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马前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对于江南四郡可能面临的问题,明国朝廷其实是有着预判的,所以在蒸汽机开始应用的时候,马向南旋即在江南四郡启动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在江南四郡的投资,便是连楚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京郡,也不能与其相比

    但基础建设的投入,终归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江南四郡的纺织缫丝工人的失业速度,却远远地超过了这些行业所以吸纳的人数

    不安的情绪开始在江南四郡蕴酿对此,不管是朝廷还是马向南杨致,都是心知肚明,但却又无可奈何大明皇帝秦风曾很明确地对马向南说过,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绝对不会是平静的,流血牺牲,将成为一种必然对于这样的阵痛,江南必须挺过去

    现在马向南努力推进的事情,就是移民不管是楚地的东部六郡,还是大明另外一块人烟稀少的地方西地,都缺少大量的丁口,而江南四郡,却又是人烟最为密集的地方

    但这项工作的推进却是举步维艰

    在家事事好,出门样样难不到真的活不下去的地步,谁愿意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乡山水去到另外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呢?

    所以尽管明国朝廷给出了极为优惠的移民条件,像岳开山执掌的涔州,整个地盘有江南四郡加起来那么大,但人口却只有数十万,为了吸引江南四郡的人去哪里落户,岳开山在朝廷开出的条件之上另一个丁工加地一百亩的条件,但响应者仍然寥寥

    江南四郡的骚动,自然瞒不过以明国对手的齐国的监视,对于齐国来说,想尽办法让明国不安宁,那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大明本土愈来愈稳固,西地离他们太远,明国又拿下西地年代日久,他们已经很难再插进手去做些什么事情不过楚地就不同了两者原本就是邻国,相互之间纠葛颇深,江南四郡又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如果不利用一把,那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如果能煽动江南四郡来上几次暴动,纺织工人起义,对于齐国来说,那就是天大的喜事,可以一举两得一来让明国国内不宁,内战不断,二来,也是断了明国一个巨大的财源

    齐国人开始不遗余力地插手进来,在有心人的安排,煽动之下,江南四郡的气氛已经愈来愈紧张了到了临近年关的时候,就算是普通的百姓,也嗅到了不祥的气味

    换在去年的这个时候,街上早就摆满了无数的年货等待着百姓的采购,兜儿里有钱的百姓即便再节俭,也会在过年的时候慷慨解囊,让辛苦了一年的自己痛痛快快地过个好年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是商人的一次大狂欢

    但今年,年关已经愈来愈近了,但街上的货物与往年相比,却是零头也比不上商人都是敏锐的,这个时候往这个火药桶里送东西,只怕到最后便是灰飞烟灭一场空

    街上的货物不多,但人却不少不过这些人,却不是来采购年货的,而是无所事事地在街上闲逛着的他们失去了他们的工作,但生活还要继续,只能在城里来寻找一切打零工的机会,僧多粥少,能得到工作机会的人微乎其微紧张的气氛之中,商人们都在小心翼翼地收缩,更是加剧了用工机会的大幅度降低

    街上的屋桅之下,墙角边上,到处都蹲着一排排的裹着寒衣瑟缩发抖的等待着工作机会的人但现实却注定他们绝大部分将失望而回

    盗窃,抢劫等各类犯罪每天都在增加,地方官府疲于奔命,捕快,武装巡捕抓人抓到手软,牢狱里人满为患

    而作为大明首辅的金景南,此时的强硬体显得淋漓尽致,只要是犯事被逮的人,等待他们的只有一个判决,那就是流放区别只是因为所犯罪行的轻重来决定流放距离的远近而已最远的,便是流放到岳开山执掌的涔州

    每凑够一百人,便会开启一轮流放之旅几个月下来,已经超过二千人被判处了流放马向南对于金景南的强硬虽然颇有微辞,但现在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他也清楚,这种所谓的流放其实只是强行移民的一种措施,这些人到了地方之后,都会得到妥善的安排,至少不会在江南四郡慢慢地沦为赤贫而被饿死再者说了,现在大明的逮捕,审判都已经有了专门的部门负责,而地方官员对他们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很显然,这些部门都得到了上面的授意

    对于马向南和杨致来说,江南四郡的动乱迟早会发生,区别只是暴发的地点在哪里,规模有多大而已用秦风的话来说,只有经历过了这样的一种阵痛之后,大明才会真正进入到快车道,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秦风在给马向南的信中提到了一个新词,那就是工业革命马向南并不是很理解,但他大致也明白秦风所说的就是蒸汽机这样的机器将在以后成为改变人们生活的最大的动力所在了马向南看过由蒸汽机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的新式的机器,他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只怕当真要如同皇帝所说的那样,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局了

