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大农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很快,二胡,也就是这个时期的奚琴曲目战马奔腾,便在空中响起,这首曲目之前可是让李世民听的头皮发麻,不知道回味了多久的神曲,其急促,激昂的曲调,犹如千军万马杀过来了一般,气势磅礴的无以言表。
当然,处在于秋的位置,那就是千军万马杀出去了,地面上的李元吉才是感觉到千军万马杀过来了,额头上早就冒起了冷汗。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跟夏国的军队交战,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你这是要直接跟我四弟动手么”李世民有些郁闷的道。
“我并没有收到地面部队的紧急汇报,证明李元吉即便跟他们有冲突,问题也应不大,我就是要闹出动静,吓唬吓唬他而已。”于秋笑着道。
而这时,赵河终于看到了一个站在屋顶上,向飞艇挥舞旗子的情报组成员,他的旗语是,城南一百二十里。
于秋得知了情况之后道,“往李元吉的都督府靠过去,我要跟他对话。”
赵河回道,“他此时应该打马往北城校场方向去了。”
“那就去校场,对了,狗儿,一会儿测算一下他们的校场有多大的空地,咱们投放一发燃烧弹,会不会伤到人。”于秋发出指令道。
很快,飞艇就往北面校场方向而去,这边头,紧张的召集着人手们集结的李元吉仰头看了看天,心中一阵悔意。
在州参加完了夏国阅兵仪式的朝臣们早就跟他说过,夏国的军力,已经非人力能够对抗,他居然没有放在心上。
“李元吉吉吉吉”
高音喇叭里的音乐停止之后,于秋插上了话筒开始讲话,这种喇叭的威力,后世的农村人最有体会,别说两百米,村书记一旦用它喊起话了,周边几里地范围的村民们都听的到,不过,由于地方太空旷,有回声是难免的。
“你是在挑衅我夏威吗吗吗吗”
于秋的一句质问,直接让李元吉草草集合起来的万余军士,心里都是一阵颤抖,对于接下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充满了恐惧。
李元吉望着前方天空上如黑点一般的人影,想要答话,却发现,自己就算扯着嗓门喊,人家也未必能听的到,忙取出了怀里的竹筒望远镜,向站了人的飞行舱那边看去,很快,便让他看清了那些在飞行舱玻璃窗户旁边站成了一排的于秋等人,尤其是看到脸上挂着几分嘲讽之色的李世民,他胸中的怒气顿时达到了。
“本王是受朝廷邀请,对唐国境内诸州进行友好访问,你身为洛阳最高长官,当以礼接待,既然你不守礼,那么,本王也就不用跟你讲什么礼貌了。”
于秋有些费力的分几段,将这句话说完,看了一眼狗儿,已经计算完毕的狗儿朝于秋点了点头表示没有问题。
毕竟,校场的范围有长宽好几百米,还有高大的城墙阻断,里面根本没有什么民居。
而李元吉属下的兵将,在飞艇来到了校场上空之后,都向将台中间围了过去,给飞艇下方,空出了大半个场地出来。
李元吉看到属下兵将士气低落,便也想鼓励几句,提气开口大声道,“夏国身为我大唐藩属国,所置属官,理应比朝廷低一级,而他们区区一个连将军都算不上的团级军官,见了王本,居然不下拜行礼,此乃藐视本王,藐视朝廷之举,本王只是下令将他们驱逐,乃是
“齐王殿下,天上好像有东西掉下来”
李元吉正讲话间,一个拿着自己手中竹筒望远镜向天上看的高级将领道。
他的话音,让李元吉的讲话戛然而止,下一刻他的整个汗毛都竖了起来。
因为,一团近乎有半个校场那么大的火焰,突然在他眼前爆开了,热浪的冲击波,让即便是身在三百米之外的它,都感觉有些窒息,许多离火焰团比较近的士兵,甚至直接被吓的扑倒在地,这玩意,可比魏征从于秋那里买来的火油罐投发出去的威力大多了。
因为,于秋制作给空军用的燃烧弹,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把油装进罐子里,点燃塞住罐子口的布料扔出去那么简单的火油罐了。
里面涉及的是压缩,火药爆炸等等的一些学问,根本不是李元吉能够理解的。
冷汗,从额头上瞬间流了下来的这回不止是李元吉一个人了,而是所有围聚在将台旁边的将官和士兵。
如果刚才这样一个东西是对准了他们这些人来的,此时至少有七八成的人都已经葬身火海。
当所有人处于震惊中,脑海里一片空白的时候,天空中的声音,又滚滚的传来了。
“我夏国对于不友善的人,从来都是震之以威,希望李元吉你不要自误。
同样,我夏国对于亲善友好之人,都是当朋友兄弟看待的。
明日午后,南城门外,我会设舞台,举行大型的文艺演出,并且赠送丰厚的礼物,给所有对夏国抱着亲善友好态度的洛阳父老。
