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叶华接了过来,着重看了解决办法,虽然用了他的思路,但是却要详细太多,叶华十分满意。
那个戚先生,你们的确是下了功夫,只不过还是有人不谅解!叶华无奈道:刚刚就有人弹劾太子!
弹劾什么?
暴殄天物,挥霍浪费,恣意妄为,不恤民力!叶华无奈道:怕是要去陛下面前打官司了!
第634章 太子的胜利
弹劾太子的不是寻常人,而是御史中丞赵上交,他在后唐年间,就入仕为官,历经几朝,如今已经年近七旬,平时赵上交喜欢园林花卉,挣的俸禄都拿来采买名贵的花草,每逢休沐的日子,他就约请好友门生,一起在花间徜徉,吟诗作赋,好不潇洒。
很难想象,这位居然上书要求太子勤俭节约,貌似有点讽刺啊!
叶华在前面走着,戚同文跟在后面,老头眼神转动,别看他是个草民,但是这些年了,他的师兄弟,甚至弟子,都通过科举,入仕为官了。
谁要是真把戚同文当成好欺负的,那才是脑残呢!
侯爷,老朽布衣之身,能登上金殿,谈论国政,实在是拜侯爷所赐。当今朝中,如赵上交一般的无用老朽,实在是应该退避三舍我想扳倒他!
叶华含笑,戚先生好勇气,我给你压阵!
戚同文眼前一亮,用力点头。
有叶华这句话,他可就放心了,两个人已经完成了分工,叶华负责应付其他人的攻讦,戚同文专心对付赵上交,当然了,老戚还有两个学生,郭幸哥和郭宗训,就是不知道这两个小东西能有几分战斗力
很快,他们到了金殿之上,由于牵连到了太子,诸位相公都来了。此刻的诸位相公,十分尴尬,柴荣已经放出风声,要改政事堂为内阁,以备咨询!
这四个字,对于政事堂诸公来说,不亚于天摇地动,日月无光啊!
宰相是名正言顺的百官之首,统领政事堂,执掌中书门下的那颗大印,在政事堂下设舍人院,有知制诰或直舍人院,负责撰拟诏旨。还设孔目吏户兵礼和刑等五房,分曹处理事务。
说句不客气的,政事堂就是个小号朝廷,皇帝能管的事情,他们全都能管,只不过大小区别而已。
不过通常情况,朝廷都以小事居多,大事很少,所以日常事务,都是宰相负责,权柄非常非常重!
尤其是随着天下太平,许多嚣张跋扈的武将都不敢跟宰相抗衡,不然他们随便一个小鞋,就能让你难受好些时候,有苦说不出。
可是从政事堂降为内阁,诸位相公就尴尬了。
他们不再直接统辖百官,只是作为天子的顾问,提出意见,天子可以采用,也可以拒绝,至于朝廷百官,恐怕再也不把他们当回事了
坏事就坏在了叶华身上,这种鬼主意都是他出的!
魏仁浦十分笃定,因为陛下要废枢密院,要废三司,到时候恢复三省六部,政事堂诸公的地位会进一步提升,朝廷上下,就再也没有武人的份了。
叶华他多坏啊,看出了危机,就鼓动陛下,改设内阁,把文官也拖下水!
陛下要乾纲独断,岂会拒绝?
不给叶华点颜色看看,我们就没有好日子过!
老赵,你放心大胆往前冲!
叶华怂恿太子为恶,是包藏祸心,只要你第一炮打出去,我们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支援,没准还能把皇后和贵妃之死,扣在叶华头上,让他彻底倒台。
老赵,加油!
在许多重臣的鼓舞之下,赵上交信心十足,踏上了战场。
启奏陛下,老臣查知,自从半月之前,京中菜市就每天毁掉蔬果,最多的一天,扔掉了二十车西瓜,足有上万个之多!许多百姓,痛惜流泪,古往今来,暴殄天物,无有如此!赵上交又道:百姓疼惜,有人想捡走,他们居然不让,还挖坑掩埋,撒上了石灰试问,我大周到了物阜民丰的三代之治吗?是有花不完的金山银山?冠军侯,你身为太子之师,华盖殿大学士,就是这么教导太子的?你何以为人师表?又何以立足朝堂?
老赵当真是战力爆表,就差直接逼着叶华自杀谢罪了。
他卖力攻讦,奈何叶华眼皮上翻,根本懒得搭理他。
区区御史中丞,言官的老大,还用不着我出手,有学生们就足够了。
果不其然,赵上交话音刚落,郭幸哥就怒了,赵中丞,你讲话要有根据,我承认,是有扔掉西瓜的事情,可这事是我们和批发市场的官吏商讨做出的合理决定,跟冠军侯没有半点关系,你何以把罪名怪到冠军侯头上?
商王殿下!
赵上交厉声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夫子讲究仁人爱物,为政者,更要爱惜民力,汉文帝不忍浪费百金修建宫殿,历代称之为贤君,上万个西瓜,至少也有上百贯吧?就被随便扔了,还有那么多蔬菜,浪费掉的何止百金?商王殿下,你就不知道惭愧吗?
