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不良人之天下莫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明月共千秋

    徐知诰极有才能,自然已经在吴国混了个一官半职。他早就已经被封为升州刺史,只不过是遥领罢了。

    除此之外,他还在义父徐温身边做一些案牍之事,比一般幕僚都靠得住。

    可以说,徐知诰虽然是徐温义子,但他们的感情却胜过亲生父子。

    徐温坐在椅子上,头也不回地应了一声。随后将旨令拿给徐知诰看。

    徐知诰看完之后,竟有些愤怒“这群人……这群人枉为人臣呐!”

    他本来是想指责吴王杨溥的,但身为臣子的他,并不能妄言君王,便将责任推到了群臣身上。

    徐知诰喃喃自语一番,又赶紧弓着背靠近徐温,喊道“爹,您得赶紧找机会向吴王禀明,尽力部署江都防御。咱们可不能连一场仗都不打就把江都给丢了啊!”

    徐温却是皱眉呵斥了徐知诰“禀明?禀什么明?怎么禀明?”

    “爹,您……您怎么了?”

    徐知诰愣了愣,随后急道“您的手里那么多人马,位置又高,吴王殿下肯定不能忽略您的建议。事不宜迟,最迟也不能晚过晋军到达江都之际……”

    徐温顿时严厉地说道“怕是没走到吴王宫,我就身首异处了!”

    “什么?”徐知诰一怔。

    徐温顿时冷笑道“你以为凭着杨溥的性子,他能自己下定决心?”

    徐知诰不解道“爹,您这是什么意思?”

    徐温没有细说,而是问了徐知诰一句“你知道先王是怎么死的吗?”

    他口中所说的先王,自然不是吴王杨溥的两个哥哥,而是杨溥的父亲杨行密。

    在徐温的眼中,只有杨行密才配是吴王。

    徐知诰带着不解,疑惑道“先王难道不是因病”

    “不是!”徐温立刻摇了摇头,随后暗暗感慨了一声“过不了多久,恐怕我也要步入后尘了。”

    徐知诰大惊失色“您可千万不能这么说啊……”

    “你不用如此大惊小怪。”

    徐温兀自摇了摇头,又道“我早该想到那个人的,自从那李星云来到江都,我就该想到的。”

    “李星云?”徐知诰脸上仍旧带着惶恐,道“您是说那个李唐皇室后裔的李星云?他何时来到了江都?”

    “李星云来到江都这件事,只有我和吴王知道,我谁也没告诉。”

    徐知诰仍旧疑惑不解“那这个李星云,又跟您的身家性命有什么关系呢?”

    “知诰,你久居江南,关于中原的一些辛密知道的少。”徐温慢条斯理地道“不过,我也不打算告诉你了,免得你惶恐。”

    徐知诰顿时觉得徐温的话太过玄虚。

    这时,不知为何,徐温却是出乎意料地对徐知诰提到了李克用。

    “晋王原本在中原的人望、权势与功业,就绝非等闲,如今又携连败吴楚二国之威,破吴都江都之名,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他日手握重兵、班师回汴州,必定登基称帝!”

    徐知诰更加不解了“爹,您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马上就要死了,你的几个兄弟也不例外。”徐温的语气有些一些英雄迟暮的意味。这让徐知诰在不解之余,更有了几分动容。

    徐温这时看向徐知诰,道“好在名义上你只是我的义子,而我也只是让你帮我处理一些案牍之事,旁人并不知道你我二人的情谊,你只要与我划清界限,应该还有机会活命。”

    徐知诰顿时急了“爹!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您说话啊!”

    徐温看了徐知诰一眼,这次反倒是透露了一些漏风“二十年前,不良人除掉了先王,如今我也要追随先王的脚步了。”

    说罢,他叹息了一声道“就是不知道主公会不会怪我这些年的所作所为。”

    “您的威声,可都是靠一刀一枪战功打上来的,您的善名,也都是江都的老百姓们给您加上的,那劳什子不良人有什么好怕的?”徐知诰登时咬牙道“您一声令下,我立刻带兵灭了他们。”

    “你不知道不良人的可怕。”徐温只是摇了摇头。他知道徐知诰忠勇可嘉,但他的这番话确实令人发笑。

    随后,徐温立刻叮嘱徐知诰道“你现在就偷偷溜出府去,立刻宣布与我徐温决裂,将名字改回李昪,再也不要回来。”

