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安抚使,我们去哪里?校尉刘广均,正是当初那到险些孙承龙干掉的那一哨的哨长
我们回上京城去!杨闯道:孙大将军要败了
能逃回上京城,对于这些人来说,自然是好的,但刘文均却神色黯然地道:安抚使,您能回去,我们却是回不去的,卫大将军早就在上京城外划定了区域,没有人能越过这道生死线进入到上京城,据末将所知,从相州城回去的人,基本上都没有能进入上京城,而流亡于外,终究是死路一条我们这些梁过时疫的人,更是不会为上京城所容
杨闯沉吟了片刻道:我好不容易将你们保下来,自然就不会放任你们不管,不过你说得也有道理,想将你们也带回上京城去,我们就得想想办法了,或者,立上一功,就有了说辞了
能立什么功?刘广均叹息道:连孙大将军都要失败了
杨闯眼光闪烁,刚刚的情报说,孙大将军虽然要败了,但他们作战十分勇敢,已经将所有的明军都吸引到了战场之上,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悄悄地出城,绕到明军的后方,袭击他们一次,然后再逃之夭夭,想来他们也追之不及
听到杨闯的说法,刘广均不禁哑然,安抚使这不是在说梦话吗?完全就是一个军事上的门外汉才会说出这种莫名其妙,完全是自取死路的计划来
不过不等他出言反对,杨闯已经是兴致勃勃地向外走去:刘校尉,集合队伍,咱们走等立了功,我就能带你们回到上京城,到了上京城中,有本安抚使照拂你们,保管你们什么事儿也没有
事已致此,刘广均也懒得再分辩什么了,左右不过是一个死嘛,跟着杨闯去胡闯,那自然是死路一条,可就这样逃回去,就能免过一死了?
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那还不如死得壮烈一些这样自己在上京城中的家人至少不会受到牵连马向东的连座之策,可是恶毒无比的
这半夜,是刘广均做楚也无法想象的,他们此行,竟然顺利无比所过之处,不但没有明军的部队阻截,竟然连他们的斥候也没有看到一个,他们顺风顺水的绕到了战场的后方,然后他们顺风顺水地打劫了一处收容营,那里面,出了一些染上时疫的本地百姓之外,便只有一些手无寸铁的医师
在杨闯的指使之下,他们绑了这里的十几个医生以及数十个普通医护兵,抢了一大批治时疫的成药,然后在夜色的掩护之下,向着上京城方向狂奔而去
顺利的让刘文均完全无法想象他从军多年,从来还没有碰到过如此诡异的事情,他无法明白这一切都是如何发生的,最终,他只能将这归结于杨闯的洪福大运,这位在刀口之下救了自己的安抚使看起来真是一个有着大福运的人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在他们离开这个营地的时候,鹰巢的人正在默默地注视着他们
孙承龙终于没有看到第二天的太阳升起
誓死不降的他带领着最后的后凤军发起了最后的冲击,当他倒在秦风的亲卫副统领慕容海的大刀之下的时候,身上已经中了数十箭,这位老将倒在了黎明即将到来的前一刻
相州守军,全军覆没上京城的北大门被彻底打开
第一千六百零四章:尘埃落定
这是秦风经历的最为惨烈的战事之一,其激烈程度,较之当年的横甸大战亦不惶多让,只不过,当年的横甸之战,秦风处在一个极其不利的位置,胜则生,败则死而这一次,他站在了更具优势的一方
他没有像邓朴那般让胜利从自己的手里溜走,顺利地击败了孙承龙,但这一战恶战,大明仍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几乎一天一夜不眠不休的恶战,耗尽了每一个参战者的体力和精神,很多士兵,在战争结束之后,第一时候便是就地躺下,然后呼呼大睡这使得来打扫战场的人员,有时候不得不花费一番力气来辩别这些家伙和死尸的区别
这时候最忙的是救护营好在为了应付时疫,现在相州的医师极多,更妙的是,像舒畅和舒宛这样的大拿现在就在这里
有了他们,便可以有更多的人活下来
这其实不仅仅关乎着医术,光是两人在大明甚至于在整个天下的名望,就足以让那些重伤到绝望的人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对生的渴望而有时候,这种求生的意志,比任何药石都要有效