    而很显然,在这个变局到来的时候,绝不会是平静与和平的

    国安部大量的人员已经秘密抵达,杨致麾下的军队也在以各种名义向着江南四郡靠近,便是驻扎在昆凌郡的周济云所部,也提高了警戒级别,其中江上燕所辖的骑兵部队,更是直接驻扎到了荆湖郡

    江南四郡的形式,便如同这天气一般,阴沉得让人心中发闷




178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南多金,经济基础极好,而但凡有钱的地方,也是文运极为昌盛的地方江南读书人之多,在以前是让其它地方瞠目其后的,当然现在因为大明实行的全民教育的政策,大明本土的适龄儿童如果不去上学的话,父母便会受到惩罚在学堂遍布大明乡镇村庄,历经十余年之后,在识字率之上,江南是比不上了,但如果论起文人墨客来,江南还是遥遥领先

    大明本土人读书,学以致用的目的性极强,在接受了最基本的识字教育之后,便按照自己的需要或者爱好来选择自己接下来学习的科目,像诗词歌赋这些东西,在大明本土并不受人欢迎因为不像过去华彩的文章和歌赋便能让一个人敲开做官的大门,在大明,想要做官,只有一条路,那就有任事的本领

    所以大明本土的这些读书人,自然是被江南的读书人所看不起的,但偏偏在现实之中,这些自负文采风流的江南读书人却无法匹敌他们口中的这些鄙夫,因为那些人现在正掌握着江南的权力,站在所有人视线的中心

    失意的这些江南读书人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泛舟江湖,游戏山林,写出更多的漂亮的文章和诗词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所谓形式比人强,当发现文采风流在大明治下根本不吃香的时候,江南的读书人要么愤世嫉俗,自叹怀才不遇,要么便是改弦易辙去学习大明推崇的实用之道说起来每个读书人心中都有一个治国平天下的宏愿,但你要是得不到朝廷的赏识,一介白衣,却也是什么都做不了的

    梧湖之上,几叶扁舟悠然飘汤,船头之上,身披蓑衣的钓客独坐在船头,手执钓杆,犹如雕塑一般,身上早已经落上了一层薄薄的轻雪对于这样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美景,当地人倒早已是习已为常了这样的寒冷季节,一般的正常人要么窝在家里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要么便是为了积攒更多的财富而在辛苦地打拼着,无所事事地在湖上闲钓的也就只有那些自诩风流的文人墨客了

    过去这些人总是最受人欢迎的,大家很是羡慕这些人的特立独行和风采,但现在,却成了大家眼中的异类,江南虽然归于大明不过两年有余,但观念的转变还是极快的再也没有了美女披着狐裘在湖岸之上痴痴相望,倒是一些匆匆走过的行人看一眼江中,吐一口唾沫,骂一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群废物

    如果说江南归于大明治下之后,最失望的便是这样的一群读书人了,他们失去了太多的特权了

    曹辉此刻便是这些颓废家伙中的一个,坐在船头之上,出神贯注地盯着江面上的浮标浮浮沉沉他来到梧州的时间已经不短了,自从发现江南四郡的异样之后,他立即就亲自出马,搞乱江南四郡,是他的首要任务现在楚地其它的地方,在大明的统治之下,已经愈来愈稳固了

    蒸汽机的出现,的确让齐国朝堂上上下下都被惊到了其巨大的能量和广泛的应用,让包括齐国皇帝在内的人都感到了浓浓的危机所有人似乎都看到了一个让他们恐怖的未来,如果让明国就这样发展下去,只怕齐明两国的实力对比会出现逆转

    其实就算到了现在,齐国朝堂民间,仍然认为他们在实力之上,是占据着一定的优势的只要齐国觉得自己国内的问题得到解决,那么两国之间的战争便会必然爆发

    当然,现在还不是时候长安洛阳事变对于齐国造成的创伤是极深的,盘踞齐国八大家的彻底覆灭,带来的不仅是政治上的危机,更是经济上的风雨飘摇攘外必先安内,内部不靖,自然不敢随意对外动兵

    而就是齐国上上下下为此惶恐不安的时候,江南四郡的异样的气息立时便被他们捕捉到了,民变,暴乱,这是搞乱一个国家的最佳的途径了君不见当年的越国轰然倒塌的导火索,便是长阳郡的百姓暴乱一个看起来强大的帝国,便在他们看不起的泥腿子的反抗之中,轰然倒塌下来

