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邻居是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假如枢密院都废了,还讨论谁当枢密使,那不就是有病了吗!只不过枢密院可不能废啊,绝对不能!

    魏仁浦忍不住道:冠军侯,你的提议未免太草率了吧?

    魏相公,枢密使一职,不过设立几十年而已,现在天下太平,恢复盛唐旧制就可以了,臣以为三省六部之制最为妥当,若是能改回去,正好彰显天下太平,朝廷官职结束战时体制,恢复常态,岂不美哉?

    冠军侯!卢多逊忍不住质问:照你这么说,那三司呢?

    还有自己送上门的。

    叶华坦然一笑,那就一并革除算了!




第629章 改革必流血
    噺8壹中文網x81`zo 无广告`更新`最快新八一中文`小`説`網

    当叶华说出要连三司一起废除的时候,金殿上的文武全都惊骇不已。

    原则上枢密院和三司都是战争的产物,随着天下太平,恢复常态,重归三省六部的框架,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也是一些有识之士共同的看法,毕竟混乱的官制,带来的权责不清,推诿扯皮,让很多人痛苦不堪,深恶痛绝。

    改,应该改!

    可要怎么改?

    朝哪个方向,是快点改,还是慢点改,朝廷内部莫衷一是,拿不出半点共识。

    要知道不管是三司,还是枢密院,都牵连无数人,连着无数的利益,兵权和财权,最惹眼的两样东西,居然要一起改,会有多少人丢了饭碗?

    很多人都反对,下意识想要站出来,可一想到是叶华提出来的,他们的脚步又生生止住了。

    跟冠军侯作对,那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金殿上出现了短暂的安静,时间持续不长,有些胆子大的御史站出来,刚想要开口,柴荣突然笑了,叶卿,废掉枢密院,兵权回归兵部,那岂不是要让将士们受制文官吗?

    陛下,不管文武,皆是天子之臣,只要对大周有利,就没有什么不可以!

    大公无私,果然是谋国之言。柴荣道:只是官制改革,牵连太多,需要从长计议,暂时退朝,等商量出一个办法,再拿到朝堂讨论。

    皇帝陛下定了调子,然后就走了,根本不给文官发言的机会,看起来柴荣也清楚,这事情不是那么好办的!

    果不其然,首先枢密院那边就炸锅了,除了侯益之后,还有薛居正,还有几位枢密副使,以及一大堆的中级官吏,他们以往跟政事堂平起平坐,号为东西二府,现在倒好,让他们重新回到兵部,接受政事堂掌控,好好的大爷当不成了,要去给人当孙子,简直岂有此理!

    三司那边就更加不满了侯益谋反,处置枢密院就是了,跟我们三司可没有关系这些年三司兢兢业业,替朝廷打理财政。

    陛下说南征就南征,说灭巴蜀就灭巴蜀,不都是我们弄的钱吗!

    没有功劳,还有苦劳!

    现在倒好,堂堂计相,要去当户部尚书,不行,就是不行!

    还有好些人去围殴卢多逊,你脑子进水了,去接叶华的话,引火烧身,简直就是愚不可及!

    罗多逊也知道自己惹祸了,下殿之后,抱着脑袋,赶快回府,然后把门关闭,缩了起来。有人能躲,可有人躲不了。

    百官再度聚集在了政事堂,把几位相公都给拦住了。

    千言万语一句话,官制不能该,三司不能废,枢密院更不能动。

    有人讲祖宗成法,有人说天下不安,还有人绷不住,说了实话,这两处废了,上上下下,那么多人怎么办?

    还有人干脆直接上书,他们认为如果废了枢密院和三司,兵权和财权归属政事堂,宰相权柄太大了,无人能够制衡,必定尾大不掉,因此恳请圣人明鉴好嘛,这帮二货为了能保住位置,连百官之师的宰相都给卖了!

    朝廷上下,可以说是一片大乱。

    他们乱他们的,咱们却能浑水摸鱼,这可是天赐良机啊!

    陈乔难得如此放肆,作为江南归顺的一批官员,他们跟原来的旧臣差之天地,这一次他们本想借着宫中的乱子,捞到一点好处,结果白白折了一个张洎,什么都没有得到,郁闷之情就不用说了。

    好在这次废掉枢密院和三司,对他们来说,是一大喜讯!

    其实从原则上,唐宋的官制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三省六部,宋代的是变种而已,将原属政事堂的财权和兵权拿走,又把官员变成了临时工,弄出了史上最复杂的官制。

    后来元丰改制,就试图回归原来的三省六部格局,奈何阻力太大,根本就推不下去。

    所以说,叶华提出的是有宋一朝,都没有解决的超级难题!

    大周有本事突破吗?

    叶华认为还是有希望的,关键要看柴荣的决心!

    君臣又一次凑在了潜邸,没有准备酒,只是准备了一壶茶。

    叶华,你我就像当初一样,作为朋友,我们彻夜长谈,把如何改制,说个清楚!