欢迎洛阳父老乡亲们,届时,前来观看,李元吉你要做好组织,不要让我失望。”
于秋霸气侧漏的说完了这段话之后就示意机组成员向南,寻找亲卫师地面部队设置的营地,只余李元吉等人呆呆的看着校场里熊熊的火焰持续燃烧,这玩意可不只是爆炸的时候范围大,烧起来的时候,居然还这么持久,即便是铁,此时恐怕也能被它烧融了,更加别说是人。
“齐王殿下,我们”属下几个高级将领向李元吉讨主意,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我们,我们等火停了之后,离开。”李元吉满脸郁闷的道。
“离开,去哪里”诸将疑惑的看向他道。
“长安。”李元吉答道。
“可是,您是陛下任命的洛阳都督,必须得在这里主持军政要务的啊”
“你们觉得,本王以后还有脸坐这个洛阳都督的位置吗”李元吉反问了众人一句,推开了两个挡路的人,向将台下面走去。
而当他走后,众人却是发现,他刚才所在的位置,居然有一滩湿漉漉的地方。
“这”
“难道是齐王殿下刚才被那番爆炸的场景吓的尿了裤子,所以”几个看到了那滩湿漉的将领心中猜测道。
第三百六十九章 搞推销的李渊
李元吉连夜跑回长安去了,这让于秋和李世民都有点意外,更让他们两个意外的,是几天前,在长安的李渊看到了众多大臣带回去的照片之后,非常的想要去夏国看看,让人发给李世民的那份诉苦信。
现在那些臣子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照片了,他这个做皇帝的却没有,这让他感觉很没面子啊
至于说从夏国回来的朝臣们给他汇报的与夏国的各种合作项目,李渊几乎没有任何异议的就同意了,这是李世民和几乎九成以上的大臣讨论通过的,他要是不同意,就必须得有很合适,而且更正确的理由来推翻大家,这几乎不可能。
所以朝廷又有新的政策要宣布了,所有百姓可以找朝廷借贷高产鸡鸭鹅等家禽种苗回去养殖,此外,官府还有牛马羊驴猪等牲畜,或牲畜幼崽,可以协议借贷给百姓养殖。数量之多,力度之大,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不说治下两百多万户百姓全部都可以借到,至少,关中,陇右,蜀中,河东,河南等紧邻关中的州道,都可以享受到足够数额的家禽和牲畜借贷业务。
而且,关中是即刻施行,因为去夏国的朝臣们,已经带回来了一大批。
其它地方,则需要等夏国陆续供应上了以后,就可以施行,这对李唐治下的百姓来说,可谓是天大的好事。
因为,借贷的条件是借幼还熟,不管是家禽还是牲畜,而且,时间规定长达两年。
要知道,两年的时间,鸡鸭都可以孵好几拨崽,牛羊牲畜,也都可以繁育一两拨了,老百姓借贷养殖的话,妥妥有的赚。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百姓们对这一政策的热情似乎并不大,甚至是完全没有热情,在政策公布了三天后,朝臣们将从夏国带回来的种苗送到了各个县衙乡里的两天时间里,居然没有一户百姓去衙门办理这项借贷业务,甚至,问都没人去问。
这就让李渊和所有去过夏国的朝臣们有些方了,人家夏国之前也是这样做的,百姓们从官府借到鸡鸭种苗的了以后,几个月之后就开始产蛋卖钱了,到年底的时候,不仅能把成鸡拿去还给于秋,手头上的鸡鸭数量,还翻了两三倍。
至于死亡率更低的牲畜,那就更加妥了,养成的牛马驴等牲畜,是直接可以下地干活的,两年中只要下一个崽,百姓就赚了。
就算不下崽,留在家里干活也能让人轻省不少,反正所需要的草料,都是野地里长的,每天花点时间去放一下就好。
猪羊这样繁殖比较快的,一年之内,就可以轻松还债,还能多出好多头崽,只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大多数农户家里,就因为这项政策,增产了好几倍,更何况李唐朝廷给百姓们的时间是两年。
最终,在李渊让几个宰相去长安周边的乡里问过了之后他才知道,百姓们不借贷,是因为不信任朝廷会让这么好的事情,落在自己的头上。
百姓们不信任朝廷,不信任自己这个皇帝,这就李渊很有挫败感了,难怪自己坐江山的这几年,各地有这么多的叛乱,这是因为自己不得民心的后果啊
然之后,他想起了李世民前两天给自己写的那封信,朝廷应该要树立起让百姓们认同,认可,忠诚,甚至是爱护,主动保护的思想意识,而且,树立这个意识,首先,要从获取百姓信任开始。
借家禽幼苗,让他们还长成的家禽,他们不是还有些担心自己不能全部养活,最终还不上么
朝廷直接不用你还长成的家禽,只需要你给一些鸡鸭蛋,价值与借给你的种苗相当就行,这下总行了吧
