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无赖兵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讳岩

    太子放心,我都明白的。诸葛亮说道:必定不会给太子惹太多麻烦。

    曹恒冲着他咧嘴一笑:这句话说的让我很是没底,不惹太多麻烦,也就是告诉我,会惹一些麻烦出来。至于这些麻烦的大小,并不在你的掌控之内,我得提前做好准备才是。

    诸葛亮嘿嘿一笑,有些尴尬的回道:我就这么点心思,还被太子看出来了。

    说话的时候,队伍来到了城门前。

    曹恒对诸葛亮说道:我也没有其他话要向你交代,你也得准备离开三门峡,就不用陪着我走太远了。

    从三门峡到长安,路途也是不近。诸葛亮说道:太子这一路可得千万珍重。

    没再多说,曹恒点了一下头,招呼张苞和卫士们,走出了城门。

    诸葛亮驻马立于城门内,目送曹恒在卫士们的簇拥下离开。

    离开三门峡,曹恒也没再往黄河岸边走,带着卫士们,护送黄舞蝶一路向长安行进。

    不一日,他们回到了长安。

    大魏境内到处都有驿站,返回的路上,曹恒也没有令队伍行进的太快,因此到了长安,包括黄舞蝶在内,每一个人都不觉得多么辛苦。

    回到长安的时候,恰好是午后时分。

    曹铄此时应该正在后园。

    作为大魏太子,曹恒对父皇的作息把握的很是精准。

    当年曹铄领军四处征讨,从来就没有午间休息的习惯。

    自从登基称帝,他要处理的政务也是每日繁多,中午更多的是在处理政务,而不是歇着。

    交代张苞护送黄舞蝶先回太子府,曹恒带着几名卫士直奔皇宫。

    他回到长安,消息早就传到了曹铄的耳中。

    曹恒才来到皇宫,邓展迎面就走了过来。

    向曹恒躬身一礼,邓展说道:见过太子。

    邓将军亲自出迎,应该是受父皇委派。曹恒问道:敢问将军,父皇这会正在做什么?

    邓展回道:陛下午后多半是在批复奏折。大魏疆土辽阔,各地都会有一些事情呈报。每天早朝以后,陛下都在批阅奏折。即便是这样,还时常忙到晚上才把事情忙完。

    父皇辛苦,做儿臣的也不能为他分忧。曹恒说道:每每想到这些,就觉着心中惶恐的很。

    太子太谦了。邓展回道:陛下时常会挡着我们的面夸赞太子,说太子问他分忧不少。要不是太子,陛下怕是会连歇息的时机都不会有。

    要是真能为父皇分担一些,我心里也会觉着安稳。曹恒向邓展问道:我不在长安的日子,父皇每天饮食起居可还正常?

    回太子话,陛下一切正常,太子不用担心。邓展先是回了一句,随后对曹恒说道:陛下还在等着,请太子随我来。

    跟着邓展走向皇宫后院,沿着青石路,来到曹铄在后宫批阅奏折的寝宫。

    太子稍等,我这就去向陛下通禀。快到门口,邓展对曹恒说了一句。

    曹恒应了,邓展转身走到门外。

    他抱拳躬身向门内行了个大礼:启禀陛下,太子来了。

    很快,里面走出一名宫女。

    宫女对邓展说道:邓将军,陛下有旨,请太子入内说话。

    邓展转身回到曹恒面前:陛下请太子入内。

    多谢将军。曹恒向邓展拱了拱手,走向寝宫正门。

    宫女领着他进了寝宫,穿过前面的小院,来到曹铄平日里休息和批阅奏折的房间。

    走进房间,曹恒看见曹铄正端着一杯水,一边品着一边看着桌上的奏折。

    儿臣见过父皇。见到曹铄,曹恒躬身行了个大礼。

    视线还在奏折上,曹铄头也没抬问了一句:回来了?

    回来了。曹恒应了。

    曹铄又问:这次去黄河沿岸,见到了诸葛孔明?

    见到了,也和他谈了不少。

    他都说了些什么?曹铄终于抬起头看向曹恒:有没有解释,为什么要把神婆神汉丢进河里?

    解释了。曹恒回道:神婆神汉祭祀河神,要寻年轻貌美的女子投入黄河,恰好被诸葛孔明撞见。为了不让这种泯灭人性的陋习散播开,孔明令人以联络河神威名,把神婆神汉以及他们的帮手都给投进了黄河。

    有这么回事?听了擦恒的解释,曹铄眉头微微一皱,抬头看向他。

    儿臣已去核实过。曹恒回道:诸葛孔明这么做,确实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曹铄点头:果真是这样,那些神婆神汉确实也是该死。

    儿臣也是这么认为。曹恒试探着向曹铄问道:不知父皇认为治理黄河需要多少年头?

