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马前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陛下,那这款枪就算是定型了,还请陛下给其命名小猫笑道

    就叫大明1式吧,以后这种款式的再出新枪,便可以叫2式,3式,多简单啊!秦风笑着道

    众人顿时哑然,本来以为秦风要给这款新武器弄一个威风的名字,不想却搞了这么一个大明1式,不过皇帝说得的话,自然是言出法随,既然已经说了,也就只能如此了

    这种枪量产的话,一个月能做多少?秦风问道

    陛下,如果现在量产,一个月也顶多就是一千支出头想要大规模量产,那就要设立正式的枪械厂徐来道

    设厂,培训工人等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看来这大明一式列装部队的事情还要往后拖了,这样吧,一千支就一千支,一年下来,至少也有上万支了,先装备给烈火敢死营以及我们大明的骑兵营吧

    陛下,若给骑兵配备大明1式的话,那他们的作战体系就要大改了小猫道

    秦风点了点头:的确,使用这种枪械,什么马槊之类的武器就再也不需要了,一支大明1式,一柄锋利无匹的马刀,便足以解决问题了先给武陵战区的李小丫骑兵营装备一千人,让他摸索一下新战术,这小子年纪,脑子活络便让他先搞搞,看看有什么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收获

    是小猫道

    徐来啊,火器局的整个工作我是相当满意的,接下来呢,摊子不要铺得太大了,先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我们现有的水平之上进一步往深里的挖掘,比方说火炮火枪的准头问题,射距问题等等,再者步兵炮的研究要强快步伐,我觉得你们前期一味追究步兵炮的烧杀力是不是有些走入误区了,对于步兵来说,首要的应当是便于携带你让步兵们拖着上千斤的炮跑来跑去,这不现实啊

    是,陛下,我们正在组织力量研究步兵炮的小型化,当然,杀伤力我们觉得也不能放松,要不然跟放个炮仗一样,也没多大用处啊!徐来一边点头,一边却又坚持自己的意见

    由得你们搞吧!秦风大笑,陆军现在看到水师威风八面,意见大得很咧,说不定什么时候便会有陆军大将来找你的麻烦,要说你厚此薄彼了

    ht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




1864:有线电报
    陛下,这可怪不得我们,火炮这东西,本来就是越大越容易造,在铣床等机床没有出来之前,我们根本就无法将小型化,也只有战舰才能拖着这么重的家伙来去自如,真将这些家伙给他们陆军,只怕他们还嫌麻烦不肯要徐来笑道:不过现在有了大明1式,想来他们也该开心了,步兵炮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就是在射程和威力之上下功夫了

    你们已经弄出了纸壳子弹,难道就没有想过将火药也模块化?秦风笑问道这几年来,火药的研究突飞猛进,烟雾越来越小,残渣越来越少,如果能将火药弄成模块化的话,不管是对于战舰上的火炮,还是步兵炮,射距等都在可控的范围内了,更重要的是,将极大地节省发射的时间,发射的速度一快,威力也就自然上来了

    徐来脚步一顿,露出了沉思的神思,紧跟着徐来身边的秋冬野也是一副怔怔出神的样子,好半晌,秋冬野才重重地一拍大腿:就是啊,这完全可以做到嘛不过陛下,这需要火药研制组来完成这项工作,他们才是专家啊

    秦风笑着点了点头:这个事儿也不简单,且让他们试试看吧,秋冬野,你现在在忙什么呢?

    陛下,大明1式定型之后,微臣就一直在想,火炮是不是也可以后装,既然火枪能做到,火炮没有道理做不到啊?现在的火炮效率还是太低了每一次发射也极其麻烦,臣现在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能不能将大明1式的一些结构移植到火炮之上

