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按照军制,县里的宪兵小队长,充其量也就是个队长罢了。
李继易面无表情的冲赵江民点点头,就直接朝着马车走去,并没有理会赵江民。
赵江民心里明白,皇长子的眼里根本就没有他的存在。但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就在面前,谁不抓住谁是天字第一号的蠢货。
“公子,下官愿意誓死追随于您的左右。”赵江民眼看着李继易已经登上了马车,情急之下,脱口说出了效忠之意。
“我这里不需要奴颜婢膝之徒,懂么?”李继易轻蔑的瞥了眼赵江民,再不看他,径直钻进了车厢里。
作为皇长子,李继易若说不想继承大统,没人会信。
可是,在李中易的压迫之下,李继易最迫切需要的人才,并不是军方的人,而是可以看透父皇心思的顶级谋士。
三国时,魏国的曹丕和曹植争位,曹丕的谋士吴质出力甚多,屡屡化险为夷。而曹植的谋士杨修,却仗着小聪明,尽出馊主意。
说白了,李继易需要甄别的是,谁是吴质?谁又是杨修?
至于,像李世民一样的发动玄武门之变,李继易连想都不敢想。
天下万权,唯有兵权,李中易从来不与任何人分享。帝国的军权,一直牢牢的捏在他的手心里。
玄武门兵变?别逗了,那是作死!
继续西行的路上,李继易充分知道了,什么叫作民间疾苦。
在开封的街道上,很少有破衣烂衫之徒。然而,越往西走,人烟越稀少,土地越不肥沃,穷人也越多。
李中易上台后,虽然均了贫富,但也仅仅是均了权贵们的田而已。这并不意味着,见识很短的文盲农民们,就可以一夜之间,全都过上富裕的生活了。
一条裤子,爷爷穿了,父亲穿,孙子接着穿,这才是西部地区的常态。
而且,棉花还没有大面积种植开来,仅仅能供上军方的需要而已。
西部地区的农民们,依旧穿着补丁叠补丁的麻衣。
官道上,经常出现拿着破碗讨饭的穷人。
李继易心善,往往会命随从分饼给这些穷人吃。闲聊的时候,李继易知道了,这些穷人以前都是匿民。
所谓匿民,也就是害怕交人头钱的壮丁们,故意隐藏进了大山里,或是森林里。
结果,等他们知道取消了人头钱的时候,朝廷大规模的分地运动,已经结束了。
无地,没有做生意的资本,又都是文盲,可不是要沿街讨米么?
李继易屡屡见到类似的场景,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专门写了奏章,直接递进宫里去了。
西部的水量越来越少,土地越来越贫瘠,实在是承载不起那么多的人口了。
李继易认为,关中的人口东移,势在必行。
过了关中地区,进入真正的西部地区之后,李继易见到了另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耕地少了,水源地不足,种地的收成确实不高。但是,汉民占据的肥沃牧场可以养马,养羊和养牛啊。
草原上群养的战马,老值钱了。卖给朝廷二十匹马,就可以抵扣全年的成本了,剩下的几十匹好马,全是利润。
养马,又不需要投入什么成本,只需要有新鲜的草场即可。
到了草原上,李继易明白了,单单是一户人家养马,就需要很大一片的草场。
而且,草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季节而四时迁移。
在草原上,李继易住进了党项包,也就是草原民族的帐篷。
只是,晚上就很尴尬了。因为,西部各民族的百姓都十分好客,他们不仅把最好的党项包给了李继易住,而且,还有女儿陪宿。
说实话,草原上的小娘子且不提容貌漂亮与否,单单是很少洗澡的体味,李继易就受不了。
李继易抵达兰州府的时候,刚好赶上新军第三镇移防兰州,他在城外等了三天才进的城。
进城之后,李继易住进了驿站里,并派人带了帖子,按照官场上的规矩,递进了知府衙门。
兰州,是李中易钦定的第三镇、第四镇和第五镇的临时驻地,也是攻略整个天山南北的出发地。
李继易心里也很清楚,父皇已经有了攻略整个西域的宏伟计划。
平定了西域之后,第三镇驻兰州,第四镇驻于兴庆府。兴庆府,也就是后世的银川。
未来,打下了天山南北之后,第五镇将驻于伊犁。
李继易还知道,将来,朝廷会设置伊犁将军府,管辖天山南北的广大区域。
不仅如此,李继易还知道,在天山以北,有一个大湖,湖里有许多许多淡水,名曰贝加尔湖。
父皇告诉过他,整个契丹国中,这座湖是最有战略价值的地方之一,属于必争之地。
李中易再三叮嘱过李继易,这座湖必须牢牢的掌握在帝国的手中,哪怕牺牲十万将士,也绝对不能丢失。
李中易对将士们生命的爱护,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李继易也知道的异常清楚。。
然而,为了这座湖,可以牺牲十万大汉的勇士,可想而知,具有何等的战略意义?