与其它任何一位统治者不同的是,秦风对于人力的渴望极其强烈,对于现在他所掌握的广袤的国土来说,他治下的人丁实在是太少了
这十多年来,征战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战争,消耗的最多不是财富,而是人丁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人是财富的创造者,人丁的减少,使得财富的创造者减少,继而会让财富减少
每一个人活着都有他存在的价值,那怕他是一个残废,因为只要人活着,秦风就觉得他还要可以创造出属于他的那一份价值,他从不把那些残废的人失为负担特别是那些因为战争而失去了劳动力的人
这里所说的失去劳动力,是这些人不能再承担那些繁重的体力劳动,其实,还有更多的活计,可以让这些人去做
比方说,让这些人去担任最为基层的一些吏员这些人在战场之上因为拼搏而受伤,他们具有相当强悍的意志和目标性,由他们去担任一些基层的官员,更能准确地达到官府想要达到的目标这些人,对于大明的认同感,比其一般人来要更强一些,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这个帝国,是因为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打出来的,所以为了维护这个帝国的稳定性,他们愿意再出一把力气
当然,前提是帝国给他们再发挥余热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就此抛弃不管
大明在这个方面一向做得很好妥善的安置这些人,不仅是为了酬谢他们的功劳,更是为了这个帝国的稳定以及竖立起一个榜样为后来者所模仿
做好这一切,这些人便会成为帝国最牢靠的基石,因为他们的利益已经与帝国绑在了一起,帝国在,他们的利益就在,帝国有个三长两短,他们这样的人,必然会首先失去他们的生存基础
当然,十年的征战,这样的人太多了,而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成为一个基层的领导者,那么就需要其它的安置方法了
大明重商,大明的工坊很多,由国家掌控的那些工坊,是必须无条件接受这样的一些人加入的,在这些工坊里,他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对于私人的工坊以及商铺,亦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达到一定规模的工坊,商铺,商会,必须拥有一定数目的伤残退役士卒并保证他们的收益与正常人相当帝国同时也鼓励他们招受更多的这些人进入他们的产业,并会因此而享受到政策或者税收上一些优惠
这是一套一揽子的相当复杂的政策体系,当然,秦风向来只是提出一个模糊的概念,然后就甩手给他的麾下去将这些模糊的概念变成一条条可以明确执行的政策
他的麾下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让他失望过
在大明的土地之上,因为伤残而退役的士兵,是享受着一般人享受不到的荣光的,你绝不会在大明的土地之上看到一个因为伤残而失去劳动力的人会当街乞讨
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金景南的都御史衙门是不惮于弄几个失职的官员来警告其它人的
陛下,各营将领们统计的伤亡数字已经送来了乐公公的声音有些颤抖,脸色也有些沉重
秦风伸手接过了那薄薄的一卷纸,纸虽轻,但上面承载的却都是一条条鲜活的性命,其实不用看这些,秦风也知道,这一战他的麾下伤亡颇重
楚军的抵抗是出乎意料的强烈两万火凤军更是全军皆墨,没有溃散,没有逃亡,直到最后一个还能战斗的人倒了下去之后,战争才算真正结束了
两万火凤军,最后幸存下来的不到五千人,现在都躺在伤兵营里
三万常备军,当场战死的超过了一半,最后有一部分溃散逃逸,剩下的也都躺进了伤兵营
