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马前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咱们大明可不许私人大量购买土地,对官员的管束更加严格,我就是想,也做不成啊!马磊笑道:我家倒真是种地的。

    没有让你购买土地,但你可以租啊!岳开山道:我已经准备实施这项政策了,不管是谁,到我们涔州来种地的话,都可以大规模地租给他地。他只要交租金就好了。土地的所有权仍然是朝廷的,你只是租用罢了。

    这样的话,只怕租户担心官府随时都有可能夺佃呢,以前地主老财经常这样干!马磊家不愧是种地出身的,一语就说到了关键的所在。

    我们是朝廷,不是地主老财。岳开山正色道:朝廷会正式跟这些人签定合同,我准备一签就签个三五十年,这样租了土地的人,可以放心大胆地在上面经营,我们大明可是最重契约精神的,白纸黑字落下,谁敢反悔?

    郡守,这可是开了我大明土地政策的先河,会不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马磊担心地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倒真可以动员家族里的人来这里租种土地,您也知道,我家里世代种地,但沙阳那地,人多地少,虽说吃喝不愁,但想要发家致富,可还真是不敢想。

    这一次去虎牢会议,商讨大运河的利益分配问题,首辅也会到的,我会跟他正式商量这个问题,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岳开山道。




1879:善始善终
    虎牢郡处于原秦地的腹部,在前秦时期,这里以及其周边的几个郡治便是重要的产粮区,也是大明这十几年来重点经营的地区,这里开发较早,不但农业发达,商贸也极为兴盛,在永平郡直通虎牢的铁路通车之后,这里的繁华更上一层楼。已经隐隐有了与大明本土比肩的趋势。

    大明开凿西地大运河,起点便是虎牢郡的秀水河,这条发自横断山区的河流,在过去曾经是沿岸郡治一个颇为头痛的大难题,一来他为河流周边的地区提供了丰沛的灌溉水资源,但另一方面,当他发起怒来,又成为了洪涝的重灾区。

    开凿西地大运河,给秀水河找到了一个泄洪的渠道,对于虎牢及周边地区而言,是一件一劳永逸的大好事,这也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原因。

    治理好了秀水河,使其不在雨季泛滥,对于这些郡治的官员而言,也是一件足以千秋万代留名史册的好机会。这也是他们在岳开山提出这个建议之后,大力支持的原因。

    像这样大的工程,想要依靠一地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过往,他们也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每到雨季,所有官员以及沿河百姓无不如临大敌,但随着西地大运河的日渐延伸,今年的秀水河特别地听话和安静,雨季已经过去了,虽然大水仍然如同以往那般,但却再也没有破堤而出,在两岸堤岸的束缚之下,多余下的河水,延着开凿出来的河道倾泄而下,使得这一重要的产粮地区这些年来第一次安安稳稳地渡过了这一次的雨季。

    运河总公司便设置在了虎牢郡。

    西地大运河即将贯通,由运河总公司发起的沿运河两岸的各郡治官员,以及总公司的大股东们齐聚虎牢郡,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次庆功的大会,当然也是一次品评功劳的大会,还是一个分赃的大会。

    西地大运河抛开其在政治之上的庞大影响力,在经济之上也是钱景光明。从此以后,无数的船只将往来与运河之上,使得西地的物流将大大地踏上一个台阶,金钱自然也就是滚滚而来,但如何分配这些收益,却还是需要大家坐下来好好地谈一谈。

    就运河总公司而言,他们可不希望各郡治都在自家的地盘之上设卡收费,如此一来,运河之上关卡林立,将极大地抬高使用运河水力的成本,成本一旦过高,超过了商人们的底线,那么使用运河的兴趣便将大大地降低,一旦利用率不高,那无数投资者的权益就无法得到有力的保护了。

    但每一次郡治又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谁不想从这场盛宴之中分得一杯羹呢?大明朝廷对于地方主官的考察,经济民生的发展占了最大的一块比重,地方收入上升,百姓生活提高,是衡量一个官员能力的标准,财政部弄了一套具体的测算数据,在这些数据统计面前,任何多余的辩解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都以数字说话,所以现在大明的官员们一个个可都没有那么清风霁月,君子耻以言利,反而一个个都是锱铢必较。