    这是一个思路!秦风连连点头:可以试试看

    陛下,大明1式的枪管里,已经有了膛线,刻上了膛线的枪只在发射的准确率上,比没有膛线的不知要高上多少倍,如果咱们给以后的火炮也刻上膛线,是不是也可以进行瞄准然后准确射击呢?现在的火炮说真的,除了覆盖性的射击,再就是打击大型目标还有点准头儿,其它的基本靠蒙,这效率实在是太低了,哎呀呀,我突然有了一个好主意说到这里,秋冬野也不管秦风和一众大臣就在跟前,居然撒腿就跑,向着他的实验室方向飞奔而去,他的助手们有些尴尬地看了一眼秦风

    秦风笑着摆摆手:去吧去吧,灵思难得,指不定这会儿他就能有什么新突破了,不用管我了

    多谢陛下一群火器研究局的教授们向秦风躬身行了一礼,也是转身飞奔而去

    看着这些人的背影,秦风开心地笑着,这一群人中,不但有秋冬野这样的老人,更有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而更让秦风看重的,是那些刚刚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这些人,是大明这些年来全新的教育培育出来的第一批人才,接受了最基本的物理,化学等科学课程的他们,本身的素质,要比那些老人们高出不少,思路更开阔,更敢想,也更敢干,这些人,才是以后能真正构成大明科技脊梁的一群人呢

    十几年来在教育上的不计成本地投入,现在终于开始结出累累硕果了像京师大学堂中专门开始的机械专业,物理专业,化学专业,虽然在秦风看来课程都还很浅薄,最多达到了后世高中的水平,但人的视野一旦被扩展,思想的禁锢一旦被打开,那就会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般向前快速奔跑

    犹记得自己的上一世,从工业革命到最后的信息化时代,也总共只不过化了两三百年而已而那两三百来在科技上的进步,比人类数千年的文明进展还要更多,更快

    陛下,都是一些为了自己的课题不要命的家伙,您可不要见怪!徐来道

    那里会见怪,看到他们这样,我才高兴呢!秦风大笑:没有这些人的努力,哪来的大明现在在军事装备上的划时代进步上一次小猫还在为咱们丢失了一船的火药,火炮装备而恼火,担心齐国人从这些东西中窥破我们的秘密,其实现在就是让他们知道了又如何?他们了不起也就是我们好几年前的水平,能跟我们比吗?科技啊,落后一步,就步步落后,想要弯道超车,何其难也?徐来,你说是不是?

    陛下说得是,其实这些年来,臣也觉得时时都要努力地学习,否则就完全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了,新进的那些小子们,个个都厉害着呢!徐来感慨地道,现在臣没事的时候,就把京师大学堂的一些教材拿来自己研习,看看能不能有所得,有所创新

    活到老,学到老!秦风笑着道,这些东西肯定还有极大地进步空间,就看咱们的人,能不能大步向前走了其实从今年开始,咱们的这些教材已经更新了一遍,而新加入的这些东西,就是你们科学院的教授们的新的研究成果嘛

    他们拿着陛下如此高的俸禄,享受着别人无法比拟的待遇,如果还做不出一点什么,岂不是要羞死个先人?

    话也不能这样说,科学研究啊,从来就不是一个能一蹴而就的事情,也许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问题就能卡人许多年,但一旦研究透了这个问题,接下来就是一片坦途,所以徐来啊,科学院中可不许因为有些人在某些科题之上没有进展就卡人脖子啊,而是要大力支持,在经费之上,朝廷是绝对保障的耿部长,你说是不是?秦风看向耿精明

    说句老实话,科学院和力量之城的花费的确是有些吓人的,不过今天看了大明1式嘛,臣又觉得挺值得的,只要你们能持续不断地拿出新东西来,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保障你们的经费耿精明当即表态,我很希望在接下来看到大明2式,大明3式又是一个什么模样呢?