    “另外,你千万不要随着杨溥南下渡江,无论如何都要留在江都。等到晋王大军攻至江都,你就立刻投奔晋王,晋王治理淮南急缺人才,他会留下你的。”

    “爹”徐知诰言不由己的呼喊出声。

    “这是命令!”徐温先是一脸肃然地呵斥,随后又和蔼温声道“走吧,千万不要被人看见。”

    徐知诰见到徐温脸上变换的神色,终于明白徐温并不是在开玩笑。

    他三步一回头,五步一回首,终究还是走出了府门。

    回到府门之后,徐知诰立刻宣布改名为李昪,并在群臣之间放出言论,说徐温目无君王,独断朝政,实乃奸臣贼子!

    而三天之后,徐温便因病去世。

    。

    (iishu)是,,,,!




第三百二十六章 水落石出
    【】(iishu),

    八月下旬,晋军诸军终于到达江都。

    此时气温仍然很高,正如晋军将士的内心一般炽烈。

    江都的吴军将士们没放一弓一箭,便举城投降了。因为城内根本就没有守将,也没多少守城士兵。

    仍旧留在江都的,都是没有资格渡江,被抛弃的人,哪里还有心思反抗?

    吴王还有一干文武大臣,早就南下渡江,并带走了大量的财物。

    晋王李克用还没进江都,就碰到了吴国的一些九品芝麻官,在江都城外十里地跪俯拜见欢迎。

    为首的官员正是千方百计留下来的李昪。他在吴王的宫殿前,用着决绝的语气说要坚守城池,杨溥便将他留了下来。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李昪曾是徐温的义子,杨溥不喜欢他。

    李昪献城投降之后,李克用妥善地安置了降兵降将还有降臣。

    随后,李克用骑着马,带兵涌进了江都城。

    他走在城内,四处观察道旁,发现是一脸灰色的百姓。

    吴国就算水军再强,也没有足够的战船来带上所有百姓。因此,这些百姓都是被抛弃的人。

    他们都畏惧晋王李克用的名声,因此这才出门夹道欢迎。

    城内大道上,李克用转头对随行文官说道“伤亡的将士登名造册,除了本该有的抚恤之外,额外再给予抚恤。其次,派人在江都颁布张贴安民榜,承诺对城内官民秋毫无犯。另外,那件事,一定要办好了!”

    “遵命。”文官拱了拱手,立刻下去办事了。

    长江北岸,就在吴王杨溥南渡的江边不远处,一个渔夫将木船停在了一块破碎的石碑面前。

    这石碑半截埋在在江边的泥里,半截暴露在江面,满是泥土的碑面隐隐约约能看到几个字。

    渔夫瞪着眼望着石碑上的字若有所思。

    渔夫并不识字,但是他隐隐觉得这块石碑是个宝贝。

    他于是靠船上岸,找来了村里识字的老人。不过,村里也就那些人,都很爱打听新鲜事,渔夫发现石碑的事情很快就不胫而走。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都驻足江边石碑前看热闹。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江边,一个老人一字一句地将石碑的内容念了出来。

    渔夫在一旁迅速开口问道“李老,这到底是啥意思啊?”

    老人顿时颤抖地说不出话来“这这是不得了啊!”

    看稀奇的村民们看到老人这幅反应,连忙凑了过来,对着老人七嘴八舌,不停地问道“李老,到底啥意思啊,快说啊!”

    半晌,老人缓了缓气,连忙对村民们说道“快!快报官!”

    “报官?”村民们都面面相觑,嚷嚷道“现在哪来的官啊?大小官员不是随吴王跑路了,就是投降晋王了,哪还有官会理我们?”

    “蠢!”老人气急败坏地呵斥道“还报哪儿的官?肯定是晋国的官!”