毕竟,借一百只鸡,只需要养活十只,也能连续不断的下蛋,最终将鸡苗的钱还上。
而借牲畜幼崽,百姓们肯定担心自己会白白亏损了粮草的用度,浪费了放养牲畜的时间。
那么,等价还可以了吧
一头成羊,比三头羊羔的价格还高,你找朝廷借三只羊羔,养成了,只需要还给朝廷一头成羊,这下总可以了吧
而且,其它所有牲畜,差价比例只会比这更大,养了绝对不会吃亏。
朝廷只追求收回成本,把欠夏国的贷款还上就可以了。
这一轮让利,在所有朝臣们看来,可是天大的仁政了,如果不是李渊规定了这种借贷只面向百姓,朝臣们自己都会把带回来的牛羊家禽全部借完了。
可是,李渊太天真了,百姓们收到消息之后,仍然对这些家禽牲畜什么的丝毫不感兴趣。
原因无它,他们还是不相信朝廷,因为你皇帝一句话,这个政策今天就改了,等我们养一段时间,你再来一句话,政策又改回去了怎么办
我们小老百姓,能跟你皇帝评理去么
每次打仗的摊派,各种苛捐杂税,朝廷还不是一句话,说加就加,百姓们能够反抗拒缴么
本来就想看李世民出丑的李建成这下可是乐了,要是他找夏国借的一千二百万贯还不上,那乐子可就大了,他和于秋之间以后可就别想再如现在这么亲密了,甚至有可能反目成仇。
于是,他就开始带着一帮人,控诉李世民这次出使夏国的全面失败,不仅花了五百万贯,买了一批夏国淘汰不要的武器装备,还花几百万贯,买了一大堆可能砸在手上的家禽和牲畜种苗,让朝廷负债累累,今后可能跟夏国起冲突。
不过,这次李渊倒是跟自己犟上了,他实在是不能忍受,百姓这么的不信任他,不爱戴他这个皇帝的事实,在萧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之后,他下乡了,带着家禽牲畜种苗,直接去到了农户的家里。
“老汉,你看到这些鸡崽没有,夏国的夏王于秋弄出来的,养大了之后,最多两天就下一个鸡子,快的话,可能一天就下一个鸡子,朕的皇庄养了好多呢现在皇宫过万人,都不用去外面采买鸡蛋食用了,每天产的鸡子,皇宫上下都吃不过来。
你拿一些在家里养吧保证明年夏季之前,家里能存下好多鸡子,没事可以自己吃一些补身体,还能自己用鸡母孵出更多的鸡崽来养,朕向你保证,借贷的政策,绝对不会改”
见到皇帝亲临自己的小窝棚,早就吓的两股颤颤的老汉,敢不要这些鸡崽么
他实在是害怕,自己如果不答应,皇帝身后跟着的那些侍卫,会一刀劈了自己。
所以,老汉一脸为难的收下了鸡苗,然而,李渊见到自己的推销成功了,立即又来了兴趣,招手让侍卫将羊羔也抱了过来,还有养成的黄牛和突厥马。
“老汉,这羊崽”
皇帝应该做什么,古往今来,就没有一个很标准的答案,但是,李渊今天肯定是创了一个新记录。
向老百姓推销朝廷的借贷产品,而且,是一户一户的推销。
连续两三户之后,老百姓们怕了,他们怕皇帝赖在自己村子里面不走,要是让村子里他,和一些随同他来的大臣和侍卫的一顿饭食,村子以后恐怕就解不开锅了。
所以他们最终都同意了借贷,只是,脸上有些发苦,感觉自己接下来几年,可能要过上更加辛苦的日子了。
成功的推销给每家一百只鸡崽,十只羊羔,一两头牛马或者驴子的李渊很受鼓舞,他觉得,只要自己的工作做的到位,百姓们也并不是那么不买账的。
于是,他将这些找百姓推销借贷产品的任务,分给了所有大臣,官小的还不行,百姓们不大相信他们的保证,必须得高官,正五品以上的中枢大臣才行,反正不将这些家禽牲畜种苗推销出去,他们就别想回到朝堂上朝做官了。
于是,整个关中各个州县都热闹了起来,因为,借贷家禽牲畜给百姓们还只是第一步,教他们如何养殖,解决掉他们养殖上的各种困难,才是最关键的。
你要是让他们都养不活这些家禽牲畜,他们分分钟敢把它杀肉吃了,收拾包袱往夏国跑了。
所以,一轮鸡鸭牲畜的养殖技术宣讲,也是免不了的,一些粮食,草料的借贷,或者免费派送,也是免不了的。
如此忙活了好几天,老百姓们切切实实的看到了自己喂养的鸡鸭和牲畜在长个,还掉朝廷的欠债似乎问题不大,甚至还能有很大的结余,这才放心。
同时,对李渊这个皇帝的评价,也开始转了口风,这让李渊有些飘飘然的,感觉很爽。
当然,关中动静再大,也不可能有洛阳这边的动静大,在李世民的授意下,以长孙氏为首的洛阳世家开始发动百姓来参加于秋的慰问大会了,在李元吉不在洛阳的情况下,李世民几乎是全盘接手了洛阳的军政事务。
所以,当第二天下午连夜赶路来到洛阳城南城门外的夏国亲卫师官兵们,搭起了一座大舞台之后,这里聚集了至少数万百姓,当于秋等人乘坐飞艇再度来到这里的时候,这些百姓们差点集体跪拜在了地上,一场文艺演出兼派送礼包的活动,在黄昏之前,正式拉开了序幕。
第三百七十章 偷鸡窃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