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珍藏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烛
不出意料,这应该是传说中的羽民国。
再不济,也与羽民国有关。
羽民国不是传说,这座古城就是实证。
七八个老人,兴致勃勃的聊天。其中的只言片语,也让王丰颇为兴奋,连忙求教道:陈教授,你们说的羽民国,到底是怎么回事?
羽民国,那是流传于夏商周时期的方国,一些甲骨文中,有一鳞半爪的记述。
陈教授心情很好,笑眯眯的解释道:只不过由于羽民国的文史资料太少了,而且一直拿不出切实的证据来,大家只能把它归于传说之中,不知真假。
最重要的是
另外一个老人,在旁边补充道:大家很容易,把文史上的羽民国,与山海中的记载搞混淆,将两者混为一谈。
咦?
王丰愣了:有区别吗?
区别肯定是有的。
一个老人笑道:关于山海经,大家习惯当成荒诞的故事,不会把故事当真。所以山海经记载的羽民,那是鸟头人身长翅膀能飞的形象。
这种形象,正常人都觉得荒废,直接归类于神话。
老人娓娓而谈:只是这些人却没有想过,神话也是有原型的。神话人物的形象,本身就脱胎于远古先民,然后被后人加以美化夸大
所以呢?
王丰目光一闪:这羽民国,原本是什么情况?
这个难说。
陈教授轻笑,摇头道:毕竟是几千年以前的事情了,谁知道羽民国是什么状态。不过据我们的研究,合理的推测
所谓的羽民国,也是有脉络可循的。
陈教授慢声道:它最有可能,源于尧舜禹时期的远古三苗部落,属于苗民。史料记载,三苗是九黎之后,被炎黄部落联盟打败了,就被放逐到长江中下游。
山海经说,羽民国在东南,地理位置算是对上了。
旁边的老人,兴致勃勃道:古史之中,也明确提到,苗民崇拜鸟图腾,部族的祭司,视鸟为神明在人间的化身,所以采集羽毛编织成衣服。
上有所好,整个羽民国的衣服是什么形态,也可以想象了。
老人笑道:他们一身羽衣,在外人的眼中,十分与众不同。以讹传讹之下,成为了传说中会飞的羽人,也不奇怪
第84章 奇迹(求票)
几个专家学者,三言两语就把羽民国的来历,阐述得清楚明白。
这也让王丰感叹但是还不够。陈教授等人觉得,羽民国有人会飞,只不过是以讹传讹的传说而他却清楚,这不是传说。
在力场手环的帮助下,他也可以飞
虽然飞得不高,属于飘浮的阶段,但也是脱离了地球的引力。不要说古代了,哪怕是科技发达的现代,一样是奇迹。
在古代的时候,肯定属于神迹,甚至成为神。
王丰可以想象,在几千年前,那蒙昧的时代,有人飞在了半空,出现在原始部落先民的眼前,绝对会被尊为神明。
为了供奉神明,修建巨大的城池,雕刻高大的石像,也可以解释得通了。
问题在于,王丰肯定不会透露这个机密,只能保持沉默。现在只好寄希望于,陈教授等人深入考察之后,有更多的发现了。
这石像
走了两圈,大家回到城门。一帮人登上城墙,甚至爬到了巨大石像身上,仔细地观察触摸其中的质感。
过了片刻,就有人语气肯定,感慨万端道:这石像,不是拼接成的,而是以一座巨大高耸的石山,硬生生雕成了石像。
这绝对是水磨的工夫,不知道耗费了多少时间,才完成这奇迹工程。
最巧妙的是,附近都是泥山,那么修建城池的材料,应该就是就地取材,以雕刻石像的石料,垒石为城,一举两得。
那人斩钉截铁,兴奋道:单单是这一个石像,就可以列为世界级奇观之一。更不用说,石像旁边还有大体保存完好的城池
尽管城池中的房屋建筑,起码倒塌了一半以上。但是在陈教授等人眼中,却已经是得天独厚,举世罕见的奇迹。
因为世界各地的古城,大多数不是被掩埋在泥土沙尘中,就是被淹没在湖泊海底,基本上不成模样,只有大概的轮廓。
像失落古城这样,城墙街道房屋,历经几千年不倒,依然保留到现在的情形,真的非常非常的少见,珍稀之极。
