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入定香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栖慕黎

    陈子瑶有恃无恐,说道:“他若是不帮忙,外面岂不是忙成一片了,让娘去娘也不肯。”

    方氏一听连忙摆手,她还是不习惯在外面抛头露面的。

    陈老太太听到外面爽朗的笑声,哼道:“能忙过来的人这不是来了吗,你祖父可是算账的一把好手。”

    果真没一会张思旭就被打发过来,委屈巴巴站在薄纱这面道:“祖父喊我过来给祖母岳母续茶。”

    陈老太太心满意足道:“你就在一旁坐着吧,我们这还是刚换的茶水呢。”

    店里的小二手脚麻利,隔一会就来问问要不要换茶,连着老太太都夸奖这两个人找的好。

    陈枝茂和孙华史在后院也忙的走不开身。

    汗早已将身上的衣物打湿。

    他们后院只也找了两个婆子洗菜烧火,倒也是减轻了一点负担。

    两个人常在一起,早已搭配的天衣无缝。

    菜前面点的快,他们做的也快。

    孙华史不时的就拉着来拿菜的小二问反映如何,听到赞扬声喜的容光焕发。

    脖子处披的汗巾一抹额头上的汗就继续忙碌。

    刘大和陈氏走到门口处,犹豫一番还是走了进来。

     




第一百四十一章 请求
    刘子苓哪知晓这些,正探着头往隔壁看。

    刘大和陈氏念着家中恐有人会来,思索一番还是将刘子苓留下。

    刘子苓也乐的其所,舅父食肆开张,指不定会不会碰见表姐夫。

    到时候万一想起之前那事,还是要躲着的好。

    刘大和陈氏自然不会空手来,他们庆祝陈枝茂开张还随了一份礼。

    那些熟人和沾亲带故的便以捧场来作为庆礼。

    大房和二房家的多少也随了点。

    他们之前给陈枝茂的已是家里的闲钱,如今日子过的也是紧巴巴。

    黄氏有儿子在多少也能顶一阵,余氏随是手里没多少娘俩也花不了多少,还大多都是陈家用饭。

    紧跟着也来了食肆。

    这下女眷那一桌子做的满满当当了,大房的陈子亮也来帮忙。

    陈老爷子笑道:“你莫要把账本给记混了!”

    陈子亮撩起袖子,拿起毛笔就写下几个字,骄傲道:“这点字我还是写的,祖父你就安心坐那吧!”

    陈子亮当初被送去塾里那可是哭爹喊娘的,可等了大些就发现自己的短处。

    跟着陈枝繁走南闯北不识两个大字,那简直是被卖了都不知。

    尤其是娶了季氏后,有了媳妇督促,也赶着用起功来。

    瞧见他记的帐也不糊涂,陈老爷子乐呵呵的坐到一旁休息。

    食肆里吵吵闹闹也过的飞快,陈老爷子还顾着两个孩子,连忙去接了回来。

    有些认生的陈子桃瞧见食肆里座无虚席的人还有些扭捏,跟着老爷子的身后低着头。

    刘大看到刘兰芝高兴道:“阿芝。”

    刘兰芝不知他们要来,也是有些惊喜,穿过人群走了过去。

    笑道:“阿爹,阿娘呢”

    刘大:“…”

    闺女见面就问娘

    有些生气怎么办

    陈氏听到声音喊道:“娘在这呢,快快来。”

    刘大依依不舍的看着没看两眼的孩子跑到陈氏那里去,像是喝了一口陈醋那般酸。

    有了孩子果真热闹了些,陈子安最喜不爱说话可以让他逗乐的堂姐陈子桃。

    也喜不时就能给他新鲜玩意的表姐刘兰芝。

    见到两人就黏着她们,逗的众人哈哈大笑。

    陈枝茂忙里偷闲给家人做了一桌子菜,还没端去瞧见方氏走了过来。

    “可有什么我帮忙的”

    孙华史打趣的看一眼陈枝茂,心道方氏可真贤惠。

    陈枝茂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火房里油烟大,比着家里要浓烈的多,连着经常下火房的方氏也有些不适。

    陈枝茂笑道:“不用,这马上都过了正午,一会就不会那么忙了。”

