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御炎
每到这个时候,萧如薰就会半躺在炕上,靠着软垫,吃着水果和糕点,身后侧有两个内侍为他按摩,一个揉腿,一个揉肩,手法非常精熟老练。
身边还有人伺候着,萧如薰想吃什么喝什么,李胜都会飞奔着给萧如薰弄来,御膳房的厨子全天候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待命,最主要的就是给皇帝服务,给其他人准备饭食那都是顺带的。
乐师们使用编钟,手鼓,古筝,琵琶等乐器演奏合鸣出美妙的乐章,舞女随之翩翩起舞,萧如薰自问不是一个懂音乐的人,不是唐玄宗和宋太宗那种很有文化素养的人,但是这样的享受却一点也不少。
唐玄宗喜欢音乐搞出个流传千古的《霓裳羽衣曲,亲自编排,盛况空前。
宋太宗喜欢音律,亲制了二十九首曲破,还自己用琵琶弹,萧如薰没有这种能耐,也只好这样听着,这样享受着。
对于皇帝来说,任何享受都是应该的,不过萧如薰不常听这些舞曲,偶尔听一听,过程也不会超过一个时辰,他就回去批阅奏折继续工作了,像唐玄宗那样荒废国事的行为,他是做不出来的。
此时此刻也是一样。
午后,萧如薰招呼着一群人离开皇宫,出了京城,向京师西北郊外的马球大赛场前进。
一路上外交部的翻译人员还在不断的给那些外藩君主们介绍大秦的马球是个什么运动,等这些君主们抵达大赛场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这里能承载数千人一起观看,场地极其庞大宽阔。
随后,连续三场激动人心的马球大赛就开始了,比赛过程惊险刺激,欢呼声此起彼伏,和大秦官员百姓不同,一开始外藩君主们并不太明白这个游戏怎么玩。
但是很快他们就看出来了,就是两队人骑马玩球,然后把球打入对方的球门里这样子,谁的骑术牛逼,谁的控球能力强,谁就是胜利者。
比赛对抗十分激烈,过程惊险刺激,早已熟悉的大秦百姓们热烈的欢呼着叫嚷着。
每当球队进球的时候,他们就会欢呼叫嚷甚至是尖叫,外藩君主们一开始不明白,但是很快就被这样的氛围给感染了,随着整个场合一起欢呼叫嚷着。
这里不仅有军队,有官员,还有大量的百姓,萧如薰对身边的外藩君主们说,这叫做与民同乐,是非常好的事情。
外藩君主们感觉非常新奇,还有不少人感觉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经过激烈的角逐,夕阳西下时分,四支参赛队伍决出了最后的胜利者,胜利者不是骑兵部队,而是皇家中央军事学院的小崽子们,这倒让很多熟悉内情的人大吃一惊。
萧如薰作为皇帝亲自给小崽子们颁奖,还给他们送红包,小崽子们兴奋的眼泪直流,整个场合的气氛达到了最高峰。
晚上又是一顿晚宴,晚宴之后,内侍们宫女们早已在宫中准备好了宫廷夜市。
这也是萧如薰亲自吩咐的活动,各种京师里买得到的买不到的商品沿着皇宫的街道摆放起来,点上大红灯笼,将周围照得亮堂堂的,看上去特别有氛围。
对很多外藩君主和臣子来说,这都是第一次新奇的体验,看到那么些东西,忍不住就掏钱买下了,还有不少大秦的臣子和家人门看到一些新奇玩意儿,也忍不住掏钱买下。
如此这般的光景,是朕最想要看到的,天下安泰,海内和平,没有战乱,没有饥荒,这样子一来,朕这个皇帝做的虽然累,但是也觉得很高兴,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了。
萧如薰一边带着外藩君主们逛街,一边给他们灌心灵鸡汤,给这个美好的生日宴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二天一早,萧如薰起床之后,正在洗漱准备吃早饭的时候,李胜就告诉萧如薰,好些个外藩君主请求萧如薰的接见,说有很重要的事情想要和萧如薰商量。
毫无疑问,买卖来了。
一千三百零七 希望之光
有一笔好买卖对萧如薰来说绝对是好事,军火买卖这种事情不仅可以消化大秦过剩的军火产能,还能赚一笔外快。
大秦军火产能到现在为止已经出现了过剩的情况。
就这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萧如薰引入责任制和绩效制还有保密制管理制度,生产使用流水化生产,并且引入在缅甸就开始发展的模具概念,使得大秦的部分传统兵器的产能大大增加且质量上佳。
火器产能方面也是如此。
鸟铳生产早就不是问题了,大秦的官办火器作坊足足有十七个,分布在京师的郊区各个角落,距离京师有一段距离,相当的安全,其中大部分都是鸟铳作坊,光启式燧发铳的作坊只有一个。
技术上的革新没有那么简单,不是一拍脑袋一张嘴巴就能说清楚的,一个道理说出来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经验总结,还有大量数据的记录。
关于数据记录这件事情,一直以来都比较特殊。
阿拉伯数字在数学运算方面比较方便快捷,它在宋末元初时期传入中国,但是中国古代长期有自己的一套运算模式,明朝之前以算筹为主,明朝之后以珠算为代表,阿拉伯数字一直到近现代才在中国推广开来。