    江南四郡与长阳郡比起来,那可不是一个档次的,不论是人丁还是经济上,江南四郡都要高出数个量级来,如果能在江南四郡重新点起反抗明国的火焰,那么,明国必将为此疲于奔命

    蒸汽机对于生产力的提高有着巨大的能量,但同样的,在短期之内,他对于普通人的伤害也是极其显眼可见的

    曹辉觉得机会千载难逢楚地归顺明国还不到两年,民间还有无数的同情楚国的人存在,百姓对于楚国的闵氏皇朝的情感依然存在,要是过了这个村,可就真没有这个店了

    曹辉并不奢求能让明国像越国那样倒在农民暴动之上,因为越国和明国没有可比性但尽可能地给明国制造麻烦,拖慢他们国力的发展,却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他决定亲自来指挥此事,在完成这个目标之余,他还想弄上几台蒸汽机回齐国去,好好地研究一番

    为了弄到蒸汽机,这一年来齐国可谓是机关算尽,但至今一无所获隐藏在明国朝堂之上的高级鼹鼠到现在还无处下手,而蒸汽机的衍生机器虽然在大明国到处都是,但想要偷走一台,可就难上加难了,这东西太大,不是能随随便便就能弄走的,而每一台出厂的这些机器之上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每一台都在明国的监控之下,根本就不可能通过一些正常的手段将他们弄走

    正常的渠道既然不行,那就只剩下最原始的一条路了,抢

    但即便抢到几台这样的机器,想要弄回去也是一个难上加难的事情,陆路上不用考虑的,所以也就只剩下了最后一条途径,走海路了

    为此,曹辉不惜动用了齐国的水师哪怕水师现在正在艰难地重建过程当中一支水师舰队想要越过层层险阻,抵达江南四郡并展开抢劫行为,其难度不言而喻现在掌控着大海的可是大明水师,一旦被他们发现,齐国水师唯一的下场便是被全歼一途

    为了达到目标,曹辉可谓是绞尽了脑汁,煞费苦心,终于制定出了一个看起来切实可行的计划,现在看起来,一切似乎都在按照他预想的发展

    水面之上,浮标猛然沉下水去,又飘了上来,曹辉一动不动地盯着浮标,当再次看到浮标一头栽下去之后,他才猛然一抖手腕,一条金色的鲤鱼飞起在了空中,一串串的水花随着鲤鱼的摇头摆尾而洒落下来吧唧一地怕,鱼儿重重地落在船板之上,曹辉笑着捡起鱼,取下鱼钩,将鱼塞进了鱼篓

    差不多了,过犹不及瞅了一眼鱼篓之中的两条鱼,曹辉一笑之下收起了鱼竿,从船舷边拿起了撑竿,慢慢地向着湖边撑来

    湖边,无数的垂柳枝条倒垂下来,枝上没有一星半点的绿意,倒是附着一层白雪,偶尔能见几根细细的冰棱,一两棵倒也没有什么看头,但当沿岸这样的垂柳成百上千棵的时候,这便又成为了当地一景了

    提着鱼篓跳下小船,曹辉看向岸边一直等候着自己的一名老仆,笑道:晚上可有新鲜菜了,这梧湖冬日里钓上来的鲤鱼,肉汁鲜美,可是一绝待会儿回去之后,你可得去盯着,万不可用重口味的东西,以黄酒去腥,稍稍腌制一下,上蒸笼蒸上少许时间,再调配一些佐料汁水,轻轻一淋,便成人间绝味

    公子当真是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奢拦人物,大事将起,公子倒还有闲心钓鱼论庖厨之道老仆笑着接过了鱼篓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该做的我都做了,我能想到的,也都想到了剩下的事情,便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难不成整日里锁着重眉,憔悴难安就是认真办事的模样了吗?曹辉微笑着走吧,回去,看看事情又有了什么进展?