    只招呼方氏将为自己家里做好的菜端去。

    黄氏陈氏几个自然来帮忙,将家里都饭菜上好。

    陈老爷子也没去她们那桌子挤,分出来一些三人在旁的桌对付了几口。

    过了中午,人就慢慢少了些。

    陈枝茂还能得空跑来前面看几眼。

    小二正将残羹剩饭收拾好,那桌子也是抹的干干净净的。

    陈枝茂拍拍他肩头赞扬一笑,挤到了陈老爷子那桌猛灌一肚子凉水。

    张思旭连忙站起身将空的只见杯底的倒满茶水,毕恭毕敬的放在一旁。

    陈老太太隔着薄纱看到,心疼道:“莫要喝那么多凉的。”

    陈枝茂嗳了一声,不敢多停留又回去帮忙。

    已是做了一上午,莫要说老太太疲,连着其他人也是有些累了。

    陈氏捂着陈老太太有些冰凉的手,问道:“阿娘,不如我们就先回去吧,再这坐着也冷。”

    陈老太太摇摇头,还要再坚持一会。

    方氏也跟着劝道:“婆婆咱们还是回去吧,莫要说您老,瑶儿也不能长坐。”

    &n



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报告
    事到如今,方氏也不好说什么拒绝的话。

    人心都是肉张的,大房一家对他们的照顾也不是一丁半点的。

    况且这次食肆大房二话不说就拿钱,让他们属实感动。

    也不是说要把食肆抢了或者怎么,单单一个谋生的伙计也是能给的。

    笑道:“嫂嫂说什么话,打杂最活当然不能让大哥干,等大哥若是真的想要回来干,就让他们哥俩好好聊聊。”

    黄氏喜的连连点头,有了这句话心里就踏实许多。

    笑着送她到了陈家,等她方氏进了家里,一脸担忧心事重重的回了家。

    余氏哪能想到这一出,还掉进自己臆想的醋坛子里去。

    那食肆的大头是陈子瑶出的,陈枝茂送陈子平去庐江的塾里读书已是花下自己的大半积蓄。

    谁知公婆有没有贴补进去多少。

    黄氏心思细腻,知晓陈枝茂方氏夫妇舍不得要二老的钱,加上陈子瑶拿出的,怕是比他们多了不知多少。

    她今日也瞧出来,方氏无意在食肆里忙活,牵挂着家里的公婆的幺儿。

    食肆里单单两个小二和后院的两个妇人帮厨,到了忙活的时候,都走不开身。

    早在食肆还没开张她就有了这想法,等到今日更加确定了。

    便向方氏提了几句,方氏自然回转达陈枝茂。

    等陈枝茂有了主意,公婆那边更是不用说了。

    她拿捏的最好的便是,知晓儿子和儿媳说是两回事,巧妙的避开了锋芒。

    陈家里面老太太早已到了家。

    估摸着方氏脚程应是该走到,却迟迟不见人。

    不过好在女儿孙女都在,立马就转移了注意力。

    陈子瑶本是要再多待一会,可这会也发现有些不适,精神更是乏了。

    张思旭在一旁看的心急,上前连连问了几句:“怎么了可是累了渴吗饿吗”

    又发觉不是在自己家,又缩到一旁。

    陈老太太也看出了不对劲,说道:“瑶儿,回屋休息会吧,定是今天坐的多了。”

    陈子瑶扯唇想要说无碍,发觉浑身都有些无力,不敢马虎应道:“那…那我就去歇一会了…”

    起身被张思旭扶着,陈子瑶又深觉不对,还是接了姑母陈氏的手,慢慢向后面走。

    陈老太太品了一口茶,在家里要比外面的舒服多了,身子也暖了许多。

    乐呵呵道:“孙女婿人又跑不了,瞅你眼巴巴的样…”

    张思旭有些羞赧,拱手道:“不敢不敢,我是有些担心着急的。”

    他越上心,陈老太太越高兴,笑道:“瑶儿这姑娘是家里面最稳重的一个了,从小就是话少却很有主意,看似柔柔弱弱实际上坚贞不屈的人,你对她好,她心里都记着呢。”

