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无双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客1

    天子伸了个懒腰,从椅子上坐了起来,懒洋洋的说道:“朕有些乏了,就不送你们了,萧正,替朕送一送靖安侯和长公主。”

    萧正立刻点头,走在李信前头引路。

    走在路上的时候,李信一只手拉着九公主,一边转身看向这个年轻的内侍监少监,笑着问道:“萧公公,陈公公现在如何了”

    “好着呢。”

    萧正前几天结婚,拿了李信一笔天大的好处,这会儿面对李信的时候还有些战战兢兢。

    “陈公公他老人家,替先帝守皇陵呢,陛下也喜欢他,特意让工部在皇陵旁边起了个宅子,老人家在宅子里享清福呢。”

    说到这里,萧正有些羡慕的叹了口气。

    “咱们这些进宫做奴婢的,一辈子要是能够有个陈公公这样的结果,就算是个正果了。”

    这句话倒是真的,宦官这个畸形的结构,很是难混,一来是难出头,二来是出了头之后难得好死,如果能像陈矩这样,风光一二十年到老了能有个清净的地方,那就是所有宦官的终极目标了。

    李信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陈公公如果不回宫,那这内侍监太监的位置,就非萧公公莫属了。”

    萧正连连摆手。

    “可不敢想,侯爷您就莫要取笑奴婢了。”

    说着话的工夫,三个人已经到了永安门口,萧正对着两个人行礼道:“侯爷,长公主,奴婢宫里还有事,便送您们到这里。”

    李信一边把九公主扶上马车,一边回头笑着说道:“有劳萧公公了。”

    萧正渐渐离去。

    靖安侯府的马车也缓缓开动。

    李信与九公主坐在马车里,因为寒冷,李信往炉子里添了一两块炭。

    九公主坐在李信身边,拉着李信的手问道:“你打听那些宫里的腌臜事做什么”

    李信愣了愣,然后摸了摸她的脑袋,笑着说道:“这内宫八监,有时候不比朝廷的六部差到哪里去,想要在京城里好好生存,就要多认识一点人,不然事到临头,还两眼一抹黑。”

    长公主抱着李信的胳膊,轻哼道:“这些人认识了也没用处,他们呀,养不熟。”

    九公主是很不理解李信结交太监的行为的。

    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人再怎么样也只是家奴而已。

    但是对于李信来说,这些都是人脉资源。

    他在京城里没有半点底子,只能全力去认识所有值得认识的人。

    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

    “养不养的熟无所谓,认识一下,关键时候,他们不咬咱们就行。”




第469章 偶遇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李信基本哪里也没有去,就在家里陪着长公主殿下,毕竟新婚夫妻,正是如胶似漆耳鬓厮磨的时候,要不了多久之后两个人就要分开很长一段时间,这无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李信怎么说还有心理准备,但是九公主就更难受了。

