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大农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闻言,阚棱眯着眼睛想了好一会,才恍然大悟道,“你的意思是说,李唐一统了之后,不会允许像义父这样拥有大量私兵的臣子存在”
于秋点了点头,看向阚棱的时候,心中更加满意了几分,他并非是一个有勇无谋之辈,稍微点一下就能想通。
历史上的淮南军,在被人稍加挑拨之后,就反叛了李唐,虽然是辅公祏这个搅屎棍在从中捣鬼,但是,未必就没有李唐想要铲除这股势力,故意设计阴谋的可能,杀掉在长安做了一年闲散国公的杜伏威,是非常不可理喻的事情,这么做唯一的可能,只是为了激反淮南军,清楚隐患。
当然,不管是不是李唐的某些人故意设计的,都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这些水匪出身的家伙,对李唐朝廷并不忠心,李唐朝廷上那些世家门阀子弟,都想铲除他。
而这一刻,阚棱心中已经开始翻江倒海,甚至都不想留下来学什么豆腐制作工艺了,而是要快速回淮南,阻止杜伏威去长安。
“多谢于主簿提点,某家现在有要事需要赶回淮南一趟,这豆腐的制作工艺,容某家稍后再来学习。”阚棱面色焦急的向于秋抱拳道。
“既然话说都到这了,我就再多提醒你几句,令尊在没有等到你学成归去之前,应该是不会急着去长安的,但是,你不仅要考虑令尊去长安的结果,还要考虑令尊不去长安的结果,如果他不听宣,拥兵自重,其结果只怕也会如汉东王一样,被李唐提大军征讨。”于秋再度开口道。
闻言,阚棱止住了欲往门外走的身形,脸色开始阴晴不定起来。
苏定方最佩服于秋的就是他可以这样用三两句话,就让对方按照他的意愿去思考问题,最终按照他的意愿去行事。
如果能跟汉东王找一个强力些的外援,那么,河北军
第六十三章 养殖教学
农庄厚重的大门被于秋推开,一群孩子们仰着脑袋,奋力的迈过一尺多高的门槛,进入到了宽阔的前院之中。
“秋哥儿,这,这么大的庄子,你是怎么修建好的啊!”憨子只是看到了前院中央那座几百平米的正屋大厅,就忍不住发问道。
“秋哥教你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叫做人多力量大,哪怕是像这样大的农庄,只要人手足够,十天半个月也能修建起来。
第二个道理叫做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你有钱,就能买驱使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买到这个世上大多数的东西,这就满足了第一个条件,所以,这个庄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好,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你们秋哥儿我十分的有钱,花钱就能请很多人,就能买了农庄里所有的东西,只要你们相信秋哥我,你们就会越来越强大,甚至无所不能,这点小事,又算的了什么。”
“我知道了,秋哥儿你的师父是神仙,很厉害的,喜儿姐之前说过的。”半懵半懂的小虎插了句话,于秋却是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倒是一辈子没有拿钱买过东西的憨子大头他们,对于金钱也没有什么慨念,他只知道村子里现在有很多的铜钱,几千贯,堆的跟山一样的,都放满了好几间仓库,原来,这些铜钱可以换来这么宽阔漂亮的房子。
在他们的说笑谈话之间,脊背上光溜了的大黑抖了抖身上的皮肉,就往溪边走去,哪里湿了水的嫩草才是他的最爱,那些野牛想要跟上,却被忽悠住了些孩子们的于秋拦了下来,一边卸载它们背上的箱笼,一边吩咐大家动手干活。
“把装鸡鸭兔子的箩筐放到左边侧院的屋子里面去,里面两间大屋,都有制作好的笼子,兔子和鸡鸭分开放。猪崽全部抬去右边的猪舍里养,暂时没有羊圈,不过我在溪边搭了个临时的,而且,咱们的牛马棚够大,羊也可以暂时养在牛马棚,以后咱们再在溪边搭建一座大的鸭舍和羊圈。”
