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地球纪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彩虹之门

    但是经过更深入的思考之后,肖云发现这种进化方式并不适合机器人的演化。首先一点,自然选择进化的方式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但也仅限于适应环境而已,如果这些机器人是采用这种进化方式的话,它们应该进化到最为适应拉卡行星的环境之后就会将进化停止。

    这就是自然进化的局限性所在。机器人永远只是机器人,它不可能像是真正的生命那样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而在地球上的时候。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的生命可不仅仅限于人类一种,许多生物种类都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但它们的进化却一直被限制在地球上。

    哪怕是人类本身的进化其实也是一直被限制在地球上的。这就是自然选择这种进化方式的局限性,它可以让某个物种更加的适应这个环境。但不能让这个物种更好。想要离开地球,进入太空,依靠自然进化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要依靠智慧才能做到。

    其次,自然选择这种进化方式是非主动的,也就是说,借由自然选择进化方式的机器人又或者生命体,它们未来会进化成什么样子是没有办法提前预知的。这宇宙之中固然有极小的概率可能存在那种一直进化,然后从星球之上进化到了宇宙中生存的生命体,只是,这种生命体的进化也必然跟随着环境的缓慢变化,换句话说,仍旧是环境的变化造就了它,而不是它自己主动选择的。

    基于这以上两点,肖云基本上排除了这些机器人依靠自然进化提升自己实力的可能。这种概率实在是太小了,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那名设计了这些无限复制机器人的天才很显然有极大的把握可以让这些机器人越来越强,这就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

    或许可以给自然选择进化的方式添加一个限制条件,也即,在机器人的初始程序之中就设定明确的进化方向,一开始就告诉它们,你们的进化方向是宇宙太空,是超光速航行,那么这就牵扯出了肖云推测之中的第二种进化方式,也即,无限试错的进化方式。

    这种进化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依靠无限复制机器人的庞大数量基础,让每一台机器人都随机选择一个改变方向,因为机器人的数量足够庞大,所以穷举出来的每一种进化方式都有机器人去尝试,当足够多的不同机器人被制造出来之后,在已经提前设定好的进化方向的指引之下,这些机器人会去尝试进入到宇宙空间里去,进化方向错误的机器人会被自然环境淘汰,进化方向正确的机器人则会得到保留。

    一次这样的尝试可能有一万亿台机器人参与,而这一万亿台机器人之中,可能只有一台机器人恰好选择了正确的进化方向,于是它就得到了保留,剩余九千九百九十九亿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台机器人都会被损毁死去,但这没有关系,这台幸运保存下来的机器人会通过通讯设备将自己身体的各项参数公布出去,于是剩下的所有机器人便都知道了这种正确的进化方式,它们也会选择按照这种正确的进化方式去进化。

    因为无限复制机器人强大的繁衍能力,在之前尝试之中损失的机器人会在短时间之中就得到补充,在到达一定数量之后,第二次试错就开始了上一次尝试的可能是到达平流层,而这一次尝试的可能就是到达电离层仍旧采取穷举法,以已经可以到达平流层的机器人为基础,再一次尝试所有能想到的进化方向,再一次试错,进化方向错误的机器人仍旧会被淘汰,进化正确的机器人得以保留,然后它再将自身构造信息公布出去,让所有机器人都按照这种方式来进化,然后再补充数量,数量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就进行第三次穷举试错,如此反复下去。这样一来,不依靠独立的自我意识,也不依靠科学体系的进化便得以实现。

    这种进化方式比起自然选择进化的方式有所改进,改进之处主要在于两点,第一是把握到了进化的主动权,机器人们开始主动去进化,而不是被动的去适应环境,第二则是拥有了明确的进化方向。

    这种进化方式的核心关键点有两个,第一,进化目标的设定,第二,机器人的数量是否足够使用穷举法。关于进化目标的设定,肖云有这样的想法:那名天才是如何设定那些超出了自己知识范畴的进化方向的呢?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假如在你面前有一头四肢行走的猿猴,身为人类,你当然会很清楚它下一步的进化方向是离开树木,在地上直立行走,然后使用各种工具,使用火一步步的进化下去,但是,当这头猿猴已经进化到和你同样的人类的时候,你又该如何去指导它进化?毕竟,就连你自己也不知道下一步的进化方向该是什么。

    在无限复制机器人这里,那名天才就是例子之中的人类,机器人们就是那头猿猴。那个天才就算再聪明,再厉害,他的知识也不可能是无限的,他对于机器人们未来进化方向的规划总是有尽头的,而一旦机器人们进化到了规划的尽头,失去了明确的进化方向和进化的主动权之后,它们又该怎么办呢?

