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初唐大农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有计算器比较准确定位的他们,至少有八成以上的几率安全返回,甚至都不会碰到危险,在该做的安全防护措施都做好了之后,能不能完成任务成功返航,就看他们的运气了。

    李世民对于如何治疗这大肚症,同样十分感兴趣,因为,这种病症,不仅仅是出现在岭南,大唐其它各个州县,尤其是靠近湖泊河流,喜欢吃水产的地方,都有很多这样的患者,每年,被此症夺去性命的人,不知有几何,甚至不排除他们李氏皇族子弟,因为,这个时代,生吃水产是非常流行的。

    于秋既然对岭南那些部落首领都是免费传授,自然也不会对他藏着掖着,而且,还正好可以拉他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等人,做免费劳力,帮忙管理病患集中营。

    毕竟,岭南这边,能够承担起数千人组织管理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

    而于秋自己,除了需要治疗这种大肚症,还需要治疗很多其它的病症,并且大量生产药粉,搞一些除蚊,灭螺的活动,为岭南的百姓,开辟更多宜居空间。

    要知道,这里可是一个出了城池,就到处是蚂蟥爬虫的地方,很多位置,甚至山林里的瘴气,都是可以毒死人的。

    一大摞一大摞的卫生宣传图册,被房玄龄和杜如晦临摹了出来,张贴的集中营到处都是,甚至,还分发了好多给各个部落的首领。

    尉迟恭化身为黑面教官,整天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用面巾捂住口鼻,手持荆条,在集中营里带领着一些岭南的士兵,督促那些病患,按照要求配合治疗。

    在山林里生活的半辈子的这些人,随口吐痰,随地大小便,那是根深蒂固的习惯,不被抽一阵子,是很难纠正过来的,好在,集中营里别的东西不多,厕所最多。

    而且,每天都会有大车将排泄物集中倾倒,焚烧处深埋处理。

    每天早上,李世民会按照于秋设置的剂量,带着人给病患们分好药之后,在于秋将一台显微镜偷偷兑换出来,并且教会他使用之后,观察那些病患的排便情况的任务,和之后检验粪便内血吸虫数量的任务就交给他了,没办法,谁叫他想把治疗这种病症的技术搞懂,学彻底。

    所以,最近李世民的眼睛有点那啥,反正就是有些肿。

    因为,他不光是要观看男病患的排便,还要观看女人病人的排便,那些衣衫都未必会把某些器官遮住的女人倒是不在意,可是苦了他了。

    “今天什么情况了”于秋将自己初级医疗技术的水平发挥到极致,帮那些百姓们看了半天的病之后,向李世民问道。

    “拉出来的东西还是黑乎乎的,恶臭无比,不过,很多人的排便量在减少,也看不到最初时候的那些小虫了,他们的肚子,似乎也都小了很多。”李世民想想自己上午看到的画面,就皱着眉道。

    岭南的瓜果很甜,然而,最近他别说是吃瓜果,就是吃饭菜,也只能硬往嘴巴里塞两口下去。

    “是么看来药物是很有效的了,但是,没有虫子,并不代表他们的病症已经好,你今天有新任务,去采集一些粪便,用显微镜查看里面是不是有虫卵。虫卵没有排完之前,第一阶段的治疗就还没有结束。”于秋指了指医务室内的显微镜道。

    这个东西,李世民已经不是第一次瞄了,最初知道一滴水里面还有那么多东西的时候,他是震惊无比的,然之后,他就彻底戒除了喝生水的习惯,并且,还当起了解说员,让岭南各个部落的首领和巫医,也通过显微镜,去观看一些脏水里面的细菌,让他们知道,他们之所以患病,是因为没有将水煮开,让活着的病虫进入了口中,从而,逐渐的自高层往下,开始改变起了他们的生活习惯。

    “让我收集,查看他们的粪便你,是不是太过份了”李世民有些恼火道。

    “不愿意的话,你其实可以回长安去的,我为了岭南百姓可是又出钱,又出力,你,光只是出一点力而已,都不愿意了么这样,这里的人还怎么记你的恩还怎么归心于你们李唐朝廷。”于秋向李世民反问道。