    一主一仆两人一人提着鱼篓,一人扛着钓杆,在薄薄地雪地之上留下了两行淡淡的足印,沿着湖堤慢慢地向前行去

    梧州郡府,年轻的郡守慕容远显得心事重重,哪怕现在正是在陪着自己的岳父吃饭,仍然时不时地有些走神

    慕容远今年不过二十出头,却已经江南四郡之一梧州的郡守,能如此飞快地窜上,一来得益于他在大明征伐楚国之时亮眼的表现,二来也得益于他雄厚的背景,他的父亲曾经是大明皇帝秦风的亲兵营的统领,现在更是独率五千蛮族骑兵驻扎于横山境内,而他的岳父,则是楚地排名首屈一指的富豪谢氏谢成

    有了这些强大的助力,他升起官来,可谓是一帆风顺,毫无阻力

    啪的一声,年轻的贵妇人谢飞燕用筷子击打在慕容远悬停在一盘清蒸鱼的上方的筷子,有些嗔怪地道:老爷又走神了

    慕容远一惊之下,回过神来,看着对面的岳父谢成,略显尴尬地笑了笑



1787:担忧
    慕容远成为谢氏的女婿,起初谢氏是极为抗拒的,当初大明的皇后娘娘说得可是要将谢氏女纳为皇妃的,不想最后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皇妃没有当成,谢家女儿还被赐婚给了一个蛮子对于谢成来说,慕容远的确就是一个蛮子

    但这是皇帝的旨意,再憋屈也要忍着,好在最后闵后兮专门为此派出了瑛姑,跟谢成说明了其中的缘由并致以歉意,皇后都做到这一地步了,谢氏要是再不识好歹,那只怕下场就要不妙了

    不过当女儿嫁过来之后,谢成却又慢慢地欢喜起来,因为随着了解的深入,慕容远的形象在他的心中慢慢地清晰起来,虽然出身蛮族,但慕容远的身上却看不到丝毫的蛮子的粗鄙,反而是温文尔雅颇有君子之风,而且对于皇帝赐婚的妻子谢飞燕异常的敬重,可以说是慕容家现在虽然有婆婆,但却是谢飞燕在当家

    慕容海的老婆,慕容远的老娘,是大字不识得一个的蛮族女人,但在越京城生活多年,对于中原大族,豪门世家却也是了解得不少的,对于谢飞烟这样一个出身世家的儿媳妇满意得不得了,媳妇儿一进门,立即就交出了家里的大权,啥事儿不管只管当她的老太君了而像谢飞燕这样的女子,从小不但要学习琴棋书画,管家这种事情自然也是要好好学习的,慕容家交到了她的手里,与往日气息自然气象大不同上上下下打理得一丝不苟,以前慕容远不擅长的一些迎来送往的人情礼节,更是被她做得天衣无缝,慕容远在楚地为官,现在渐渐地被当地官绅以及读书人接受,与这个老婆着实是大有关系的

    女儿自己欢喜,生活又幸福美满,谢成即便心里有再多的怨气,现在也都消散了再者说了,慕容远年纪轻轻便已经是一郡之守,未来前程可期,虽然因为出身蛮族的原因不见得当得上首辅,但未来一个议政,那是稳妥妥的囊中之物而慕容海现在手握兵权,更是声名赫赫,谢氏有这样一个亲家,也不算是吃亏的事情

    此刻看到慕容远有些走神,谢成放下了筷子,道:怎么,是碰上什么难事了吗?老夫能不能帮上忙?

    慕容远斟酌了一下,道:岳父,现在江南四郡的形式很是不好,随时都可能有大事发生,特别是湖州那边,已经可以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形容了

    这事儿,朝廷不是早有定议了吗?现在满朝廷的目光都盯着那里,听说大将军杨致,国安部田康都已经到了那里,你有什么好担心的?蒸汽机的出现,必然会导致天下的大变革,咱们的皇帝陛下看得很清楚,必然有安排谢成笑着摇头道心想女婿当真还是年轻了一些

    慕容远有些惊讶,岳父怎么知道杨大将军和田大人到湖州去了?这两个人的确是在湖州,作为梧州的郡守,慕容远当然是得到了通报的,但谢成一介商人,是怎么打听到这么机密的消息的?

    谢成得意地笑了起来:有些事情,岂是想瞒就瞒得住的,我自然有我的渠道

    慕容远脸色郑重,低声道:岳父,这事儿还有其它人知道吗?

    知道的人不多谢成道:也就是那么几个人而已大家也正是因此看到了朝廷的态度,才敢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啊,要不然你以为我拿着钱不当数啊,一台蒸汽机多贵啊,我还一口气买了三台运到梧州来准备建厂?

    正想跟岳父说这件事慕容远道:湖州气氛极其紧张,梧州却有些平静得让人感到诡异,小婿心中着实不安您办厂的事情,还是暂缓,机器也不要先拖到梧州来
1...950951952953954...10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