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无双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客1

    李信低头称是,缓缓退后告辞。

    他往后退了没几步,天子突然想起了什么,开口问道:“长安啊,叶老公爷身子不太好”

    李信愣了愣,驻足下来,低头道:“是,叶师最近是有些不太好。”

    叶老头得病,在京城里并不是什么秘密,毕竟叶家还请过一些太医去府里诊治,天子不可能不知道叶晟病了。

    而且李信派人请秦元化,用的是羽林卫的旧人,而且也没有多做隐瞒,皇帝知道并不奇怪。

    天子皱了皱眉头,问道:“很严重么”

    “现在臣也不太清楚。”

    李信叹了口气,开口道:“臣从关中,把当年给先帝诊病的秦元化秦先生请回了京城,昨天秦先生已经给也是看了,不过现在是个什么情形,臣还没有去问。”

    叶老头的情况很不乐观,而且详细的病情李信也是清楚的,不过这种事情能不跟皇帝说清楚便不跟皇帝说清楚,所以他也就含糊其辞了。

    天子点了点头,沉声道:“叶老公爷是我大晋开国以来第一功臣,他老人家病了,朕这两天要抽时间去叶家看一看才是。”

    李信低头笑道:“陛下能去,叶师心里想必也是开心的。”

    太康天子点了点头,挥手道:“好了,长安你先去坤德宫罢,记得午时回未央宫里来,朕还有许多事情要跟你商议。”

    李信缓缓退了下去。

    等李信走出未央宫之后,天子迈步走回了自己的座位上,伸手拆开了那份钱笙递上来的堪舆图,堪舆图一共有十余张,都是北境的详细地图。

    不过这十余张纸最后一张的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太康六年春,兵部职方司奉上命绘制。”

    职方司有郎中,郎中上面是侍郎,侍郎再上面自然就是身为尚书的李信了。

    太康六年的时候,钱笙还是职方司的郎中,而后擢升侍郎仍领职方司,也就是说……

    天子看着这行小字,微微出神。

    “朕北望了三年,长安你也差不多啊……”

    …………………………

    离开了未央宫之后,李信直接朝着坤德宫走去,坤德宫里的那个太后娘娘,是他的丈母娘,也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父母”辈的人。

    毕竟他的父母,还有岳父都已经不在人世间了。

    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他进宫就必须来坤德宫给老太太磕个头,不然就是不懂规矩,不敬长辈。

    在宫里宦官的带领下,李信顺利的来到了坤德宫门口,经过通传之后,坤德宫里的一个宫女走了出来,引着李信走进了坤德宫。

    刚进了坤德宫内殿,李信就听到了里面老太太的笑声,走进去一看,这位可以说是整个大晋最尊贵的女人,正把自己的小儿子抱在怀里,满脸笑容,对着旁边的几个女官说话,

    “瞧我这个大外孙,眉眼与小七生的一模一样……”

    “盼了他好几天了,终于把他盼进宫来了。”

    老太太一边笑,一边说道:“去把哀家准备好的那个长命锁拿过来,哀家亲自给他戴上。”

    其实老太太并不缺孙子。

    本来太康天子在魏王府的时候,除了嫡长子姬延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嫡子,这些年做了皇帝之后,又陆续生了四五个儿子,也就是说老太太至少有七个嫡亲的大孙子了。

    但是她一直很疼爱长公主,见到长公主的儿子之后,说不出的开心。

    李信迈步走了上去,没有多少犹豫,就跪了下来。

    “李信给太后娘娘磕头了。”

    在这个时代,动不动就要下跪磕头,在其他时候,哪怕是给皇帝磕头,李信心里也是有些不情愿的,但是给丈母娘磕头,是天经地义,李信反倒没有什么不愿意的。

    这一句话,才让老太太把目光从小李平身上移开,她转头看了李信一眼,然后把李信的儿子交还到翠儿手里,上前亲手把李信扶了起来,佯怒道:“说了许多遍了,让你与小九一样喊,怎么还喊的这么生分”

    丈母娘看女婿,向来是越看越顺眼的,更何况李信也算是京城里最顶尖的那一批人,太后娘娘这几年也越发喜欢李信,把他当亲儿子对待。

    李信站在并不是很老的太后旁边,微笑道:“礼节不可废,我喊您一声娘不难,给别人听了去,到陛下那里告一状,小婿就得被罚俸个半年,到时候小婿跟小九可就要饿肚子了。”

