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少帅荒唐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明药
这位同学果然把王秋生查了个底朝天。
他告诉了司玉藻一个办法之后,司玉藻当即不上课也不值班了,脱了外套就出门。
她去买了些点心,直接去了王院长的家。
卢闻礼告诉司玉藻,王秋生没有住在学堂安排的院长楼里,而是在旁处买了一套洋房,气派又宽敞。
他和他太太有三个孩子,年纪都不太大,老母亲也跟着他过日子,一家六口带两个女佣人,倒也不显得空旷。
司玉藻进了门,扫了一圈客厅,装修得不算奢华但是温馨,处处纤尘不染,整整齐齐的,有个女佣不停的忙碌着,可见他太太
持家有方。
而他的太太,年轻漂亮,看着不过三十来岁,实则已经四十出头了。
司玉藻买了些水果和罐头,放在了茶几上,就和王太太闲聊起来:“我是来看看师祖母的。”
“老太太在医院里住了好几天了。”王太太说,“同学,让你白跑一趟。”
婆婆住院,如果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儿媳妇去陪着的,但王家却是王院长亲自去,这位王太太不露面。
这不是她不孝顺,而是老太太不喜欢她,拒绝让她去陪床。
平日还好,一旦生病了,老太太的性格越发轴拧,劝都劝不了。
老太太只有一个儿子,却对儿媳妇抵触得很厉害,而王秋生什么都好说,单单对他母亲,那是全心全意的孝顺。
王太太没少为此而委屈。
“原来真的在医院”司玉藻道,“我去医院的时候,被护士小姐拦住了,说老太太已经出院回家了,原来是骗我。”
王太太苦笑了下。
司玉藻继续道:“院长也是的,我没有戏弄他,我是真的会治病,是真心实意去看师祖母的。我姆妈是天下第一的神医,我从小
跟着学,我能拿老师的母亲开玩笑吗”
王太太听了,有点意外。
司玉藻继续道:“主治医生都建议去找中医了,院长却非要打发我走,还拒绝我第二次探望”
王太太的眼睛,往她脸上看去,带着几分不信任。
卢闻礼的情报说:王秋生年轻时候在家里定过娃娃亲,女方的父母早逝,被王秋生的母亲接到身边抚养。
但从小一起长大的,王秋生对女方没办法产生爱情,那女孩子也是敏感的人,从此特意要求解除婚约。
没过多久,她就因郁郁寡欢而病去世了。
老太太把那女孩子当闺女的,一下子就受了不小的打击。
王秋生十年之后才和王太太结婚,此事应该怪不到王太太头上,但老太太就是认定是王太太这个狐狸精勾引了她儿子,她儿子
才鬼迷心窍不肯要自己的童养媳。
这是他们婆媳矛盾。
随着王秋生父亲去世,他把母亲接到身边生活,这种矛盾就越发激化了。
王太太是个很内秀的女人,相夫教子,并没有什么大出息,更没想过离婚,平日里也是忍气吞声的。
她也想讨好丈夫,搞好婆媳关系,却不得其法。
卢闻礼告诉司玉藻:“王秋生是个软耳朵根子,王太太肯定很想在婆婆的病上表现一把。你去跟王太太说,说服她,让她相信你
,她会替你说服王秋生的。”
司玉藻依言就来了。
果然,几句话之后,王太太的表情就变了,她隐隐约约起了心思,不停的看向司玉藻,似乎在判断她话的真假。
“王太太,我号脉还是很厉害的,如果您不相信我的话,我给您号脉,说一说您最近的健康问题,您看行不行”司玉藻道。
王太太迟疑笑了笑:“同学,你多大”
“我五岁就开始背药方,十二岁的时候就能背几千张不同的药方了。我师出名门,所以年纪不大,但是医术很好的。”司玉藻道
。
她说到这里,再次开始吹嘘她母亲的厉害。
司小姐生平就爱吹嘘,这项技能炉火纯青,上次她同学徐景然就是被她吹嘘得晕了头,让她治疗自己的血管瘤,最后也真治好
第1668章 师兄威武
司玉藻接下来的两天,都没办法安静上课,甚至睡眠都浅,她心里总记挂着王家老太太的病。
她其实没自己独立看过重病。
她读过她母亲所有的药方和医案,把它们全部背熟了。
她母亲在姑姑的医院里开设了中医科,除了看病也授课,司玉藻就是学生之一,那时候她才十二岁。
而后的六年,每次有什么病症,母亲在征求病人和家属同意之后,也会让她的学生,包括司玉藻去把脉、问诊。
司玉藻自己也接待过。
但每次危急的病情,都是她母亲最后把关。别说母亲不让,就是母亲同意了,司玉藻也不敢真的对病人生命负责。
她像个没断奶的娃娃。
如今她一个人在上海,身边没了父母也没有同门,如果她想要看病,一切都需要她负责。
上次她同学的血管瘤,是难治的病,可一时三刻要不了命。
老太太的痢疾却不同了。
一则痢疾来势汹汹,病人真有可能就在自己手里没了;二来是老人家,她的体质没有年轻人那么好,药对她也未必就管用。
如果不是王秋生处处和她作对,而她又很想处理好学校那些糟心事,她是绝不会碰到这件事上去的。
她只是个学生,又不是医生,治疗王家老太太不是她的责任,她可以害怕,也有后退的权力。
只是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司玉藻生出了怯懦,她甚至期待杜家的新药能有成效,治好了老太太,她哪怕失去了这次机会也好。
