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幸好一路上有你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彩云飞天

    ()很多时候科学家有了观察结果,会去推测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了推测,就会设计一些针对性的可对比的多组实验来验证推测。

    科学家是人,人都是带有情绪和偏见的,这在心理学研究中已经得到了证实。而如果参与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成人的话,也会让实验增加许多不可控因素。

    曹蔓想起当年在施密特教授指导下拿穆林和袁媛还有自己做的实验,回头想想觉得幼稚地可笑,大方向是对的,可研究水平远远没到读取人脑信息那一步,所以后来她才脚踏实地,转而研究更加基本的脑神经传输。

    但是当初的设想也一直留在她的脑海里,就等着哪一天技术成熟了,有了可以利用的技术和设备,再去研究也不迟。

    既要有远景目标,又要有当前可行的项目,这样才能踏踏实实地向远方进发。

    而读书学习和深入思考是向前迈进的第一步。

    …………

    年后阿蒙又成了空中飞人,作为统筹国家秘密项目负责人的实习助理之一,他需要到各个基地去实习三至六个月。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记录下来,上报上去,自有人分析他们的性格和处事方法,还有其他关于保密方面的考量,这些他们自己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头儿让他们先到各个基地去实习,锻炼一下他们协调工作的能力,实习期结束,协调工作做得最好的就会被留下作为真正的助理。

    这实习对于他们这些相对新人来说,一是考验,二是锻炼,阿蒙把它当成了一个难得的开阔眼界的学习机会,他要好好把握,至于以后能不能当助理,还是以后再说。

    虽说表现最好的会被留下做助理,但是他知道这肯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机会,就如同当时他们也被征求过想不想做实习助理一样,表现最好的实习助理也会被征求想不想做助理的。

    潜心做过研究的人,当面前出现两种选择的时候,他们十有还是会选择做研究。

    这次他去的地方是嘉州的一个实验基地和设在中部大沙漠的另一个试验基地。

    嘉州的基地研究的是重力波,中部那个实验基地是研究新能源--核聚变的。

    为了更好地工作,他是做了准备的,至少要大致明白这些都是什么。

    重力波是通过广义相对论推论出来的,高密度高质量的星体会造成时空弯曲,两个这样的星体的碰撞会像石子投入水面,造成水波一圈圈扩散开来,虽然它可以越过星体扩散,但是也由于它距离地球太远,到达地球时信号已经非常弱,对地球的影响也非常小,一般的仪器根本测不出来。

    为了捕捉重力波,很多国家建造了实验室,米国这个实验室是利用重力波对激光的干涉而来,为了让重力波对激光的干涉足够“大”而能让设备侦测到,这束激光传输的距离需要足够长,才能在稍有干扰时才在另一端有足够大的变化而被捕捉,所以这个实验室建有长度为几千米的长管,以供激光传输。

    而且地球上存在太多的“波”会产生干扰,仪器本身也会有噪声产生,所以这套系统采用了各种方法降低噪声的影响。

    仪器本身比较复杂,是米国科学家在过去一二十年内根据以往的经验不断改进优化的结果。

    它的防震系统能够压抑各种震动噪声,真空系统是世界最大与最纯的系统之一,光学器件具备前所未有的精确度,能够测量比质子尺寸还小一千倍的位移,电算设施的高超功能足以处理庞大实验数据。

    这些都为实验成功提供了保障。

    其实大脑内信号传输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信号多、传输速度快、信号强度弱小,这些因素都为大脑研究增加了很多困难。他想看看这捕捉重力波的技术能不能对脑内传输信号的波的捕捉有所启发。

    那个研究核聚变新能源的实验室,他也预先了解了一下。

    他以为是跟核能利用是一个意思,看了资料之后才发现是另一个相反方向,核能是核裂变,是指由重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在这个分裂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原子弹的能量来源就是核裂变。

    核聚变顾名思义是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原子核时放出巨大能量,也叫热核反应。

    热核反应是氢弹爆炸的基础,可在瞬间产生大量热能,但由于它是瞬间释放出大量热能,目前尚无法加以利用。

    这个实验室的目标就是研究如能使热核反应在一定约束区域内,有控制地产生与进行热核反应,让热能长久地慢慢释放,这样就可以作为能源来用。

    出乎阿蒙意料的是,核聚变只能在超高温、超高压和密闭空间发生,而且它不会像核能一样有放射性残留物,更不会有核泄漏危险,而且原材料可以从无穷无尽的海水中提取。

    聚变反应堆一旦研发成功,人类应该不用再担心有什么能源危机。

    而且这是最最清洁而又是取之不尽的能源。人类可以把煤炭、石油、天然气都留在地球内部,留给后人以备不时之需,毕竟那个不需要太高深的技术就能利用起来。

    阿蒙刚开始对这个项目不是特别感兴趣,新能源嘛,觉得也就是对生活有些影响而已。

    他临走前跟父母聊天中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当时他们也只是在晚饭后天南地北地瞎聊。

    他父亲施尔曼先生问他:“你是如何断定一个城市的繁荣程度的?”