    毫无疑问,到那个时候,机器人的进化就会停止,而这样的机器人,肖云认为它们仍旧是有缺陷的,如果那名天才真的足够天才的话,他就不会使用这种方法。




第三百零四章 最根本的规则
    除非是真正意义上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灵,否则其余所有存在都不可能知道自然进化的终点是什么。,既然不知道,那就无法设定。

    这并不是可以胡乱设定的事情,进化的每一步都要极端精确且明确,否则机器人们就会无所适从。单单将进化的第一步设定为行星际航行,然后将第二步设定为超光速航行,这种设定方式是没有意义的。这样设定的话,恐怕所有机器人全都死光了都无法用穷举法找到正确的道路。正确的设定方法必须是精细的,比如这一步进化要将材料性能进化到如何如何,下一步将推进器性能进化到如何如何,这种设定才有意义。

    所以,那名天才不知道的事情,他就没有办法设定。也就是说,机器人不管进化多长时间,它们的科技程度都无法超过那名天才的学识范围。而这样一来的话,还何必让机器人们进化呢?直接一开始就制造出自己学识范围之内最先进的机器人不就好了么?

    而对于机器人数量是否足够使用穷举法这一点,肖云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肖云经过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就将这个可能否定掉了。

    所谓穷举,即每一种可能都要尝试到,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穷举。那么有以下这样一个例子,一个集体有二百六十六个人,将他们分成数量为一到二百六十六之间任意组合,即一个人算是一种组合方式,任意两个人也算是一种组合方式。任意三个。四个。十个,五十个,都可以算是一种组合方式,那么一共有多少种组合方式?

    这是很简单的一个算数题,最终的计算结果是一共有二的二百六十六次方种组合。而这个数字有多大呢?

    根据科学家们估算,宇宙之中所有质量和能量根据相对论换算之后,大概相当于十的八十次方个原子。而二的二百六十六次方这个数字,恰好要比十的八十次方这个数字大一点。也就是说仅仅一个二百六十六人的集体。他们之间相互不同组合的数量就已经要比整个宇宙之中的原子数量还要多了,那么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之中呢?

    一种新型材料的研发,可能需要按照不同的比例添加进许多种不同的元素以及化合物,这些添加元素的含量是不确定的,冶炼时间是不确定的,先后顺序是不确定的,在所有东西都不确定的情况之下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又有多少种?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无法计算的庞大数字,它一定会比二百六十六个人的集体之间不同的组合方式的数量更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无限复制机器人们该如何才能使用穷举法将这些可能全部穷举完毕?不将这所有可能全部穷举完毕的话。它们怎么能知道哪种组合方式才是正确的,才是最优化的?

    仅仅一种新型材料的研发就会耗费掉所有机器人的所有精力。使用穷举法的话,将全宇宙之中的物质全部拿来制造机器人都无法做到,这还只是一种材料的研发而已,连这一点障碍都无法度过,更不要说真正的科技进化了。

    所以基于以上两点,肖云知道,依靠穷举法以及明确的进化目的组合的方式来让机器人们产生不断的,乃至于超越制造者本身学识范围的进化不可行。没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就算那名天才是全宇宙所有智慧生命之中最为杰出的,他也做不到。

    这就是肖云目前想到的两种最有可能成功的猜想了,但这两种猜想全部在后续的深入思考之中被肖云否决。

    在思考之中,肖云又对第二种进化方式做了一些改进,添加了一些限制条件。这些改进的基本思路是,穷举法其实是效率最为低下的一种尝试方法,有许多种组合方式其实是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尝试的。打个比方,假如一个人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之下要做一种食物,既然他对此一无所知,那么这种食物的食材就可能是宇宙之中的任何一种东西包括一团氢气,一块富含铁的小行星碎片,又或者某些液体之类的东西,又或者行星之上的土壤,乃至于某些生命体排泄的粪便这些东西都可能成为制作这种美食所需要的食材组合之中的一种。