兰州知府并不知道李继易的底细,他忙于大军即将全面展开的西征,顾不上见李继易。
就这么着,李继易连顶头上司的面都没见到,就被打发去了渭源县。
渭源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古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位于秦凤路中部
新任李知县即将到任的消息,传到了渭源县之后,县里的主簿领着全县的吏役,提前赶到了城外十里的接官亭,等候李继易的大驾光临。
然而,让县里的官吏们,没有想到的是,来的不仅仅是知县,还有一个合成营的新军剿匪部队。
望着威风凛凛的新军战士们,主簿有些迟疑的问身边的心腹:“本县的匪不是都围剿干净了么?”
心腹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只得猜测说:“可能是担心党项人谋逆吧?”
“胡说,党项人早就被皇上驯服了,借他们八百个胆子,也是不敢谋逆的。”主簿有些想不通,但是李继易的马车已经到了跟前,他也无法多想了。
见主簿领着人迎接了上来,李继易倒是没有摆知县的架子,下车后,客气和大家一一见礼。
主簿看清楚了李继易的相貌之后,不由大吃了一惊,啊呀,好年轻的知县相公啊!
李中易手把手的教过李继易,治民必先治官,官不行,民必受苦。
只是,李继易刚刚上任,两眼一抹黑,还需要时间来了解县里的官吏们。
渭源县衙坐落在县城的北边,大门面南而开。首先看到的是临街屹立的牌坊,正中主牌坊为四柱三间式,四根云纹雕饰大石柱安放在一米多高的草白玉石须弥座上,柱前后抱柱石、石鼓、石狮浑如天成。
门头匾额“民具尔瞻”非常醒目,左右四门眉题“正风”“敦仁”“崇礼”和“尚俭”。
再看两侧各有一个简洁的两柱一门式配坊,坊顶柱头之上,均有一只向南张望的石狮。
县衙牌坊给人一种庄严雄伟之感,李继易跨门而入,眼前不由豁然开朗。
好气派的官衙!





逍遥侯 第1634章 纳妃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逍遥侯最新章节!
京城,皇宫里的睿思殿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丽妃周嘉敏,已经册封过了,新房就安置在了睿思殿内。
周嘉敏故意拖了好些年,终于还是进了牢笼般的深宫后院。
早年间,李中易和周嘉敏本有婚约。只是阴差阳错的,李中易不想立后,只能委屈了周嘉敏。
皇家纳妃,虽然规格比民间纳妾要高得多,由内阁首相孔昆亲自领衔充当册封使。但是,规格再高也不可能越过皇后之礼,周嘉敏也无法从皇宫的正门-宣德门抬进宫里来。
头上罩着红盖头的周嘉敏,心下一直忐忑不安,等会就要入洞房了,男人会不会太过粗暴,不知道怜惜?
皇帝纳妃,自然没有人敢来闹洞房。但是,也不能太过冷清了。
李中易便在御花园内,摆了一桌酒宴,只请了孔昆、李虎、李云潇、王大虎和黄景胜五个人。
两位内阁的宰相,一位九门提督兼新军第六镇镇统,外加两个结义的兄弟,客人虽只五人而已,分量却是十足。
左子光是李中易的关门弟子之一,妥妥的晚辈。他只能站在酒桌旁,帮着斟酒布菜,殷勤的伺候着。
在场的六人,随便出来一个,轻轻的跺跺脚,京城的地皮就要跟着抖几抖。
至于,警政寺卿李延清,虽然也很忠诚,并深受皇帝的信任。但是,他毕竟只能算是皇帝的家臣,而不是家人。
家臣和家人,别看仅仅一字之差,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为了避免尴尬,李延清被皇帝打发出了京城,办秘密差事去了。
李云潇能够获邀,主要是他曾经当过时间不短的老李家大管家,勉强属于家人的范畴了。
只是,李云潇非常识趣儿,他不仅没有大咧咧的坐下喝酒,反而和左子光相对而立,也帮着斟酒布菜,端汤递水。
既然是家宴,大管家再亲,能亲得过结义的兄弟么?