精致农庄跟精致多功能精致农庄的区别就在于,它的设施并没有那么齐全,只有几种十分常见的家禽或牲畜养殖的场所,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于秋当然是想兑换多功能精致农庄,或许多功能精致农庄里,会有可以孵化鸡鸭的暖房,或者养殖更多种可以辅助喂养鸡鸭猪鱼的设施,至少,会有一些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棚子,或者果树之类的,不会像精致农庄这样,完全没有脱离这个时代的任何东西存在。
孩子们的年龄虽然不大,但艰苦的环境让他们普遍有些早熟,在于秋的吩咐过后,他们就不分男女,三三两两的或搬或抬,将牛背上的箱笼卸载下来,搬去了于秋指定的位置,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熟悉这座农庄的环境。
于秋先前几次到来,已经运送了一些鸡鸭,羊羔,猪崽以及喂养这些家禽牲畜的饲料过来,孩子们有样学样,很快就安置好了这些家禽牲畜,让裹儿领着女孩子们去前院两侧的大厨房活面蒸馒头之后,他自己则是带着憨子和大头,领着几百个男孩子,趁着天还没黑,进山割起了青草和猪菜。
“咱们的水库里养的鱼大小不一,这些鱼草,你们要用铡刀铡碎了投进去,才能让大多数鱼都吃到,另外,那些很小的鱼苗,于秋投喂精细的饲料,磨碎了之后,发酵的豆渣就是它们的最爱,你们要先投足够多的鱼草,让那些大鱼全都吃饱了,再投喂这些豆渣饲料,这样小鱼才能吃着。”边割着鱼草,于秋边给大家讲解道。
“可是,明明鱼可以自己在溪水里觅食,等他们长大了,咱们到溪里去捕捞就行了啊!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力气去养它呢”对于养殖一向比较有兴趣的小冬不解的问道。
面对这么幼稚的问题,于秋并没有不耐烦,而是耐心的解释道,“捕捞当然是会持续的,但是养殖也不能不做,这是一个转换率的问题了,溪水中的鱼虽多,但是它们会根据食物资源的多少,到处乱游,一般都会维持在一个平衡。
比如,咱们山下这一段溪边的水草,就只能维持一千条两斤重的鱼的吃食,再来多的鱼,这里的鱼就会吃
第六十四章 计策开始奏效
于秋不能要求一帮十来岁的女孩子做出什么真正的美味,但是劳动过后,哪怕是一个捏的没有形状的面饼,他也吃的津津有味。
正常孩子会有的毛毛糙糙和丢三落四的习惯,这些孩子们都有,所以,从对饭前的洗手洗碗,到饭后的洗澡洗衣,乃至上厕所,擦屁股等等问题,于秋都要操心,少年团的半大小子们目前根本不具备处理这些事情的能力,于秋打算明天的时候,将村里一些劳动力低下的老弱也带过来,让他们帮忙照顾这些孩子的饮食起居。
洗漱过后在三楼阳台的躺椅上躺下,疲惫的身躯才终于得到一丝放松,远望星空,不时的喝几口山泉水泡出来的野山茶,于秋的思维逐渐沉了下来,开始构想未来的事情。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寡妇村的每一个人都能没心没肺的活着,作为主心骨的他却不能。
今天通过一些讲解,于秋已经在几个比较聪慧的孩子心中树立了养殖科学的概念,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都是大家赖以生存的技能。
因为,大致了解历史的于秋知道,李唐建国的前几年可能很艰难。
河北道的旱灾就不说了,河南道,山南道,淮南道的洪灾之后又会接连爆发,直到李世民登基之后也没能安宁,关中的旱灾引爆了一场席卷全国的蝗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就是一次次的生死考验。
于秋虽然没有救下所有人的雄心壮志,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救人,从而发展起自己的势力,让自己今后的日子过的更加自由安逸一些,是他想要达到的目标。
阚棱是一个他必须收入夹袋的人,他代表的就是一条能够快速去往全国各地的水上商业路线,别人不知道它的价值,但是,可以制作出无数后世新奇玩意的于秋有了他,却是能如虎添翼,所以明天一早他还得回村里去。
