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珍藏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烛
须臾,他才点头,郑重道:悬黎!
什么?
张楚没听懂。
悬黎玉珠。
黄金宝解释:他手上,有一块宝玉,就是传说中的悬黎珠。这一块东西,不管是质地,还是这遇光愈亮,晶莹通透的模样,与他的悬黎珠一模一样。
噫?
张楚惊诧:真是玉呀?
第424章 蹊跷
不不不,这肯定不是普通的玉
黄金宝摇头,继续道:事实上,我们研究过悬黎珠,以科技的手段去研究,发现它的成分与玉石,存在很大的区别。
说白了,东西表面看起来是玉,其实不是玉,而是一种特殊的石头,宝石。
黄金宝轻叹道:这样的玉质宝石,十分的稀少。我一直以为,它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只有悬黎珠存世。
没有想到,还能够看见它的原生矿。
说话之间,他的眼神,变得十分炙热明亮:所以说,那个空旷的岩洞,特产就是这种玉质宝石吗?
如果真是这样
靠,靠,靠。
真的,也没辙,都被人挖空了。
黄金宝振奋的心情,一下子就蔫了大半,半倒沙发上,唉声叹气。
玉质宝石,悬黎珠。
张楚睁大了眼睛,眼神有几分迷离。
他轻轻伸手,在美丽的晶石上,一抹而过。
这质感,这通透玲珑的光华
漂亮,太绚烂了。
等下。
张楚忽然醒悟过来,迟疑道:我记得,悬黎宝珠,不是春秋战国时期,梁国的宝物吗?这梁国所在地,似乎是在陕之西吧?
嘿,管它在哪里呢。
黄金宝无所谓道:总不能,当年的梁国,有这样的矿,就不允许天府之国,也有同样的矿石吧?
呃
张楚无话可说。
王丰
黄金宝又转头:说实话,这块石头,你是在那个萤光洞找到的吧?看到王丰点头之后,他又问道,就捡到了这一块,没其它了吗?你是不是,还藏私了?
王丰顿时翻白眼。
这个家伙,真是贪心不足。
这样的宝物,有一块就不错了,还想要多少?虽然他也觉得可惜,这么大的矿洞,能挖出多少悬黎宝玉来呀,可是
咦?
忽然间,王丰灵光一闪,视线一抬。
与此同时,旁边的萧景行,似乎也想到了什么。
两人的目光一碰,若有所思。
不正常!
玉呢?
两人一开口,眼神变得坚定。
啥啥啥?
张楚和黄金宝,却感觉有些发懵。
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自然接收不到脑电波。
你们打什么禅机?
黄金宝以怀疑的眼神,在王丰与萧景行脸上掠过。
岩洞这么大,而且有七八条隧道,四通八达,几乎要掏空几个山头。
萧景行解释道:这样的空间,也不知道挖了多少年。哪怕悬黎宝玉产量极少,但是也不可能只有零星的一颗两颗而已吧?
当然不可能。
黄金宝一听就懂了,有目光有神,似惊似喜道:如果真是一颗两颗,也没必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挖空几座山啦。
在古代,没现代的机械设备,挖矿可不是轻松活。可以说,想挖空几座山头,基本要拿等同的人命去填。
消耗这么大,只是为了几颗宝玉?
统治者再脑残,也不可能干这种蠢事。
所以可以肯定,那个矿洞之中,除了黄金以外,应该还蕴含了大量的悬黎宝玉。
这可以从,偏僻洞室中的状况,进行合理的推断。
毕竟那个洞室中,还留下了一些残缺光芒,遍布岩洞四方。说明当年,在石壁很多地方,都有悬黎宝玉的伴生矿。
这一数,就有十几块悬黎宝玉啦。
问题在于,这些悬黎宝玉呢?
宝物记载于文史之中,还有实物流传下来。
一块在萧景行手上,另外一块王丰在矿洞中找到。
剩下的呢?
挖空了几座山头,不敢说得到了多少吨宝玉,起码也有几百斤的分量吧。
这些宝玉呢,全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啦?
虽然说,也不是没这个可能性。但是数量庞大的宝玉,可不是隋侯珠,和氏璧之类的孤品,不应该说失踪,就彻底不见啦。
类似这样的宝物,有人得到了,肯定视若珍宝,十分爱惜。就算有些毁弃陪葬入土,还应该有许多流传于世才对。
问题是,在史书上记载,这种悬黎宝玉。
貌似在秦汉之后,就彻底绝迹啦。
原因何在?
众人陷入沉思之中。
啪!