    叶华笑道:臣斗胆请教,陛下要拿出多大的勇气来改,又要朝着哪个方向改?

    柴荣轻笑了一声,叶华,太子如何,你心里清楚,朕不寄希望他能光大社稷,守住祖宗基业就算不错了。朝廷改制,要权力制衡,要能长治久安,要清廉干练

    柴荣一口气提出了十几个要求,叶华听得满脸黑线,这么多要求,也太为难人了叶华理了理思路,枢密使权柄太大。管军需,管人事,还管调兵,任何人坐在枢密使的位置上,皇帝都没法安心。

    枢密院一定要废掉,只不过没了枢密院,武将这边就太吃亏了,在朝堂上没人能说话,就只剩下统军的三衙。

    武夫们要么被文官欺负死,要么就奋起反抗,黄袍加身,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

    叶华觉得其他的权力都可以交,但是如何制定作战方略,指挥军队打仗,必须由武人负责。

    靠着文官们坐在签押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等于上门送人头,绝没有例外因此叶华主张,要设立一个参谋部,专门协助天子,制定作战计划,发起对外战争。而且参谋部的主官,必须是经验丰富的武夫担任。

    三司包含户部,盐铁,和度支三部分。

    叶华觉得盐铁可以划归户部管辖,但是度支部却能保留下来。简单说,度支部相当于财政部,而户部则是民政部和税务部。

    这俩衙门解决完,现在就剩下一个问题了,政事堂的诸公权柄势必大大增加,万一出了一个超级宰相,垄断人事,财政,军务大权,皇帝岂不是被架空了!

    陛下,臣倒是觉得,不妨把政事堂也给废了!

    柴荣一口茶水,险些喷出来。

    叶华,你怎么不说,把金銮殿也该拆了?

    臣可没有那个胆子。叶华笑嘻嘻道:我的意思是改政事堂为内阁,政事堂的诸公从宰相变为秘书,没有了中书门下的那可印,他们只能提出建议,陛下觉得可用就采纳,不可用就驳回,如此而已!

    柴荣眼前一亮,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其实对于他来说,不管官制如何,都能指挥得动,但是到了太子,那就未必了把宰相的地位压下去,太子日后就更容易掌握,免得对着一群老顽固,无可奈何!

    叶卿,如此一来,岂不是六部尚书权势大大增加,按下了葫芦起了瓢,还是不妥当!

    陛下莫非忘了绣衣使者?

    柴荣道:绣衣使者名声臭了,已经有人上书,建议朕废了绣衣使者,这事情朕和你提过的!

    臣当然记得,经过一番思索,臣觉得,陛下要是不放心绣衣使者,不如就挑选一些宦官,专门监督绣衣使者!

    宦官?

    柴荣大惊,叶卿,唐末宦官为祸,这事情你不会忘了吧,居然建议朕使用宦官,你不怕被人戳脊梁骨?

    叶华无奈耸了耸肩,身为臣子,我也挺讨厌浑身味道的阉人,可是没法子,也只有他们,跟文官没有瓜葛,尿不到一壶,加之没有后人要照顾,做起事来,能不顾一切,正好充当圣人手里的刀子臣是为天子谋划,断然不能有私心的,只能有什么说什么!

    柴荣仔细思索了一下,搓了搓拳头,感动道:建议是真的好,可要落实下去,少不得血流成河啊!

    老铁先定个小目标记住



第630章 柴荣醉酒
    自从吞下了江南,灭了南汉之后,柴荣就酝酿着改革官制,毕竟国土翻了一倍,各种事务层出不穷,原有的框架已经不够用了。就好像一条巨蟒想要变成真龙,就必须脱去蟒皮一样,大周也处在这个变革的关键时期。

    只不过要怎么改,从哪里突破,柴荣迟迟没有想好,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宫里的一番乱斗,牵连到了绣衣使者,还逼出了一场仓促的叛乱,改革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叶华记得,朱元璋为了废掉丞相,也是借着胡惟庸的案子,才成功推行的,看起来这改革还是有想通之处的。

    正因为如此,叶华在设计大周的官制之时,也参考了明朝的经验,坦白讲,明代官制作为古代的巅峰,可圈可点之处非常多,当时西夷到了东方,把明朝视为治理最好的国家,当成榜样来学习。

    职业文官,考试选官,甚至廷推部推,都被介绍到西方,经过三百年的发展,这些东西再度从西方漂洋过海,又回到了东方以叶华的看法,明代的内阁制,是旧时代的集大成者,也孕育着新时代的种子。

    肯定是不完美的,但却是最适合当下的大周!

    毫无疑问,废除政事堂,废除宰相,会使皇帝的权力快速增加,再放出宦官势力,短时间之内,就能让柴荣为所欲为只不过这有什么不好?