萧如薰招来了利玛窦,让他详细给自己讲一下阿拉伯数字目前的发展情况,从利玛窦的叙述中,萧如薰得知目前阿拉伯数字已经有了123456789这样的明确概念和表述。
利玛窦详细的向萧如薰传达了这样的概念,并且称赞了中国的算盘和算筹,说他也对这样的计算方式感兴趣,两且中国和他们的国家采用的恰好都是十进制,学习起来一点也不难。
萧如薰对于是否推广阿拉伯数字没有太多的想法,觉得一切顺其自然就好,中国有自己的计算方式这没什么不好,将阿拉伯数字作为一种奇闻异事放在教材里教给幼童,让他们自己学习自己比较就可以了。
不过九九乘法表萧如薰还是弄了出来,并且明令下去给每个教育部的官员知晓,告诉他们,九九乘法表是必须要推广学习的,确保每个在新式学堂里学习的幼童都能背出九九乘法表。
不过赵士祯倒是对阿拉伯数字的计算方式很感兴趣。
中国传统的珠算是从高位到低位的计算,而阿拉伯数字的加减乘除计算方式是从低位到高位,这样之间的转换让赵士祯很感兴趣,自己学习了之后,还在军工部内部进行小规模推广。
萧如薰对此持不干预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
对某些老学究听说这个事情以后上表指责赵士祯乱搞的奏表留中不发,就当没这回事儿,自己私下里也会传授给振邦阿拉伯数字的四则运算方法,亲自对他进行数学启蒙教育。
赵士祯不管怎么学习阿拉伯数字和欧洲数学理论,他在军工部的工作做得非常好,让很多人都找不到黑点来黑他,只好用这样子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来黑他。
徐光启被抽调出去负责治蝗大业之后,赵士祯就被萧如薰提拔为了军工部的二把手,也就是军工部左侍郎,名义上是左侍郎,实际上在徐光启外出工作间,他就是一把手。
这个一把手做得怎么样,萧如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做的的确很好。
他继承了徐光启留下来的成果,将之进一步推广发扬光大。
他带领军工部的技术人员们实现了大量的技巧总结和经验总结,总结出了不少类似于公式的规章制度,萧如薰感觉他好像已经开始向近代科学迈进了。
这并不是玩笑话,赵士祯是个火器专家,原本的历史上他就能一个人仿制成功燧发铳,自己也总结了大量的火器知识流传后世,在那个多事之秋是一个极其难得的科技方面的人才。
乱世出人才,徐光启赵士祯这种人都是上天送给明王朝的希望之光,可是明王朝没能抓住这最后的希望。
它根本也抓不住,真的。
乱世救国,必须要从最上层入手,要把这个已然**的社会彻底收拾掉,重建它的上层,然后逐步由上而下进行改革,萧如薰借着一点先知先觉的优势,成功让大秦大跨步的向未来跃进了。
但是他不是科学家,他不懂技术,不懂科学发展史,没有系统,攀不了科技树,不能亲自带着大秦向宇宙时代迈进,不能让大秦的征途变成星辰大海。
他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带着这个传统而又保守的内陆帝国向希望迈进。
将希望托付给一代又一代的人杰们,给他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给他自己所能给出的引导和方向与目标,把希望托付给他们。
赵士祯没有让萧如薰失望。
萧如薰连着接见了七八个国君,都是来向他求买大秦的制式盔甲兵器,还有火器,尤其是火炮。
这些国君无一例外地对大秦的火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试图向萧如薰购买威力巨大的火炮。
还有国君询问大秦能否按照他们的要求定制一些特殊样式的盔甲,符合他们的审美观的那种。
萧如薰一一与他们细谈。
安南郑主郑松向萧如薰表示希望购买大秦的鸟铳和火炮,还有各式各样的制式兵器与盔甲,询问萧如薰是否可以将这些兵器售卖给他。
萧如薰表示完全可以,大秦可以将这些兵器售卖给你们。
郑松大喜,然后立刻请求开始数量和价格的谈判,萧如薰表示许可,安排了外交部和财政部的专员与他们进行谈判。
接下来除了莫氏和朝鲜之外,其他都来人向萧如薰请求购买大秦最新式的兵器,得到许可之后,纷纷开始和财政部与外交部的人进行谈判,确定数量价格和特殊需求等等。
两三天的时间内,外交部和财政部的官员都在就这方面的问题和这些藩属国的人进行谈判。
有些国家国小贫弱,对相对高昂的火枪火炮的价格难以承受,但是本身又十分垂涎火枪和大炮的力量,对此相当的向往,于是在大秦官员的循循善诱之下,提出了用本国的资源向大秦换取武器的想法。
本国的矿藏,本国的树木资源,各种特殊的大秦没有的东西,他们愿意拿来和大秦交换武器。
一千三百零八 赵士祯的担忧
财政部的官员和外交部的官员对此十分满意。
他们立刻约定了要去他们的国家实地考察的行动,并且表示实地考察之后再确定可以卖给他们多少鸟铳和火炮,他们纷纷表示答应。
其实大部分小国对火枪和火炮的实际需求量并不大,但是奈何他们十分的向往。
尤其是萧如薰安排人带他们出去观看了火枪队和火炮队的实际操练之后,看到了红夷大炮的威势之后,更是对此如痴如醉,无论如何哪怕只是买一门回去看着解馋也好。
他们如此愿意,萧如薰怎么会不卖呢?
