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如意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花虎
第三百一十九章 宇文家族
隋炀帝发怒的时候,远在辽水的兵马已经集结。
来护儿的江淮水兵乘船已经离开,各路返回的兵马全都在抓紧时间准备快速离开这个厄难之地。
李安和卫文舁两人则是带着他们麾下两万人兵马返回,原本两人的兵马加在一起不到一万五千人。
偶然遇到很多迷失在敌人腹地的兵马,结果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之前他们携带的大量的粮草勉强支撑这么多人。
他们此行的收获不小,在敌人腹地大杖没打,小仗不断,没名士兵都有缴获,他们离得远,宇文述的命令根本就过不来,除非是退兵,否则对他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实打实的牵制了敌人的兵马,也没有遇到诈降的情况,他们一直在敌人城池边上骚扰,免去了很多麻烦。
两万人战功卓著,回到辽水拿出功绩,让很多人眼红不已。
本来来护儿带领的江淮水兵大了几场胜仗,接着贸然去攻打城池结果大败而回,功过抵消算是白白辛苦一趟。
宇文述知道自己这次回去肯定教不了差,于是他必须等残余的兵马全都集结后在做判断,三十万兵马,现在回来的不过千人。
辽水大本营兵士们都是一脸的绝望。
敌人诈降,刘士龙反对宇文述撤兵,如今兵败成了众矢之怒,于仲文已经都用手的打算,却被宇文述给拦了下来。
两人虽然不对付,但是现在这个时候刘士龙必然要带回去听从陛下发落,他和于仲文是要背锅的,但刘士龙是决策错误,导致兵败,都是聪明人不能冲动,不然三人全都没好果子吃。
“报,右领军与右武卫两万兵马返回。”传令兵进到大帐中禀报道。
“两万兵马,快去看看。”宇文述愣神的时候,于仲文则是拽着他往出走。
各路兵马都损失殆尽的时候,竟然有一支,不是两支兵马完好无损,说出真是难以置信。
“右武卫卫文舁。”
“右领军李安。”
“参见大将军。”
“回来就好,进帐一叙。”宇文述马上道。
李安和卫文舁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能够得到两位大将军亲自迎接,这份殊荣是难得的,两人相视一眼心领神会。
大帐中,于仲文想知道两人的情况,在敌人腹地就算是不战都无法支持这么长时间,根本不知道两人是怎么做到的。
“快说说你方情况。”
这种时候卫文舁也不争功劳,他是右武卫大将军兵马比右领军的多,自然是要开口解释的。
“此战多亏李将军未雨绸缪,在出发之前携带了五倍的粮草,加上在敌人腹地的缴获才勉强支撑到归来。”
“五倍粮草”于仲文皱眉,粮草供应都是有数的,怎么两人会多出五倍的粮草,这个事他竟然不知道。
宇文述统领全局,对物资调配更是心中有数,他也未曾听说有这样的事情,心中想着要是因为粮草发配不均,好事会变成坏事。
卫文舁早就有所准备,便将两人掏出家底购买筹集粮草的时候说了出来,并没有影响宇文述的粮草调动,完全是私人行为。
“思虑周全,你们做的很好,两万人马又是怎么回事”宇文述又问道。
卫文舁再次解释,有很多兵马都进入腹地,在他们被击败后偶然遇到,便继续跟着两人继续战斗。
事情解释清楚,见到两人的战绩,当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孤军作战,辛苦你们了。”于仲文道。
战事并不是一无是处,两人心中有底,至少在跟陛下汇报的时候还是可以将表功的,于仲文笑了,因为两人的是他的下属,如此战功自然有他这个主将一份。
宇文述是真的没有沾到光
第三百二十章 风口浪尖
“父亲的意思是”宇文化及询问道。
“不能让陛下的视线全都放在宇文家,辽水之后必然有江湖草莽危害一方,可借此机会暗中发展兵事。”宇文述道。
“我儿现在宿卫东都,恐怕抽不开身。”宇文化及道。
“可以找人出头,达到目的就好。”宇文述继续道。
“你觉得李安此人如何”宇文述再次问道。