有些犯忌讳的话,王大虎敢当着皇帝的面,口无遮拦的说出来,他李云潇敢么?
还没正式开席,这是因为,皇帝还在薛太后的宫里。
不管怎么说,皇帝纳妃,总要过薛太后的那一关。
薛太后最近的心情很有些不爽。幺儿李中远去了成都之后,居然乐不思汴了,死活不肯再回京城。
两个最年长的孙儿,一个去了兰州的渭源县,一个去了归州的秭归县,都不在京城里。
更可气的是,长女李月蓉,不知道那根筋错乱了,看上了新军的一个标统,居然当着薛太后的面说,非那人不嫁。
可把薛太后气得七窍生烟,差点没昏死过去!
堂堂皇家的长公主,居然看上了一个死了老婆的小军官,这,这成何体统?
“老大,你管还是不管?”薛太后拿李月蓉没招,索性逼迫皇帝儿子表态。
李中易早把这事都查清楚了,亲妹妹李月蓉属于典型的剃头挑子一头热,人家那个标统压根就不想娶个祖宗回家去供着。
按照惯例,凡是公主的附马,都不能再任掌握兵权的实职,只能担任千牛卫将军之类的闲职。
三十出头的新军标统,只要打几次恶仗,好好的立几个大功,很容易就升上去的,前途可谓似锦。
娶公主,还是娶长公主,人家标统脑子又没有坏掉,怎么可能答应呢?
“娘,您还是把蓉娘好好的约束在宫里边吧,免得丢人现眼的,闹出大丑闻来。”李中易当然也不乐意了。
他的亲妹妹,还是个水灵灵的黄花大闺女,哦,居然想下嫁一个鳏夫,这是怕皇家不丢人么?
“唉,那个不省心的魔头,闹得我脑仁疼,真的是怕了她了。”薛太后还是太过于溺爱李月蓉了,前怕狼后怕虎的,瞻前顾后,左右为难。
李中易真发脾气了,肯定管得住亲妹妹。但是,李中易毕竟是现代人的灵魂,不想勉强感情上的事。
若是强行棒打鸳鸯,天知道将来会落下多少埋怨?
“老大,你少来糊弄我。我问你,你真的没办法了么?我看不见得吧?”
知子莫若母,薛太后笃定了,皇帝儿子绝对有办法。
李中易被逼到了墙角,只得小声说了实话。
“娘,我已经派人让那个标统赶紧找正室娘子了,不出几日,恐怕便会有消息了。”
“好,好哇,好得很。”薛太后欢喜异常,连声叫好。
李中易好不容易从薛太后那里脱身之后,来到了御花园里。
李云潇眼尖,隔着老远就见皇帝来了,赶忙小声提醒众人起身。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以孔昆为首的帝国最有权力的几个人,纷纷拱手道贺。
李中易落座之后,摆手招呼大家,“都坐吧,今天我高兴。”
皇帝自称我的时候,都是心情很舒畅的时候儿,众人也都陪着笑脸,围坐在皇帝的左右。
孔昆是首相,地位最高,他自然第一个站起身,举着酒杯,笑道:“臣恭贺皇上,喜纳殊色。”
李中易微微一笑,心里也异常之得意,同时代最有名的名花,几乎尽入他的彀中。
若是能把周氏姊妹,弄到一张榻上,那就更完美了。
内阁次相李虎,从来不擅言语,他急得直冒油汗,结结巴巴的说:“臣恭贺皇上大喜。”
李中易举起酒杯,重重的和李虎碰了个杯,笑吟吟的说:“你是我的大功臣,我还不知道你的脾气么?就别拘束了,坐吧,坐吧。”
皇帝对李虎格外的优容,孔昆却并不吃味。
孔昆心里很明白,除了军器监的事务之外,李虎从来不和他争权夺利。
既然李虎如此的识趣儿,孔昆又不是呆瓜,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不好么?