郭幸哥翻了翻白眼,鼠目寸光的无用老朽,你只看到扔掉的,可曾想过多赚的钱?
什么意思?老赵怒目横眉,别看是宗室亲王,胆敢辱骂当朝重臣,你当自己是叶华啊!
商王殿下,听你的话,莫非是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诚如是,罪过只怕更大!赵上交立刻对柴荣道:恳请陛下,派遣专员,彻查此事,给朝野上下一个交代,不然太子和商王胡作非为,上行下效,人人铺张浪费,我大周的前途堪忧啊!
赵上交的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赞许,虽然有些小题大做的嫌疑,但是防微杜渐还是很有必要的。
柴荣听他们吵了好半天,终于开口了。
太子,朕知道这些日子,你去了乡下,还不止一次,回来之后,就下令销毁蔬菜水果,你是怎么想的?
突然被老爹点名,郭宗训小脸发白,下意识向小叔的身后躲,显得很慌张。戚同文咳嗽了一声,殿下,既然圣人问了,你就如实的说,这些日子你可做了不少事情呢!
郭幸哥也道:没错,殿下,让这个老糊涂蛋瞧瞧你的厉害!
得到了鼓励,郭宗训终于仗着胆子道:太多了,西瓜太多了,卖不上价钱的,瓜农赚不到钱。
所以就要销毁?柴荣沉吟道。
嗯,把西瓜扔了,剩下的好西瓜就能多卖三倍的价钱!
哦!柴荣到底是卖过茶叶的,他瞬间明白了儿子的意思,忍不住走到太子的面前,强压着兴奋,问道:皇儿,你是说西瓜太多,害怕谷贱伤农,所以才要销毁?
太子用力点头。
不只是西瓜,还有那些蔬菜,也是一个道理?
太子道:是,烂菜必须扔掉,不然会拖累菜价的,菜卖不上价钱,农人几十里跑到京城,太辛苦了,还要赔钱,父皇,他们都住很破很破的茅草屋,比,比先生的竹楼还破哩!
小太子的话有些跳跃,可柴荣却欣喜摸了摸他的额头,然后对着戚同文道:戚先生,还是你仔细说说吧!
戚同文点头,他先把过往京城买菜的过程讲了一些,然后话锋一转,陛下,市场的小吏也像赵中丞一样,觉得蔬菜瓜果来之不易,一定要卖完,哪怕一车菜,只卖几文钱,总比没有强!
戚同文用眼角斜了赵上交一眼,见老家伙面色不渝,他略带讥诮,继续从容道:小吏们舍不得扔,菜农也觉得能卖一点是一点可他们忘了,正是这些烂菜,烂西瓜,拖累了所有蔬菜的价格!
一车品相不好,大小不一的蔬菜,可能只卖十文,二十文,但是如果仔细挑选,也能选出一半的菜。
相比之下,一车好菜,要一百文,二百文,差了十倍的价钱
京城的饭馆酒家,除了最顶尖儿,几乎都会买一些烂菜他们买了烂菜,好菜就卖不上价钱,受损的菜农更多!
陛下,这段日子,平均每天,菜市销毁二十车的烂菜,原来一车青菜涨价到了三百文农夫每车获利,增加了一倍还多,农人辛苦劳作,总算能有回报,全都欢欣鼓舞。
戚同文把道理讲清楚,金殿上又没有笨蛋,谁都听得明白。赵上交没有仔细研究,就胡乱指责,着实没道理。
老赵当然不是轻易认输的人,他把脑袋一晃,果然是囤积居奇那一套!你们为何不把菜价提到五百文,一千文?谷贱伤农,谷贵伤民!你的眼里只有菜农,那京城的百姓怎么办?
戚同文轻笑了一声,这就错了!你可知道京城的菜贩,什么成本最高?告诉你,是租用店铺摊位,是聘请人工。而且烂菜充斥,影响了菜贩的销量,现在菜价上去了,销量也上去了,零售菜价,大约上涨了不到一成,京中的百姓虽然有些怨言,可还是能够接受的。
说得好听!赵上交不客气道:这京城上下,有多少穷苦人?现在的菜价都吃不起,涨价岂不是更吃不起了?你想饿死他们吗?
不会的!郭宗训突然道:我们想到了办法,给,给穷人发蔬菜劵!
皇儿,你说什么?
父皇,先生和小叔商量过了,他们从菜市的盈利拿出一些钱,专门采购蔬菜,然后低价卖给京城中真正的穷苦百姓。郭宗训认真道:我们花了三个月时间,让每个人都有菜吃!
柴荣大感欣慰,轻笑道:是啊,你们能花三个月,可有人却连菜市场都不愿意去!
第635章 郭宗训的请求
完了!
赵上交完了!
