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无赖兵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讳岩
奉孝的意思是你向众人提出?曹铄嘴角浮起笑容,向郭嘉问了一句。
正是。郭嘉说道:我向众人提出,当然要比陛下亲口向他们提出更加合适。
曹铄点头:奉孝说的没错,有些事情你提出来,确实要比我亲口提出来更加合适。既然你愿意去做,那就交给你好了。
多谢陛下成全。郭嘉起身谢了,随后向曹铄问道:敢问陛下,这几封书信能不能借我一用?
奉孝是要把太子和二皇子给我写的书信传给众人去看?猜到了郭嘉的意图,曹铄还是向他追问了一句。
郭嘉回道:陛下料想的不错,我正是要把书信交给众人一看。只是不知陛下肯还是不肯?
倒是也没什么不肯。曹铄回道:奉孝认为有必要给众人一看,我当然不会阻止。只是这几封书信,别传阅的太广才好。
陛下放心,我有分寸。郭嘉应了一声,带着几封书信告退离去。
离开皇宫,郭嘉向随从吩咐:去请朝中主要官吏到我家中,就说我有要事与他们商议。
随从答应了离开。
郭嘉回到家里,则是直接去了前堂,等着官员们来到。
他毕竟是大魏的丞相,在家中小规模的召集官员商议政务也不是不被允许,随从招呼到的官员纷纷来到。
众人与郭嘉见了礼,郭嘉请他们落座,随后对众人说道:我才从陛下那里回来,陛下当时十分恼怒,因此特意请诸公来到家中商议,该如何为陛下分忧。
敢问丞相,陛下因何恼怒?陈宫最先向郭嘉问了一句。
郭嘉回道:太子和二皇子出关以后,最近破了匈奴左贤王刘猛。而且俩人还送回了书信,只不过在书信里提起的事情有些不同,让陛下觉着俩人之中必定有一人在欺瞒他,所以才会恼怒。
太子与二皇子向来敦厚,又怎么可能欺瞒陛下?周瑜皱起眉头,一脸疑惑的说了一句。
他怎么也不相信曹恒和曹毅会有胆子欺瞒曹铄。
不仅周瑜感到疑惑,在坐的众人也都是觉着不可思议。
向来太子和二皇子在皇帝的面前都是恭顺有礼,即便曹铄不在,他们对待臣僚也是十分尊重,根本没有身为太子和皇子的架子。
对太子和二皇子有着很好的印象,众人当然不愿意相信他们会做出欺瞒曹铄的事情。
郭嘉叹了一声说道:我起初也和你们有着同样的心思,只不过看了陛下给我看的书信,才确信确实是有这么回事。
他从怀里掏出了那几封书信:刚才我已经向陛下把书信讨要了过来,既然诸公都在,不妨传阅一下。
丞相,这些书信都是陛下私信,我们传阅是不是不太合适?司马懿最先提出了质疑。
我也是这么问陛下,可陛下却说你们都不是外人,就如同家人一样,有他允许传阅书信并不算是僭越。郭嘉说道:等到诸公看了书信,再和我说说你们都是怎么认为。
有了郭嘉这句话,众人这才放心下来。
书信最先递给了司马懿,他看完一封,又递给周瑜,随后再看下一封。
就这样一封一封传阅下去,等到众人看完,但凡是智略之士已经明白,郭嘉请他们过来根本不是什么皇帝心中不爽,而是大魏皇帝遇见了没办法解决的事情。
二皇子在书信中提出要把云中城更名为太子城,以此来彰显大魏武功,也是为曹恒表彰功绩。
曹铄要是亲自向众人提起这件事,无非是急于展露太子的功劳,不免会让世人感到反感。
此事又郭嘉向众人提起,晚些时候再由一些人向曹铄上书,力主为云中城改名,才是应该有的路数。