冷不防,黄金宝拍案而起,郑重其事道:这事不简单我决定了,继续盯着矿洞,观察后续
嗯。
众人没意见。
一会儿,早餐送回来了,他们填饱肚子,立刻呼呼大睡。
在他们休息,养精蓄锐之时。
山野之中,却是一派热闹的场景。一个小山坳,忽然冒出来一个坑口,钻进去一看,竟然是四通八达的矿洞。
这下子,这件事情,顿时成了十里八乡最火热的新闻。
不仅是电台媒体来采访,连一些城里人,也闻声跑来看热闹。
一时之间,盛况空前。
之后,专家来了,也觉得惊奇。
特别是,这专家无意之中,看到了洞口附近一堆乱石,眼前顿时一亮。
他不动声色,悄悄示意助手,捡了几块碎石头回去查验。
一难就有结果了黄金。
一堆看似不起眼的石头,竟然富含了黄金成分。
他把这消息,汇报给上头之后。县市两级官员,立刻风风火火,雷厉风行,派出了精兵悍将,把整个山坳圈了起来。
再之后,这事自然再上报,惊动了省城。
两天之后,省城专家出去,带足了人马,前来考察取证。
研究之后,一个疑问浮现在许多人的心头。这么空旷庞大的黄金矿洞,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为什么地方史料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呢?
有蹊跷呀
大家都不是傻子,感觉到不对。
一方面,叫人清查资料的同时,另外一方面,也深入研究矿洞。
前者,暂时没结论。
后者,经过一帮地质专家,以专业的仪器勘探,轻易得出了结论。
矿洞资源已经耗尽,所以才遭受到废弃。还有就是,担心雨水灌入山腹之中,导致几座山头塌陷,才刻意以石头封堵起来。
没有想到,被人当成是埋宝之后,挖开了洞口。
也是巧合
这个结论,倒也让人信服。
但是一些人,却觉得意犹未尽不可信。
第425章 同流合污
苗丹,天府之国,省城文史专家。
他受邀,研究矿洞的来历。本来以为,这是轻易之事。可是这些天来,他带着一帮学生,翻查了历史文献资料,硬是找不到这方面的记载。
这不正常呀。
这么大的矿洞,总不能是凭空生成的吧。
要有人去开采,去挖掘,去提炼
这样的工程,绝对不是几十个,几百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至少要千人以上,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上千人生活,也要庞大的供养。
周边山村乡镇,甚至于县城,都应该留下补给的痕迹。
问题是,地方志上,根本没这方面的记录。
连提都没提
这就奇怪啦,十分反常。
再问周边的村民,哪怕年纪最大的长者,也是一问三不知,纷纷摇头。
没有什么人,知道山坳有矿洞的事情。
至于童谣
那是村中百姓,口耳相传,代代流传下来的谚语,不立文字,自然无据可考。
根本不可能,通过童谣推断年代。
线索全断了。
苗丹揪着硕果仅存,为数不多的头发,心中纠结起来。
想当初,他可是在上级面前,表示这只是小事一桩,他分分钟解决。没有想到,结果却是这么打脸,一点成绩都没有丢人啊。
哎!
苗丹叹气,在他旁边,一帮学生也纷纷低头,唯恐招来问责。
难道是由于战乱的原因?
苗丹思索道:导致了这方面的典籍史料遗失。
可能性很大。
对,肯定是这样。
几个学生,纷纷点头。但是也知道,这是自我开脱。不过没办法,真是找不到线索,这就成了最后的理由啦。
况且,这也许就是事实呀。毕竟自古以来,天府之国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从五代开始,再到两宋,元明清。
历朝历代,天府之国这样的膏腴之地,一直是乱军叛逆的首选。蜀道一烧,有天险可依,就是独立小王国。对于这样的诱惑,肯定引来许多人的觊觎。
所以巴蜀之地的乱战情况,也不见得比其它地方少。
甚至于还遭受了几次浩劫。
在动乱中,一些典籍史料,被烧毁遗失,太正常啦。
这也是唯一的解释
借口有了,但还是很打脸啊。
苗丹眉头如锁,这样汇报上去,别人会不会觉得他无能呀?
笃笃!
冷不防,外面有人敲门。
谁呀?
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打算把人打发离开。但是开门一看,他愣了一愣,连忙让开位置,让外面的人走进来。
一群人涌了进来,至少有二三十个,都是身材魁梧,十分健壮的年轻人。
进入其中,连宽敞的办公室,也变得拥挤。
苗专家!
在一帮学生错愕,有几分惊慌之时。
为首的一个人,开口笑道:怎么样,黄金矿洞的事情,研究出结果来了吗?
你们是什么人?
苗丹皱眉,也有几分不悦。
他不记得,自己认识这些人,更没和这些人有约。也就是说,这些人是不请自来。他现在生着闷气呢,可没有心思接待这些恶客。
再说了,以他现在的社会地位,只要自己不惹事,还真不害怕什么人。
底气足,腰杆自然硬。
哈哈,苗专家,不要生气。那人笑道:我们是好人,知道了苗专家你的烦恼,特意上门来帮忙的。
帮忙?帮什么忙?
苗丹冷笑:你们有什么事情,能帮得上我?
那人微笑道:正所谓,术业有专攻。要论博学,我们自然不如苗专家。但是关于黄金矿洞的来历,我们却多多少少,比你更了解一些。
什么?
苗丹一惊,随即灵光一闪,沉声道:你们就是那些盗挖矿洞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