等到初步考察工作完成之后。一个建筑专家,忍不住道:我一定向上头申请,看看能不能把整个古城,彻底地复原。这修复工作,我来主持
哈哈,希望你成功。
其他人予以祝福,不过也知道,这事很难。
毕竟对于古迹,业界一般有两个看法。一是古迹出土时怎么样,就原封不动的保留,不要去做太多的变动。第二,却是有人觉得,对于古迹可以予以修复,修旧如旧,让现代的人,领略完整古建筑的风采魅力。
两种观念,各有支持的人,争执不下。
对此,王丰没兴趣去了解,他在陈教授等人感怀的空隙,又趁机问道:各位专家,你们觉得这古城荒废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
一瞬间,陈教授等人面面相觑,表情也变得严肃。
据我们的经验。
良久之后,一个老人才开口道:百姓背井离乡,无非是几个原因。战争饥荒天灾疾病,除此以外,也没别的原因了。
饥荒,没有粮食,肯定要离开。天灾,火灾地震之类,可以摧毁整个城池,这有些不可能因为古城没倒塌,而且城中也没有什么骸骨。
陈教授分析道:大规模的瘟疫疾病,避得全城百姓逃离可能性是有。不过也要挖掘四周山地,看看有没有病变的尸骨。
至于战争
陈教授环视破败的古城,语气也有几分迟疑:其实这个可能性最大,因为我刚才也注意到了,城中所有建筑,也没留下什么生活器皿生产工具之类。
这充分说明,城中的百姓,那是主动收拾家当离开的。
陈教授沉吟道:可是如果真是遇上了,兵临城下的战争,也不可能撤离得这么干净呀。逃难啊,不可能打包全部家当,这不现实
除非是早知道大敌要来了,而且确定自己打不过对方,才提前做足准备,有条不紊的撤离这也不对呀。
陈教授摇头,随之笑道:总而言之,疑点很多这就要大家,同心协办,一起破解其中的隐秘了
哈哈,理所当然。一帮人欣然点头。
废话,如果啥事都清楚了,他们还考察研究个什么劲呀?就是充满了疑问,一切仿佛在雾里看花,才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对了,你们发现了没有,这是圆城啊。
冷不防,有人提醒道:圆形的古城,还保留了一些原始遗风。
什么意思?
王丰愣了下,不是很明白。
你不知道,其实我们国家,最古老的城池,那是圆的。陈教授解释道:但是后来,不确定从哪个时期起,城池就变成了方形。
值得注意的是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笑眯眯道:古代文明起源之后,修建的古老城池,基本是以圆形为起始。比如说,我们国家古城第一遗址,城头山,就是圆形的。而西方国家,也有营造圆城的传统,罗马城是圆的,传说中的特洛伊也是圆的
不过说起来,东西方学者,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古人要先建圆城。
陈教授轻叹道:其实相对圆城来说,方城更好建造吧。
有人说,这是受天圆地方思想的影响。
一个老人随口道:方城之外,还有圆形的城郭。但这只是反向推断,没有确切的文献资料表示,古人营造城池,就是按这指导思想进行的。
好端端的,说这个干嘛。
旁边的老人,不耐的摆手:与其空谈,不如务实一些。走,先找一个可以安营扎寨的地方,等大部队过来,大家就可以,正式开始考察。
这话很对
当下众人商量了片刻,最终决定入住神庙。
因为在神庙的旁边,就是咕噜冒水的古井,这是最优质的活水之源。
第85章 开锁的密码(求票)
地下水源很充沛嘛
众人汇聚在井边,陈教授笑道:光是这口大井,就足够供应全城人的饮用水了吧,也难怪羽民国,要在这里筑城
不过说来也怪,羽民国先人,为什么选择在崇山峻岭之中开辟城池呢?