    太后娘娘笑骂道:“臭小子乱说什么,都是一家人,皇帝怎么会罚你的俸禄”

    李信笑眯眯的,没有多说什么。

    他这个性格,跟谁都可以聊的开,叶老头那种杀神,李信都能跟他处成忘年交,这么一个久居深宫的小老太太,要讨好实在是太容易了。

    事实上他这几年,跟太后娘娘的关系一直不错。

    太后跟李信说了几句话之后,又伸手把小李平接了过来,抱在怀里,然后抬头看着李信,问道:“小九现在怎么样了,可有好好歇息么”

    “好着呢。”

    李信微笑道:“本来也是要来进宫见一见您老人家的,不过她正在坐月子,不方便走动,就没有出来。”

    “可不能走动。”

    太后娘娘面色严肃:“不能见风,不能碰水,不然以后上了年纪,要吃大苦头的。”

    靖安侯爷含笑道:“放心,小婿知道的。”

    太后点了点头,低头亲了一下自己的外孙,开口道:“过几天,哀家跟皇帝说一声,出宫去一趟你家看一看小九,反正离得近,也方便。”

    老太太一边拍着小娃娃,一边笑着说道。

    “顺便去看一看小阿涵,可有日子没有看到那丫头了。”




昨天晚上睡着了,等下午补一章,晚上正常更……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抱歉!!



第653章 定下章程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陛下,如今北边的时候宇文诸部,到底是个什么情形”

    从坤德宫离开之后,李信就先把孩子放在了那里,然后动身到了未央宫里。

    未央宫的偏殿里,君臣两个人一边吃东西,一边商谈北边的事情。

    天子低头喝了口酒,缓缓的说道:“四十年前,叶老国公一举把北周打散,当时北周的大将宇文冲带着十几万北周残部,还有数十万鲜卑宇文族裔逃出蓟门关以外。”

    说到这里,天子顿了顿,然后继续说道:“那时我大晋也已经快到了极点,实在是打不下去了,武皇帝便下令让叶老国公班师回朝,给了宇文冲那些人一个缓冲的机会。”

    这件事情,叶老头一直引以为憾事,当年他把北周残部赶出蓟门关的时候,其实是尚有余力追击的,不过那会儿实在是打不下去了,连那位一碰就炸毛的武皇帝,都不得不选择放弃,因此叶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宇文冲逃到北边去。

    “这个宇文冲是宇文皇族,还是北周那一代皇帝的皇叔,他本来可以在北边再复现一个北周出来,所幸这个宇文冲在叶老国公退兵之后一年多,便因为伤病死了。”

    对于这些北周故事,李信其实也是了解了不少的,但是这个时候,他还是装作一副不知情的样子,听这位已经不算年轻的天子娓娓道来。

    “宇文冲死了之后,他的四个儿子争夺首领的位置,随后各自领了一部分族人在北境四散,演化成了后来的宇文诸部。”

    天子沉声道:“几十年时间里,宇文诸部之间偶有内斗,但是因为惧怕我大晋北征,都一直保持克制,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战斗力,宇文四部也一直很稳定的保持到了现在。”

    “如今四十年时间过去,宇文诸部的头领早已经不是宇文冲的那四个儿子,多半成了他的儿子辈甚至是孙子一辈,他们联手赶走了原来北境的羌族,氐族等,虽然退出了中原,但是依旧是北边草原上最大的霸主。”

    说到这里,太康天子缓缓说道:“曾经在北边享过福的宇文皇室,在北周破灭之后多半已经拿不动刀子,骑不动马了,但是宇文冲这一支的后裔,却都是骁勇之辈,甚至有些当年鲜卑人入关时的勇猛,这些人虽然这几十年未敢大规模进入蓟门关之内,但是已经成了北边的隐患。”

    太康天子转头看向李信,自嘲一笑:“五年前,朕从没有北征的想法,是长安你提了一句之后,朕才渐渐对北边起了心思,最初的时候朕并未把他们放在心上,认为不过是一些手下败将,不足言勇,但是这几年朕对他们了解越多,就越觉得有些可怕。”

    天子沉声道:“宇文诸部的能力,绝不会弱于西南的平南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信低头思索了一会儿,随即笑道:“陛下,四十年过去了,他们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成色,总是要试过才知道,听来的话怎么都不是真话。”

    靖安侯爷缓缓说道:“陛下可以让镇北军或者云州军派人往北边去试一试,反正近十年北疆也偶有残周之人前来挑衅,咱们适当回击,也是理所当然。”

