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在逍遥天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我看青山
飞剑,是飞剑!
一时间两岸不知要多少人有如走火入魔一般放声大喊。
这就是传说中仙人飞剑之术啊!在场观战的江湖中人倒有近一半是佩剑之士,无不眼含激动,喜极而泣同时伸手摸向腰间或者背上携带的佩剑。
作为一名剑客,看到了这飞剑仙术,此生虽死,再无无憾。
飞剑!陈浮生缓缓吐出一口气,无数疑问在这秋水飞起之时便有如反掌观纹,一目了然。
怪不得唐家高手居然会为了一部秘笈去灭人满门;怪不得这剑法居然叫做《青蚨剑典如此奇怪的名字;怪不得唐轻风的剑法用起来如此奇怪。
原来这根本就不是世俗武林的秘笈,而是真真正正的仙人飞剑之术,招式用起来不奇怪反而才是真正的奇怪。
要知道飞剑纵横天地,哪里会受双手的限制。
然而凌虚子依旧一脸平静,竹竿再次挥处,但是这一次,截然不同,
秋水剑与竹竿硬碰硬相击之后,并非被弹开,而是瞬间在竹竿之上轻点七下,发出不符常理的铿锵金石声,竹竿终归不是什么一种,承受不起这两种剑气的夹击,从上而下,节节断裂,六尺竹竿迅速减为一半。
唐轻风得理不饶人,剑尖之上剑气更胜三分,趁势劈向凌虚子胸口,无奈之下,对方终于第一次抽身撤退,一退就是再退,向后飘出三十余步,秋水剑便欺身三十步,剑锋始终不离凌虚子眉心咽喉胸膛丹田这些重要位置,凌虚子无奈,剑法再次一变,恢复为明月剑法,竹竿被削去一半,云龙剑法再不适用,论起防身守御,还是明月剑法更为适合。
既然打定了不求杀敌但求护身的想法,青城剑派本就以剑法著称,在剑字一项上远远胜过了唐家堡,他青城剑派大师兄的地位可不是平白得来了,自然在剑术上惊艳至极的造诣,可以说如果不是飞剑的缘故,纯以剑术论,他对唐轻风至少也有七八成的胜算。
如今他不再凭借剑气与秋水剑硬碰硬,只以精妙至极的手法卸去飞剑之上的力道,力求将对方拖入到见招拆招的泥潭中来。
这一招似乎奏效了,秋水剑上的剑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收敛起来,转而开始纯粹招数的变化。不过眨眼之间,双方已不知挥洒了百剑还是千剑,直令两岸观战的江湖人物看得眼花缭乱,连连喝彩,相比于剑气飞剑这些太过高妙的东西,还是这些招数的变幻更能让他们有所启发,一时间也不知有多少人抱怨交手太快,上一招还没看清,下一招就已经变过。
唐轻风自十三岁杀人,纵横江湖三十年,手底下不知有多少人命,自然看得出来对方的打算,心底冷哼一声:刚才是让你这小子以为心机得逞,现在我体力完全恢复过来,就让你看一下什么叫做绝对实力的碾压。
心动,剑变。
原本黯淡的秋水剑突然再次大放异彩,重新嚣张起来,之前剑气不过丝丝缕缕,眼下也是粗如儿臂,将本就看起来小巧的秋水剑完全包裹起来。
也不再和竹竿玩什么小孩子过家家的把戏。横削竖劈,剑法不过一横一纵而已。顺势一撩,横向一削。三尺长的竹竿从中断开,顿时仅仅留下手掌依旧握着的一部分。
眼看大势已定。
唐轻风得意一笑,正要开口,却见到凌虚子毫不可惜地掷下再也起不了作用的竹节,一抽一抖,腰间缠着的腰带已然化作一条雪白丝绦冲向唐轻风面门。
唐轻风轻蔑一笑,不过垂死挣扎而已,就要御使飞剑将其斩断。
忽然背心一痛,内力涣散,再也控制不住秋水剑只能任其掉向滔滔江水。
不需回头,他便明白过来。
飞剑?语气笃定,是一个肯定句,而不是疑问句。
飞剑。凌虚子再次点头肯定。
第四十七章 抢宝