将领们明显对于楚**队的强力抵抗有些准备不足,自从大明进军楚国以来,他们几乎没有遇到过什么像样的抵抗,所过之处,要不是闻风而降,要不然就是逃之夭夭
这样的一场战斗,让所有的将领对即将到来的上京城之战,显得无比重视了起来,因为现在的上京城中,还有七万火凤军,以及超过二十万的常备军,哪怕那些常备军基本上都是刚入伍不久的新兵由此及彼,由不得这些将领们不重新审视他们眼中的待宰羔羊
苍狼营战损几近一半,如果不是江上燕的后期加入,秦风相信他们的战损会更高,锐金营战损超过了一半,因为他们以一己之力挡住了楚军右翼的的敌人矿工营损失最为严重,五千重甲步兵,损失达到了三千人在这场战斗之中,损伤最轻的就是江上燕的骑兵部队和烈火敢死营了,毕竟相州军队已经没有像样的骑兵了,郭仪的一万火凤军骑兵折损在高梁河北岸,对于明军来说,简直就是最大的幸运,如果在这样的一场决战之中,郭仪的一万骑兵亦加入的话,鹿死谁手,还真是难说
这是一个建立了一百余年的,实力曾经无比强悍的国家最后的怒火,犹如一个病如膏肓的病人在临死之前的回光返照,看起来强悍无比,其实已经是最后的一点精气神儿了,耗光了这点精气神儿,他便会轰然倒下
越靠近上京城,楚国朝廷的凝聚力便愈强,这是秦风早就料到的事情,想要一场硬仗都不打便击垮一个曾经强大过的帝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已经尽量地将这个范围缩小到了一个不能再小的地步了
陛下,我们几无再战之力了,只怕要在相州休整上一段时间,然后再向上京城进军!乐公公小声地道,他平素对于朝政,军事根本就是不发言,只看,只听,不说但这一次,他决定要向皇帝建方,因为他有些担心皇帝或是因为胜利而信心高涨,或是因为伤亡太大而恼羞成怒,因此决定立刻开拔
中路军现在的损失的确很大,如果让敌人因此而窥知了虚实,集中所有的力量来一次反扑的话,那可就真的前景堪忧了
当然需要休整秦风从谏如流,这一仗打得太酷烈,必须要让士兵有一个休整缓和的机会,弦崩得太紧,会崩断的
听到秦风这样一说,乐公公立时大喜,陛下,现在慕容统领他们已经进城了,医护营也已经有一部分进了城,等他们对城内进行了清扫和消毒之后,陛下应当移居城内
这些你来安排就好秦风笑道:对了,派人去荆湖,告诉皇后和小文小武,可以让他们过来了,时疫,已经基本上被控制下来了或者,我们会在相州呆上很长一段时间的,
是,陛下乐公公道现在中军损伤较重,奴才觉得,还是要再调几营兵上来才好
不必秦风摆手道:杨致和陈志华不日就将完成他们的战略目标,我们已经形成了对上京城的合围,你的担心毫无必要再说了,现在我们不管是从国内,还是从其它地方,都无兵可抽了,别忘了,我们最大的敌人还在一旁虎视眈眈呢,我可不想让他们撕咬我一口
陛下,我们与齐国刚刚签完和平协议!乐公公小声提醒道
秦风微笑着道:乐公,对于我和曹云两个人来说,所谓的协议,只有在对方不露出破绽的情况之下那才有遵守的必要,否则,那便是一张废纸
乐公公瞠目结舌
距离相州城数十里外的高梁河边的老伤兵营,留在这里的医护人员已经没有几个了,只剩下了一些看守人员和大量的伤兵该死的都已经死了,轻伤的也好得差不多了,每天,都会有大明的官吏来这里领走一些人,前来接手的大明官员们,手上都缺乏必要的人手,因此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重伤而又侥幸活下来的人
顾问全副武装地走进了季承养伤的帐蓬
你要走了吗?季承问道
顾问点了点头:我们大获全胜,全歼了孙承龙在相州郡城的大军可惜我没有能参与到这一场大战中去
季承眼神黯然,他最不想听到的消息还是不可避免地传来了
这是大势,你没有什么可伤心的,再者,你现在已经不是军人了顾问体贴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的伤好了,马上就要归队,你好好养伤吧,不久之后,你就可以回家了
看着转身离开的顾问,季承不知说什么好,祝他旗开得胜,自己实在说不出口
活着吧!他轻声地道
顾问转过身来,咧嘴笑道:放心,我命硬,肯定能活着,我还等着你伤好了之后找你报仇呢!