    耿部长你一定会看到的徐来肯定地道陛下,其实今天请您来,还有一件先前向您汇报过的那东西,也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了,臣甚至可以说,已经能投入使用了

    你们真的已经把有线电报弄出来了?秦风惊喜地道

    陛下,我们从力量之城架设了一条电报线到科学院,这两地之间相距十数里,在这个距离之上,我们已经实验成功了,有线电报项目组肯定地告诉我,这与距离没有关系,只要电报线够长,那么,他们就能在两地之间成功地联通信息

    有线电报是个什么东西?耿精明有些莫名其妙

    有线电报,就是咱们隔着数百上千里的距离,你在哪边想告诉我什么,就利用这个东西把要说的打出来,通过有线电报,我们在千里之外,瞬息之间便能知道你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秦风替徐来解释道

    这怎么可能?千里传音吗?耿精明头摇得像拨浪鼓

    耿部长你鬼怪看多了吧?还千里传音?秦风大笑起来,来人,给耿部长找支笔和纸来

    有侍卫飞奔而去,片刻之后,便递给了耿精明一张纸一支笔

    来来来,咱们的耿部长既然不信,便来试试,咱们也顺便看看徐院长是不是在吹牛耿部长,你写一点东西,咱们谁也不许看,然后派人送到科学院去,让他们从哪边发报过来,看看我们在这边能不能收到秦风道

    还真要试试!耿精明接过纸和笔,背对着众人,在纸上一挥而就,小心地折好递给了侍卫,马上去

    侍卫接过纸张,飞速地离去,片刻之后便听到马蹄声响,显然已经是离开了力量之城

    我们也走吧,去看看你的这个宝贝疙瘩!秦风笑对徐来道

    一行人来到一幢三层小楼之内顶层的一个房间之内

    陛下,这是我们化工组弄出来的电池,发明它的是化工组的杜有林教授,所以这东西便叫杜氏电池,有了他,有线电报才有了发展的基础徐来指着屋内角落里一个装置,得意地对秦风道

    秦风看到的,其实就是他那个时代之中,为人所熟各的伏特电池,无独有偶,也正是因为伏特电池的出现,为早期的电学试验以及电报机等提供了电力来源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虽然处在不同的时空,但科学的发展,却总是遵循着他固定地规律

    秦风甚至能够想象接下来电池的发展史将会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而提供持续的电源,也已经不再是梦想了他现在甚至已经可以想想发电机了,有了发电机,大明的科学技术将再向上猛然跳一个大台阶

    这个杜有林,就是那个在雷雨天放风筝险些被电熟了的那个家伙吗?秦风觉得这名字有些熟悉,笑问道

    难得陛下记着,正是这个家伙徐来笑道

    这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呢

    一群大臣们围着杜氏电池看稀奇,看了半天,也不明所以,正在不解的时候,一边的收发报机已经自动地嗒嗒地响了起来片刻之后,一组组的数字被写在了纸上,另一组人立即对着一个小本子开始将这些数字变成了一个个的字

    秦风将译好的东西拿了过来,大笑着念道: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起,五湖四海皆一望,耿部长,你写的可是这东西?

    耿精明目瞪口呆,小猫两眼发光

    好东西啊好东西,陛下,我们要架设这有线电报,不管多少钱,都要搞小猫大声道

    耿部长,有钱吗?这可要一大笔投资哦!秦风笑问道

    有钱,有钱,没钱也要抠出钱来耿精明喃喃地道



1865:邮政
    有线电报的成功研制,让秦风特别地开心,在告别了交通基本靠走的状态之后,他的大明再一次告别了通信基本靠吼的原始状态了,即便是有鹞鹰甚至信鸽来让情报通信得到提速,但对于秦风来说,仍然无法忍受这样的速度,有线电报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瞬息千里,这对于朝廷处理各处的紧急事务以及在军事上的应用都有重大的意义

    不仅仅是在军事上有重大的用途,即便是民间,也有巨大的市场秦风提醒耿精明道:我想商人们一定会看到这东西巨大的市场的,耿部长,这就要靠你的运作了

    耿精明有些迟疑,陛下,这样的军国重器,也可以向民间开放吗?