    这几天,凡是李世民想要撂挑子,于秋就拿这句话堵他,让他不得不按照于秋的话去做。

    “可是,那可是粪便……”李世民无限憋屈道。

    “对粪便,刚拉的最好,你不去的做话,我让冯公安排人去做,到时候,可别怪这里的百姓不记你的恩。”于秋点了点头,一脸正经的看向李世民道。

    其实,他心里早就笑开了花,岭南的百姓记不记李世民的恩德,于秋是不知道的,反正,他们是很记自己的恩德的。

    这几天下来,他都已经收获了七八十万积分了,尤其是在那些部落首领看到病患集中营的人,肚子开始变小,气色开始逐渐好转了以后,他们就开始把这些消息,带回到各自的部落里去了。

    李世




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活环境改造工程
    冯盎为了搜罗于秋想要的这些东西,算是出了死力,虽然犀牛在这个时期的南方并不少见,林邑国那边,甚至已经有驯化的犀牛,但是在深山老林里抓捕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可能因为抓捕这些犀牛,各部还死了好多人。

    而这一百多头犀牛的养殖任务完成,于秋也只是仅仅能获得十头驯化的良种犀牛而已。

    “这应该是我完成的最为昂贵系统任务了吧!希望下一个任务,能够简单点。”于秋直接在空中投喂完食物之后,心里默默祈祷着,直接在系统里面点击了领取任务,将十牛犀牛,兑换到了地面上的山林里。

    这基本不会引起飞艇上面的人的注意,毕竟,下面的山林里,本来就有很多犀牛,谁也没有像于秋一样盯着数。

    飞艇降落了之后,于秋专门跟冯盎安排在这里照看犀牛的人做了一些交流,并且留了两个亲卫在这里,由他们组织,按照自己的要求在这处大岛屿上,修建很多适合犀牛休息,玩耍的地方。

    毕竟,犀牛食用的东西都很简单,牧草,蔬菜,水果,都行。

    在这座没有什么天敌的亚热带岛屿上面,这些可供犀牛食用的东西本来就非常充足,而且,看守的人还有各种定时的投喂,相信,再过几年,良种犀牛种群数量繁殖起来了,这里就能少量的为自己提供最顶级的犀牛产品了。

    至于他在系统中领取的新的养殖任务,还是指定养殖,而且,同样是南方盛产的大象。

    养殖大象一百头,可获得十头驯化的良种大象。

    这种陆地上体型已经到了极限的素食走兽养殖过后,于秋估计应该就要到食肉的猛兽,甚至是一些两栖,甚至爬行动物了。

    当然,也不排除系统升级之后的一些其它可能,毕竟,指定养殖类任务,于秋已经完成过好几轮了,按照系统的升级节奏,应该是要有变动了的。

    系统出品的东西,也不能以常规计,就拿大黑来说,就不是目前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品种。

    养殖大象这个任务,对于秋来说,则比养殖犀牛还要更加简单一些,因为,交州现在属于岭南道治下,那边的各个部落,有养殖大象的传统,于秋去到交州之后,搞一百头大象,问题还是不大的。

    看过了犀牛养殖基地,于秋自然也要看看其它动物的养殖基地,受到于秋的启发,冯盎在养殖业上,非常的放的开手脚。

    直接以岛为单位开始,距离上川岛几海里外,一个同样有将近一百平方公里的岛屿,直接成了他的养牛基地,这个位置应该是后世的下川岛。

    在这里,养有数千头南方特有的黑皮野水牛,他们可以在岛上尽情的觅食,繁殖,完全没有天敌。

    反正岛上的淡水资源足,草木茂盛,还有专门用于躲避雷雨的洞穴,冯盎只需要在秋冬的时候,派人上岛投喂一些草料,就能每年从这岛上得到数百头长成的野牛。

    于秋第一次到冯府的时候,就吃过一顿全牛宴,味道确实不错,在看过了这些水牛的体型之后,他觉得,将其驯化出来,用于农耕,或许更适合一些,因为它与后世南方用于耕种的水牛区别不大。

