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邻居是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沈义伦盛气凌人,南唐的君臣难以接受,纷纷伸手指责,大声咒骂。

    哈哈哈,无论你们说什么,战场上都是我大周节节胜利,而你们丢城失地,狼狈不堪!海州,楚州,盐城,全都丢了!皇甫晖,咸师郎,十几员将领,数万士兵,都被大周横扫一空。如今天子移驾楚州,这是你们最后的机会,如果识时务,去帝号,向大周称臣,还有一线生机。如果不然,大军南下之日,只怕没人能够幸免!

    狂妄之徒!李景达跳出来大骂,我大唐精兵三十万,猛将无数,即便偶有挫折,也不算什么,你们不过区区小胜,就如此目中无人,才离着败亡不远呢?

    哈哈哈!

    沈义伦笑得前仰后合,真是慷慨激昂,可惜啊,空有精兵强将,却不知道爱惜,又能如何?

    沈义伦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一枚大印,放在掌上,掂了掂,然后对南唐的君臣道:这是皇甫老将军的印,面对我大周雄兵围攻,老将军自知不敌。临死之前言说,他曾背叛大唐皇帝一次,断然不会背叛第二次,愿意以一腔热血,酬谢陛下收留重用之恩!他不负陛下,如今本官把他的印送了回来,请陛下过目。

    沈义伦说着,让太监把大印送上去,南唐的文武此刻全都目瞪口呆,傻了




第156章 善战者,冠军侯
    由于通信手段落后,战场发生的情况很难及时传回朝中,加上流言蜚语,明明是为国尽忠,却被说成投敌叛国,这样的例子绝不少见。

    比如著名的李陵事件,作为名将李广之孙,李陵率领5000人马,被匈奴八万大军围困,李陵血战八天八夜,由于没有援军,兵败被俘,投降了匈奴。

    随即又传说李陵替匈奴练兵,对付大汉。武帝盛怒之下,杀了李陵全家,夷三族,后来才知道,攻击大汉的是李绪,并非李陵。

    可大错铸成,李陵有家难归,只能继续留在匈奴,大汉也失去了一员良将。

    往前看如此,往后看也是一样,比如松山大战,洪承畴兵败被俘,崇祯皇帝满以为深受天恩的洪承畴能够为国尽忠,仗义死节。

    还为了他辍朝痛哭,哀痛不已,结果等来的却是老贼投靠满清,卖国求荣,崇祯皇帝落了个老大没脸,成了笑柄。

    只是相比起这些例子,南唐君臣的脸更加肿!

    他们到现在还不知道皇甫晖到底是怎么回事,居然要靠着大周的使臣来告知真相,真是举朝汗颜!

    最受不了的就是李景达,一直以来,都是他不断黑皇甫晖,现在突然风向变了,让他何以自处?

    你,你说皇甫晖战死了?他,他没有投降?

    沈义伦听完,满脸的怪异,突然朗声大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他扫视一圈,忍不住有叹息起来,甚至用手沾了沾眼泪。

    又是哭,又是笑,弄得南唐君臣,一头雾水!

    本官是哭皇甫老将军,有眼无珠啊!沈义伦朗声道:我大周的确想劝降老将军,奈何他忠心耿耿,坚如磐石,志不可移。天子督兵,久攻不下,不得不渡过淮水,先取盐城。老将军闻讯,立刻调兵援救,我大周将士奋勇争先,斩杀副将咸师郎。彼时皇甫老将军只有一万兵丁,楚州盐城,难以兼顾,他若是留守楚州,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奈何却仓促出兵,结果楚州盐城皆失。老将军死在冠军侯和驸马都尉之手,堪称壮烈。虽然两国仇敌,但大周依旧敬仰皇甫将军之忠义。已经在他殉国之地,建庙祭祀,并且将那座土山命名为皇甫丘!

    沈义伦又道:虽说两国交兵,但苍生何辜?老将军两次援救盐城,担心的不过是千万生灵,缺少食盐之苦。我大周天子仁慈,特地送来万石青盐,交于尔等。这万石青盐乃是感念皇甫将军之忠义,赠与江南百姓的,还望尔等能够尽快分发下去,不要辜负了老将军一腔热血,满腹忠义!

    沈义伦说完之后,转身告辞。

    南唐的文武大员,全都脸色铁青,目瞪口呆,任凭沈义伦从容离开,全然不知道如何应付才好!

    沈义伦回到馆驿,等了五天,才拿到了南唐礼部苍白敷衍的回文,他动身渡过了长江北归,赶到兴化的时候,正好和叶华碰在了一起。

    沈先生,我是奉了圣人旨意,前来迎接先生的,南唐朝廷情况如何?叶华好奇道。

    沈义伦连忙躬身施礼,连连作揖,眼睛里面都是笑意。

    冠军侯啊,你这个办法实在是太高明了!

    沈义伦喜笑颜开,他把所见所闻,告诉了叶华。

    显然,南唐君臣不会轻易相信沈义伦的说法,他们搜集各方消息,找到了几个逃回来的皇甫晖部下,询问之后,证实皇甫晖的确是为国殉难,没有投降大周。

    这下子可就热闹了。

    该怎么办?