    军事用途只不是他附带的作用,我认为在民用一途之上,他有更大的空间秦风笑道:有线电报的铺设要遍及全国,建设各地的电报局,培训合格的收译电报员,这都需要极大的资金量,如果让民间力量参与进来,会让朝廷节省很多的资金

    徐来接着秦风的话道:耿部长,其实想要控制电报的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严格按制收发报技术和那些实际操作的人员就可以了

    既然这样的话,回头我与商业部的王部长好好地商量一下,看看怎么才能把这件事的好处做到最大化,这些年来,商人们与咱们朝廷做生意已经是越来越精了

    金景南突然道:陛下,我建议收发报员这样的职位,应当由国安部来主持进行

    秦风点了点头,有线电报一旦普及开来,必然会以它的快速和便捷而风靡天下,大量的信息将通过有线电报通传天下的各个角落,而这些海量的信息里面,也就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情报信息,将其分类归纳汇总,对于朝廷掌握整个天下的具体情况是有着巨大的帮助的

    有线电报既然已经成熟,那么便可以马上进入实施阶段了,首辅,成立一个专门的电报局来统筹这一件事情,这件事要汇集商业部,科学院,工部以及地方官府等许多部门,需要有一个统筹安排,相互协调,免得到时候互相扯皮,大家有什么想法也能找到一个具体处理的部门,你看怎么样?

    陛下所虑极是,就像铁路总公司,运河总公司一般,有了这些衙门的存在,有什么事情,大家便能找到负责的,而不是互相推托,有功劳一涌而上,有问题就缩头当乌龟,只是陛下,电报局是向铁路总公司,运河总公司一样成为一个单独的副部级单位呢,还是将其安置在某一个部门之下?金景南问道

    秦风想了想,如果想让其单独成立一个副部级的单位的话,我建议就将电报局和早前的驿政信统归并为一个单位,就叫邮政局吧,大家觉得怎么样?

    对于皇帝希欢成立新机构,喜欢给这些新机构取上一个新颖的名字,大家也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反正就是一个名字而已,即便是叫阿猫阿狗也没关系,叫着叫着也就叫顺了口,习惯了大家在意的是,又有一个新的副部级单位出炉了,这便又可以多出很多的位置需要安置人手很多该升一升的人,也有了上升的通道了

    在场的都是心思剔透的人物,陛下嘴里的这个邮政局,未来的前景可是不可限量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不谈有线电报这个最新的物事,便是要归并到邮政局的原驿政系统也是一个下金蛋的金母鸡啊

    驿政系统最初的时候是依托于铁路总公司而存在的方便大家通信的单位,由国安部所掌控,后来慢慢地发展到了全国各地,即便是在没有铁路的一些地方,驿政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现在已经能够做到联通大明的各个县城和大一些的镇子与村落而他们的业务也从最单纯的传递信件发展到了替客人邮寄小宗的货物每年所得的利润可是价值不菲

    而现在的有信电报,如果对民间开放的话,那自然也是要收费的,为了信息的迅速通达,只怕不少人是愿意出钱来使用有线电报的

    两个都可以产生利润的机构合并到一起,光明的前景可期不少人也已经在心中勾勒出自己夹袋中有哪些人物,可以在这一次新部门的成立当中,可以进入到这个部门中去

    在场的都是大人物,自然都有一大帮手下人跟随着,如果不能为他们提供上升通道的话,那再忠心的人,也是会有想法的

    这也是大家都对现在秦风成立一个又一个的新部门并不反感的原因所在,看似权力被分薄了,但实则上,大家或多或少地都从中获得了利益

    在大明建国初期,第一任吏部尚书王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吏治改革,淘汰了大批的前越冗员,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大明内部官员奇缺,每一个人都得干好几个人的活计,可以说,那一段时间,当大明的官员,是一件极其辛苦的事情

    随着大明的发展,新部门愈来愈多,官员也愈来愈多,吏部在统计之后发现,现在的大明,即便是在本土,官员的数量竟然要比前越时代多出数倍,但出奇的是,大家伙仍然感到人手不够用,不是没有人浮于事的情况,但九成以上的官员,仍然忙得脚不点地这是为了什么,方大治没有想明白,或者是因为这些年来,大明出现了太多的新生事物,也或许是大明将各项事务精细化,力求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门的人管专门的事,官员虽然多了,但效率却提高了效率高,运转快,便看不出有冗员冗吏的存在了
1...992993994995996...10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