丞相,我觉着应该相信太子。心里像是明镜一样,司马懿最先开口,却没有直接切到主题上,他对郭嘉说道:太子身为领军统帅,所有的功劳当然都会在他身上,也没必要和二皇子争抢功绩。至于二皇子,追随太子出关,能够有如今的功绩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当然不会再与太子争抢功劳。我认为这个建议应该是二皇子提出被太子采纳,二皇子有心把功劳送给太子,可太子为人敦厚,不肯占他的功劳,所以才会出现书信中记载不一。
司马懿没有提起要为云中改名为太子城,周瑜说道:二皇子在书信中提出的另一件事,也是我们需要着重考虑的。他建议陛下为云中城改名为太子城,我觉着很有必要。太子先前征讨羯人,曾攻破云中城。后来我军退回雁门关,匈奴人又乘势夺取云中,如今太子率领大军再次夺取云中城,在那里也是留下了无限功绩。以太子为名,命名云中城,对于大魏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坏处。以后世人问起太子城为何得名,我们也是有些典故可说。
公瑾认为二皇子这个提议不错?有人把话题岔到了这件事上,郭嘉抓住机会向周瑜问了一句。
当然不错。周瑜说道:一来改名太子城,可以让异族明白,中原并不是他们想来就可以来。要是真的想来,倒也不是不行,只不过要先做好丢掉了脑袋的打算。羯人和匈奴人先后占据云中城,太子领军出关,两次破城,已经是向世人昭示了一切。二来,以太子命名云中城,对太子威望也是提升,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云中城发生过什么,也可以让更多的人明白,即便将来陛下把天下交给了太子,太子也有能力保着天下人的周全。
郭嘉点头,又向众人问道:你们认为怎样?
从郭嘉传递书信给他们,众人已经看明白了其中的缘故。
皇帝一定是认为有些话他自己不适合说,所以才请郭嘉出面代言。
这个时候要是谁不开眼的反对把云中城改名为太子城,那才是真的会惹皇帝不爽。
大魏皇帝虽然平日里对待他们不错,要是在这件事上给他使绊子,也说不准会促使他龙颜大怒。
田丰一直坐在那里没有说话,当郭嘉问起众人觉着怎样,他拱手说道:陛下应该已经有了决断,我们这些人在这里商议,不过是给云中城更名找个更合适的理由罢了。
他直接点破了曹铄的心思,郭嘉眉头微微皱了一皱:元皓可不要这么说,陛下给我书信的时候并没有提起这件事。刚才也是公瑾提了出来,所以我才问你们的意思如何。你说的话要是被陛下听了去,只怕会惹得他心中不爽快。
我性情怎样,丞相也不是不知道。田丰回道:即便是陛下,也不会在意我怎样说。其实给云中更名一事,我与公瑾看法也是差不多。太子屡立功勋,云中也是被他两度击破,给云中城更名,并没有什么不妥。我要说的是,倘若诸公觉着不好开口,明日廷议我先提出,然后诸公跟着附议怎样?
田丰表示他愿意在廷议上提出为云中城更名,郭嘉脸色好看了一些:元皓打算怎么提?
虽然我们都看了书信,也都明白陛下的心思,然而在廷议之上是绝对不能提起。田丰说道:我就以自家的名义,提议陛下,为云中城更名。只希望诸位到时候能够附议,不要有人从中拖着后腿也就是了。
元皓只管放心。郭嘉回道:只要你肯提出,我头一个会跟着附议。
应了田丰,郭嘉又向众人问了一句:你们会不会附议?
人情已经被田丰给做了,众人当然不会表示反对。
他们纷纷站了起来,对郭嘉说道:为云中城更名,也是彰显大魏武功,让异族知晓大魏难以招惹。功在千秋,利在万世,我等当然附议!
既然你们都会附议,我也没其他的事情可说。得到了满意的答案,郭嘉脸上露出笑容,对众人说道:我这里恰好有一些美酒,今日主公既然来了,也就不用走了,都留在我这里品尝美酒,如何?