    朝廷是运河总公司最大的股东,金景南此来,既是作为最大的股东代表,也是为了压场子,在尽可能地情况之下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当然,有些期望过高的人,自然不可能得到满足。

    对于虎牢郡郡守唐惟德而言,运河的收益他还真不怎么在乎,因为他这里便是运河的发源地,来自西部所有郡治的货物,最终都会在他虎牢中转,这已经能给了带来巨大的收益了。而另一个不在乎的就是涔州郡守岳开山,他最需要的是运河的水,能够解决他涔州长年干旱的问题,解决了这一点,涔州自然而然地就会发展起来。而有了运河这个便捷的通道,他涔州的货物也可以很快地通过水道运出去变现。

    所以在其它人开始在会议之上吵吵嚷嚷地争取各自的权益的时候,他们二人却只是含笑旁观。金景南不着急,反正不管他们怎么分配,最后属于朝廷的那一块,谁都不敢少了他的。而涔州注定会是在这场利益分配之中所得甚少的,反正岳开山的着重点也没有在这上面,自然也无所谓。

    首辅,对于我们涔州而言,我认为这样的土地政策是最适合的。小房间内,岳开山正侃侃而谈。大明本土很多州郡苦于地少人多,又受困于朝廷的严禁土地兼并政策,不能大规模地经营土地,总的说来,我是坚定支持朝廷的土地政策的,所以我便想了这样一个折中的办法,我认为这是解决我们涔州土地问题的最佳办法。

    金景南沉吟着道:以租代售,但这期限太长了啊,一下子便是好几十年,这与卖了给他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还是有区别的,首辅。岳开山道:至少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在朝廷的手中的,如果租赁的期限不够长,那些投资农庄的人,又怎么肯花大价来兴修水利等一些固定设施呢?他总要考虑一个投入与回报的问题。

    慈事体大,我回去之后再与政事堂各位商议,再看陛下是什么意思。金景南道。

    首辅,现在我们涔州兴建了许多的农庄,那些人犯,还有外来的奴隶经营得还算不错,但也仅仅是不错而已。毕竟是被强迫劳动,您不能指望他们有多少主观能动性,但如果是有人来租赁这些土地种植的话,产出越多,他们的收获就越多,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你确定会有人来租你这些土地?

    如果是以前,我不敢作如此想,但运河马上就会通航,涔州不再受干旱之苦,以往的那些土地马上就可以变成水浇地,而且是连接成片的,我相信一定会有人看到我们哪里的前景的。岳开山道:如果朝廷通过了这项政策,那么在未来的三年内,我敢保证,涔州不但不用朝廷再救济,反而会成为朝廷的又一大粮仓。

    说到这里,金景南不禁心动起来。

    战争将会在不久之后爆发,按照陛下以政事堂以及军队的整体预估,这场战争,恐怕要持续数年以上才会最终见一个分晓。接下来的几年之中,朝廷注定是要持续大规模地用钱的,而粮食,毫无疑问是战争之中的硬通货。战争年代,只要粮食充足,心里便不会慌。虽然现在大明年年丰收,看起来并不缺粮食,但老天爷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万一来一个天灾,便很有可能出现问题,如果能多一个粮食产地,总是好的。

    这件事情,在原则上我是支持的。金景南也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想到这里,心中其实已经有了决断。正如岳开山所说,只要将所有权仍然握在朝廷手中,那么朝廷便有着主动权,并不怕以往那种土地严重兼并的情况出现。

    多谢首辅,那我便静待好消息了,回去之后便做一些相应的准备。岳开山顿时喜笑颜开,我其实在涔州一直在进行土地测量工作,也选定了不少的区域,只要朝廷政策一下来,我哪里便马上可以开动了。

    前期工作可以先做起来。金景南道。

    岳开山连连点头,相对于第一任首辅权云,金景南的手段要强硬得多,一件事情只要他认准了,那么在政事堂之中通过便问题不大,至于皇帝那里,岳开山也已经写了详细的奏折,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楚明白,在岳开山看来,只要政事堂通过,那么皇帝那里,应当不会有太多的阻碍。

    首辅,战事,今年会打起来吗?敲定了这件事情,岳开山松了一口气,又关心起整个天下的大局来。

    估计今的大战不会有了,但小打小闹肯定会多起来。金景南道:其实今年边境之上的冲突已经愈来愈多,齐国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了。

    那昆凌郡那边?岳开山还是很关心自己战斗过多年的地方。

    昆凌郡那边朝廷会在近期做一些人事上的调整,主要还是行政上的,朝廷现在已经在开始为接下来的大战作准备了。金景南道。

    不知是谁去昆凌郡?