陈浮生看得分明,在唐轻风背后露出一截半尺长的竹竿,正是被凌虚子随手抛弃的那一部分。
原来这个凌虚子也同样会《青蚨剑典,他这最后一记杀手锏乃是趁唐轻风看到胜望在即的松懈时刻,将这最后一截竹竿用飞剑之法打出。
至于那一根腰带不过是掩人耳目迷惑他的障眼法罢了。
真没想到玩了一辈子鹰,今天让小家雀给啄着眼了。唐轻风顺手拔掉插在背后的竹竿,也不处理伤口,咬牙切齿赞叹一声。
凌虚子收了腰带,和唐轻风一般从袖中掏出一把匕首,低眉敛目,也不在乎那一截竹竿,那竹竿本质普通,只是临时被他祭炼了一下,也就只能用那么一下。
不过结局已经很明显了,对方秋水剑丧失,又受了伤,再也不是他的对手,因此他也乐意和对方多说几句,顺便消耗一下对方力气和精血,免得他来个鱼死网破玉石俱焚。
你早就应该想到的,你的《青蚨剑典就是从我林家得到了,虽然灭门的时候,我还年幼,你也应该提前想到我也练习了飞剑之术的可能性,今天落败,你须怨不得别人,一切都只是你自作自受罢了。凌虚子冷声说道。
谁能想到,你明明修炼了飞剑之法居然冒着生命危险,藏着掖着不肯使出来,偏偏要用根竹竿掩人耳目。然后趁我一时松懈的时候再突然发力,心机够深,我比不上你,今天算是从你这里学了一课。
讲到这里,唐轻风认命般地摇了摇头,再次开口:不过今天我也教你一个道理,如果有下次,不要再这么废话了!
一直提防着对方的凌虚子,在对方刚刚开口的刹那,身形就猛然后飘,果然唐轻风那黑衣之下顿时膨胀起来,然后就是一股绿色烟雾对着凌虚子喷去。
是毒烟。凌虚子和看客心中同时掠过这个念头,毕竟蜀中唐家赖以成名的就是暗器和毒药了。
凌虚子自然不肯和这看起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的烟雾接触,右掌轻拂,暗运内力,将其拍散。
然而就看到唐轻风头上脚下纵入江水之中,空留下一声冷笑: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小辈,咱们有缘再见。
瞬间不见人影。
局势一波三折,完全出乎大家意料之外。谁能想到唐轻风居然施展出了传说中的仙人飞剑之术,更没想到有了飞剑的唐轻风居然会被凌虚子彻底翻盘,更没想到,眼看必死无疑的唐轻风居然要当众玩起了水遁。
但同时不知有多少心思灵敏的人想到:机会来了。
不错,那个唐轻风可是会传说中的飞剑之术。
飞剑,那可是飞剑啊!
虽然说对方不太可能在身上带着秘笈,但是万一有呢。
而且就算没有,最起码,唐轻风本人就是一本活秘笈啊!
平日里大家忌惮唐家的势力和实力,但是现在唐轻风可是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落水狗,受了伤不说,兵器也丢失了,在水里面无论是暗器还是毒药可都起不上什么作用,再毒的药物稀释上千倍就连一只兔子都毒不死,难道他还能把一整条江变成毒药吗?
蜀地江水泛滥,在场的江湖豪客中可是有不少都是练过水下功夫的,在水里面可是真正的如鱼得水。
而且得了秘笈还怕什么唐家报复,大不了老子离开蜀中看你还能拿我怎么办,或者干脆找个地方藏个一二十年,等到飞剑大成了再重出江湖。
彼此对视一眼,发现大家心思一致,也不多说,直接跳进江里。
看着这饺子下锅的情景,凌虚子也不免有些后怕,身子轻轻飘向老和尚。
自决斗开始就闭目养神的老僧缓缓张开眼睛,看着那些疯狂的江湖豪客缓缓摇头,活了近百年的老家伙,这种场面也不是第一次见了,虽说我佛慈悲,但世人自愿跳入那阿鼻地狱又能有什么办法。
只是淡淡问向凌虚子,凌虚施主,你不跟着去看看唐施主的情况吗?