“此人安于一隅,没有争雄之心到头来不过是个附庸之辈,父亲是想推他出来,不堪大用的,可能坏事。”宇文化及反对道。
“李安此人虽然安于现状,但你别忘了他还有个有些本事的儿子,不妨可以利用一下。”宇文述道。
“李德”宇文化及思考着。
李安回复,家中之人全都门口迎接。
李安离着老远就见到门口的人,有些奇怪家中何时多这么多人。
他还不知道李秀宁进了李家的门已经成了他的儿媳,再有府上工坊的侍女,比原来的李府的人数多了三倍。
“恭迎将军回府。”门口等待的人齐声道。
李安身为大将军自然不怯场这种场面,大摇大摆的径直走到郑母身前,出人意料的是李德带着的媳妇团开始请安。
“秀宁,这是”李安纳闷道。
“咱们进屋说。”郑母开口道。
等李安听了解释,才知道两家联姻的事情。
接着便是敬茶,李安感觉儿媳多了也不是太好,一杯又一杯的他是有些吃不消的。
“还是家中的清茶好喝。”李安放下茶杯道。
李德在一旁作陪,只听父母在说话,此时的李安可是牛气的很,说了一通有的没的兵法战事,真的不忍心去戳破。
晚宴丰盛,家中其乐融融。
意外的是,兰陵竟然派人过来给父亲送礼,事情虽有些怪,但人送礼怎好拒绝,只有李德心里清楚,兰陵是真的有心。
可是事情叫他怎么说。
家中女子都是细心之人,就算他不说对兰陵的做法都会仔细琢磨。
尤其是李秀宁跟兰陵私交甚密,他们两人的事情更是因为李秀宁的婚事而起,接下来真是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事情。
李安和卫文舁的战绩在一夜之间成了长安城百姓口中的英雄人物,对战败后的百姓情绪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跟随两人的府兵们,能够平安回来都是感激涕零。
两人在武将中的地位大为上升,一夜之间成了有能力的将领,实则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能够有成绩其中水分太大。
要不是有足够的粮食和偏于一隅的躲着,再有就是运气使然,敌人坚守城池未曾主动出击,不然哪里会平安归来。
即便有诸多巧合,在仔细斟酌后会有一些猜测,可是战绩是实打实的,战士们的功劳是做不得假的。
事情的传播出人意料,两人在长安城的声望急速攀升,在百姓心中若是自家的儿郎能够跟随这样的主将出征,他们会感觉到安心。
隋炀帝看了几天的消息,连他都不得不为两人的运气感到羡慕,身边的公公在谈及此事的时候特意强调并没有人估计散播谣言。
算是打消了皇帝的一些念想。
之前赏赐两人的金银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文武百官们想着让战败的将士走出阴云,想树立典型,让百姓与将士们能够坦然接受,有些要鼓舞士气的意思。
隋炀帝并不在乎,战败是事实,已经有人背锅,只要不是有人刻意煽动,他才不管。
朝会上,文武百官如以往一样的安静,但从神情能够看到略有不同。
有没有想法表情是可以反映问题的。
“迁都之事,你们都在努力,孤很欣慰。”
“为
第三百二十一章 讨贼都督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陛下,臣以为杀鸡焉用牛刀,匪患不足为据,怎好劳动天宝大将。”
兵部尚书此时站出来说话。
文臣武将之间都是有利益关系的,好处凭什么都让宇文家占去,再说调动宇文成都的骁骑卫,可是皇帝陛下的亲兵,战斗力强悍不是府兵可以比的。
宇文家官位甚高,朝廷话语权很重,要是在让宇文成都支配骁骑卫,陛下是不会放心的,刚刚说的无非就是试探。
而此时兵部尚书出声,代表的是大部分官员,就是告诉宇文化及,文武百官不是你一个人能说的算。
各位尚书都是有意见的,顺便顺应陛下的意思。
隋炀帝眼睛快眯成缝,兴是因为今天终于有人站出来与宇文化及唱反调而值得琢磨,又或者是各怀心思,有所企图。
“兵部的意见不无道理,派遣哪位将领去好呢”
隋炀帝听似认真的询问,官员们知道该推荐人选的时候到了,推荐的好龙颜大悦,长脸的事情要做一下。