    此事政事堂还在讨论之中,争论颇大,最终还是会提交两到三个人选由陛下来圣裁吧。金景南笑道:你还愿意回去吗?

    岳开山一楞,但马上摇了摇头:涔州现在正是关键的时刻,我还是习惯做一件事情有始有终,如果您是在征求我意见的话,我还是想留在涔州,首辅,这可不是我怯战,事实上我比任人都想尽快灭了齐国。但即便是在涔州,我想我如果把涔州建设成为真正的西地江南,对于国家的帮助,也应当不会小。

    如果所有的官员都能如你这样想,那大明就真的不用愁了。金景南笑道:现在很多官员都认为灭齐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家都想去取战功呢!

    切不可小瞧齐人。岳开山摇摇头道:还是要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

    放心,陛下很清醒,政事堂也有艰苦的打算。



1880:笨人笨办法
    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之声,浓烟,尘土飞起,遮天蔽日,秀水河的一段被挖得半空的堤岸彻底崩塌,露出了一个大大的豁口,河水顺着这个豁口倾泄而出,不停地洗涮着那个缺口,缺口愈来愈大,水流亦愈来愈粗,豁口被破开的也越来越大,一路垮塌到了预定的地方之后,条石砌成的碍碍收住了河水

    河水顺着这个豁口,灌入到了运河水渠之中,一路奔腾向下,堤岸两侧,响起无数人的欢笑之声,人们在堤上唱着,笑着,跳着,几年来的辛苦,今日终于大功靠成

    岳开山看着那些奔涌而下的河水,只觉得眼睛有些发热,鼻子有些发酸,他梦想的这一切,终于变成了现实,一条横跨整个西地的运河就在他的眼前变成了现实

    也只有在大明,才有可能完成这样的宏伟工程因为有了他,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改变,贫穷将会慢慢地被克服,只要再给过一些年的努力,涔州未尝不会像大明本土那样富裕

    要几天时间,水才会抵达我们涔州那边?他转过头来,问站在身边的大匠

    岳郡守,以水流的速度,大概十多天吧,便可以抵达涔州大匠回答道

    什么时候水里可以行船?

    岳郡守,这我可说不准!大匠接着道这沿途上千里,有很多是故往的河床,也有很多是新挖开的新河道,如此大的水过去,谁也不敢保证这些地方会发生些什么,其实让这些水平稳地运行个把月之后再行船,才勉强算是安全

    开山,现在水流甚急,一路下去,恐怕还会有不少地方会出现崩塌,溃堤等现象,沿途州郡此刻都动员了大批人在堤上守卫,你涔州想来也作了同样的布置吧?金景南问道

    岳开山点了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非常希望马上就泛舟西去,直抵涔州

    多等一些天吧!金景南笑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知道你急迫的心情,所以已经安排好了一艘快船,等水势一平稳,便载你西去,如何?

    首辅考虑得真是周到!岳开山大喜,赶紧拱手致谢

    金景南一笑而过转身看着身边的唐惟德道:唐郡守,水闸什么时候能完成最后的建设?

    唐惟德道:水闸因为全部采用钢铁铸造,还需要不短的时间,而且最后的安装,恐怕也还需要大费周折,最早也得半年之后吧,会尽量赶在枯水季节之前完成这一切,等水闸完成安装,这个临时的破口就会重新被堵上说到这里,他指了指不远处的大堤之后,堆着的一个个硕大的钢筋水泥铸就的三角锥体等水闸完工,我们就可以适时调节运河里的水师,也可以在秀水河泛滥的季节开闸调节水量,首辅,一条运河,可不仅仅是方便了运河两岸的百姓,灌溉了沿岸数百万上千万亩的良田,可也让秀水河两岸的百姓不再受洪涝之苦,一劳永逸,这将是永垂青史的壮举啊!