至于如何收阚棱的心,于秋心理其实已经有了腹稿,没有人会喜欢逼迫自己的人,李渊现在就在把杜伏威往死里逼,了解了情况的阚棱自然也不会喜欢李唐,只要到时候自己经营起一块自由的土壤,不愁阚棱不往自己这里来。
睡前看一下系统任务完成的进度是必须的,目前为止,养殖方面的任务还一个都没有完成,尤其是牲畜方面,进展缓慢,想要更多的猪羊家禽,他只能把目光看向南方更北的方向,淮南那边的家禽养殖业和家养猪养殖业在这个时代已经比较发达了。
草原上,突厥人的畜牧业同样如此,目前来说,他们才应该是这片土地上最强大的存在,因为他们有近百万的人口,和比之他们人口至少五倍数量的牛羊,东西南北纵横近万里的疆域,此前中原任何一路军阀想要成事,都需要看他们的脸色,包括李唐。
若不是他们的内部权力更替出了问题,有分裂之势,只怕现在整个北方都成了他们的放牧之地。
至于水产和果园的种植任务,于秋也有打算,莲藕已经过了最佳种植的时间,但是菱角这个月份还能种,回头让阚棱送几船菱角来,种上几十亩,就足以拿到三次加成的奖励了,反正北方水资源少,水产业必定做不大。
果园那一块,则是一个长远的投入,即便系统出品的树苗属于十分优良的品种,但也不大可能今年栽种下去,今年就有果子吃,像比较常见的桃树和枣树,都需要三年才能结果,现在倒是并不需要费太大的力气拿更高层次的奖励加成,只需要达到两三个层次奖励加成标准,就可以领取任务奖励了,反正果树苗可以通过嫁接,快速大量的复制。
次日一早,于秋就将憨子叫到了跟前,详细的跟他讲述了,稻种泡发的过程,其实十几年没有种过田的于秋已经不太记得十分标准的泡发方法的,只是知道一些常识,像泡发前需要晒一晒,白天的时候在活水里泡,晚上的时候捞起来晾一晾,这是于秋小时候常见到大人们泡谷种时使用的日泡夜晾法。
&n
第六十五章 战将起
李世民在和于秋会面过后,回去的第一件事不仅仅是打造新式的耕犁,他还发动了全军加固城防,修建阻马拒马的防御工事,将卫州于洺州边境的几座城打造的铜墙铁壁一般牢不可破了。
现在,各个世家运送到河北的粮食,都被他强制运到了军营里,理由自然是大战期间,他们不能资敌,哪怕是这些人扯出了各种理由,找了各种朝堂上的关系,李世民也浑然不理,反正他手上掌握了军队,他说了算,别人又不能跟他来强的。
让刘黑闼着急,才是于秋制定的方略,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后续环节,那就是向这些人展示新式耕犁的效果。
两头犍牛在平整的田地里缓缓的迈着步子,他们的背上套着木质的犁套和好几条绳索,一架拥有四个犁头,以及四个钉齿状车轮的犁耙车,被它们拉着,缓缓在田地里行驶。
犁头翻起的土,会被钉齿状的车轮压碎,坐在犁耙车上赶牛的李世民身后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木桶,里面装满了麦种,桶子是尖锥状的,像是沙漏一样,在它的下面装着一个长条形,有很多孔洞的竹筛子,他只需要在扶犁赶牛的过程中用脚不断的轻点连接筛子的另一端,麦粒就会从筛子的孔洞中漏出,均匀的洒落在田地里,一套耕种动作他虽然没有于秋那么熟练,但是耕种的整个过程也不卡壳。
也就是说,他只需要赶着牛在田地里走一趟,就完成了耕,耙,和播种三道主要的春耕工序,而且种出来的效果,堪比精耕细作,比普通农夫浅耕粗种的田地要好的多,各个世家过来和刘黑闼谈制盐秘方交易的代表,都在田地边看呆了。
这套犁耙车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光靠李三娘画的草图,李世民属下的工匠可制作不出来,他去信让李三娘问了于秋两三次制作这种犁耙车的核心技术点,才算问明白,所以,图纸其实只是一个诱饵,制造工艺才是于秋卡李世民的地方,为此,他将付出五万石粮食的代价。
可别看李世民只是在那些世家子的面前耕了一轮地,但是起到的效果是巨大的,不亚于后世4g网络和5g网络诞生的时候对社会的影响,因为,往后,整个天下的耕种效率,将进入一种新的时代。
