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邻居是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过去儒家士人总觉得读懂了圣贤书,就什么都回了,可以无师自通,可以治国平天下。可扪心自问,又有多少东西是不懂的!

    真是坐井观天,误人自误啊!

    只是这么多的学问,他们两个能教的过来吗?

    我们需要聘请教员,很多很多的教员!而且和太学博士完全不一样。叶华认真道。

    文学院找人倒是不难,在京的书生就有很多,可其他的学问,要想找到足够的教员,那就难了。

    那我们就先进行识字教育,循序渐进,也给我们争取点时间!

    只有如此了!

    两个人商量好,终于从书房出来,到了客厅,这里面已经满了,就连外面的院子也都是人了,黑压压的,也不知道从哪里跑来的,消息还真是灵通!

    叶华看着满世界的富贵公子哥,脑袋都大了。

    诸位,诸位请听我说!叶华清了清嗓子道:我们要办学不假,只是这个学堂不是什么金贵的地方,学了之后,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前程,想要升官发财,蟾宫折桂,还请出门左转,去找太学,那才是培养官员的地方。

    听叶华这么说,那些来凑热闹的,当然有点犹豫,而赵匡胤等人却是半点都不动摇。他们是见得多了,叶华这家伙向来说一套做一套。

    他嘴上说不成,实际上就是前途光明,前程似锦!

    把孩子送来就对了!

    见没有人离开,叶华也只能点头。

    那就把丑话说在前头,学堂还会收很多平民子弟,你们把孩子送进来,就要把自己当成普通人,不要摆架子,装大瓣蒜!不要拿自己当少爷看!进学堂之后,就按骠骑卫的要求,来管理你们,谁敢不听话,一定严惩,如果违规严重,或者学业太差,都要赶回家里,绝不容情!

    面对叶华的恐吓,这帮人依旧笑吟吟的,赵大抱着肩膀,那意思摆明了怎么吓唬都没用,反正我们打定了主意。

    倒是李重进惊到了。

    冠军侯,什么叫按骠骑卫的规矩,莫非说还不能回家了?

    每十天一次休沐!

    那怎么成?李重进咬牙切齿,我是成心来求学的,你定这种规矩,摆明了是要阻挡我进学堂的们,我不服!

    还没等叶华说话呢,张永德啊,赵匡胤啊,高怀德啊,甚至窦禹钧,全都开口了你丫的挺大的人不要脸,跟孩子们一起上学,要是以大欺小,欺负我们家的孩子怎么办?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你就别来了!

    李重进气得脖子通红,涨得和脑袋一般粗了。

    你们不要欺人太甚,我能和孩子一般见识吗?

    这位还耍赖了,冠军侯,总而言之,我是来求学的,你要是不收,我就去金殿告你一状!

    叶华讥诮道:李重进,你跟孩子一起上学,肯定不行。不过我可以开一个成人学堂,你有兴趣没有?

    当然有,只是成人学堂讲什么?会不会打折扣?

    不会!不但不会,而且进度还要比孩子快,时间也自由。叶华解释道。

    李重进大喜过望,还用说吗,当然是去成人学堂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学费贵一点!

    多少?

    每学期100贯!

    我出1000贯,多出来的钱,就算我送给冠军侯的束脩!李重进深深一躬,学生拜见先生!

    面对这块极品滚刀肉,叶华真是无话可说,捏着鼻子认下了。

    其他别人也都过来,争抢着拜师父。

    叶华可没有谁都要,首先,低于3岁的,还是先回家,至少要脱了开裆裤,才能来上课。然后7岁以下,算学前教育,只是进行识字,智力开发,游戏活动等等

    到了8岁以上,才算作正式学生,系统接收教育等完成基础教育之后,就会接触到物力,化学,天文,力学等等高深的学问。

    叶华计划学制7年,正常情况下,15岁毕业。

    在古代的时候,15岁已经接近成丁,正好可以进入工厂,从事各种工作叶华把学堂设计告诉了大家,让他们回去准备,等待入学考试,通过之后,就可以成为学堂的一员了。

    好容易把这帮人打发走了,叶华都瘫了。

    不过他还不能歇着,当务之急,还是要招教员,哪怕助教也行,光是他一个人,累死也支撑不起来一个偌大的学堂。

    叶华想了想,提笔就写,写写停停,停停写写一直忙活到下午时分,连中午饭都没吃。

    符三小姐自告奋勇,给叶华送了一碗粥,还有几个肉馒头,

    有牛摔死了,馅是牛肉的,比猪肉的香哩!她抓起一个,献宝似的给叶华。

    叶华心说真巧,京城周围天天都有牛摔死!