    一切功劳皆在陛下金景南朝着越京城方向拱了拱手,众人也是依样学样

    政事堂以首辅为尊,这条运河,不但会承载着陛下的英名,首辅的名字也会与这条河一样,万古长存的唐惟德笑着道

    金景南大笑,能翼附于陛下之后,金某此生足已不过各位啊,不要以为运河通了就万事大吉了,以后的事情还多着呢,我可是听大匠们说了,每隔上一些年,运河就要清淤,否则就会影响通行

    首辅说得是,运河的水流太平缓了,不像秀水河,水流湍急,能将泥沙一并冲走,进入运河的水流夹带的泥沙,在千里奔行之中会慢慢地沉积下去,所以每隔几年就要清淤一次,不过这些淤泥可都是上好的肥料,清出来之后,大可以用来改造那些贫瘠的土地,也算是一举两得岳开山笑道

    你这个挖掘运河的首倡者,倒是清楚得很金景南大笑

    唐惟德有些羡慕地看着这两人,如此千秋万代的工程,皇帝陛下自然会名垂青史,而首倡者岳开山,具体执行者金景南,他们的名字也将与这条运河永远地联系在一起

    十天过后,急不可耐的岳开山登上了一条快船,满怀着激情和一肚子的发展大计一路向西齐聚在虎牢的众多郡州的高官以及运河的股东们,也一个个满意地各奔西东,不像那些当初投资铁路的人,很多年后才看到回头钱,这条运河的未来,却几乎是瞩目可及的

    当然,这十多天里,岳开山也没有放过这些有钱人,不断地向他们兜售着自己在涔州的规划,引诱着这些家伙们带着他们的金钱,或者带着他们的人丁,奔赴西地,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西部大开发

    就在岳开山一路引吭高歌壮怀激烈地奔赴涔州的时候,在秀水河的发源地,横断山区之中,一支马队正在崇山峻岭之中一路穿行

    这是慕容海率领着的军队历经数年的在横断山区的战斗,明军终于一点一点地夺回了这里的优势,并开始稳定地向着齐国一方推进

    拓拔燕,慕容海,这对昔日战场之上的好兄弟,好战友,现在早已经变成了不死不休的敌人

    作为跟随拓拔燕多年的人物,慕容海深知自己与拓拔燕相比,在用兵之上有着很大的不足连大明皇帝都称赞拓拔燕用兵如同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人物,慕容海从来都没有想过与拓拔燕在这个方面一较长短

    他用的是笨办法

    为了克制拓拔燕的军队,秦风重新征召了蛮族,这些当初被分开安置在大明各地的蛮人汇聚到了慕容海麾下之后,很快便重新恢复了战斗力,只不过他们现在战斗的目的已经完全改变了融入大明的这些年来,他们的生活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穷困离他们已经愈来愈遥远,但蛮人的身份,却仍然让他们与大明本土人有着天生的一层隔膜

    他们想要改变这一切,让所有人都认可自己,让自己的后人,能与周围所有的人打成一片而不再承受异样的眼光,那么,军功便是最简洁的一种手段他们这一代人,已经不可能用其它的方法来改变自己了,但却可以寄希望于下一代

    慕容远的成功,让这些蛮人们看到了希望

    既然慕容远可以,那么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可以呢?

    所以征召令一下,蛮人应者云集,慕容海可是优中选优的挑了五千人蛮人撇开其它的战斗力不说,他们那种在崇山峻岭之间纵马飞奔射箭的本事,却当真是独步天下当年与太平军的战斗,如果是发生在山区之中,那胜负之数,当真还不好说,不过当他们下了山,到了大平原之上与纪律森严的太平军步卒作战的时候,他们便已经抛弃了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以己之短,击敌之长,焉能不败?

    这一次,他们到了横断山脉之中,却又似乎是回到了当初的老家
1...10001001100210031004...10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