    柴荣是个积极进取的皇帝,他年富力强,知道民间疾苦,更清楚文官的狡诈,武将的跋扈,以及阉宦的危害柴荣能很稳妥驾驭这些势力,不至于出现乱子。

    大周还是太小了!

    只要看看地图就清楚了,向北大周只推到了长城一线,广袤的辽东都不再控制之中。西北是党项人的地盘,他们只是表面上臣服而已。

    再向西,还有吐蕃,还有西域,那么庞大的汉唐故地都没有拿回来。

    西南方向也好不到哪里去,大理自成一国,东南方向,闽浙一带还有很强的地方势力,包括商会等等,全都没有处理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周仅仅能比两宋好一点点,距离超越汉唐,还差得太远。

    当下就需要一个强悍的天子,不计一切代价,开疆拓土,以无上的勇气和决心,把原属于汉家的土地都拿回来,至于那些曾经不属于的,从今往后,也要纳入版图。

    征战,移民,发展,继续征战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成为大周的主流。

    在这种关头,去限制一个明君天子的权力,绝对是脑筋不清楚。

    为了能让柴荣放手施为,叶华甚至违背良心和利益,放出了宦官势力。

    没有什么东西能一劳永逸,尤其是官制,总是要不断的调整改良,叶华需要做的是保留足够的力量,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下一次的调整。

    而且改成内阁制之后,还有一个显著的改变,那就是皇帝的任务大大增加了。

    过去皇帝只要面对几位宰相即可,现在的皇帝需要直面百官,工作量之大,绝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

    柴荣肯定没问题,接下来的天子却是未必只要他们负担不起,内阁势必会快速膨胀,超越政事堂,成为真正的决策核心。

    总而言之,叶华的安排,是先给予柴荣无上权柄,同时又保留了改革升级的可能达不到一百分标准,但八十分还是有的。

    反正改革不就是一点一点做的,谁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君臣两个谈到了半夜,总算把官制改革的思路理清楚了接下来就剩下喝酒了。

    符皇后和符贵妃死后,柴荣就跟叶华说,要找个机会,好好醉一场,机会终于来了,柴荣一杯一杯,不停喝酒,速度极快,原本白皙的面孔,变得红润起来,随着血色越来越浓烈,柴荣的怒火也越来越高涨,终于堰塞湖憋到了顶点,他爆发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雷霆万钧!

    叶华,你说,朕有哪点不好?

    柴荣气哼哼道:无论样貌,才学,人品,地位,权势,秉性朕都是无可挑剔,你说对不对?

    对对对!

    叶华连忙道:天子圣明英睿,亘古未有,当世一人

    放屁!

    柴荣爆了粗口,奶奶的,朕这么好,她们为什么不跟朕一心一意?为什么?朕几时说过要废太子了?当爹的还不能教训一下儿子吗?结果倒好,朕刚有点举动,她就受不了了,嚷嚷着弄什么东宫六率!那个笨女人知道不,历来天家不和,都是因为身边小人所至!她嫌小人不够多,还要弄三千个放在太子身边,她想害死自己的儿子吗?

    骂完了皇后,柴荣又喝了一大杯酒,酝酿了半晌,不知道怎么开口,把酒杯都给摔了。

    那个贱婢!她就那么不要脸!居然跟韩德让勾结在一起,韩德让算什么东西,他是人吗?他就是朕豢养的一条狗!放着好好的人不当,却要跟畜生搅在一起,这就是自甘堕落,这就是不知廉耻!

    柴荣气喘如牛,突然顿足捶胸。

    朕,朕这几年,宫里没有添多少女人,朕对她们姐妹不错的,一些大户人家,三妻四妾,女人也不再少数,朕是天子,朕没有冷落她们!她们如此对朕,还有良心吗?就算死了,也要下十八层地狱,受尽酷刑折磨,永世不得超生!

    皇帝陛下喝一杯酒,骂一句,叶华连插话的空间都没有,只能默默陪酒。

    显然,这些天来,柴荣远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强大。

    他的心遭到了强烈的摧残,偏偏又没处发泄,积攒了一肚子苦水,借着醉酒,全都倾吐出来,他喝得昏天黑地,最后抓着叶华的胳膊,又是哭,又是笑,老弟,早年我读长恨歌,总是想不通,唐明皇连江山都丢了,却还对一个女人念念不忘,红颜祸水,莫过如是!可现在,我,我想通了!

    想通了!柴荣晃晃悠悠站起,声音悲戚道:这人不管有多高的位置,多大的权力,都,都不如有一个知心如意的枕边人!

    柴荣转身盯着叶华,怒冲冲道:你,你比朕有福气,也有心机!不过你放心好了,老哥已经想好了办法,我也要让你的家宅不宁,乱成一锅粥,让你看朕的笑话,装死狗不说话这一次朕也要看你的笑话!
1...385386387388389...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