两头牛,一个人,一天下来如果能够耕种二十亩以上的田地,那么,这些家里有牛有田有农奴的人,将会比原先多耕种三倍的土地,得到超过三倍的粮食农作物收益,这就意味着,天下将再也不会缺粮食,而手握粮食的他们……
这些人此时都不敢再往下想下去了,他们想要做的,就是毁掉李世民屁股下面的这架犁耙车。
然而,现实让他们不敢这么做,李世民这里都开始批量打造这东西了,那么朝廷肯定也已经掌握了,朝廷掌握了,推行天下也将是必然,粮食将不可避免的进入一轮高产,跌价的行情中,他们家里囤积的粮食,必须尽快出货,否则,损失可能十分巨大。
可别以为古代人就不懂期货概念,这些世家能在这个世界屹立百年千年,正是因为他们比一般人都聪明,而于秋,则是最喜欢骗聪明人。
当今世界,粮食价格最高的地方是哪里
河北。
当今世界,粮食掌握在什么人手里
世家大族。
当今世界,最缺粮食的是什么人
穷苦百姓。
他将这个犁耙车祭出来,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河北之地在战乱之后,可能有百万的人口需要养活,李唐朝廷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粮来,用一个概念把价格先打压下去,能减轻朝廷很多的负担,能拯救更多的人。
即便是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几人自认为智计高绝,但是在熟知了于秋的一系列计划之后,也叹为观止。
叛出家族,仅仅是以一个山野村夫的身份,就搅动天下大势,于秋此人,真乃绝世大才也!
李世民耕田耕的很爽,甚至,收到了他请封的奏章的李渊也很爽,古代是农业社会,作为帝王
第六十六章 给阚棱的建议
阚棱是个实在人,知道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学习起来的时候,十分的认真用心,仅仅是一天多的时间,他已经将制作豆腐的工序基本练熟了。
晚饭时分,于秋在厨房里整了几个好菜,独自将他叫到了屋中用餐。
“怎么样学的还好吧!”于秋在阚棱落坐了之后,先用勺子给他装了一碗鱼头豆腐汤道。
“再有一天,差不多就学全了。”阚棱美美的吸溜了一口鱼脑髓之后道。
他虽然是个山东大汉,但是常年在淮南水道上跑,经常吃鱼,口味倒是与于秋相近。
“那你想好了学成之后回去怎么处理令尊和李唐的关系么”于秋继续问道。
闻言,阚棱停下了手中的筷子,面有难色的摇了摇头。
“我这里有个办法,你要不要听”于秋微微笑道。
“于主薄如果有可行的办法,棱自是求之不得。”阚棱目露精光的盯着于秋的眼睛道。
“我可以信任你吗”于秋同样正色的凝视着阚棱的双眼道。
“棱虽然读书不多,但却也知道,大丈夫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于主薄尽心教授了我制作豆腐之法,还提点了我义父现在的处境,使棱能早做准备,棱心中对于主薄只有感激,断不会生邪念的。”阚棱十分诚恳的道。
“好,我就喜欢像阚棱兄弟你这么实在的人,以后啊!别喊我什么于主薄了,和苏大哥一样,喊我秋哥儿就行,这个官本是刘黑闼硬塞给我的,相必你也知道,不管是制盐的秘方,还是制作豆腐的秘方,都是咱们寡妇村研发出来的,之所以将其献给刘黑闼,答应他做这个官,其实是为了救济这村子里里外外数千的饥民。”于秋拍了拍阚棱厚实的肩膀道。
“秋哥儿高义,这里的情形,棱这两天也看的清楚,打心里佩服你这样的人。”阚棱也是性情中人,当即就改了称呼道。
“我这人呐,就是心太善,见不得无辜的人枉死,昨日跟你见面之后,我回去思索了一番,倒是觉得,有条路或许能解决你们淮南军与李唐朝廷的矛盾,当然,我只是跟你说道说道,不过可不可取,还得你义父自己决断。”于秋故作感叹道。
他之前并不与阚棱多说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必要,寡妇村的氛围,会让所有待在这里的人,天然的对于秋生出崇敬之情,一个致力于养活穷苦大众的人,简直是太高尚了,让他自然的崇敬佩服自己,反而比刻意的拉拢更有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