凌虚子急忙摇头,开什么玩笑!他自然清楚这些人打得什么心思,虽然实力远超这些人,但面对这些癫狂的家伙,就连他也不敢轻撄其锋,至于追逐唐轻风,还是算了吧,下了水,他实力最起码减少七成,到时候说不定他也和那个唐轻风一样变成了猎物,而且既然他们连唐家都不在乎了,一个青城剑派对于他们而言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况且就算这一次唐轻风侥幸逃得了性命,但他本来就受了伤,心神相系的秋水剑又丢失了,再加上被人追逐,没有时间养伤,实力能保留一半就算顶天,下一次遇上一剑斩了就是。
至于《青蚨剑典,凌虚子轻轻一笑,暗自想到,随你们去抢,等到了手你们才会知道掉进了一个多大的坑。
陈浮生身边的少年呆呆地看着江面,他们这是怎么了,怎么像疯了一样地往江里面跳呢?
格老子的,还不都是为了那个所谓的《青蚨剑典,中年大汉舔一舔厚实的嘴唇,一脸不舍地看向江面,那可是传说中只有仙人才会的飞剑之法啊,那个唐三爷,出身唐家,什么秘籍没有,却还是对这一本如此看重,如果得了,岂不是一步登天?
说到这里,一脸遗憾地摇摇头,只可惜我武功低微,年纪大了,看过的事情也多了,心思也淡了下来,再也没有当初的雄心壮志了,否则,无论说什么都要试上一把。不过,他抬头看向陈浮生,这位少侠,见识不凡,想必手上也有着真功夫,怎么也不下去试上一试?
试一下吗?陈浮生摸摸下巴,意味深长地看着中年大汉,这才开口,不错,宝贝当前,有德者居之,如果错过去了,才是真正的该死。
不再看同样变得目瞪口呆的大汉,陈浮生伸手将斗笠抛出,身子已经在斗笠落下之前钻进了水中。
除了那个老和尚,陈浮生自认在场的没有几个是自己对手,既然老和尚明摆着不插手,那么他自然也不会浪费这个大好机会。
更何况,在唐轻风钻进水中的时候他就用神识锁定了对方,在追踪方面他可是有着天然的优势。
第四十八章 阅卷
在陈浮生观看乐山决斗的时候,锦城贡院之中,乡试的批阅也到达了尾声。
假如陈浮生在这里他就会发现这贡院之中的文气有如一锅热水,已经到了沸腾的时候,显然意味着乡试的最终成绩就要浮出水面。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经过了半个月阅卷,可以说应该选中的举人名单已经确定下来,剩下的就是名次的先后顺序了。
因此贡院的内帘之中,气氛可以说既轻松又紧张。
轻松是因为大体的工作都已经完成,紧张的自然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解元的房师了。
主考官江源端坐在堂上,看着左右的十位同考官,挤出一丝笑容,拱手开口:各位大人,今天就是排定名次了,大家有什么看法不妨直言,只不过我先给大家定个基调,都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意见可以不同,但大家可不能闹翻了脸。
江源也是做过两三次乡试主考官的人了,自然清楚这些考官都是临时从各地选拔而来,彼此之间没有什么统属关系,说话也就没什么顾忌。偏偏文章这种事情,正所谓文无第一,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除非真得有那种超凡脱俗的好文章,否则大家一定会各执己见,从谦谦君子变成菜市场买卖的大妈。所以他要提前给大家打个预防针。
好在经过了这么多天的相处,这些临时抽调过来的考官们,彼此之间还是有些惺惺相惜地,听到主考官的话,纷纷答应下来。
不过这种平静很快就被打乱,这一次乡试选中整整百名士子,后面的还算好说,涉及到最前面的几位,就可谓是各持己见,据理力争。
依我看来,这一篇理辞气清,当点为第一名。
不妥不妥,你看我手里的这一篇大有古仁人之风,在今时今日才是真正难得。