    齐王李景达坚持认为,即便是错了,也不能改,尤其是两国交兵的关键时刻,朝令夕改,动摇军心,只有一错到底!

    可是其他大臣不干,尤其是孙晟,他推荐了皇甫晖,险些吃了瓜落,现在知道皇甫晖是为国捐躯,还要让老将军蒙冤吗?

    更何况大周使者来了,青盐都送来了,皇甫晖之忠义,感动了大周,还感动不了自己人?这算什么事?如果传开了,在前面打仗的将士们怎么看?会不会寒了军心?

    孙晟发动党羽,言辞恳切,不断替皇甫晖鸣冤。

    李璟撑不住了,他只好把皇甫晖的家人释放,并且好言安慰,还封了皇甫晖之子皇甫继勋为神卫统军都指挥使!

    试图用挽回失误,叶华听沈义伦说到这里,忍不住大摇其头,如果他没记错,南唐就倒霉在了皇甫继勋的手里,这家伙掩饰失败,扣下告急文书,蒙蔽李煜。结果兵临城下,傻乎乎的李煜全然不知,还在城里举办科举,成了亡国之君。

    皇甫继勋的下场也很惨,李煜得知真相之后,下旨意处斩皇甫继勋。结果还没等开刀,就被愤怒的军民撕成碎片,当成刺身吃了!

    叶华没有想到,他的这招,还捧出了一个难得的猪对手!给南唐找了个亡国之臣!真是有趣!

    其实李璟还是耳根子软,他此时放了皇甫一家,又给封了官职,表面上是弥补过错,却也等于承认了是他们君臣无能,才丢了楚州盐城,还害死了忠心耿耿的皇甫晖,等于自己抽了自己一个嘴巴!

    叶华翘着二郎腿,思量一会儿,笑着问道:沈先生,南唐的盐价如何?

    沈义伦眼前一亮,他忍不住道:冠军侯,下官斗胆请教,为何要关心盐价,相比起军国大事,这似乎无足轻重啊?

    叶华笑了,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件是小事!关乎民生利病,更关系到一国存亡。老百姓未必懂得战场胜负,可他们知道盐价几何,能不能吃得起盐?沈先生,你以为是不是这个理儿?

    沈义伦过去只是个小官,没有和叶华接触过。

    他的印象中,冠军侯吗!就是鲜衣怒马,少年得志,能打仗,会统兵可这次和叶华谈话,却颠覆了所有印象,让他忍不住重新认识叶华!

    侯爷金玉良言,真是高屋建瓴。下官听说,江都市面上盐价已经到了一贯一斗,上好的青盐,要5贯还多哩!咱们送去了一万石青盐,可就是50万贯啊!实不相瞒,下官都有点肉疼!

    哈哈哈!

    叶华笑了,欲取之,必予之。沈先生,你说这一万石青盐,能解决南唐的缺口吗?

    不能!

    沈义伦断然道:南唐千万百姓,这点盐连塞牙缝都不够!更何况青盐价格那么贵,老百姓买不起的!

    叶华笑了,这就对了,以我的估算,南唐的那帮人,不但不会把青盐分给百姓,还会中饱私囊,大捞一笔。沈先生去南唐的这些日子,我已经释放了不下千人,让他们潜入南唐,散播流言。说不是缺盐,而是有人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大周尚且怜悯江南的百姓,有些人却连大周都不如!我还让他们编了一份名单,说囤积青盐的权贵当中,就有皇太弟燕王李景遂,齐王李景达,还有枢密使冯延己,宰相宋齐丘等等,先生以为如何?

    沈义伦听叶华说到这里,浑身上下,已经鸡皮疙瘩满地了。

    冠军侯啊,你这离间之计也太狠了吧!

    这不是让南唐百姓恨死皇帝吗?

    沈义伦去南唐不过几天的时间,但是他也注意到,南唐土地兼并严重,连年对外作战,民生困苦,老百姓肚子里都是怨气。这时候只要稍微疏导,有了一个释放的口子,民怨就会转嫁到南唐朝廷上面。

    百姓和朝廷离心离德,面对上下一心的大周,能有多少胜算?

    兵法上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说的就是冠军侯啊!

    算计到了如此程度,还愁打不了胜仗?

    难怪人家是是冠军侯呢!

    真是当代的兵家小圣人,了不起!

    沈义伦把叶华的手段,都升华到了哲学的层次了,他强压着激动,进言道:侯爷,下官还有个提议,不知道能不能讲?



第157章 老兵郭威
    沈先生去过南唐,熟悉情况,有什么妙策,只管说来就是!

    沈义伦很谦卑,陪笑道:不敢说什么妙策,只是顺着侯爷的法子,有点想法而已属下以为如今南唐的朝廷,已经很明显分成南北两个朋党,皇甫晖之死,正好戳了北方士人的软肋,侯爷可以借着缺少食盐的当口,大做文章。

    叶华眉头微皱,他就是这么打算的,这个沈义伦不是说废话吗?