    提起这件事,我倒是想要问问你。曹铄没有回答,而是向曹恒问道:诸葛孔明去了黄河有些日子,到如今也没见他破土动工。他究竟打算什么时候才开始治理黄河?

    回禀父皇。擦恒说道:我去了黄河边,见到了诸葛孔明,也明白他为什么到如今迟迟不肯动工。这次回到长安,正是要向父皇禀明此事,还请父皇宽容他一些日子。

    身为大魏的监国太子,诸葛孔明办事拖拉,你不仅不去问责,反倒还为他求情,我倒是想听听你的道理。曹铄眉头微微一皱,脸色不是太好的向曹恒问道:你凭什么来求我,宽容她一些时日?

    父皇明鉴。曹恒从怀里掏出一幅地图,双手捧着递向曹铄:这幅地图就是诸葛孔明所做,上面详细标注了各地需要治理的河道。他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破土动工,父皇看了此图也就明白了。

    疑惑的看着曹恒,曹铄接过了地图。

    展开铺在桌上。

    当他的目光落在地图上的时候,那些沿着河道做出的标注引起了他的主意。

    每处有标注的地方,就详细注明了水流的情况和旱涝季节可能发生的变数,以及如何治理,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从地图来看,诸葛亮确实是沿着黄河详细的探查了不少地方,而且还对着地方做出了精准的判断和分析。

    有了这张地图,只要他破土动工,治理黄河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他能做出这幅地图,可见也是探查了不少地方,既然知道问题所在,为什么没有破土动工?看了地图,曹铄反倒更加不解:难不成他只是想把需要治理的河道标注出来,到时候拿一幅地图来应付我,再让我派其他人去治理黄河?

    父皇明鉴,当然不是。曹恒说道:诸葛孔明是打算把整条黄河都探查清楚,然后再有选择的逐个治理。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根据治理的情况,决定什么地方不需要动工,不仅可以节省财力物力,也可以少动用民夫,减轻百姓负担。

    他想的倒是周到。曹铄点头说道:可他要探查完全整条黄河,耗费的日子却是不少。而且他在探查的时候,就连火舞都不能精准把握所在,这样可是让我觉着很不牢靠。

    儿臣明白父皇的担心。曹恒回道:我在临走的时候已经交代过诸葛孔明,以后无论他到什么地方,都要给长安送来音讯。不仅要说出他在的地方,还要告知下一步将去往何处。如此一来,他的行踪就会被父皇精准把握,也能了解到他探查河道的进度,更可以知道,他究竟有没有怠惰。

    让你去一趟黄河,还真是没错。曹铄赞许的点头:当初你举荐诸葛孔明的时候,我还曾迟疑过。前些日子始终不见他有任何动作,而且又听说他把神婆神汉丢进了黄河,更是不明白他究竟想做什么。要不是你去了一趟,到现在我还在疑惑他在黄河岸边究竟做了什么,把他撤换下来,也是早晚的事情。

    原本儿臣是打算与他一道多巡查几处。曹恒对曹铄说道:见了诸葛孔明,儿臣觉着他已经把事情安排的差不了多少,留在那里并没有太多用处,反倒不如先回长安,把所有父皇不知道的情况禀明,如此一来,父皇对诸葛孔明也能放心不少。

    你认为诸葛孔明怎样?曹铄并没有表示对曹恒所说的话认同,他反倒是突然问出了这么一句。

    曹恒回道:儿臣认为,诸葛孔明确实是个有能耐的,令他前去治理黄河,他一定不会让父皇失望。

    当初你举荐他的时候,我就知道他能胜任。曹铄说道:只是那时没有更合适的人去治理黄河,所以只能答应让他去。其实出于本心,我并不情愿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他。

    父皇是不是对诸葛孔明有什么成见?曹铄的说法让曹恒感到十分不解。

    明知诸葛亮有才干,也可以把黄河治理好,可曹铄偏偏就是不想让他去,最终允了曹恒的提议,也是在没有其他人更合适的情况下才勉为其难。

    他的做法,实在是让曹恒想不明白。

    诸葛孔明确实是有才干。曹恒问道:既是有才干的人,父皇为什么不肯重用?像他这样的人物,要是一直赋闲,也是大魏的损失。

    你重用了诸葛孔明,还得能够驾驭他才成。曹铄说道:他的智略不俗,野心也是不小。论起治理江山,比他强的并没有几个。要是没有十成的把握驾驭,最好还是不要给他太多的权势。像他这样的人,宁肯委屈,也不成全。




第2431章 后宅的事情我不管
    曹铄认为宁肯闲置诸葛亮,也决不能成全他的能耐,让他有所发挥,对此曹恒很不理解。

    离开皇宫的时候,曹恒脸上带着疑惑,一路都在寻思曹铄话里的意思。

    骑在马背上,曹恒一路都在想着曹铄为什么那么不待见诸葛亮,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太子殿下回来了?