    张思旭点点头,颇为认同。

    陈老太太又道:“以后路都要你们走了,路上难免磕磕碰碰,都要记得相互扶持,互相体谅对方。”

    张思旭谦虚记下,毕恭毕敬道:“孙儿记下了,定当不会忘了。”

    这会方氏已经回来了,收起一脸心事扬起笑来。

    陈老太太虽是累了些,可这会也和张思旭聊的起劲,便一直强撑着没去后院休息。

    刘大正牵着刘兰芝两人,高高兴兴道:“阿桃,阿芝,你们今日在塾里都学了什么啊”

    刘兰芝对于自己阿爹问的问题选择了沉默,她今日一上午都在想事,差点就被夫子的板子打到手。

    她不回答,陈子桃只好懦懦道:“夫子…夫子让我们温习昨日的功课…”

    刘大来了兴趣,问道:“哦那昨日习了什么功课啊”

    陈子桃一愣,回道:“还是复习昨日的功课…”

    “那前日的功课呢”

    “还是复习昨日的功课…”

    最后把刘大也说的迷了,心道这夫子难道真的是个草包

    &nbs



第一百四十三章 及时止损
    刘兰芝拉了一下发呆的刘大,轻声喊道:“阿爹。”

    刘大回了神,看到夫子已经走进了塾里,连忙催促着两人进去。

    刘兰芝犹豫一番,还是转身回了塾里。

    等她两人进了塾里时,刘大并没有立即走,他想起了刘子苓曾经和他说的在书塾里的日子。

    可也从来没提过这些事情。

    偶尔有几个来的晚的孩子被父母送来,一边走一边催促道:“让你快点快点,结果还是晚了吧等到了塾里看夫子如何教训你!”

    小孩不满的嘟嘴,还是不情不愿的走进了塾里。

    刘大背着手离开,心里又开始盘算起来。

    边走边想,路过了一个药铺。

    以往他经常给这家药铺送药,那掌柜的看他在门口驻足笑道:“刘兄啊,怎么在外面站着啊快快进来吧。”

    刘大也不客气,直接走了进去,这时午后药铺也没多少人,就是那煎药的苦味挥之不去。

    刘大闻惯这气味,也不觉得刺鼻,和药铺的掌柜坐下闲聊。

    “那批药估摸着应是后天能送来了。”

    药铺掌柜一笑,为了倒了一般热茶,笑道:“多久都没问题,你这次去幽州跑这一趟可真的是解决了我大麻烦,剩下的那些什么时候给都行!”

    他已经困扰了多日,镇上总共就那么几家大的医馆药铺,因为某些原因,大多医馆都是给药方让病人直接去药铺里配药,或者直接来这拿药。

    需求多了供应难免会跟不上,加之有些采药的不是真正的药农,采的那些他也不敢用,可偏偏也有急的时候。

    草药也有季节性,特别到了冬季,更加难找。

    刘大大多属于收一些常见的草药,那些少见的倒是不多。

    镇子靠山,有些人心思缜密,将会哪来几味看似草药来药铺问,若是碰运气采到的真的是草药,就会漫山遍野去找想办法卖给药铺。

    以前药铺里缺那味药了还真的会考虑着收了那些,还出的高价,慢慢的就展现出了问题。

    先不说以次充好,他们经常要耗人耗时的再挑选一遍,细细辨别以防里面夹了旁的东西,再药死人就是大事了。

    有些熟了之后就常常来卖给药铺,价格也要的贵,质量也时好时坏,最后他才发现,有些人竟跑到一些远一点的药铺买些不好的成色,再转手高价卖给他们缺少这味草药的药铺!

    这次刘大去了幽州,收来好多本地没有的,货物量也大,一下就满足了药铺的一些需求。

    以往那些单独来给药铺的人最后也出了事,听说有一家药铺收了他们给的金银花,没曾想就那一次没注意,竟是把人吃出了人命。

    那家人也不是善茬,当天就搬着尸体堵在门口,把药铺围的水泄不通。

    连着官府都惊动,最后那药铺掌柜的说出了实情,但也少不了责任。

    刘大那时不在也不知晓这事,旁的人也没提起,只知镇上少了一家药铺。
1...4546474849...1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