丞相款待,敢不从命!众人齐声应了。
请众人到家中本来就是为了探听口风,得到了满意的回复,郭嘉当然是心情大好,当即吩咐家人准备酒宴款待诸位官员。
第2338章 交给单于处置
曹铄还在长安,与臣僚商议要不要为云中城更名,姜维和文鸯等人先后率领大军返回了云中。
呼厨泉当然是不失时机的去招揽了右谷蠡王所部。
左右谷蠡王在云中之战折损的部众以十万计。
等到呼厨泉招揽他们,所剩下的匈奴人也不过只有五六万而已。
刘猛所部匈奴人,在云中城被击破的当天,就遭到了魏军的屠杀。
匈奴人想要投降,可是魏军却始终不予理会。
在魏军的进攻之下,无数匈奴人埋骨沙场,云中之战,匈奴可以说是不大不小的伤了些元气。
姜维等人领军返回,曹恒只是让他们短暂歇息,就把他们召集到了官府前堂,商议下一步的举措。
官府前堂,除了呼厨泉之外,该来的将军也都到了。
请众人坐下,曹恒向曹毅问道:有没有派人去请呼厨泉?
回皇兄。曹毅回道:等到不能让他听见的事情商议妥了,我会派人去把他给请来。
曹恒点了点头,对众人说道:我军出关,在云中与匈奴人接战,到目前为止,斩杀匈奴人十数万,其中多半是屠杀收场。匈奴人对我们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当然,我们也不用理会他们恨还是不恨,毕竟这次出关,我们的目的就是把匈奴连根拔起。
呼厨泉在这次出征中,也是立下不少功劳。文鸯说道:太子以后打算怎么安顿他?
大魏还能少了他的官做?曹恒回道:做了匈奴大单于,也是要听从大魏招呼。大魏要他去打谁,他以后敢不去打?与其给人做个傀儡,还不如干脆做了臣僚,以后也能少不少麻烦。至少项上人头不是天天有人惦记着。
太子虽然是这么说,可呼厨泉会不会这么想?姜维当即提出了质疑:我觉着还是有必要节制呼厨泉,让他不要壮大的如此之快。他壮大的太快,对于大魏和太子都不是什么好事。
伯约担心的没错,其实我也一直在担忧着。曹恒点头说道:虽然呼厨泉已经宣誓效忠大魏,可他毕竟还是匈奴人。一旦我们真的要把匈奴人给灭绝了,作为匈奴大单于的他又怎么可能答应?所以我决定,在大军进入河套以后,主要的战事都交给呼厨泉和他手下的匈奴人去打,至于我们,只要在旁边观望着也就是了。他要是一路推进,我们当然不用理会,倘若他在战场上陷入不利境地,我们再施以援手,如此一来,人情也是做了,匈奴人的内耗也是有了。想要匈奴彻底折服,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他们的死伤,凭着我们的将士上阵杀敌,总共才能杀死多少?总不能每到一处就把匈奴人给屠了?任由呼厨泉坐大,早晚对我们也是没什么好处。让他们自己去打,不管死多少人,都是匈奴人。父皇的决断也可以早些实现。
众人相互看了一眼,陆逊问道:太子打算什么时候出兵河套?
将士们连日征战,已经很是疲惫。曹恒说道:我打算让他们好好休整一些日子,我们擒获了刘猛,去卑虽然想要把人给救回去,却绝对不敢再轻视我军。我料定匈奴人最近不敢有什么大动作。
看向曹毅,曹恒吩咐:你现在去把呼厨泉请来,就说我在召集廷议,众人正等着他。
左右谷蠡王要不要也一并请来?曹毅问了一句。
曹恒想了一下,对他说道:后面的战事多半都是要用到匈奴人,他俩在匈奴也是有些地位,一并请来也好。
曹毅起身,对曹恒说道:我这就去请他们过来。
等到曹毅离开,曹恒看向张绍:大军进入河套,你就不用跟着去了。
早先曹恒就和张绍谈过,说是会给他安排在某处治理地方,对于曹恒突然提出的这些,张绍并不觉着意外。
他向曹恒问道:敢问太子,我留在这里要做些什么?