很快,大秦就和这些藩属国敲定了一笔又一笔的生意,有些是直接付钱,有些没钱也想要,那就用资源好了。
为了确保这个生意完美的做成,萧如薰抽了点时间去视察军工部的生产状况怎么样。
赵士祯亲自前来迎接萧如薰,陪同萧如薰视察了军工部直属的生产作坊,以及其余十六个火器作坊。
诸多藩属国对我大秦的火器相当的垂涎,仅仅安南郑氏就订购了鸟铳两千支,弗朗机铳五十门,威远将军炮二十门,还有三门红夷大炮,阮氏订购的数目不会比郑氏更少。
剩下诸如老挝等国也各有订购,估计总共能到两万支鸟铳左右,弗朗机铳会达到三百门左右,红夷大炮也有十门左右,军工部作坊眼下的产量刨除军队需求之外,可以达到这个要求吗?
赵士祯陪同在萧如薰身边,默默的算了算。
回陛下,眼下各作坊全力生产的话,每月可以制作三千支鸟铳,一百门弗朗机铳,红夷大炮十门,光启式燧发铳一百支,这些藩属国的需求,咱们完全吃得下去。
萧如薰点了点头。
这样很好,不过,这还不够,那些国家一旦尝到了甜头,会继续不断地购买咱们的火器,需求量会变得很大,这就需要增加更多的军火作坊和工匠,也需要你们保持稳定的产量,未来,朕还打算把大秦的军火卖到更多的地方。
萧如薰这样说,赵士祯稍微皱了一下眉头。
萧如薰注意到了。
皱什么眉头,朕说的不对吗?
臣不是那个意思。
赵士祯忙说道:只是臣有些担忧,这些藩属国大量购买大秦的兵器,武装自己的军队,会不会变得有威胁,从而威胁到咱们大秦呢?咱们的火器的威力有多大,咱们自己最清楚不过了。
萧如薰笑了。
常吉,你觉得朕为什么会允许让他们购买大秦的军火并且让他们买的越多越好吗?
臣不知。
赵士祯的疑惑其实也是现在部分臣子和武将的疑惑,对于萧如薰一力推动的军火贸易这种事情他们都很是不解,觉得国家利器怎么能轻易授予旁人呢?这样不就给了他们增强军队战斗力威胁大秦的机会吗?
萧如薰对此表示,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点子上,很傻很天真。
常吉,你说,咱们大秦的军队是如何精心训练的?
赵士祯亲自观看过大秦新兵的训练和战兵的日常训练,对那种强度的训练甚为赞叹,觉得这是大秦军队百战百胜的最大依仗。
大秦军队的训练十分精良,精良之程度远超历朝历代官军,就算是臣这种对练兵并无太多研究的人也能看出来大秦军队的精锐。
对啊,大秦军队是何等的精锐。
萧如薰开口道:你能看出来,朕自然也能看出来,你说,朕把大秦军队的全套装备分别给到一支民兵团练和白虎营的一支军队手里,两军人数相当,武器相当,谁会战胜?
自然是白虎营。
对于这种事情,赵士祯连想都不用想,没有经过什么训练的民兵团练怎么可能和经过如此精心训练的大秦正规军相提并论?就正规军那种战斗组织度,一百个人干他们三五百人不成问题。
等等
赵士祯忽然明白皇帝的意思了。
明白了吗?
萧如薰笑着看向他。
赵士祯点头了。
臣明白了,陛下所言极是,不论他们得到何种兵器,装备如何的优良,但是如果使用兵器的人是一群乌合之众,那么他们也一定不能取得胜利,面对我大秦天兵,会望风而逃,一溃千里。
萧如薰满意的点头了。
满清末年不就是如此吗?
清军的装备没有一样在洋人之下,从开始到结束,装备从来就没有落后到会被吊打的地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