    诸如其它的鸡岛,鸭岛,猪岛,甚至还有蛇岛,于秋花一天时间才看完,本想跟冯盎谈一谈这些岛的规划建设问题,却被冯盎告知,这些岛,都是给自己的,都属于百兽园的范畴,这却是叫于秋哭笑不得。

    一个港岛,一个澳岛,冯盎给于秋用来散养家禽了,他是真不知道,这两个岛在后世,是多么值钱的地方。

    当然,于秋也懒得跟他分说了,这些地方,在这个时代,只有于秋投资将其做起来了,才会变的寸土寸金。

    回城之后,于秋此前派过来的那些人手跟自己汇报了一轮工作,他顿时对于他们的下一步工作,做出了很多指示,然之后,就是从各个部落调人手,组织起了岭南的开荒和宜居地区扩张运动。

    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得有耕地。

    可能是受千年农耕文明的影响,于秋一直觉得,没有农耕的地方,就属于蛮夷地区。

    所有以渔猎,游牧为生的文明,都不能算作是开化文明。

    所以,第一把烧山开荒的火焰,被于秋燃烧了起来,虽然成本比较大,但是有盐糖水果罐头产业支撑的岭南,勉强能抗的住。

    无非就是粮食多消耗一点,干活的速度缓慢一点,甚至,还有超过半数的人,在玩玩闹闹中瞎混。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习惯了渔猎的他们,还并不太懂得种田,拓展宜居生存空间的意义,总体来说,他们比北方习惯了农耕的百姓更加懒散一些,不过,于秋只需要他们参与到自己组织起来的这场集体活动中来,就已经足够了。

    多与来到岭南的自己,和所有中原汉人接触,他们自然能感染,模仿学习到一些更先进的方式方法,就比如现在,就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岭南人,懂得用简单的汉语,跟汉人沟通了。

    相比于岭南缓慢的农耕推进节奏,夏国农垦特区的开发,可谓是非常之快,在二月初冰雪融化了之后,十几台农机车,数万头耕牛就被运输到了这里,并且开始大面积的垦荒,每天都有数万亩田地被平整翻耕好,并且,还有后续杀死泥土里面的害虫的药剂喷洒,和根据所有之后种植的作物,专门配置的肥料撒下。

    今年这里首先被种上的,是两千多斤经过营养钵培育的玉米种子,一亩大概五千株苗左右,需要用三斤多的种子,分给朝廷之后,山庄晒干收储的两千多斤种子,共种了七八百亩的样子。

    再之后各种香料田和药田,主体来说,农垦区种植的作物,除了类似玉米这样的新作物之外,主要都是以经济作物为主,这一批田地种下来,以前平民百姓们吃不起的香料,以后就便宜多了,一些常用药物的成本价格,也将会降低好几倍。

    至于普通百姓,虽然有很多农耕知识的培训,但是目前只能种植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作物,比如高产麦种今年差不多就能在夏国全面



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广教育
    五月初,暴雨时不时的仍然会席卷码头旁边的各处工地,正好可以给劳作的人们降降温。

    即便是这个时期的岭南人没有长时间干活的习惯,一天最多只会劳动两次,一次最多一个多时辰,但是,在数以万计的人,近两个多月的努力下,早期已经经过了大半年建设的码头,看上去也越发的有模样了。

    最多再有一个来月时间,这个码头就能够全部完工,而这处至少有三四千米长的停泊位的码头,完全可以负荷岭南港口贸易增长百倍以上的货物吞吐。

    而值得一提的是,这处码头,有一个大型的燃料储存补给点,今后,夏国的油轮,都可以在这里加油补给。

    夏日里的水果开始成熟之后,榨糖作坊每天的产量又有上升,提升到了每日五百石。

    可别小看了这个数字,那可是六万斤,要知道,即便是今年全国的物价持续下跌,长安,洛阳,甚至洺京,一斤白砂糖的价格,也在一百文以上。

    也就说,这个榨糖作坊的日产值,达到了六千多贯,而且,即便是刨除运输和人工,销售环节方面的开支,日盈利,也在五千贯以上,除去每年几个月的荔枝龙眼甘蔗椰子等作物的产出淡季,一年下来,至少也能盈利一百万贯。