    所以这段时间里,李信要好好陪着她,平日里不是在家里陪着她弄美食,就是带着出去走一走。

    半个多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上元灯会了。

    不管西南的局势紧张到什么地步,也不管南疆有没有打起来,京城里的上元灯会依旧热闹,大街小巷挂满了彩灯,一对对才子佳人,在这个佳节之中,演绎着一个个爱情故事。

    李信跟九公主也在其中。

    夜色下,他们两个手牵着手,沿着秦淮河漫步,不时停下来猜一两个灯谜,然后继续手牵手向前,留下一串欢声笑语。

    这是他来到大晋的第三个上元节,在第一个上元节的时候,他还在思考要不要把那首青玉案写出来人前显圣一番,从此以才名显赫史册。

    不过那个时候他深陷漩涡,最终选择了低调。

    第二个上元节的时候,恰逢太康天子兵变之后没多久,那个时候李信已经在回永州的路上了,没能赶上这次盛会。

    而这一次上元节,才算是他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度过。

    但是这个时候,一个才子的名头,对于李信来说太低了,他现在的地位,没有必要去做这些求名的事情,说句不好听的,诗名到了极处,如今也只能在靖安侯府里当一个门客而已。

    不过如果将来没有那么多事情,安定下来之后,李信还是准备抄一两首的,毕竟那些绝句如果不出现在人间,就太过可惜了。

    出现在语文课本里的人,永远比出现在历史课本里的人更容易让人记住。

    因为是新婚的关系,九公主现在很喜欢腻着李信,紧紧拉着李信的手不愿意松开。

    两个人走到了得意楼附近。

    李信伸手指着这座在秦淮河畔享有盛名的青楼,笑呵呵的说道:“初来京城的时候,如果不是得意楼,我可能熬不过那个冬天。”

    九公主心里有些悲戚,握着李信的手更紧了。

    “现在都好了,不要提那些事情了。”

    李信倒是不是很在乎,他是个很洒脱的人,闻言搂住了九公主的腰,笑着说道:“起风了,咱们再走一会儿就回家吧。”

    “嗯。”

    元宵佳节,灯火阑珊之下,两个人相伴携手,如在画里。

    走完了秦淮河,就在李信准备回家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人。

    一个老头。

    李信回头对九公主笑了笑:“看到了一个熟人,过去打个招呼。”

    九公主乖巧点头。

    在家里她多少有些任性,但是毕竟出身皇家,这位长公主还是十分识大体的,在外面通常都很给李信面子。

    这个老头,距离李信只有十几步远,正牵着一男一女两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在街上看花灯。

    老人家时不时还会吟诵两句诗词,两个小孩子就跟在后面拍掌。

    李信带着九公主笑呵呵的走了上去,拱手行礼。

    “桓相。”

    这个老头,正是当初与张渠几乎并肩台阁的门下侍中桓楚,不过后来因为新帝即位要掌控尚书台,这个老头多少有些不太配合,因此被赶出了朝堂,“告老”致仕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老头在位的时候,经常说要告老回家种田,但是真的致仕之后却并没有离开京城,仍旧住在京城里,为此不少人在背后说他是官迷,不舍得离开京城。

    不过这个刚直的老人家并没有在意这些风言风语,依旧我行我素,每日在京城里养花种草,顺便带着自己两个年幼的孙儿。

    桓楚闻言,先是愣了愣,然后抬头看到是李信夫妇,这才连忙还礼,苦笑道:“李侯爷取笑了,老夫早已经不是什么桓相了。”

    李信微微摇头:“桓相为相十余年,德高望重,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桓相。”

    之前李信还只是一个羽林卫校尉的时候,这个老头就跟他谈过话,教过他不少朝堂上的道理,当时李信还是个懵懵懂懂的朝堂萌新,因此桓楚算得上是他的半个老师。

    说到这里,李信笑着说道:“年前晚辈成婚,给桓相家里递了帖子的,可惜桓相没有来,当时晚辈想着亲自登门,又怕打扰了桓相亲近,这才有些可惜。”

    桓楚摇了摇头,叹道:“李侯爷家里故人太多,老夫如今不太愿意见他们了,老夫的几个成年的儿孙也都不在京城,身边只有两个年幼的孙儿,因此错过了侯爷的婚事。”

    李信并没有生气。

    这老头人虽然没到,但是是送了礼的,是一方还不错的砚台,虽然不是太过贵重,但是也说明了这个老头的善意。

    要知道桓楚在做官的时候,除了亲朋好友之外,其他人他一概不收礼也不送礼,能够得到桓楚的东西,已经是殊遇了。

    “桓玄,桓柔,这是靖安侯爷和长公主殿下,快叫人。”

    老头没有跟李信继续搭话,而是转过头来,对着自己两个孙儿说话。

    两个七八岁的男童女童,从桓楚身后跑了出来,规规矩矩的对李信还有九公主行礼。

    “靖安侯爷好。”

    “长公主好。”

    李信笑着还了个礼数,有模有样的说道:“桓公子桓小姐好。”