如今的内阁,扩大为十二部之后,变成了两相加十二部尚书,共十四个人集体决策的架构。
以前,内阁是内阁,六部是六部。如今,内阁包括了十二部尚书在内,且不可分割。
“臣贺皇上喜得佳人相伴。”黄景胜在公开场合,从来都只称臣,而不敢喊三弟。
李中易笑着和他碰了杯,说:“大兄,今日是家宴,毋须拘束太多。”
皇帝亲自开了口,黄景胜自然要凑趣儿了,他马上改口道:“三弟你得了大美人儿,心里肯定很高兴吧?”
李中易自然是很高兴的。他的女人之中,若纯粹论姿色,小周氏排第二,谁敢居第一?
如果不是这样,宋太宗赵光义又不是没见过女人的皇帝,怎么会冒大不韪的霸占了小周氏呢?
“哈哈,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快何如哉?”
这话也就李中易敢说了。
孔昆陪着皇帝连饮了三杯,三次都是左子光替他斟的酒,闹得怪不好意思的。
以左子光的身份,除了伺候皇帝之外,谁有资格享受他的斟酒?
这些道理,孔昆哪能不明白呢?
但是,大家都在兴头上,孔昆若是客气的礼让,反而会败了皇帝的兴致。
若是平常的宴会,李中易也就让李云潇和左子光坐下了。
但是,黄景胜和王大虎在坐,隔了辈分,李云潇和左子光就不方便坐了。
一般的宴席,李中易也就是举杯转一圈,一杯酒敬一桌子人。
今天,李中易的兴致很高,居然是挨个敬酒,碰杯就干。
黄景胜和王大虎,都是狱吏的出身,酒量早就练出来了。
李虎是武将出身,话不多,酒量好,酒品也佳,绝不偷奸耍滑。
孔昆就不行了,他的酒量浅得很,区区五盏酒而已,已是面红耳粗,舌头发直了。
再怎么着,帝国首相的颜面,还是要顾忌的。
李中易一边命人端来醒酒汤,一边发了话,“老孔,你慢慢喝,沾沾唇意思意思,也就是了。”
皇帝的体贴入微,令孔昆格外的感动。
相权和皇权,天然对立,但是可以调和。
孔昆贪恋的是首相的尊荣和地位,丝毫也没有敢和皇帝争权的心思。
李中易也需要内阁帮着处理政务。孔昆异常之听话,叫干啥,就干啥,绝无二话,这就非常令人满意了。
当然了,孔昆既然在这个位置上,手底下必然会培养一帮子人,李中易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顿酒,喝了足足一个半时辰,才尽欢而散。
李中易回到睿思殿后,周嘉敏听见脚步声,心情不禁异常之紧张了。
往日里,男人虽然喜欢搂着她一起睡,却没有真的碰过她。
今天就不同了,周嘉敏死死捏着手里的绣帕,芳心跳动的格外厉害。
守在殿内角落里的女官们,本以为皇帝会折腾很久的。
然而,她们都料错了,虽然叫了三回水,但是,时间都不长。
李中易真正的得到了周嘉敏的身子之后,这才意识到,宋太宗赵光义为啥死活不肯放过她了。
宇宙中,可怕的黑洞,可以吸尽一切物资,连光都逃不过去。
嗯,就是这种美妙的滋味儿。
早上起来,李中易神清气爽,周嘉敏却连走路都很困难,一步一挪,挪一步,皱一次眉,抽一次气。
只是,再难走,告祭太庙的时辰,却不能耽误了。
按礼制,只有中宫皇后,才有资格跟着皇帝入太庙参拜祖宗。
于是,李中易独自进了太庙里,跪拜列祖列宗。
而丽妃周嘉敏,却只能在太庙外的台阶下,随着赞礼官的唱和声,跟着肃拜。




逍遥侯 第1635章 殖民赚大钱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逍遥侯最新章节!