发挥你的能耐把地方治理好。曹恒说道:早先二皇子曾向我提起过,要在云中驻扎重兵,并且还要在这里囤积军用物资,将来以云中为根基,助大军向北推进。
太子的意思我明白了。张绍说道:还请太子放心,只要我在云中,这里必定会成为大军最稳固的右后方。
对你做事,我当然放心。曹恒微微一笑,对张绍说道:只不过你也要知道,从今往后,云中对于大魏来说极其重要,可不敢有半点懈怠。我要的不仅仅是地方富强,还需要这里绝对稳固。既然作为大军的根基,云中可是半点动荡也承受不起。
谁要是敢在云中找不自在,我就让他人头落地。张绍说道:治理地方虽然是要对待百姓宽仁,可是对待那些意图祸乱的人,却是丝毫不能手软。我也知道太子要的是个稳固的云中,必定会竭尽全力,让这里比中原更加稳定。
看来我所托之人并没有选错。曹恒满意的点了点头,对张绍说道:别忘记你答应我的事情就好。
太子托付的事情,我绝对不会有丝毫懈怠。张绍躬身应了。
曹恒还在和众人商量着一些不是太紧要的军务,曹毅领着呼厨泉和左右谷蠡王来到。
进了前堂,呼厨泉和左右谷蠡王见礼以后,曹恒笑着对他们说道:这里都不是外人,我们要商议的也是下一步的军务,单于和两位谷蠡王请坐。
向他谢了座,呼厨泉和左右谷蠡王在前厅坐下,目光直接落到了曹恒的脸上。
曹恒像是才召开廷议似得说道:单于和两位谷蠡王来到,我们也可以开始商讨下一步的军务了。
陆逊最先对曹恒说道:太子,我军即将前往河套,对于河套,我们可以说是完全不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对于我军来说都是陌生的,大军挺进,还得想个解决道路不熟的法子。
道路不熟确实是个麻烦。曹恒微微皱起眉头,点了点头,随后看向呼厨泉:单于对河套的道路可还熟悉?
以往是熟悉的,不过我在大魏的日子久远,所谓三年一变,如今的河套究竟是什么模样,我也是不太清楚。呼厨泉说道:不过我和两位谷蠡王谈过,他们对河套倒是熟悉的很。等到大军进入河套,两位谷蠡王可以领路。
有两位谷蠡王领路,当然再好不过。曹恒先是点头应了,随后对呼厨泉说道:单于应该已经听说,先前我军俘获了刘猛,我已令人把他关押在监牢,至于怎样处置,还看单于。
刘猛是逆贼去卑的儿子,他的父亲是逆贼,他也跟在其父后面附和。提起刘猛,呼厨泉的脸色不是十分好看,他阴沉着脸说道:太子把他交给了我,我当然是要取他的项上人头!
人是交给单于了,至于如何处置,我可不会理会。曹恒又对呼厨泉说道:其实我率军夺回云中,父皇交代的任务已经完成。进军河套,可以说完全是在为单于撑腰。我军对河套地形不熟,单于手下的勇士们却都是土生土长在河套的匈奴人。匈奴人自家的事情,我觉着还是要匈奴人自己解决。我会率军前往,不过大魏将士只是为单于断后,至于战场上的厮杀,还要看单于如何运作。
曹恒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他是要把讨伐去卑的任务交给呼厨泉。
去卑经营匈奴多年,他在匈奴有着呼厨泉无法比拟的人脉。
即便刘猛在云中损兵折将,去卑也是还可以轻易调动数十万匈奴勇士。
呼厨泉手下的匈奴人,只不过是最近在云中之战中招募的降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