说话之间,陈教授陷入沉思:附近数百里区域虽然山多,但是也有一些零星平原的呀,为什么舍易取难?
不要说他们势力小,只能躲在山里休养生息。
陈教授摇头道:要知道,有能力修建这么一座城池的,部族势力绝对不小。
指不定这城池,那是几十代人的苦功。一个老人揣测道:罗马不是一天修成的,这城池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有可能是水灾,或者洪泽的缘故。
另外的老人笑道:几千年前,长江中下游,多数是沼泽之地,适宜建筑的地方,可没有多少啊。
也对。
陈教授笑了笑:不管什么原因,只要慢慢研究,或许会找到答案。
或许,不是肯定
漫长的历史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太多了。知识积累再浑厚的专家学者,也不敢确保自己一定能够发现真相。
闲聊几句,众人自然而然,进入到神庙之中。
这是祭祀的地方。
乍看之下,陈教授确定道:中间的圆台,就是祭坛。
原因很简单王丰也知道。
因为在神庙大堂之中,立着一根根柱子,上面有一些淡化的纹刻。
尽管之前,王丰已经把大堂中的痕迹,清理了一遍。不过他清理的,只是与巨蛇博斗的一些痕迹,大堂本身的遗留,他可没动。
其实大堂原来的屋顶,早已经破碎了。只不过密集的常青藤,覆盖在上端,重新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棚盖。所以大家看到的神庙大堂其实已经坍塌了大半。
但是支柱仍在,还有许多纹刻遗存。
一些简单的线条,类似几何图形的线条,让一帮专家学者沉浸于其间。
事实上,王丰最关注的,就是这件事情了。因为他早发现了,在井底得到的神秘金属管筒上,就有类似的几何图形。
这两者同出一辙,要说没关系他打死都不信。
只不过他知识有限,也弄不清楚这些几何线条,到底是什么意思。希望这些专家学者,可以给他一个惊喜。
观看许久,忽然有人开口道:你们发现了没有,这些几何纹有些特别呀。
嗯,看到了。
立即有人回应,若有所思道:这些纹刻,似乎是有些乱,不合规律。
哈哈,你们也有这种感觉么?
陈教授笑了:我还以为,这是我的错觉呢。
不是错觉。
一个老人笑道:这些几何纹,带菱形圆形,方形,逗号,看似连绵不断,反反复复地盘旋但是实际上,在细节上,它们完全不一样。
比如说菱形,它的角,朝向总是不同。还有圆形,有着正圆椭圆之分。方形也是,长方正方,总是在变化。
纹样的组合,犹如数列一样,变化万千。
老人啧啧称奇:这样的几何纹,我还真是头一回见到。
其他人纷纷点头。
就在这时,一个老人得意道:我和你们不同,这样的纹样,我却是第二次见到了。
咦?
一瞬间,王丰心脏砰砰跳动,急忙看向那个老人。
其他人也是如此,表情很是惊讶。
陈教授催促:快说说看,你在哪个地方,见过类似的图纹?
中东
老人笑了,直接解释道:早些年应该是十几年前了,我受国际考古组织的邀请,出席中东某个地区的研讨会。
在那个会上,就有人展示了,类似这样的几何图纹。
说话之间,老人的表情,也有几分奇异:不过那个人告诉我这种看似错乱的几何图纹,实际上也有规律。只不过这规律,隐藏得很深,属于开锁的密码
密码?
一帮人愣住了,唯有王丰急忙低头,眼中透出兴奋之光。
对,就是密码。
老人笑道:那人告诉我,这种错乱的图纹,其实是一种锁。只要破译了图纹中的规律,就可以得到开锁的密码。
当时我很惊奇,正想问个究竟
老人摊手道:但是那人突然有事,离开了会场。事后我再找他,已经找不到了。
密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