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珍藏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烛
毕竟龙呀,凤呀之类的生物,在现代教育下,大家不怎么迷信了,自然知道那是传说,不能当真。
如果不是龙骨,你们说到底是什么骨头,居然这么大?
那个人反驳道:这骨头立起来,比人还高大,可以当门柱子啦。如果不是大家检查过,确定这是骨头,我都要怀疑,这是石头啦。
听到这话,大家沉默了。
对啊
大家望着,这些堪比门柱的骨头,忍不住思索起来。
乍看骨头,每个人都受到了震撼。现在冷静下来,仔细地沉思,也让他们意识到了,这些骨头的不同寻常。
如果真是龙骨!
沉默了片刻,终于有人颤声道:那么我们村子,岂不是要大发了?
一瞬间,其他人哗然,也陷入憧憬之中。
就在这时,有人开口,打破了这些人的遐思。
这不是龙骨,而是象骨。
什么?
众人错愕,下意识地看去。
高卓!
摄像小哥望去,看到了自己的同伴。
只见此时,高卓也是一脸异色,他走近一堆巨大骨头旁边,仔细打量一眼,然后顺手摸了一把,又继续开口,自信道:没错,这是象骨。
象骨大象的骨头吗?旁边众人皱眉,反应不一。
一个人质问:你是谁?
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真是象骨。高卓的语气,非常肯定。
有人开口了,反驳道:这是中原腹地,哪里来的大象?
中原有大象的。
高卓笑了,慢声道:不过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啦,在很古老以前,中原地区气温十分温润,适宜大象生活。
只不过后来,由于气温的变化,北方慢慢变冷,大象才逐步迁徙到南方。
高卓微笑道:所以在中原地区,遗留有一些象骨,很正常。
是这样吗?
一帮村民面面相觑,不确定真假。
不过村民之中,到底有一些读过书,有文化素养的年轻人。
他们纷纷点头,证实了高卓的解释。
原来是象骨啊。
许多人感叹:难怪这么大。
不不不!
高卓失笑,轻叹道:普通的象骨,没这么大的。事实上,这应该是
猛犸象!
有人接话,异口同声。
高卓一滞,抬眼看去,目光闪烁了下:王丰先生。
不仅是王丰,还有奚云苏。
在接到奚云苏电话之后,王丰匆匆赶了过来,
看到了这些骨头,他表情很激动,很兴奋,很高兴的样子。实际上,他内心毫无波动。因为他早知道,泥坑之中隐藏的秘密。
而且这象骨,只不过是前奏罢了。
猛犸象,那是什么?
此时,一帮村民,表示疑惑。
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象之一。
它生活在冰川世纪,全身长满了厚毛,又有长毛象之称。
奚云苏解释道:据科学家研究,这种大象灭绝于公元前一万年,算是冰川世纪结束的显著标志
哦哦。
大部分村民,懵懵懂懂,半知半解。
这种大象,最高的体重,可达十二吨。它们的象牙,普遍在一米五到两米之间,个别甚至达到,或者超过了三米长。
说话之间,奚云苏也有几分兴奋,迫切:只不过,大家挖到的,只不过是骨头,还没发现象牙呢。
象牙。
一时之间,一帮村民眼睛亮了。他们再无知,也知道象牙很值钱。
更何况,两三米的象牙,那是什么样子?
不管是谁,都很感兴趣。
二子,二子,赶紧找铲来。
锄头,锄头!
几个村民咆哮,纷纷行动起来。
你们不能挖。
冷不防,有人吼叫,阻拦了众人的动作。
此时此刻,高卓义正辞严,凛然道:这是古文物,存在具大的研究价值,应该让专家来组织保护
保护?
一帮村民愣了,下意识地看向了王丰。
高卓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他心中微微一动,急忙道:王丰先生,你是民间传颂的英雄人物,不会知法犯法吧?
英雄是什么鬼?
王丰呆了一呆,他皱眉道:这位你是记者吧。
呃!
高卓惊愕,眼珠子转动。
别否认。
王丰淡声道:我记得你们在小区门口盯梢不算,还跟了我一路。为了编造新闻,也是蛮拼的,不辛苦吗?
我从来不编造新闻。
高卓涨红了脸,憋足了一口气。
但是王丰没理他,只是回头道:云苏,打电话,让警察来处理吧。尽快解决这事,不要影响了工程的进度。
明白。
奚云苏立即点头,让人报警的同时,又招呼一帮人,维持秩序。
一切有条不紊,围观的百姓,也三三两两散去。
热闹看完了,居然是象骨。
无非是看个稀奇,可以吹嘘几句以外,也没啥大不了的。
所以看完了热闹,大家也走了。
哪怕王丰与奚云苏,也没留在工地中,也一同离开啦。
只留下十几个工人,守在象骨旁边。
摄像小哥,趁机走到高卓旁边,小声问道:小高,现在怎么办?
拍照了么?高卓问道。
摄像小哥拍了拍相机,小声道:废话,我的技术,你还信不过么?