    村民们闻言,顿时一片嘈杂。他们毕竟在吴国生活很长时间了,说不抵触晋国是不可能的。

    严格来讲,晋王李克用其实是个侵略者。

    但老人明显比这些人想的更多,他仍旧催促村民们前去报官。

    这些村民中,还是有不少人是相信老人的。一个小伙在听到老人的话后,立刻转身想要去报官。

    可就在这时,却有一队衣甲鲜明的马兵从远处行过来。

    这支队伍的前头,是几个穿着晋国官服的文官,后面则是披盔戴甲的骑兵。

    村民们一看到这阵仗,当即两股战战,就差点没夺路逃跑了。

    这支队伍很快就走到了人群面前。为首的一个文官很快下马问道

    “本官听说,有人报官说这里出了一块石碑?”

    听到这话,村民们顿时疑惑起来。他们是有人要报官没错,可要报官的人还没去呢!

    自古民怕官,这些人也不例外。他们虽然知道应该没人报官,但是惧怕说错话,竟没有人率先说出口。

    老人到底是饱经沧桑、见多识广,他看着支支吾吾的村民,心里怒其不争地暗骂一声。

    随后,他扶着腰慢慢走上前,激动无比地道“大人,正是我们报的官。你看,这石碑还在这里呢,我们一下都没动。”

    文官这才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连忙将目光转向江边的石碑。

    他似模似样地观察了一番,开口问道“这东西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又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

    老人心里会意,忙不迭地点头道“大人,这个石碑他是自己冒出来的。它本来是没有的,但突然就出现了,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

    “你很好。”文官心中暗喜,不禁夸了老人一句,随后他又表面上不动声色地道“不过,该说的可以说,但不该传的不要乱传,知道了吗?”

    老人顿时拱了拱手“草民知道了。”

    文官点了点头,对身后一个官儿道“这儿的村民,民风淳朴,值得嘉奖!”

    “这是你们应得的。”文官身后的官儿立刻拿出一些银子,放到了老人的手中。

    老人身后的村民见状,露出了复杂的神色,有震惊、有大喜、还有其他的一些表情。

    文官并没有理会这些村民的各种情绪,而是对后面骑士道“来几个人,把这石碑搬回去,都小心着点!”

    ……

    李存勖待在江都城内奉义军的中军大营,接到了郭崇韬送来的奏报。

    这个奏报就是长江边忽然冒出的石碑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郭崇韬在一旁道“主公,这件事很有可能是……”

    郭崇韬没有明说,但李存勖已经知道他的意思。

    这种事情,很早之前就有人做过。

    远的有陈胜吴广、黄巾军张角,近的就是武则天了。

    这事在聪明人眼中很简单,就是四个字,君权神授!但在一些普通人眼中,那可就不得了了!

    一般做这种事情的人,都是自导自演,这次恐怕也不例外。

    石碑这件事,多半就是李克用做的。

    同时,李存勖也证明了一件事父王李克用要称帝了!

    “安时,你说大事会在何时何地举行?”

    郭崇韬沉默了一阵子,这才开口道“属下不敢妄做揣摩,不过主公身为世子,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晋王殿下的态度,一定不能率先参与!”

    。

    (iishu)是,,,,!



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上二日磨荡,乃改朝换代之象!
    【】(iishu),

    ()九月上旬,吴军南下渡江,抵达金陵府后的第二天,李唐皇室后裔李星云出现在百姓的眼前。

    吴王当即下令通报还剩下一半国土的吴国各地,大肆宣扬李星云的身份与正统性,为李星云造势。

    随后,吴王杨溥自称为唐臣,恪守臣子本分,数次劝进李星云登基称帝,以光复李唐江山。

    李星云感其忠贞仁厚,勉为其难地登基称帝,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登基大典当日便在金陵举行。

    鼓乐之声过后,李星云随着唐国(原吴国)的勋贵、大将群臣参礼。

    殿内早已布置妥当,一切都市按照帝王的礼数安排。

    宫殿的地上都铺着朱红色的地毯,一直延伸到门外。群臣及教坊司乐工站满了宫殿,虽然吴国刚刚大败,丢失国土,但新皇登基,排场却是要有的。

    这时,乐工们一齐奏乐,钟鼓齐鸣,顿时一片恢弘的气势。

    不一会儿,带着沉重心情的李星云,在恢宏奏乐下,缓缓走到了红地毯上,群臣在一旁纷纷躬身侍立。

    只见李星云身着繁琐至极的衮服,慢慢走上了殿前龙椅的位置。
1...167168169170171...1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