    四十年前,北周的人被叶老头打破了胆子,以至于最近几十年,他们一直没有敢反攻大晋,不过大战没有,小规模作战是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的,最典型的就是当年李信去北地公干,被迫参与的小陈集之战。

    小陈集之战,李信与四百羽林卫配合小陈集烽燧的人,共杀敌四百多,俘虏了一百多个人。

    几百人规模的战斗,其实已经不算很小了。

    天子点了点头,沉声道:“朕明日便下旨给宇文诸部的首领,申饬他们犯我疆界,警告他们如果再不悔改,便会出兵教训他们。”

    宇文诸部分裂之后,再也没有能力与大晋相提并论,因此在当年的仇怨消散了七七八八之后,宇文四部的人便咬咬牙,对大晋称臣了。

    这是承德朝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件事情,承德天子的功劳薄上被大大的添上了一笔,这也是承德天子才被称为圣天子的一部分原因。

    所以按照这个方面来说的话,宇文诸部的人是臣,大晋皇帝是君,大晋皇帝当然可以下旨申饬他们,不过这种圣旨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几乎不会有人拿来当真。

    宇文四部的那些首领,不把圣旨拿来擦屁股就不错了。

    李信思索了一会儿,缓缓开口。

    “陛下,这件事情是关系国运之事,陛下可以决定方向,却不能靠一两个人去拿捏细节,臣建议陛下召集三省的宰辅相公们一起商议商议细节,这样推敲出来的东西,才不会出什么纰漏。”

    莫要看李信这个武将在太康朝混的风生水起,但是事实上从承德朝开始,大晋武将的地位就一直在下滑,这其中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历代天子对武将的忌惮。

    武将一般是不参政的。

    朝廷的大事小事,都是由皇帝和三省六部的官员们处理,或者商量着处理,在这个过程里面,武将插不上话,出了李慎和叶老头这种特殊的存在,其他的武将地位一直尴尬。

    到了太康朝之后就,当今天子第一件事就是把将门的部曲家将统统削减,这样一来,武将就更加不显眼了。

    就拿李信来说,他现在身上权力最大的位置是兵部尚书,而不是那个虚无缥缈的太子太保。

    所以北征这种事情,必然是要跟文官商量的,否则这件事就算可以强行推行下去,如果那些文官老爷从中作梗,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李信本人,很尊敬这些宰辅。

    天子皱了皱眉头,随即开口道:“是要跟他们说的,否则什么事情都做不通畅,不过在此之前,你我二人先定下一个差不多的方向,这样朕跟他们扯皮的时候,也有话可以说。”

    靖安侯爷沉默了一会儿,最终抬头看向天子。

    “陛下,这一次如果要去试探性的进攻残周,您是要用云州军,还是用镇北军”



第654章 有人不安分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云州军也就是种家军,种家从大晋开国以来,就在替大晋戍边,历代都深得大晋皇室信任,信任到了哪怕当年是叶晟打下了北周,是叶晟与李知节两个人让大晋一统天下,但种家还是实际上的大晋第一将门。

    叶家就不用说了,叶家三代人只有一两个能在北边的镇北军中做事,虽然仍在执掌兵权,但是姓叶的其实并没有多少人。

    平南侯李家,倒是暗地里把平南军变成了李家军,正因为这个,西南跟朝廷明争暗斗了几十年,最终以平南军“灰飞烟灭”告终。

    但是,在云州的云州军,确实名副其实的种家军!

    种家的主体甚至都不在京城,他们的家主,嫡系,家人都在云州!

    一百多年下来,云州的种家人已经超过了两千人,云州城的云州军,绝对是先听种家再听朝廷的军队,即便如此,朝廷对种家依旧保持了高度的信任,当初承德朝末尾的时候,承德天子在国朝碰到危险的时候,他的选择是把种玄通调回京城,执掌半数禁军,稳固朝廷。

    这是一种很难得的信任,如果姬家对李叶两家有对种家一半信任,大晋军方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光景,而是另一番模样。

    天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低头思索了一会儿,随即抬头看向李信。

    “便……从云州军调拨人,试探一番宇文诸部罢。”

    李信起身,对着天子深深低头。

    “陛下圣明。”

    用种家人试探宇文诸部,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首先云州数十年没有战事,这一次的试探不仅可以试探宇文诸部的战力,也可以看一看几十年没有大规模动手的云州军,现在还有多少战力。
1...261262263264265...3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