    “我前些天坐红眼航班回来时也在想这个问题。晚上坐飞机,我就喜欢往下看。有些城市灯火通明,一大片,那肯定是个大城市。只有零零星星灯火的地方,肯定是个小城镇。所以晚上容易判断城市的繁荣程度,白天就得看街道上是不是车水马龙了。”

    “这是很直观的判断。”

    (iishu)是,,,,!




第590章 发展新能源的必要性
【】(iishu),

    ()

    (iishu)是,,,,!



第591章 需要专业合作
    【】(iishu),

    ()难得跟孩子有个聊天的机会,施尔曼先生赶紧改口:“好,咱们接着聊能源。

    “你可别小看了核聚变的研究。虽然这项技术离民用还有很长时间,有人估计还得差不多五十年,但没有人研究的话,再有很多个五十年也不行。

    “所以明知道在自己有限的工作年岁里很可能没有结果还坚持去研究的科学家,都值得我们尊重。”

    这一点让阿蒙心有戚戚焉,在自己有生之年,但愿对大脑的研究也有重大的突破,他已经去过不少的研究中心,见识过不少的项目和科研人员,大家都在兢兢业业做着手头上或大或小的工作。

    无论是多大的收获,都会让很多后继者得到启发、会省去很多重复的研究。

    他有时候也感觉很矛盾。

    一方面觉得科学家的发现应该相互分享,这样大家就不用浪费时间和金钱去做重复性研究,另一方面也不想让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别人白白引用,他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走合作之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途径。

    申请专利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但他进了这个圈子,大部分应该都属于国家机密,这条路一段时间内会被堵上的,所以对他来说,合作,跟圈内高科技人才合作,充分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才应该是他以后该走的路。

    所以他很愿意去了解各个项目,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合作的可能,心甘情愿对遇到的每一个科技工作者示以尊重。

    阿蒙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这几年认识了不少人,他跟很多人都保持着电子信件往来,经常在电子邮件中跟对方讨论工作中的事情。

    由于心中总有一根弦绷着,所以他对讨论的话题非常仔细,保证不会聊到别人或者自己安范围之外的事情。

    这其中就包括跟施密特教授、劳伦斯教授、奥森教授及这几个教授的骨干或者学生们的联系,所以他跟曹蔓的不算频繁的电子邮件联系就不显山不露水了。

    倒不是阿蒙存了心思要保密或者泄密,他纯粹是为了不给曹蔓带来额外的麻烦,至少在他公开追求曹蔓之前。

    他知道自己的电子邮件和电话都会被审查,至于审查有多么细致,他就不知道了。不过据说中心有一套人工智能系统,能分析出一个人的非正常举动,很多公司的安部门就利用类似的算法构建他们的防盗系统,不仅防止外来黑客攻入系统窃取公司机密,还能防止内贼窃取机密。

    具体的算法他不知道,但知道可能有这么一套系统后,他就更是把曹蔓当成正常的师妹对待,该讨论问题的时候还是照常讨论,不该表现出对她的关心时他绝不多说什么的。

    曹蔓在平时日常生活里对别人的私生活不敢兴趣,却不表明她是一个很无趣的人,似乎她的所有兴趣都放在了自己的研究上,话题里一点点跟她的研究沾上边的,都能让她产生出无数个兴趣点来,而她对未知领域的兴趣又十分高昂,所以跟人聊天时总能沿着她这些兴趣点衍生出很多的问题。

    在跟阿蒙的讨论过程中,就是这样。阿蒙状似无意地提起一个相关的话题,曹蔓就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然后提出好几个问题要跟阿蒙深入讨论。阿蒙就会顺着她的问题接着讨论下去,还会引用几个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来佐证自己的想法。

    俩人的你来我往就显得非常顺理成章。

    曹蔓觉得阿蒙发过来的文章都非常有启发性,所以她很是喜欢看完后接着跟阿蒙讨论。她心里也惦记着年前在尼克家的讨论,虽说是醉话,但跟着一个能合作愉快的人一起工作的话,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更何况她跟阿蒙认识了这么多年,对他非常了解,俩人也合作过,过程更是非常愉快。她甚至在阿蒙决定走另一条路时感到惋惜,遗憾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合作。

    她没想到这一回阿蒙又给了她一份希望,是啊,自己归化后是不是就有机会了呢?她有些犹豫,万一她的研究成果以后会被用来对付华国呢?那她岂不是成了罪人。

    她想了好几天,也没想到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地方会被用来当成武器,嗯,以后自己选择项目的时候用些心,不要选择那些能用在军事上的项目就行,她这样自我安慰。

