廷官员,即便有罪也不是这么个办法,何况他们平日里一向勤恳,从未做过什么错事,你又何苦拿他们来立威风呢不如听我一句劝,把人给放了吧,我保证朝中不会因此就难为你们。”
陆缜叹了口气:“看来于大人你也认定了我锦衣卫只会冤枉人,而不是因为他们确实犯下重罪才把人拿下的么”
&n
第749章 陈年旧案(五)
于谦略蹙着眉头,看着陆缜道:“你说那万燮是被户刑两部官员联手陷害,可他贪渎的罪名却是实实在在的。另外,这事的前后因果也颇为古怪,若说他们早想要对付他了,则根本不用将其罪行揭发出来,只消拿他贪渎的证据就可使其就范。可眼下的结果看来,却是多费了许多的手脚,实在留下了诸多破绽哪。”
“于大人说的是,这事看着依然充满了疑问,陆都督,你可别想着拿这样的说辞来哄骗搪塞我等!”其他几名官员也纷纷回过味来,有些猜疑地看向了陆缜。
陆缜并没有一点慌张的样子,反而点头道:“于大人说的是,这案子确实还藏了蹊跷,而这也正是下官想要查明白的真相所在了。”
“此话怎讲”
“作为户部郎中,前些年里万燮一直在中饱私囊,却也太平无事,可在景泰三年怎么就突然被人揭出来了呢而且揭出其贪渎罪名的居然是个与户部并无关系的都察院御史。若换成是户科给事中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找到问题倒还能让人信服,可苏旭一个御史有此说法,就值得让人玩味了。”
“你的意思是……他是受人指使才会去揭发弹劾万燮罪名的”于谦恍然问道:“是那些分了他财产的官员么”
“自然不是,这些人也是在事后才参与到这次事情中来的,之前怎么可能知道他在暗中做下的手脚呢而且在下官看来,能对此事了如指掌的,只有户部衙门里比万燮身份更高的官员。”陆缜神色肃然地说出了这么句话。
而这话,却让在场的几名官员脸色一变,心里也跟着紧张起来。他的意思,是认为户部侍郎一级的官员在陷害万燮了。要是真让他把事情给揭出来,朝堂必然再次发生震动。就是于谦,也有些紧张了:“可有根据”
“明确的证据暂时是没有的,但只要深挖下去,这个幕后之人必然无所遁形。至少从那些从中获利的官员身上,便可查出线索来。不过更让下官好奇的,是他的动机何在,为何要费这么一番手脚。若是因为与万燮有仇,他大可自己出面揭发其罪行,这样还能得到陛下的嘉奖呢。若是因为觊觎万家的财产,可从结果来看他也没能如愿,反倒便宜了户刑两部的官员,所以这事就大有意思了。”陆缜平静地作着分析,却听得众人又是一阵心慌。
顿了一下后,他又扫了众人一眼,说出了自己的推断:“唯一的解释,就是此人确实想要除掉万燮,但因为自己也不干净,所以才不敢把事情闹大了。而且他还深知若是朝廷发现万燮一个郎中竟贪墨了不下百万银子的巨款后,会对户部其他官员也生出了猜忌来,所以才会想到利用涉案官员贪婪之心来分薄了万燮的家产,这才造成最终只有区区五万两银子被查抄的结果。此人心思之深,实在让人感叹哪。”
“这……这一切只是你陆都督的猜测罢了,可有确凿的证据么”一名官员脸色都变白了,却还是强行问道。
“我想很快就会有确凿证据了。那些被我锦衣卫拿下的官员是绝对撑不了太久的。他们应该很清楚,主谋与从犯之间的差距还是极大的。”陆缜说着,一笑道:“各位来得正好,正可以在此作个见证。”
正说话间,一名下属已急匆匆地跑了过来:“都督,他们肯招了!”