    别看朝廷为了鼓励农耕,禁止杀牛,可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你跑一家小酒店,就要份大侠套餐,那是肯定没有的,不过达官显贵的家里,绝对什么都不缺。

    貌似叶华就是达官显贵圈子里的,还是顶尖儿的那种他闷头吃着,符三好奇拿起了叶华写的东西。

    看了一会儿,就忍不住读了起来:新学堂招聘教员首先坦白,学堂很一般,连名字都没确定,不是太学,不是国子监,也不是知名书院;学堂未来的前途,需要你来创造。

    其次,学堂位置还成,开封城东三十里,有道路直通京城。目前教员的待遇和朝廷官吏比起来,还差得很远。只能提供一间宿舍加50贯安家费。薪水参考作坊工匠,会略低一些,总之,是没法和衙门比的。

    如果上面的情况,能够接受,再看看下面的内容,也可以来学堂亲自谈一谈。

    需要招聘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年龄不限,身份不限,只要能证明本事,就立刻录用,绝不拖延,从录用之日起,就计算工钱。

    由于本学堂不是朝廷衙门,也不培养未来的文曲星,天之骄子,而是培养工匠,工人因此欢迎工匠主动加盟。学堂工作压力不大,只要好好上课,安心拿工钱就行。如果愿意发明创造,学堂会提供团队,还会帮忙安排实践验证。

    总之学堂要的是踏实老实,不想升官,也不奢望发财,能安心教书的人假如只有技术,而不会沟通教学,学堂方面会安排助教,工钱不扣!

    对了,还有一点,因为学堂附近有很多养鸡户,肉蛋管够,冬天会发羽绒衣

    符三很认真看完,毫无形象大笑起来。

    你写得这么窝囊,能招到什么有用的人啊?




第202章 我是冠军侯的姑父
    招不到人?

    开什么玩笑!

    没见到那么多大将高官,争抢着把孩子送进来。学堂教知识不错,可也培养人脉。不说别的,以后郭幸哥肯定要进学堂的。

    或许柴荣的儿子也会进来,在这个学堂当先生,就等于和一帮贵人勾上了,不说日后平步青云,至少衣食无忧,名利双收叶华写的越平淡,越佛系,外面的人就疯癫,越烈女。恨不得化身飞蛾,一头扑上来,都不带回头的。

    叶华唯一担心的就是滥竽充数,有些本事不行的,也混了进来。

    因此叶华亲自把关,他拟定了一些题目,作为考核老师的标准。主要是诗词文章填空默写,基本的算学,还有一些常识。

    卷子不难,但是在这个时代,就算很广很灵活了。

    文学院那边有王溥盯着,工学院可以直接请冠军坊的工匠过来,理学院这边很麻烦,现在很多学问都混在一起,杂乱不堪。

    叶华要做的是分门别类,然后分科教学也就是科学!

    教员们通过文字和算学的考试,接下来叶华还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将数理化的知识教给他们,然后由他们再去教学生。

    叶华想起来了,他教过骠骑卫一年多,自己的老部下当中,很多都识字了,算学也接触一些,最关键他们接受的教育是叶华带来的,干净纯粹叶华把一些伤兵,还有成绩不错,理解能力很强的,都抽出了出来,凑了50人。

    另外他又找到了杨佑,让他网罗奇人异士,尤其是一些海外学者,学堂要兼容并蓄,互相激荡,才能有所发展

    叶华发现办学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甚至要暂停冠军城的工程,抽调工人,去建造学堂。

    钱花的像是流水一样他从李重进和窦禹钧手里赚来的授权费,几乎全都砸进去了,完全就是个无底洞。

    王溥也在忙活,他气得嘴角冒泡,郭威批了50万缗,用来支持办学,可结果呢,他跑了三司好几次,愣是没拿到钱。

    弹劾,弹劾李谷!

    王溥怒气冲冲,这家伙就是想扯我们的后腿,居心不良!

    叶华咧嘴笑了笑,王相公,你忘了现在是什么时候吗?朝廷正在收夏税,李谷又是理财高手,陛下舍得换了他?

    王溥瞪圆了眼珠子,那,那也不能让他坏了大事!

    叶华想了想,这样,王相公,你保荐赵普,让他升任三司副使,这笔钱就能下来了!

    王溥笑骂道:好你个冠军侯,这是让老夫帮你提拔私人啊!