    这对岭南来说,至少是过去五年以上的收入。

    而果肉罐头的产量,一天则是达到了三千箱。

    这里所谓的一箱,可不是后世那样由十二或者二十四小瓶装成的一箱。

    因为烧陶罐的成本比较高,岭南的罐头,都是五斤装或者八斤的大罐子,一箱十二罐,至少有六七十斤,份量堪比后世的两三箱。

    而这种荔枝桂圆肉做的罐头,在北方的售价,每罐至少五十文以上,大罐的在八十文以上,这个日产值,也差不多达到了两千贯。

    即便全年只有水果成熟的几个月有产,总盈利不超过五十万贯,但这只是罐头厂的其中一种产品。

    还有可以作为盐和调味料使用的咸鱼丁制作的罐头,它已经推出,已经收到了来自北方各州县的好评,大多数家庭,凭借带有鱼油的咸鱼丁,就可以烹调出比以往美味很多的菜式了,未来的需求量肯定很大。

    在初夏的雨季过后,这边可能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是高温大太阳天气,在晒制咸鱼制作鱼丁罐头方面,这里有天然的优势。

    还有各种鱼籽制作的酱料罐头,后续也都在开发制作中,一旦上市,盈利至少会比现在翻倍,成为制糖产业之外的又一个拳头产品。

    让每天都会在码头往远海观望一阵子的于秋比较意外的是,憨子大头他们没有回来,阚棱却是和苏定方一起乘着运一号货轮到了码头这边。

    “倭国的事情,我们基本办完了,高将军代表我们夏国,与朝廷派过去的军队和官员完成了交割,已经乘飞艇返回洺京了,他还要督促完成突厥那边几大越冬场的建设,稍后,可能会启程去突厥。

    我们两个过来,是看你有没有什么新的指示,可不能让我们闲着啊!”苏定方下了船之后,率先开口向于秋道。

    阚棱也是在苏定方之后道,“拓海号和洺州号我交给了刘胜管理,还有一些海岛的清剿收尾任务,他会在两三个月内完成,同时,这两艘船也会按照你的吩咐,作为从倭岛到洺津码头的护航船,维持东北海局势稳定,你看看,我这个海军总司令现在连艘坐舰都没有了,船厂是不是要启动新的战船制造了。”

    “什么时候倭岛能够持续给我们供应金银矿石”于秋无视了两人的请求,一边带着他们往城里走,一边问道。

    “最迟两个月吧!朝廷派了刘弘基做倭岛三个新州的总管,看上去倒是个能做事的人。”苏定方答道。

    “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的领兵将领有什么话说没有”于秋再度点了点头又问道。

    “按照你的吩咐,咱们把倭岛上近半适合农耕的田地都分配给了他们,他们欢喜还来不急呢!又怎么会有怨言呢!现在,他们正借助我们的运输船,将本国的一些人运送到倭岛上,准备接手打理这些田产,一些倭国本土的无产游民,都被他们收拢了起来,未来……”

    说到这里,苏定方笑了笑,没有说下去。

    这些迁去倭岛的人,未来基本上都会不知不觉的成为李唐朝廷治下的百姓,拥有两万多官兵,收拢了十几万户倭国百姓,并且拥有更先进的生产技术的李唐朝廷,肯定会成为倭岛上的带头大哥。

    高句丽,新罗,百济这三国跟过去的小弟,最终只会成为当地的士族地主阶级,享受一些土地耕种带来的微薄收益而已,毕竟,倭岛需要做大量的矿产开发,七八成以上的原住民需要务工,有很大的粮食需求,需要向他们采买。

    不给他们分田地,让他们全部务工,也算是于秋的一种战略安排。
1...168169170171172...2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