听到这话,于谦等人的身子猛地就是一颤,不少人都有些惶惑地看了陆缜一眼。而后者却显得很是镇定:“既如此,那就把人提到此处,让他们如实招供吧。”说着,又看了众人一眼:“就委屈各位大人先去后头暂避,听一听他们的供词吧。”
到了这时候,他们已
第750章 陈年旧案(终)
当这场陈年旧案在官场中掀起轩然大波的同时,锦衣卫再次奉旨出动。
这一回,他们捉拿的目标可比之前要大得多了,正是如今的户部侍郎严方。虽然同样是直接杀到户部衙门拿的人,但这一回却无人再敢阻止,就是那严方本人,也早已有了心理准备,直接就束手就缚。
在看着锦衣卫把堂堂本部二把手押解出来时,户部上下官吏都露出了惶恐之色。这既有对严方所犯下罪行的惊诧,也有对锦衣卫声威大振的担忧,尤其是后者,更是叫人心神不安。
因为他们记得很清楚,当初太祖太宗两朝时锦衣卫所有能有一手遮天般的气焰,就是靠的不断兴起大狱,不断把朝廷要员构陷入狱,使得满朝文武都对他们生出了畏惧之心。而现在,似乎历史又将重演,消停了数年之后,锦衣卫又有抬头的架势。
可即便大家对此再是不安不忿,在如今这节骨眼里也是不敢上疏进言天子杜绝此事的。因为这一回锦衣卫做的可不错,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明辨秋毫,才能把严方等蠹虫给抓出来。要是此时有人敢说一句他们的不是,恐怕立刻就会被其反咬一口,指他为严方一伙的同谋了。
于是,近几日里北京官场中就出现了极其古怪的一幕,在锦衣卫大张旗鼓拿人的情况下,官员们居然彻底陷入了沉默,就仿佛回到了过去。若是有不知根由的人来到京城见到此情此景,都要觉着自己是穿越回去了呢。
当然,锦衣卫方面也确实没有辜负了天子对自己的信任,在把严方等官员锁拿下狱后不到三天,就已把此次案子的来龙去脉都问了个清清楚楚,而且卷宗上头还明明白白有着他们一干人的签押。在问明一切后,陆缜也没有耽搁,当即就揣着卷宗去了皇宫陛见天子。
今日,听取陆缜这番禀奏的可不光只有皇帝一人了,六部尚书、内阁辅臣、都察院都御史等朝廷重臣全都悉数到场,看着都和正式的廷议差不多了。
当看到陆缜缓步进来时,在场官员的脸色都显得有些怪异,既有埋怨,又有一丝欣慰。不过很快地, 他们就收摄了心神,把注意力都投放到了此案内情之上。
陆缜便当着这些高官之面缓缓将这次案子的前因后果都给讲述了出来:“这次案子虽然发生在景泰三年的九月间,但其实早在当年年的夏天就种下了根由。当时,严方与万燮还很有些交情,两人走得也很近,可算是通家之好。可问题就出在这通家之好四字上,因为一次家宴,让严方看到了万燮刚纳进门的小妾春钏,当即就为其所迷……
“那严侍郎本以为只是短暂的迷恋,便也没往心里去。只是随着时间往后拖,他对那春钏的痴迷却越发强烈起来,甚至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于是他才和身边的幕僚商议着如何把那女子弄到自己手里,结果那幕僚就给他出了个将万燮构陷入狱的主意。
“当然,此事也不能算是构陷,万燮那几年里确实贪墨了朝廷无数的银子,虽然他做事严密,却根本躲不过其上司,又是好友的严方的眼睛。他便找准机会,请动都察院的言官对其进行弹劾,同时还为对方提供了相关证据。
“全无准备的万燮根本来不及斩断相关线索,就已被刑部衙门的人给捉拿进了天牢。而在此时,严方居然还在算计着万燮,一面跟他说大可拿出家产来贿赂相关官员以求自保,一面又怂恿那些贪心的官员瓜分了万燮的全部家产,自己则只收下了那个叫春钏的妾侍。而后,他又指使手底下的人,在万燮发配边远时,下手将之暗杀,以使死无对证。这便是此案的一切因果了。”
陆缜这番话说得很是简单,也很是平淡,可听在天子和群臣耳中还是让他们感到一阵恶寒。人心险恶竟至如此地步,居然只是因为一个女人就生出了如此歹心,从而把这么多朝廷官员给拖下了水。
而皇帝心里更感愤怒的是,原来那些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忠君爱国的官员在背地里竟是如此的贪婪凶残。要知道,景泰三年时,朝中情况还不是太好,国库也还未见充盈呢,可那万燮以一个郎中的身份就已贪下了百万之巨的银子。而且事发之后,这些银子产业也没能充入国库,反倒进了另一批贪官之手,这实在太让他难以接受了。