    赵普算是被贴上了叶华的标签,王溥想了想,把心一横,反正他跟那几位相公都翻脸了,就不在乎多得罪他们!

    赵普也是个有本事的,让他上来,正好牵制李谷。

    想通之后,王溥立刻上书,第二天郭威就批准了。

    赵普升任三司副使之后,什么都没说,用了没两天,50万拨下来了,顺便还给了3000民夫。

    这下子学堂有了着落。

    不过很快叶华又遇到了一个难题,他可以编撰教材,当任何教材,都不能凭空冒出来,他需要查阅古籍,从中找出古人的发现,然后才能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大步向前。

    所有学科都是如此,水有源头树有根,不找到来源,是没法作为教材的。

    说起来,古代算学,工学,天文历法,甚至脱胎炼丹术的化学,冶金,都有不小的成就问题是这些学问,一直以来都被视作杂学,搬不上台面,很少被收藏。

    就拿王溥来说,他藏书几千本,翻来翻去,里面只有一套《九章算术堪用,叶华很想要的《墨经和《考工记问了好几家,居然都没有!

    没有古籍支持,叶华的编书大业一下子停顿了下来。

    符三每天都会跑来看叶华编书,见他发愁,小妮子不声不响,跑回了晋王府,她直接找到了姐姐。

    符氏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里面的小生命偶尔会动一动,符氏又惊又喜。

    大姐!

    符三很认真道:你的孩儿出世,要不要上学啊?

    符氏笑道:哪有刚出生的孩子就上学的,你又说胡话?

    我是说他大了一点,比如三岁五岁之后。

    那是自然,王爷要挑选合适的先生教导的。符氏满脸幸福道:王爷很在意孩子的,不管多忙,都会来看我。

    符三一拍巴掌,还挑什么?冠军侯和王相公不就是在办学吗?送去他们那里就是了。

    符氏吸口气,嗯,也有道理,幸哥殿下就被教的很好,又结实又聪明。

    这就对了!符三喜滋滋道:姐姐,现在叶华就在编书,可他手边缺少有用的古籍,你跟王爷说说,把宫里和太学的书都搬出来,送给他好不好?这也是为了你肚子里的孩子啊!我可不是替叶华说话,我是替孩子着想,真的!符三瞪大水汪汪的眼睛,努力增加诚实的感觉。

    符氏差点笑了出来!

    还说是真的,你当我是傻瓜啊!

    不过看在小妹的面子上,就便宜叶华了。

    符氏当天晚上,趁着柴荣来看望,就把事情给说了。

    柴荣也挺为难的。

    历经战乱,古籍珍本,所剩不多,宫里还要装点门面,太学,鸿胪寺那边也不会轻易放手的,尤其还是帮着叶华和王相公。

    符氏沉下脸,拿出将门虎女的气魄!

    王爷,叶华要的不过是杂学古籍,这些地方都蹲着茅坑不拉屎,古籍放在他们手里,也是浪费!再说,再说咱们的孩子以后还要去学堂上学呢!你可不能袖手旁观!

    柴荣被夫人弄得没法子,只能不要脸皮了。

    先去找郭威,从宫里搜刮了上千本,又去太学,鸿胪寺,还跑去政事堂,逼着范质等人下命令,要求各地贡献奇书杂学。

    几位相公都在叶华手里灰头土脸,尤其是魏仁浦,如果叶华来,那是一本也要不到,奈何晋王出面,他们就不能不低头。

    短短数日的功夫,就弄来了数千卷。

    值得一提,冯太师托人送来了几本书。

    其中有《农政全书《四民月令,《氾胜之书,全都是珍贵的典籍,不光有书,里面还有冯道的亲笔批注。

    老太师还真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他耕过田,种过地。

    早些年冯道还是翰林学士,丁忧回家,结庐守孝。他不但自种自吃,遇到了谁家缺少劳力,晚上还会过去帮人家耕田。

    等第二天来询问,老冯道一概不承认。

    冯道会种田,也钻研过农学,想要富国裕民,奈何他这辈子,活到了七十,才看到天下由乱入治的希望,生不逢时,或许叶华办的学堂,能实现老太师的梦想吧!

    在各方的鼎力协助之下,编书进度很快,外面招的教员,还有骠骑卫的士兵,都在如饥似渴,接受培训,只等学堂开门,登台讲课

    可总有那么一两个奇葩会来添乱,比如这一天的教员招考,有个中年人字写得很丑,几句诗错了5个字,算学题也只对了一道,其他全都目不忍睹。

    阅卷之后,直接宣布落选。
1...111112113114115...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