柴荣的一句话,等于宣告赵上交的仕途彻底断绝,老头子不得不提前卷铺盖回家了。那些许诺替老赵摇旗呐喊的人,全都闭上了嘴巴。毕竟没有哪个高官愿意跑菜市场,他们甚至连黄豆芽和绿豆芽都分不清楚,这时候跳出来,除了给致仕老臣的名单上增加一个新名字之外,别无作用。
所以很多人乖乖选择了闭嘴,柴荣满以为会有更多人跳出来,毕竟是言官的头儿,总要有点号召力,事实证明高估了这帮人的节操和义气,这场官司匆匆结束了。
就连戚同文和郭幸哥都觉得不过瘾,他们准备的东西远远不是这么一点就连郭宗训都有点失落,明明写了那么多,那个白胡子的臭脸老头,居然只知道咬着谷贱伤农来打他也太肤浅了!
父皇的朝中怎么会有这样的笨蛋呢?
母后生前的时候说,朝中贤臣众多,可现在看来,也没什么了不起郭宗训晃着小脑袋,若有所思。
皇儿,你们留一下,还有事情要谈。
说来惭愧,一群大臣还不如皇帝对商业的了解深入,柴荣叫上叶华四人,到了偏殿,戚同文将自己的调查报告,双手奉上。
柴荣一边翻看,一边听讲解。
金殿上叶华一直没有开口,这时候他却第一个开讲了。
陛下,所谓爱惜物力,成物不可损坏,并非没有道理,只不过赵老夫子忘了前提条件。叶华笑道:历代都是以农业为主,哪怕是丰年,物资积累也不多,短缺就是千百年的常态,所以绝不能铺张浪费,哪怕是烂菜叶,也要利用起来。
叶华笑道:不过当下的大周情况出现了一点变化,倒不是说整个大周都不缺物资了,只是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不再极度短缺了
叶华给柴荣举例子,就拿开封来说,拥有一百多万人口,市场超级庞大而开封周围,因为推行均田的原因,有不计其数的自耕农,他们都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田地。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小农经济当然不利于提高农业的效率,但是却没见哪个大地主,把土地都种上了蔬菜。
道理很简单,蔬菜没法储存,也没法长途贩运,远不如粮食生丝一类的东西方便而且不管多大的地主,一顿也是吃那点菜,随便种点,够自己吃就是了。
但是对于小农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他们种植蔬菜水果,能够获得比粮食高五成的收入,虽然很辛苦劳累,但是甘之如饴通常情况下,菜农除了冬季之外,全都在忙碌,而且是一家大小,无一例外,有很多人,即便到了冬天,也不歇着,他们会养殖鸡鸭肥猪,赶在年关前,送进京城,换取过年的花销
这种分散小农经济,哪怕在后世也有很大的作用,据叶华所知,国人的蔬菜水果消耗,以人均来衡量,都是远超发达国家的,而且还是一骑绝尘的那种没有办法,谁让很多国家的土地都集中在了少数人手里。
那些大农场,只会生产黄小玉,在国际期货当中,可没有西瓜一项!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开封周围,水果蔬菜基本上实现了供需平衡,甚至还略微供大于求!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事,甚至应该普天同庆。
可问题是过剩的蔬菜会冲击价格,丰产不丰收,当集中上市的时候,甚至连成本都赚不回去。
叶华将整个状况介绍清楚,解决办法也就呼之欲出了郭幸哥拿出了他的专长,向柴荣讲解道:陛下,经过计算和验证,平均每天销毁百分之三到五的烂菜,就能提高五成左右的菜价。大多数菜农都能从中受益!
也就是说,还有菜农吃亏了?柴荣反问道。
没错,主要是那些提供烂菜的菜农。郭幸哥道:这些菜农情况也不尽相同,有人是故意以次充好,还有一些是因为天灾,另外,有一部分菜农,离京太远,道路颠簸崎岖,在运输途中,蔬菜受损了。
针对这些情况,臣拟定了相应的办法,不如一些有意提供劣质蔬菜的,要取消贩运的资格。至于道路遥远,路途崎岖的,臣以为应该修桥铺路,而且,臣觉得要用四轮马车取代两轮马车,既平稳运量又大!
不愧是理工男,郭幸哥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技术手段上。
四轮马车不算新鲜东西,冠军坊运送铁矿石就用的四轮马车,只要把道路修好,就能推广。
剩下就是天灾意外了,这块情况非常麻烦。
戚同文他们也没有办法,倒是叶华,拿出了自己的建议。
陛下,臣以为要从三个方面下手,首先,开封府要编出一部分预算,作为紧急救助的专款,其次,要鼓励农民投保!
银行都出现了好些年,再发展保险行业,也是顺理成章,不光是农产品,向海外贩运货物,也同样需要保险。
最后就是农民互相保障了。叶华道:商人有商会,匠人有行会,农民也该有农会把菜农结合起来,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还能获取议价的主动权!叶华认为,最好能让农会强大到在京城直接设立店铺。
中间环节少了,菜农能卖高价,百姓能买到物美价廉的蔬菜
叶华谈过之后,就轮到了戚同文,他主要是站在百姓这边看的。
把菜价提上来,让农民受益,给穷苦人家提供低价蔬菜,让他们不至于吃不起,只不过那些不算很穷,可也绝不富裕的人,要怎么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