    以穷举法来计算的话,这个人需要尝试宇宙之中所有物质形态之间的所有不限定个数的组合。这是一个庞大到无法想象的数字,哪怕这个人有一千万亿年的寿命,有相当于一千万亿个宇宙的物质供他使用,他也不可能将这道美食最终做出来。原因很简单,组合方式实在是太多了,在人类可以理解的时间范畴之内根本就不可能将所有的组合方式都尝试一遍。

    在这个例子之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有许多种组合方式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氢气和氨气之间的组合就没有意义这种组合很显然不能制作一道美食出来,铁矿石和土壤的组合也是没有意义的,除此之外,还有木头和塑料的组合,二氧化碳和甲烷以及铜矿石的组合等等等等,这些组合都是没有意义的。

    但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个人对于这道美食一无所知,既然一无所知,他就不可能知道哪些组合有意义,哪些组合没有意义。放到无限复制机器人研发新型材料上面来说就是,无限复制机器人不可能知道哪种组合有意义,哪种组合没有意义。

    但是,无限复制机器人不知道哪种组合有意义哪种组合没有意义,不代表那名天才也不知道。他或许可以设置一条简单的筛选规则就像想要制作美食,但是面对无限种材料组合感到十分迷茫的那个人一样,为他制定一条只使用地球产物的简单规则,就可以将除地球之外的所有物质组合全部排除掉,让他面对的组合的数量降低无数倍。如果在这条规则之上再添加一条规则,比如主食材必须使用有机物,那么这个人所面对的组合数量还将降低无数倍,因为这条规则将主食材组合之中所有无机物全部都剔除掉了。

    同样的,那名天才可以对那些正在为研发新型材料而苦恼的机器人们设定一条以铁为主体,其余微量元素最高不超过百分之一那么就有无数种组合被排除掉了,因为组合数量降低了,机器人们采用穷举法研发新型材料就成为了可能。

    只不过这仅仅是解决了研发新型材料这一个阻碍而已,科技的发展却并不仅仅是研发新型材料这样简单。而既然如此的话,那名天才就需要为科技发展途中每一个科学分支都设定上一些规则用以排除无意义的组合,那么那名天才就会又面临原先的那个问题他如何为超出自己知识范畴的科技设定规则?

    那名天才的知识量一定是有限的,在他的知识范围之内他固然可以设定详细的规则帮助机器人进化,避免无意义的穷举组合,但是当机器人的科技发展到和他比肩之后,他又该如何设定?他没有办法设定。也就是说,采取添加限制规则方式来进行穷举进化的道路仍旧走不通。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条规则存在,这条规则贯穿整个科学发展的始终,它相对于蛮荒时代的人们是适用的,它面对星际时代的人们仍旧是适用的,就算它面对的是可以进行跨河系航行时候的人们也同样适用这样一种根本性的规则是否存在?

    如果这名天才发现了这一条根本性的规则,并且将它应用到了无限复制机器人身上,让无限复制机器人在进化初期可以利用这条规则来排除无用组合,在进化到比天才本人还要先进之后仍旧可以利用这条规则来实现穷举进化,机器人们的不需要自我独立意识以及科学体系的进化方式岂不是就可以实现了?

    那么这条规则到底是什么?

    加上添加限制规则帮助穷举进化这个推测,肖云对于机器人们自我进化方式的推测一共做出了三种。除了这三种之外,肖云苦思了几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再找到新的进化方式。而在这三种猜测之中,肖云认为第三种进化方式和根本性,贯穿整个科学始终的规则之间的组合是最有可能的。于是肖云的思考重点就放到了根本性的,贯穿整个科学始终的规则到底是什么这一点之上。

    但是肖云想不出这一条规则到底是什么。肖云休息的时候想,吃饭的时候想,每一个时刻都在想,甚至于思考到精神衰弱,必须要靠强力麻醉剂才能入睡的程度,肖云仍旧想不到这条规则到底是什么。

    没有这条规则,机器人就无法实现自我进化。那名天才几乎已经可以肯定让机器人们实现了自我进化,也就是说,那名天才想到了这条规则。但是肖云想不到。

    :今天这两章写的实在有些费劲啊



第三百零五章 相同与差异
    肖云的思考在深入到这个地步之后终于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阻碍。在这个时候,肖云将自己的思路转换了一下,转而开始去思考人类文明的科技发展模式。

    对于像是人类文明这样的群居智慧文明来说的话,发展科技其实是并不需要一条贯穿整个科学发展的规则存在的,这一点和机器人们有着最为根本的不同。因为人们有联想和推测的能力,人类有智慧,智慧让人类面对不同问题的时候可以灵巧的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法。而机器人不可能有智慧,所以它们就只能依靠一条可以贯穿整个科学发展始终的规则来提升科技。

    但如果按照智慧文明的科技发展轨道来类比机器人科技发展的话,这就又陷入到了之前的那个怪圈之中:机器人之所以需要一条根本性的规则,正是因为它们没有智慧。如果机器人有智慧的话,还要那条根本性的规则做什么?