    侯爷,属下的意思是在民间散布消息,是李景遂和李景达等人囤积居奇,残害百姓,但是针对朝堂,却可以对北方朋党下手!

    叶华吸了口气,他稍微思索了一下,明白了沈义伦办法的毒辣!

    按理说,真正有本事囤积居奇的是南方的集团,也就是南唐的本土派,这帮人占据关键位置,深得李璟信任,呼风唤雨,为所欲为。

    而北方的士人集团已经被边缘了,有心也无力。

    从平衡两派的观点来看,理当给北方的这帮人做球,让他们去斗南方集团,叶华弄那个名单,也是这个想法。

    可沈义伦别出心裁,他建议是继续对北方的人下手,本来北方士人就被边缘化,又连连遭受黑手,他们能受得了吗?

    沈义伦就是让他们彻底失望,逼着他们不得不抛弃南唐,转而投靠大周!

    只是南唐就没有高人吗?

    沈义伦笑了,侯爷,民间的声势造起来,孙晟等人肯定要替北方士人说话鸣不平,当他们把矛头对准南方士人的时候,这时候我们把走私的证据塞到南方官吏的手里,恼羞成怒,还会留情吗?

    沈先生高明,我们明着帮北方,暗中助南方,以食盐为武器,让他们狗咬狗一嘴毛,等着大周收拾残局!叶华笑道:沈先生真是不简单,就凭着这条妙计,你的本事就不在魏仁浦之下啊!

    沈义伦慌忙摆手,他就是个小吏,哪里比得上天子的宠臣。

    叶华倒不是这么看,一年多之前,魏仁浦在郭威霸府(成就霸业之前的府署)的时候,地位还不如沈义伦呢!

    才一年多的时间,就高升三相。

    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不可能,关键是要跟对人!

    叶华突然想起一个人,那位就是赵大霸府的成员,排在赵普之后,也做到了大宋的宰相,貌似叫沈伦沈伦?沈义伦?

    他们会不会是一个人啊!

    官员的名字并不是一成不变,比如郭威继位之后,郭崇威就改名为郭崇。赵二原名叫赵匡义,可是他哥当皇帝之后,就改成了赵光义。

    而赵光义继位之后,身为大臣,名字里的义字,当然要避讳,沈义伦,沈伦!

    应该就是他了!

    叶华挠了挠头,赵普给他当过手下,现在又多了个沈义伦,老天爷不是叫他走赵大的路吧?

    叶华努力甩甩头,他还没有真正筹划过不过话说回来,广结善缘还是有用的。叶华立刻写了一封推荐信,让沈义伦带着,去面见魏仁浦,把他的计谋仔细说一遍,以老魏的坏水,绝对能做得天衣无缝。

    而且他们早就再打南唐的主意。绝对轻车熟路。

    叶华把沈义伦打发走,然后继续率领骠骑卫,在淮南之地驰骋,最远到达了泰州。叶华这一路,以破坏为主,尤其是针对沿海的煮盐业,一点都不留,送给南唐一万石,他就要毁掉十万石,一百万石!

    在叶华的字典里,没有吃亏!

    南唐这边气得抓狂,皇太弟李景遂派遣人马追击,想要除掉骠骑卫。可是他却忽略了,骠骑卫每人配属三匹战马,来去如风,可不是南唐步卒能赶得上的。

    等到他们追来,叶华已经逃之夭夭,如果是小股部队,还会被吃掉。

    短短的日子,叶华就体会到了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压制!

    没有战马,拼命披铠甲,装备弩箭,使出了吃奶劲儿,正面硬拼终于不会吃亏了,对不起,人家骑兵跑了,他们才不跟你拼命呢!

    他们只会躲得远远的,等着你疲惫了,受不了了,再突然杀出来,给你致命一击!

    一句话,没有战马就没有速度,没有速度就只会任人宰割!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叶华反复思量之后,等到这场战斗结束,无论如何,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建立起自己的马场,养足够的战马,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重新回到楚州,已经到了腊月天气。

    两淮虽然比中原暖和一些,但是寒风袭来,依旧彻骨冰凉。特别赶上阴雨绵绵的天气,绝对是折磨。

    在这些天里,大周没有继续扩大战果,而是将精力放在加固楚州城墙上面。

    幸好有叶华发明的水泥,周兵能快速填补城墙的损毁,加固女墙,在城里面增加瓮城。从外面看,还是那个楚州,但实际上已经大不相同。

    郭威穿着普通的军服,外面裹着厚厚的皮袄,行走在城内,和普通将领没什么区别。

    他专门捡城墙下面走,仔细盯着每一处,边走边在心里琢磨,过去总是在北方打仗,北方的城池和南方最大的区别就是排水系统,南方城墙有更多的水沟,明沟,暗沟,都为了将水排出去。

    如今到了冬季,水位下降,很快沟渠暴露出来。

    假如南唐兵从这些地方进城,那可就麻烦了。

    传旨意下去,什么水沟,暗洞啊,都要封锁,能填上最好,填不上要安排人手,昼夜巡逻,马虎不得!
1...8182838485...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