:
第一千六百零五章:山村有大腕
(这两天有书友说明军打得太惨了,伤亡太大,这是不应该的,想着便辩解几句吧,一个国家立国百年,那是有着他的底蕴的,想想南宋吧,被困崖山的时候,还剩多少战力,不也生生地坚持了那么久不是吗?像楚国这样的衰落不过十几年的国家,最精锐的军队真要一触即溃,那才不正常吧!再者了,冷兵器时代,武器装备再领先,还是需要士兵们一刀刀的去砍啊,这可不是美伊战争。)
大明征楚三支大军,除了由秦风率领的中路军是直戳戳地奔着上京城而去的之外,自湘州出发的杨致和自安阳出发的陈志华,都是绕了一个大圈子,所过之处,替那些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的州郡下一个最后的决心。
要么降,要么死,并没有第三条路让他们选择。在赫赫兵锋面前,绝大部分州郡都很自然地选择了箪食壶浆相迎王师,倒是有一些不起眼的小地方选择了对抗,但这样的行为便如同一个小小的石籽被丢进了汹涌的波涛之中,一点小小的浪花都无法激起来便消声匿迹了。
杨致估摸着自己攻打文州的时候才会遇到一些像模象样的抵抗。
巴东县是鄂州的一个小县城,名不见经传,像这样的小地方,明军基本上不会派军队前来进剿,最多派出一小队的士兵携带劝降信前来劝降,当然,如果不降,就会有一支军队前来剿灭,一般情况之下,这样的军队不会超过一千人。
不过事情总是有意外的,这样的一个小城,却迎来了一位大神,杨致竟然亲自带着三千人出现在了巴东县城。
这样的一支军队出现在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县城,而且是由明军大帅亲自率领,当地官员与有荣焉的时候,自然也是吓得魂不附体,明军尚在城外扎营的时候,巴东县令已经率领所有官员和一些有名望的乡绅捧着巴东的土地人口藉册,恭恭敬敬地迎了出来。
当然,少不了一车又一车的犒赏大军的物资。
也不能怪楚国的官员们毫无骨气,在楚国基本上所有国土已经沦陷的情况之下,指望这样一个小县城能挺直脊梁与明军对抗,显然是不现实的。说起来,这位巴东县令还算是不错的了,在明军明晃晃的刀枪之下,虽然脚肚子转筋打着哆嗦,脸色也无比的苍白,但却还是战战兢兢的希望大军不要进城,他一定会配合大军,要什么给什么,不敢有丝毫怠慢。
明军不以为甚,这个小小的县城,城墙不过三米来高,单薄之极,城内不过千来户人家,实在是当不起他们一击,事实上,所有的士兵们都还很疑惑,这个小小的地方,有什么价值值得他们的大将军亲自率军来一趟。
杨致亲卫军统领贾三娘出面接待了这位吓得要死却又不得不来的巴东县令,大军不进城,没问题,你那小破县城还装不下我这几千人呐,你提供粮食物资也行,左右我们也不会在这里耽搁多长时间,不会把你们吃得一穷二白。至于我们有啥要求?只要你将城头上的凤旗换成我大明的日月旗,也就差不多了。
巴东县令向哲没有想到与自己打交道的是一员女将,更没有想到这员女将是如此的好说话,看来女人总是要比男人心软一些,这让他精神大振的同时,也暗自欢喜,要是大军进城,只怕小小的巴东城会遭大殃,历来兵过猛如虎啊!
向哲的这点心思,如果让知道贾三娘底细的人晓得了,铁定要笑掉大牙,这位贾三娘可真不是一个善人,以前是出云郡的大盗,被皇后闵若兮在出云郡一网打尽之后投进了死牢,后来又被杨致从牢里捞了出来,编入了死士营,再后来,因战战累累而一步步升迁了起来,对杨致是忠心耿耿,原本亲卫的统领是由雷暴统带的,不过雷暴被兵部调走了,贾三娘这才接任亲卫统领一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