随着内阁的配合逐渐给力,李中易每天用于批阅奏章的时间,已经大大的减少了。
如今的帝国政务,实际上,已经分为了两块。
一块是由内阁主导的小农经济,一块是由李中易亲自主导的新经济。
小农经济,异常之稳定,只要农民们不饿肚子,就不会揭竿而起。
真正需要李中易操心的是,其实是炼钢、造枪、造炮、发明各种机械设备以及殖民的进度。
随着古菲律宾被逐步占领,工奴们被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帝国的各地,成为修桥筑路的绝对主力军。
权贵们组成的殖民私军,在殖民活动中,收获了巨大的利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殖民可以赚大钱的观念,一旦深入人心,那些没有赶上头班殖民列车的权贵们,必然会蠢蠢欲动,心痒难耐。
说白了,李中易做的事情,就是让一部分先富起来。
逻辑很简单,农业文明的时代,农民们的思想整体趋于保守。
从秦始皇开始,到抗战结束,几千年施行的都是秦制,社会阶层也并无根本性的变化。
你不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大家又怎么知道,殖民可以发大财呢?
现在,先富裕起来的权贵们,个个赚得钵满盆满,没赶上节奏的广大权贵们,能不眼红么?
华夏民族,从来都不缺红眼病。
大家都穷,情绪反而很稳定。一旦有人突然暴富了,继续受穷的人,心里就不再平衡了。
现在,京城里,已经闹得沸沸扬扬。有人在暗中散布消息,说什么朝廷歧视勋贵,不善待老臣。
有左子光和李延清这两个耳报神在,李中易自然很清楚,散布消息的都是哪群人。
只是,帝国最缺的是契约精神。
南洋的海上贸易利益,早就分配了出去,为期十年。
古菲律宾的殖民利益,也是谁占得住,就是谁的底盘,这就和米国的殖民西部一样的原则。
有本事占住了,不被土著部落砍了脑袋,你就可以白得几十顷,甚至是几千顷土地。
而且,殖民者抓来的土著奴隶们,都可以从海上运回国内。要么卖给大户人家,要么卖给朝廷充当工奴。
想想看,只要有自己的船,出一次海,装个上千名奴隶回来,转手就是几万贯的利润。
这种轻而易举的买卖,不干才是傻子呢!
而且,把土著抓走之后,大片的土地变成了无主之地。只需要给朝廷交很少的钱,就可以成为合法的自留地。
这种自留地,只要用鞭子督促着奴隶拼命的干活,大多数情况下,两年就可以产出不错的粮食收成。
要知道,这里可是一年至少三熟的宝地啊,哪怕是丢了种子下去就不管了,一亩地至少也有几十斤粮食的产量,三熟就是一百多斤了。
稍微督促奴隶们精耕一下,三熟就是三百多斤的产量,上千顷地又是多少斤?
朝廷针对这些粮食,采取敞开收购的原则。
也就是说,只要是殖民地运来的粮食,有多少收多少,不允许各地的市舶司拒收。
只是,朝廷已经禁止了铜钱的外流,结算的都是大面额的交子。
交子,可以在国内购买各种货品,也可以用于纳税,交赋,还异常方便携带。
信用杠杠的交子,自然也就成了替代铜钱的硬通货。
更重要的是,李记皇家钱庄,已经在古菲律宾以及南洋四国内部落地生了根,往来的汇兑也异常之方便。
比如说,在明州存的钱,只需要掏五厘的汇水,就可以在占城凭票取款了。
李中易当然十分乐见交子的盛行,隐形的铸币税,收的异常之开心。
开玩笑,垄断钱庄之利,不夸张的说,可谓是无边无际!
此时此刻,李中易的御案上,希望朝廷重组殖民队伍的奏章,垒起了老高。
“嘿嘿,财帛动人心呐。”李中易饮了口茶汤,专门找出户部建设新粮仓的奏章,仔细的阅读起来。
没办法,小农社会的粮食产量极低,新式农耕的方法还在缓慢的推广之中,老百姓全都有饿肚子的恐怖记忆。
近几年,国内的气候也不太平,各地都时常出现天灾导致的大面积粮食减产。
但是,随着承平日久,站在全国的高度来看,粮食的总产量其实是年年大丰收的。
现有的常平仓,已经装不下揽收进来的粮食了。就可以知道,三五年内,老百姓不可能饿肚子了。
1...878879880881882...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