    曹蔓也就纠结了十来天,很快就把这件事放下了,毕竟离她加入米国国籍还有几年时间,谁知道到时候会有啥变数,为那么远的事情发愁不值当,她更关心眼下的项目。

    他们至少要找两方面的合作,一方面是做基因编辑的,看是否能让斑马鱼的脑神经在信号传输时展现荧光,二是能自动追踪拍摄的高清晰高频率电子显微镜。

    曹蔓还在阅读专业论文,看看是不是需要找第三方面的合作。那就是如何对斑马鱼产生刺激。

    以前她以为生物受到“感情”刺激时,才会产生强烈的信号,才会留下深刻的记忆,所以他们以前设计实验时曾经加入能对生物产生强烈刺激的图片等。

    最近她读了一些文章,是关于研究内分泌激素研究的。

    有人做过实验,得出一个结论,说人的记忆是按模块来的,比如一个人大约能记住7+-2,也就是5-9个模块的东西,一个人只能一次性记住比如5到9个随机数,再多的数,他会在几分钟内忘掉。

    如果把几个数弄成个故事或者同一个事件相关联的,那么这几个本不相关的随机数就成了同一个模块,人的大脑就能一下子同时记住这几个数,同时大脑还有更多的空间去记住更多的数。那些最强大脑里能记住上百个随机数的参赛选手都是经过类似的训练来提高记忆力的。

    还有一篇文章说记忆不是跟情绪有关,而是跟体内分泌的多巴胺的多少有关。在人比较激动的情况下,大脑内会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这增强了大脑信号的传输和存储。

    曹蔓觉得这两篇文章很有意思,也很容易理解。

    (iishu)是,,,,!



第592章 公开演讲能力锻炼
    【】(iishu),

    ()曹蔓自己就有经验,把一些看似无关的内容串成相关的东西时,确实容易记住且不容易忘记。而由于情绪激动会影响记忆的深刻性的猜想,更表现为粗浅的观察,不符合科学家追根究底的科学态度,最终追踪到多巴胺对记忆的影响确实更符合科学家的做法。

    会不会还有其他激素的影响?她觉得应该还有,还是多找一些相关的文章来看一看再说。她还发信给尼克和阿蒙,让他们也帮忙注意一下这方面的文章。

    如果能用激素来控制记忆,她就不用相关的图片、气味等等去刺激实验对象了,可以直接用激素去控制,更精确,更容易复制实验过程。

    不过激素的提取和使用,最好也是找合作伙伴来,专业的事情最好找最专业的人士来做。

    她多次跟劳伦斯教授讨论,俩人初步达成一致。

    除了目前手头上正在进行的实验项目外,他们应该花更多精力来计划下一个项目。

    劳伦斯教授建议以后曹蔓多参加一些研讨会,以前参加研讨会,曹蔓主要是去听别人讲,劳伦斯教授觉得她应该慢慢成长为一名主讲人。

    人为什么有吸引力?一是你有能力,二是你在人前展示出这种能力来。而在研讨会上发言是最容易被人注意到的,被注意到了之后,主动来找合作的也会多起来。

    曹蔓有点儿心虚,每次研讨会都是在大会议厅,台下少则几十号、多则几百号人,她觉得自己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的。

    曹蔓到目前为止参加过的最高规格的就是她自己的博士论文答辩了。回想起来,那规模没法跟研讨会相比,因为论文答辩只是对着七八个博导和一些感兴趣的博士生讲的,小教室里才一二十个人而已。

    而且当时为了好好准备,她不仅自己练习了好多次,还拉了系里几个同学进行预演,让同学们充当教授在下面提问。

    她还把自己准备的和被同学们问过的问题给施密特教授过目,施密特教授又给她增加了很多问题,都是施密特教授根据要参加答辩的教授的专业和正在进行的项目设计的,既跟她的论文有关,又跟他们各自的项目有关。

    她在施密特教授面前试着回答这些问题,施密特教授给了她一些反馈,让她再好好练习练习。

    后来她在论文答辩的时候,确实有几个教授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好在她有准备,所以论文答辩非常顺利。

    当时过了博士答辩,她觉得自己像蜕了一层皮,一是接连好多天精神紧绷造成的疲惫,二是觉得辛苦没有白费,终于让自己顺利通过这场重要的考验,有一种破茧化蝶的感觉。

    现在劳伦斯教授让她去参加大型研讨会,她觉得虽然主讲的部分可以好好准备,她却怕自己太紧张讲不好,反而弄巧成拙。

    而且她更怕听众的问答部分,万一没听明白别人的问题,或者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岂不是尴尬无比?

    虽然内心非常忐忑,她却也没失去理智地拒绝这个提议。毕竟将来她不管走哪条路,当教授需要讲课,走科研肯定是要在研讨会上发言的。

    迟早的事儿,那就没必要一推再推,迎头赶上尽早准备才是正确的选择。
1...154155156157158...1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