然而,命运会把每个人推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谁也逃避不了。
当司玉藻暗中为此事焦虑的时候,医院里传来了消息。
王秋生的母亲病情添重,新药让老太太干呕黄水,却止不了下泄。
王太太亲自找到了司玉藻。
“同学,你说过你母亲是天下第一神医的,对不对”王太太道,“我相信神医的学生。”
主治医生建议王秋生找中医看看,反正每种办法都试试,而且这位医生也害怕老太太死在他的病床上。
王秋生已经动摇了。
他在打听中医。
不成想,他太太却把司玉藻领了过来。昨天他太太絮絮叨叨说了一个多小时,就是想请司玉藻看病。
王太太这个人,念叨起来非常有耐心,不达目的不罢休,偏偏王秋生耳根子软,十回有九回听了她的话,这就让王太太觉得絮
叨管用,从此越发不可收拾。
“秋生,你想一想母亲,再折腾一遍,她老人家还有多少力气”王太太道,“你再请个不知根底的中医,再折腾一回”
她的话说到了这里,留了个尾音。
王秋生就不寒而栗。
王太太又说,司玉藻师出名门,她母亲也是个女人,而且比司玉藻成名更早,说明她家的医术了得,也可能是她家的医术更适
合女孩子学。
总之,在王太太口中,司玉藻就是个神医。
“老杜不喜欢她。”王秋生有点犹豫。
王太太就道:“杜老板只是朋友,母亲是你的亲娘,孰轻孰重”
王秋生就彻底被说动了。
他把自己的母亲从医院接回了家,又派人去请司玉藻。
他母亲出院,医院的人很高兴。
法国院长比其他人更担心病人死在这里,因为王秋生是政府的人,他不愿意和政府的人起罅隙。
而医院里不少的医生,都兼任学堂的教授,他们彼此说妥:“一旦老太太有事,记得通知大家。”
就是说,万一老太太去世了,他们要早早去吊唁。
卢闻礼去了司玉藻的班级,把她叫了出来。
他们俩在不远处的树下说话。
班上的男同学凑在一起,开始嘀咕:“司玉藻怎么跟卢师兄走得那么近”
“他们俩关系好像很不错,卢师兄不会想追求司玉藻吧”
“司玉藻看不上他!”
“对啊,卢师兄那个呆子,既没有家世,也没有品貌。”
他们议论卢师兄的时候,徐景然和马璇听
第1669章 惺惺相惜
司玉藻到了王家。
王秋生站起身看到了她,几次想开口,都不知该说什么。
他的表情也格外复杂。
他太太善解人意,主动把事情跟司玉藻说了一遍,又当着王秋生的面,问司玉藻:“司同学,你可有把握”
“我先诊脉,这样的痢疾我母亲的师父看过二百零四例,都是在乡下行医,那时候药材还匮乏。
我母亲自己,将近三十年了,也看过一百三十一例,其中特别严重的痢疾有五十九例,上了八十岁老年人十七例。
其中只有三例失败的,最终病人去世了。我母亲手里两例,我太师父手里一例。我跟着我母亲在医院实习了六年,看过很多这
样的病例,也开过药,虽然最后都是我母亲把关,但基本上没有错误。”司玉藻道。
王太太听了,看向了王秋生。
王秋生仍是不说话。
失败病例在他脑海中过了又过,他很想问,但问完了之后怎么办,他还不知道。
当自己都觉得问题愚蠢时,那就宁愿让它存在,也不能多嘴。
王院长沉默听着。
王太太道:“司同学,你很诚实,任何事都有风险。”
“谢谢师母。”司玉藻笑道。
王院长依旧不说话。
王太太拉过她:“那请你给老太太把把脉吧”
说罢,她看向了王秋生。
王秋生没有言语,径直往客厅走去,这就是默许了。
王太太悄悄松了口气。
她握住了司玉藻的手,把司玉藻的手捏得生疼:“司同学,你一定要好好给老太太瞧瞧,我可就拜托你了。”
说罢,她把司玉藻领到了内室。
老太太的神志已经不太清楚了,满屋恶臭。家里仍是给她垫了尿布,女佣每隔二十分钟就要换一次。
味道太过于难闻,女佣一脸蜡黄,有气无力的。
司玉藻上前把脉。
果然如同她所料,老太太的脉弦紧急、不为指绕,果然是毒火郁结在肠内所致。再这么下去,老太太的肠胃都要腐朽了。
这个病不是特例,而是她母亲分析过好几次的,司玉藻心中有数,顿时就格外的踏实。
她诊脉之后,对王太太道:“要先清除毒火。”
她写了个方子。
大黄四两、黄连二两、甘草二两。
她把方子给王太太:“分量特别大,你们别害怕。药抓回来也别用小炉子煮,就用大砂锅。”
“大砂锅”
“对,不停的添水,等药汁变浓之后就盛出来喝,至少要喝二十碗。”司玉藻道。
王太太有点担忧。
她小时候,还没有西医院,大家看病都是看中医,谁还没有小病小灾过于是大家都吃药。
王太太就没见过谁家用砂锅熬药,也没见过谁家一天需要服二十碗。
“这”王太太沉吟着。
司玉藻道:“老太太这个情况,普通的药已经不管用了,需要用峻药。我知道你们害怕,我以前也觉得害怕。但我母亲说过,这
样是不妨事的。”
王太太勉强笑了笑:“那好的,司同学你稍等,我亲自去抓药。”
她留了个心眼,没把药方给王秋生看。
王秋生如果怀疑的话,会让这次治疗再起波澜。
不管是好还是坏,王太太都希望这次能有个结果,别总是拖着。
老人家痛苦,他们做小辈的也痛苦。
她去了药堂。
估计是个学了几个月药理的学徒,看到药方觉得好奇:“您这是治什么病”
王太太道:“痢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