越想之下,他的脸色就越发难看,沉默了好一会儿后,才看向群臣:“诸位爱卿,依你们看来,该当如何处置这些贪官酷吏哪”
这个……这些重臣面面相觑了半天,一时却不好说话。其实按照朝中规矩,他们还是该为这些同僚求求情,分说两句的。可是这案子实在有些恶劣,又已经查得清楚明白,断没有冤枉或隐情,天子又如此
第751章 寒夜诡火(上)
因为有锦衣卫随堂听审,此番刑部衙门对严方等官员的审讯自然是不敢手下留情,很快就按着罪名大小,将一干罪犯发落去了云贵、西南等苦寒之地,至于他们的家产,也被朝廷彻底抄没,就连直系家人也受到了牵连。
在看到这些往日地位不低的官员一个个落马后,京城官员在警醒的同时也对锦衣卫有了个重新的认识。原以为这几年的沉寂已经让锦衣卫再难有复起的可能了,现在才知道,原来锦衣卫的势力一直都在,只是欠缺了一个机会罢了。看来接下来大家的日子可就很不好过了。
从这起案子里就充分体现出了一个让人深感不安的结论,原来自己身边一直就有锦衣卫密探在监视着,往日里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做下的事情,说不定早就被他们记录在册,只等着某个恰当的时刻突然给予自己致命一击。
这种感觉,对一众朝臣,尤其是曾经做过昧了良心之事的官员来说实在太过可怖了。这完全就是如芒在背,似乎头顶身边一直都有双不怀好意的眼睛在盯着自己,自己随时都可能因为一件小事就被丢官定罪。
于是,在随后的一段时日里,便有不少官员或直接陈奏,或旁敲侧击地向天子进言,希望他能明辨是非,莫要重用锦衣卫这样满布小人的机构,不然只会闹得朝野人心惶惶,到时受损失的只会是大明朝廷。
其实除开私心,他们的这番言论倒也是在理的。毕竟特务统治只会使人不安恐惧,却未必真能叫人改过自新。尤其是锦衣卫内部也多有持身不正之徒,若是让他们的权力过大,其祸害只会更甚于那些贪官污吏。
就是陆缜这个锦衣卫大头目,对此一说法也是持认可态度的。所以当底下有人得知此事报到他这里,想要予以回击时,都被他给回绝了。因为在他看来,锦衣卫只是起个威慑作用,却不能真如以往般牵涉进朝廷纷争里去。
不过这时候无论朝臣对锦衣卫是个什么态度,上多少奏疏陈奏此事,皇帝都已无心应对了。因为太子的病情居然越发的严重,满太医院的国手进行诊治,都没法让他的病情得到好转,让天子都顾不上其他事情了。
这实在是个悲剧。朱见济今年才刚被封为太子,没想到都不到半年时间,居然就沉疴难起,甚至很有可能就此一命呜呼,这实在让天子担忧惶恐不已。
因为朱祁钰子嗣艰难,到现在为止就这么一个儿子。要是他真有个万一,太子之位可就再度空悬了,到时候朝臣必然会提出重新再立朱见深为储君的建议,这是皇帝怎么都不可能接受的事情。
另外,朱祁钰还担心外头会传出什么更加不利的说法来。比如认为朱见济所以会突然重病,乃是因为他没有帝王命格,却被强加太子之位于身有关。既然他承受不了如此贵重的身份,其下场自然是早夭了。
甚至于有时候皇帝自己心里也会不自觉地生出这样的想法来,为了儿子能平安,他都曾想过是不是该再另立一个太子。不过这个想法也就那么一瞬而已,很快就被他排除出了脑海。要是真这么做了,自己身为天子 的威信何在,不正趁了某些人的意了么
当然,在陆缜看来,朱见济的病其实是有个科学解释的——他本来身子骨就弱,在被册封太子后,因为皇帝对他寄予厚望,每日里的课业可比以前要沉重得多了。如此一段时日的强压下来,小小年纪的太子自然不堪重负,终于病倒。
只可惜,这种后世的科学解释摆在如今这个年代却没有多少市场,哪怕陆缜也跟天子说过,对方也没往心里去。他能做的,就是一面继续让太医院的医官用药,一面则开始求神拜佛,希望大明的历代先祖,以及满天的神佛能保佑自己儿子度过这一场劫难。
也不知是不是他的这一番动作真个感动了天上的神佛,到了十月底时,太子的病情终于有了一些好转。虽然人还起不得床,但神志终归是清醒了些。
有鉴于此,天子为了表达自己对上天的感激,决定在十一月间前往潭柘寺进香还愿。消息传出,百官虽然有所议论,却也没有反对的,毕竟这是天子家事,可不是他们这些臣子可以随意置喙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