此事当然由兵部先提出来最为合适,大臣们都往兵部尚书这边看,可是没等兵部尚书开口,隋炀帝先问了宇文化及。
“你觉得何人合适”
宇文化及像是思考一番,缓声道:“陛下,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与右武卫大将军卫文舁,较为合适。”
“两人归来后在民间颇有威望,想必定能胜任剿匪事宜。”
“他们离开,孤的皇城宿卫岂不是少了兵力。”
皇城十二宿卫和四府兵马,拢共没有多少人,两人一是右武卫,一个是右领军,要是带走两支宿卫,皇城守备力量直接就少了两支,非大战不会轻易调动。
大臣们算是看明白,陛下根本不想动用真格的,或许以为威胁不足以为惧。
“皇宫宿卫自然不能抽调,尤其是迁都在即,臣以为不如推荐将门子弟出征,由将门亲卫招揽各府兵士结成讨贼先锋,既能锻炼将门子弟又能帮朝廷练兵,一举两得。”
兵部尚书发言,倒是颇得认同
同。
隋炀帝其实无可无不可,只要不动用他的兵马就行,趁这个机会笼络将门亲卫他们凑在一起可是不小的力量。
培养也好,削弱也罢还不是他这个皇帝说的算,只是将门亲卫可不是好管的,挑选正副将领的事情似乎是难上加难。
“诸位将军觉得如何,可否愿意让家中子弟为朝廷平乱,敢为先锋”
皇帝都直接开口询问了,一帮子将军们哪里能说不同意,话虽如此具体名额上还是可以结做些文章的。
那些想要功劳的将门后人应该多得是,到时候少了自家子弟根本不是事儿。
“宣召,将门子弟到兵部报备,加入讨贼兵马,设都督与十都尉。”
隋炀帝定下调子,臣子们只能附和。
“陛下,都督之职的人选”兵部尚书急忙问道。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既然是锻炼将门子弟当然要凭他们的本事,择日比武选将。”
隋炀帝一句话解决。
宇文化及的在心中冷笑,见到自以为能够掌握所有事情的隋炀帝,此时根本不知道兵部尚书做的事情正是他的目的。
为了不引起皇帝的猜忌,不得不采用这种绕弯子的办法。
武将字第,李德看你这次还怎么躲。
李安的级别根本不用上朝,一个负责在皇城巡逻的将军而已,保证皇帝的安全就是他最重要的事情。
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自在无比。
“李将军,听说了么,陛下下旨让将门子弟到兵部报备,比武选拔‘十都督’,你家长子问问全才,这次要黄耀门楣了,我也要回去让那个不孝子去报备。”
“唉,梁将军别走那么急,说清楚,什么‘十都督’”
第三百二十一章 讨贼都督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陛下,臣以为杀鸡焉用牛刀,匪患不足为据,怎好劳动天宝大将。”
兵部尚书此时站出来说话。
文臣武将之间都是有利益关系的,好处凭什么都让宇文家占去,再说调动宇文成都的骁骑卫,可是皇帝陛下的亲兵,战斗力强悍不是府兵可以比的。
宇文家官位甚高,朝廷话语权很重,要是在让宇文成都支配骁骑卫,陛下是不会放心的,刚刚说的无非就是试探。
而此时兵部尚书出声,代表的是大部分官员,就是告诉宇文化及,文武百官不是你一个人能说的算。
各位尚书都是有意见的,顺便顺应陛下的意思。
隋炀帝眼睛快眯成缝,兴是因为今天终于有人站出来与宇文化及唱反调而值得琢磨,又或者是各怀心思,有所企图。
“兵部的意见不无道理,派遣哪位将领去好呢”
隋炀帝听似认真的询问,官员们知道该推荐人选的时候到了,推荐的好龙颜大悦,长脸的事情要做一下。
此事当然由兵部先提出来最为合适,大臣们都往兵部尚书这边看,可是没等兵部尚书开口,隋炀帝先问了宇文化及。
“你觉得何人合适”
宇文化及像是思考一番,缓声道:“陛下,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与右武卫大将军卫文舁,较为合适。”
“两人归来后在民间颇有威望,想必定能胜任剿匪事宜。”
“他们离开,孤的皇城宿卫岂不是少了兵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