你们两位都错了,还是看我这一篇吧,结构严谨,思维缜密,当真是上上之选。
讨论来讨论去,最终所有的意见集中在了三幅答卷之上。
因此,不得不把最终的决定交付到主考官江源手中。
江大人,您看,这就是我们最终决定的三副答卷,凭文章而言,实在难分高下,都有着被点为解元的实力。只能请您来做最后的点评了。
江源接过弥封好的三张朱卷,映入眼帘的便是高荐二字,显然是同考官们强力推荐的。
他自然早早看过了这三套答卷,此时快速翻阅一遍,心底已经有了底色。
诸位大人,可还记得当日乡试之时,我曾经偕同诸位大人在明远楼下望气,所说过的话?江源将手按在答卷之上,开口提问。
自然记得。说这话的却不是任何一位同考官,而是一位负手站在后面的监临官,当日我听大人讲解了那写文章如同练武的见解,印象极为深刻。
唔,这位李大人倒是有心了。江源点头赞许一声,继续提问,那么想必也还记得我当日,曾经提过的三个人。
自然记得,乃是文克己苏过还有陈浮生这三个人,都是我蜀地年轻一代一等一的才俊。这一次一位同考官没有给林监临开口的机会,抢先回答道,大人的意思是
不错,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文风,这三份答卷,一目了然,从气象上看便一眼可以看出与他们三人当日的文气异象隐隐相合。定然是他们三个人无疑,看来诸位大人果然慧眼识英才,没有错过这几匹千里驹。
适时停顿一下,轻咳一声,看到众人注意力被吸引过来,江源缓缓开口:我倒有一个不成形的主意,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三位考生的身份来历,我们何不干脆看一下他们本身原来的答卷,这朱卷毕竟隔了一层,不能完全将其表现出来。
大人,这恐怕不行吧?虽然是疑问句,却是不折不扣的反问语气,刚才开口的监临官林虎忍不住硬着头皮开口,下官虽然是一介武夫,但也知道这朝廷规定阅卷的时候用得只能是誊录的朱卷,而不是原本墨卷,咱们这样,恐怕于法不合。
这不用担心,江源摆摆手,毫不在意,朝廷做这规定,为的就是担心有人会从笔迹之中推测出考生的身份,私相授受,影响了科考的公平性,但现在我们人都选出来了,差的只是前三名的顺序问题,平心而论,其实选拔人才的任务已经结束,而且既然人都猜出是谁了,也就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可以大方灵活一点,毕竟以字观人,考生的字也是学识水平的一个部分,只要我们问心无愧,这些还是没有问题的。
他是主考官,又有着深厚背景,眼见拿出了过得去的理由,其他人自然不会反对他,更何况他们对于这三个人也是充满好奇之心的。
看到众人不再反对,江源拆去弥封,将考生信息显露出来,果然是文克己苏过陈浮生无疑,倒是让众人再次称呼一声大人眼力高明,远非我等能及。
这时候早有人拣出了三人的原始墨卷呈上前来。
大家都有着几十年的文章火候,眼界自不缺乏,这三份答卷果然与众不同,别具气象。
江大人,这三人如何评判还望大人指点。
江源爱不释手地抚摸答卷,缓缓开口:文章本身高下难判,那么评判的标准就是看他们三人一身才学与题目的契合程度如何了。
言及于此,顺手一抖,这个苏过不愧为苏家嫡传,这一手书法,虽是楷书,但笔法自然不拘多带行书意,笔圆韵胜。文章也是走得意在理先的路子。至于这个文克己,一手楷书走的是最为正统的严谨一路,文章精义也是如此,这个陈浮生则是仿佛钟元常,平淡率真,浑然天成,文章也是理气相生。如果是平日里指点文章,或者看他们三人前路,我会按照苏陈文三人排序,只不过这是朝廷的抡才大典,而不仅仅是考校文章。就只能委屈一下苏过,让他排在最后,把解元让给陈浮生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