    这个举动本来是开个玩笑,两个小家伙没见过这个阵仗,顿时脸色通红,躲到了祖父身后。

    长公主很喜欢这两个小孩子,蹲了下来拉着两个小娃娃的手,然后回头对不远处的翠儿招了招手。

    “翠儿,拿点吃的过来。”

    因为是新婚,不少人见了他们都是要糖的,加上长公主殿下自己也很喜欢吃,所以就让翠儿随身带着一点吃的,见了人就发。

    翠儿应了一声,走了过来。

    李信则是跟桓楚很有默契的往边上走了几步。

    头发白了不少的桓相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开口问道:“李侯爷,如今朝局如何”

    李信摇了摇头。

    “桓相,晚辈是武官,也从兵部离职了,朝局是什么模样,晚辈也不太清楚。”

    桓楚皱了皱眉头,然后继续说道:“老夫想问的是,时局。”

    朝廷的动作很大,但是这些动作普通人是看不到的,桓楚这个人不结党,一旦离开了朝堂,对于这些时政就不太清楚了。

    “时局啊。”

    李信苦笑一声:“要打仗了。”

    “叶大将军已经领兵去了西南,估计最多二月底,就能开到蜀郡门口。”

    李信很老实的说道。

    “一场大战,已经无可避免。”



第470章 被坑了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先帝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老桓相微微叹了口气,开口道:“当初先帝隐忍了二十年,就是不想看到西南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不成想这才短短一年时间,时局就已经严峻成了这个样子。”

    “也没有桓相想的这么坏。”

    李信回头看了一眼正在逗桓家两个小孩的长公主,然后继续说道:“主要是废太子去了南疆,平南军又愿意认他,所以这场仗就不得不打,这其中利害,桓相是老前辈,应该比晚辈更清楚。”

    桓楚当然明白。

    对于他这种读书人来说,正统这种东西比什么都重,他比李信很明白正统的重要性。

    这个桓老头面色凝重。

    他拉着李信的袖子,走到了一个大树底下,他压低了声音。

    “李侯爷,老夫想问你一件事。”

    李信低眉道:“您问。”

    桓楚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开口道:“先帝临终前,是否真的留了遗诏”

    李信脸上的笑意消失不见了。

    他面色严肃了起来。

    “先帝有没有留遗诏,浩然公已经跟各位大臣们说清楚了,当时桓相您也在场,这一点没有疑问,遗诏也是浩然公跟陈公公一起从箱子里起出来的,文武百官都在长乐宫里看到了,桓相怎么还能问出这种蠢话”

    李信面色出奇的严肃。

    “桓相,我敬您是前辈,一直对您恭恭敬敬,但是在这里,做晚辈的劝您一句话,莫要胡思乱想,不仅会害了自身,还会害了您的家人。”

    桓楚微微叹了一口气。

    “李侯爷说的话,老夫自然明白利害,但是自从老夫致仕之后,几个月时间都没有出门,一直在想这件事情,当初陛下亲自立的太子,我们几个宰辅都是去长乐宫聆听的圣训,陛下亲口说的立大皇子为储,怎么到了那天晚上,就突然变了”

    桓楚咬牙道:“天底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老夫那天入宫的时候,可是清清楚楚的看到了,宫里是死了人的!”

    李信叹了口气。

    他离桓楚远了一些。

    桓楚这种人,固然可敬可佩,但是也有些可畏,这种人你必须要离他远一些,不然他就很可能会连累到你。

    当初宫变的事情,京城里的官员多半都猜到了一些,大家也很有默契的默认了这件事,没有人再提起,也不应该有人再提起。

    更何况,李信是这件事的受益人之一,他更不应该提起这件事。

    靖安侯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开口道:“桓相,今天你也就是碰到了我,碰到了碰到一个人,桓家都有可能因此被夷三族。”

    桓楚摇了摇头。

    “侯爷你不是那种告状的小人。”

    “不然老夫也不可能跟你说这番话。”

    李信对着桓楚拱手道:“晚辈已经成婚,有了家人,不敢跟桓相说话了,这便告辞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
1...163164165166167...3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