    想依靠从智慧文明的科技发展轨道之上寻找根本性规则的尝试再一次遇到了失败,因为人类文明的科技发展模式和机器人的科技发展模式没有可比性。到现在为止,肖云对于根本性的规则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仍旧没有一点突破。

    四年多的时间已经缓缓过去,在这段时间之中,埃默克将军和他的参谋团队们对可能面临的情况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并且制定了极其完善的作战计划。当让肖云感到有些忧心的是,埃默克将军所制定的一切策略全部都是面对那名天才的。很显然,埃默克将军和他的团队认为,机器人集团是在那名天才的掌控之下的,只要将那名天才的心理以及指挥风格研究透了,己方就一定不可能失败。

    换句话说,埃默克将军认为,自己将要面临的敌人是一名真正的智慧生物,就算它不是人类,它也和人类同属于智慧生命范畴。自己面对的并不是一些依靠程序逻辑而运转的机器人。

    但是如果这些机器人并不属于那名天才指挥,而是有着自己的作战系统的呢?就像是此刻肖云所认为的那样,那些机器人并不是依靠那名天才来为自己升级科技,而是依靠某种自己尚未掌握的方法来提升科技的那又该怎么办?这岂不是意味着埃默克将军的所有安排和决策从一开始就错了?

    肖云曾经向埃默克将军表示过自己的担心。但埃默克将军却说道:肖云,你知道吗?战争这件事情最忌讳朝三暮四,如果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始终犹豫着,那只能导致两方面的准备都不充足,我们面临失败就会成为必然。既然当初选择了机器人是依靠天才来为它们升级科技获得进化。并且在天才的掌握之下这个推测,那我就会坚定不移的沿着这一条道路走下去,我所制定的一切战略都会以这个推测为基础。除非你可以找到足够强大的证据来证伪这一点。

    于是肖云便知道,在自己将那条根本性的规则思考出来之前,任何劝说之词对于埃默克将军来说都是没有用处的。

    时间仍旧在一点一点的过去,埃默克将军所率领的庞大舰队终于跨越了将近九光年的漫长旅途,从拉卡星系来到了拉格七二八星系旁边。

    拉格七二八星系的主恒星是一颗红矮星,它的质量仅仅只有太阳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但它的行星系统却异常丰富,它有足足三颗岩质行星。除此之外,在它周围还有一条庞大的小行星带,还有一颗质量为四倍木星质量的巨大气态行星。远征舰队就停留在了距离拉格七二八星一千亿公里之外的地方,在这里原地警戒着。

    从这个距离看去,拉格七二八星仅仅只是天空之中一个黯淡的光点,用肉眼无法在这里看到它的任何细节,也看不到这个恒星系之内的行星。虽然此刻远征舰队和它之间的距离已经从将近九光年拉近到了不足一千亿公里的距离,但它对于远征舰队来说仍旧是未知的。

    在远征舰队来到这里之前,这里没有任何人类文明的造物到来过。它是未曾被开发过的处女地,就像是这夜空之中大多数闪耀着的星星那样。人们只是看过,却没有触摸过。

    远征舰队很明显不会冒冒然的就进入到这个恒星系之中。于是在埃默克将军的命令之下,大量探测器离开了舰队开始往拉格七二八星系出发,大批天文望远镜也开始工作。埃默克将军试图收集到足够的数据之后再展开下一步的行动。

    我们认为。一千亿公里这个距离是最安全的,因为我们基本上已经确定这些机器人不存在功能分类之说,任意两台机器人之间的差距都是极其微小的,也就是说,并不存在某种专用的,用于储备物资的后勤类型的机器人。这一点和我们人类文明的战斗飞船不同,因为我们的战斗飞船可以储备许多物资,我们的作战半径可以扩展的极大。而机器人们的作战半径就会受到储备物资的严重限制,导致作战半径极其有限。所以,如果那些机器人要主动攻击我们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在这里以逸待劳等待着它们的到来。
1...146147148149150...2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