好
高卓转身,眼中浮现一抹,掩藏不住的喜色:走,我们上车把照片传给我,等我编辑一篇文章,转给主编
怎么?
摄像小哥不笨,立刻明白他的想法,当下有些迟疑:小高,你确定,这新闻消息,有报道的价值?
象骨啊,如果是放在小报上,肯定是不错的素材。
问题在于,他们可是大报,发行量广泛的大报,肯定要有大报的节操。
这样的猎奇小事,需要关注吗?
对此,高卓撇嘴,没有理由摄像小哥,直接回到车上,十指飞动,十几分钟布局,就已经写了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
第173章 惊人的发现
不久之后,高卓的文章,通过了主编的审核,即将在网站发布。在现如今,纸媒衰落的形势下,大报也要与时俱进,需要电子先行,报纸押后。
总而言之,文章新鲜出炉,犹如投石入湖,很快引发了阵阵热议。
主要是文章,与王丰相关。
在现在,王丰就是焦点,他的一举一动,都让人关注。
但是风潮未尽,又起波澜。
不知道是大报的推波助澜,还是有人设置了关联词。反正在论坛,官微上,立即有给转载了高卓的文章。
一时之间,一石激起千层浪。
什么?
只是视察工地,就随便挖出了猛犸象骨。
这运气,真是
简直了无**说!
不得不说,高卓很聪明,切入点很微妙。
也难怪,他入职几个月,就受到了主编的器重。他巧妙的,抓住了要点。以春秋笔法,把象骨的出土,与王丰联系起来。
尽管没细说,但是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误以为
这象骨,那是王丰亲手挖出来的。
再联想到,之前关于王丰的运气逆天,等等实例传说。
自然一下子,就激发了众人讨论的兴致。
在惊叹的同时,大家的注意力,也不知不觉之中,集中在了猛犸象骨上。
猛犸象,我们国家,有这玩意吗?
对啊,这种大象,不是生活在欧洲吗?
史前一万年!
冰河世纪!
一个个评论,十分的热闹。也要多谢一些影视公司的良心打造,让许多年轻人,对于猛犸象,也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这些了解,也比较的片面,比较娱乐化。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真正的专家,也纷纷浮出水面。
高卓的文章中,不仅有文字而已,还有清晰的照片。从照片上,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一根根象骨头,就好像柱子一样,交错堆叠。
旁边还有人,以及各种工具,作为参照物。
一帮专家,通过实物的对比,也忍不住阵阵惊叹。
这骨架,好粗壮啊。
毫无疑问,这是一头成年巨象。
猛犸象,早期广泛的生活在欧亚大陆的北部。但是随着气候的变化,以及食物资源的短缺,也开始慢慢南迁,所以在我们国家,自然也有猛犸象。
据考察研究,史上最大的猛犸象,就源于我们国家。
草原猛犸象,体重最大时,可达二十吨,大家可以搜索一下。
在专家的解释下,大家对于猛犸象的品种,也多了一些认知。
这也是高卓的目的。
社会大新闻,是搞不出来啦。
但是以猛犸象作为切入点,让普通人多关心一下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这无疑是有良心的新闻工作者的本职。
所以当新闻,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并且达到一定热度之后,面对主编亲自发来的奖励,高卓轻描淡写一笑,不骄不傲。
夸奖之后,主编又说道:高卓,不要懈怠,要趁胜追击,继续追踪报道。
嗯?
高卓愣了下,迟疑道:还要关注象骨?
管它什么象骨。
主编以恨铁不成钢的语气教训道:王丰啊这才是重点。接下来,你们就要挖掘,他与这村庄,到底是什么关系?
还有就是,这村庄的工程,是不是与他有关。
主编眼中,流露睿智之光:我琢磨着,这其中应该能挖出什么大料来。
小高啊,我看好你
主编笑道:努力吧,等你回来,再给你庆功。
主编,我喂,喂
电话挂断了,也让高卓一肚子闷气。
他真不想,采访王丰啊。
在高卓纠结之时,作为当事人的王丰,却在奚云苏的陪同下,察看工程的进展。
经过一个月的挖掘,整个烂泥坑,已然变了大模样。
淤积的软泥烂泥,已经清除了大半,显现出一个巨大的坑口。
坑中的泥土,相对来说,比较结实。如果现在,天降大雨,汇入坑中,恐怕会形成一个方圆二三里的小型湖泊。
当然,这样的湖泊,只是一滩死水,迟早会干枯。所以还需要挖掘沟渠,再与村中的小溪水衔接,自然会形成一个流动的人工湖泊。
这也是,庄园工程的规划之一。不过这也是,后期工程的事情啦。
现在要做的,就是夯实泥土。
站在山坡上,奚云苏指点四方,满面红光道:等到把松软的淤泥,全部清理干净了,再挖几条濠沟,打牢地基
在他的构想中,庄园的地基,一定要足够深。
而且范围也要广,不然的话,肯定支撑不起庄园建筑的构架。
对此,王丰肯定没有意见,正准备表示赞许之时,冷不防有村民跑来,大声叫道:老板,警察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