    听见有人招呼,曹恒停下,回头看了过去。

    向他走过来的,是一个须发斑白的官员。

    此人看起来大约五六十岁,来到曹恒面前,躬身一个大礼:法正见过太子。

    法公自从掌管稼穑以来,很少在长安城内。作为监国太子,曹恒当然认识法正。

    法正回道:我也是前两天刚回到长安,听说今天太子才从黄河岸边返回,没想到居然在街市上遇见。

    我恰好有件事没想明白。想到法正曾在刘备手下,做过益州的官员,和诸葛亮也算是同僚,曹恒说道:刚才我见父皇,他好像对诸葛孔明成见不小,据说法公曾与孔明同僚,我想问一问,为什么父皇会有这些想法?

    朝四下看了看,附近人来人往,法正对曹恒说道:太子问的这些,虽然我能揣摩出圣意中一两成,可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不知太子能不能移驾,找个说话的去处?

    法正不肯当街谈论这件事情,曹恒知道,即便追问也不可能问出什么。

    打量着法正,曹恒说道:这里距望月楼不远,请法公与我一同到望月楼说话。

    答应了一声,法正跟着曹恒,往望月楼方向走去。

    来到望月楼门外,总管事卫玉迎了出来。

    他躬身向曹恒行了个大礼:见过太子。

    顶层有没有幽静些的包房?曹恒下马,向卫玉问了一句。

    卫玉回道:顶层包房一般来说也是时常会有客人,幽静的并不是很多。太子实在要找幽静的包房,只有角落一间不太常用的,那间包房也太辱没了太子。

    我和法公有些事务商谈。曹恒回道:只要幽静,别让其他人打扰就好。至于在不在角落,倒没那么要紧。

    太子不嫌弃,我就让人把那间包房收拾出来。卫玉随后又问:太子要不要找些舞娘助兴?

    不用。曹恒回道:来这里不是为了欣赏歌舞,只要准备一些上好的酒菜就成。

    这就让人准备。卫玉应了,随后向跟在身后的一名管事吩咐:让人把顶层角落的包房洒扫出来,再准备上好的酒菜。太子要用的,当然得是望月楼最好的。

    那名管事答应了,先告退走进了望月楼。

    卫玉对曹恒说道:太子,请先进店中歇息。

    由卫玉亲自陪同,曹恒带着法正以及数名卫士进了望月楼。

    长安望月楼生意不断,即便顶层角落的那间包房不怎么使用,每天至少也会有一两桌客人。

    有客人的包房,并不需要清理的太麻烦,曹恒等人上了顶层,包房已经清理出来。

    送他们进了包房,卫玉又问曹恒:敢问太子,还有没有其他需要我去办的?

    除了让人不要靠近这里,也没其他需要你去办的。曹恒说道:你只要把酒菜安排妥当就好。

    我会亲自盯着置办。卫玉应了,随后退出包房。

    望月楼是大魏的产业,作为总管事的卫玉,对曹恒恭顺有礼,本来就是情理之中。

    法正对此并没有任何的疑惑和不解。

    卫玉退出去以后,曹恒对法正说道:这里清净,刚才我问的,还请法公坐下详细道来。

    谢了曹恒,法正落座后说道:太子疑惑的,无非是诸葛孔明有着不小的能耐,为什么陛下不肯重用他。

    正是。曹恒说道:诸葛孔明有能耐,我是一直都知道,可父皇却始终不肯重用他,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大魏正是用人的时候,为什么像他这样的人才,父皇却不肯启用,反倒要把他雪藏起来。

    太子对诸葛孔明有多少了解?法正没有正面回应,而是向曹恒问了一句。

    曹恒回道:我对他了解不是很多,听说当年攻破益州的正是法公。可那个时候,我还年幼,很多事情都只是后来从别人口中得知,具体怎样,其实并不清楚。

    当年攻破益州的确实是我。法正回道:刘玄德也在我夺下半壁益州的时候殒命,只要当时掌握益州大权的诸葛孔明愿意投效大魏,根本不可能再有后面的征战。然而诸葛孔明并没有那么做,他先是统领益州残兵隔着长江阻截大魏将士,等到我军突破长江,见大势已去,他又去了南蛮,怂恿蛮人与大魏为敌。

    听说当年诸葛孔明是益州刘玄德麾下丞相。曹恒若有所思的说道:身居丞相之位,他做这些事情也是无可厚非。

    无可厚非?法正笑着摇头:太子并不知道他在益州的做派,但凡他认为可用的人,必定加以提拔。而他觉着不可用的人,无论有多少能耐,都会遭到弹压。当年的益州就是这样,很多有本事的人,正是因为他掌控了大权,而郁郁难以得志。诸葛孔明的权势欲太强,所以当年才会有了后来的征战。陛下深知他的为人,不肯加以重用,也是不想让他有了太多的权势,反倒阻了其他人的进阶之途。
1...12601261126212631264...13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