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末世]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绿嬑
可打猎真的太难了, 寒冬里打猎更不是人能干的事, 想要依靠打猎维持生计的人很多, 成功的人却很少。因而许多人家是真的已经吃了数年的野菜野草, 胃都饿得变小了,人也面黄肌瘦。告示刚下来的时候,众人还不怎么信,哪儿来的粮食呢?现在这年头哪里还种得出粮食?结果这一车车粮送进来, 巷牙镇的人都惊呆了!
司机是外地来的,从驾驶室里探头出来说:“这都是四良原种的催熟种,味道不太好不过货真价实是米,要做工的赶紧报名啊!”这人也有趣,顺嘴还打了广告。
围观众人眼巴巴地看着车队继续往前走,如果不是无数的枪管对着他们,真的要忍不住上去抢了。报名!肯定要报名!
浪潮卷过老亢村,村中人也动了心,周清荣这些日子已经转变好心态从高处走了下来,因此有人报给他听的时候他并没有别的话,只说是各人的选择,他也管不着。等报信的人一走他便靠在椅背上,呆呆地出神。俞蘅走进客厅,见状笑起来:“周老大这是在思考人生吗?可想出什么来?”
“妈,你睡醒啦?”周清荣忙坐直了,又去灶台上舀热水给俞蘅喝。俞蘅接过捂手,坐在沙发的另一边看着周清荣,这个儿子已经模样大变了,以前那股不经事的天真和轻浮早就沉淀成心有丘壑,看着就是一个非常沉稳可靠的大男人了。
还是一个曾经站在高处发号施令的有权男人。
周清荣在俞蘅的目光下开始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他没有避开俞蘅的眼睛,只不好意思地笑:“没有思考人生,我们这样的人的人生不就是那样吗,只有吃得饱穿得暖就是好日子了,没必要思考。”
俞蘅就没有戳破他,慢悠悠地喝了一口热水暖肠胃,又说起别的事情:“刚刚小苏来说的事情我在隔壁也听见了,这是好事,如果不是我年纪大了搬不动砖和水泥,我也想去。”
周清荣忍不住笑了:“妈!就是你想去我也不能让你去,家里有我和阿涵还有小明,哪里轮得到你去搬砖。哎妈你也别拿话来逗我,我没事,就是在发愁山洞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现在路通,国家的救援陆续到位,山洞那块地已经不是顶要紧的存在,现在村里人肯定要相继离村去谋求生计,那块地对那些人来说不再是关乎性命的秘密,从他们口中说出去的话,我们就太被动了。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俞蘅建议,“把山洞同样也交给陈将军吧。”
周清荣烦恼了许久的问题被他妈干脆利落地解决,他虽然心疼却也知道,与其被他人泄露出去不如他主动和盘托出。他咬咬牙:“妈我明白了,这就去镇上。”
周清荣这一去就去了一天,直到第二天才回来,还是领着一队士兵回来的,他直接带着那队人上山,等回来时累得几乎说不出话,不过他的表情是很放松的:“我见到了陈将军,他很重视山洞,忙里抽闲见了我一面之后就派人送我回来。山洞已经被他们接管了,说等里面的作物收割之后再给我们送来,我们村却是不必再派人上去守了。”
陈将军对山洞的重视程度让周清荣很是后怕和庆幸,“还好先送上去,不然的话我们村真的要遭祸了。”国家秩序重建,军团再次成为云端之上的存在,对普通民众是有绝对压制作用的。就算陈将军麾下都是和善人不追究老亢村私自昧下一处宝地,老亢村也要成为其他村眼中的众矢之的了。
“这样就好了。”俞蘅将这件事画了个句号,“俗话说有多少本事就担多少责任,我们家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没有亏过心,这就够了。”
明明嘻嘻笑:“姨,我上午报名了,明天早上就出发去修房子,你等着我给你带四良原的米。”
“好。”俞蘅笑,“四良原在以前也是种粮大省有名的粮仓,我也期待那里新种的新稻的味道呢。”
明明就挺起胸脯做搞怪状:“淑芬妈妈就等着吧!”
周昊钧说:“我也去!我十二岁啦,力气特别大!小明叔带我去!”
家里有两个壮年大男人,怎么轮得到才十二岁的男孩子去打工?明明摇头:“现在的工作肯定工作量很大,你还小不能去,要是被累着了以后长不高怎么办?”
周清荣也不愿意,于是哄儿子:“我和你小明叔都出门去,家里只有你一个男子汉了,我把你奶和你妈妈妹妹都交给你保护,你能不能担起这个责任?”
“我可以!”周昊钧是个很懂事的孩子,长辈都不愿意他去并且对他有安排,他略想一想就答应了,拍着胸脯说:“你们就放心吧!我在家一定保护好奶奶他们。”
话赶话说要出门,周清荣也不是心血来潮,他也有报名去外面打工的想法。既然明明已经报名,他也去报,到时候和明明一起出去也有个照应。他出门去打算去问几个关系最好的堂兄弟,如果要的话可以一起去报名。
周清荣等人说走就走,第二天村子里的青壮年呼啦啦走了一大片。俞蘅在家紧闭门户,生活和往日没有区别。家里暂时不缺吃的,周清荣和明明居安思危去做工多赚些粮食回家他是赞同的,他在家也没有闲着,他就不是闲得下来的性子。
他整理着自己的储物戒指,末世前收集的东西着实不少,他对食物并不偏重,着重购置的是许多生活用品,比如被子衣服鞋袜手套,还有大量的布和毛线。为了渡过寒冬,他在穿戴上是下了苦功夫的。俞蘅将衣物整理了一遍,最后只抱出一大堆的毛线。
现在各地恢复工作如火如荼,工人的数量不可估量,做工劳累辛苦,上级是不可能为所有工人提供工作装的,手套?很大可能也是没有的。而寒冬之际做苦力,对手的伤害很大,冻伤就是一大挑战。他打算在家织出一些手套来,既能做保暖也能做护手作用。
“妈这个主意好,反正我在家也没事做,小福乖昊昊也懂事,省出时间织些手套去卖,肯定卖得出去!”郑涵觉得婆婆英明,俞蘅只提了个开头她就兴冲冲地应了,俞蘅便笑起来,“现在有工就有薪,买卖肯定会再次流通起来,不过你也别着急,慢慢织就好。”
郑涵哪里忍得住慢慢织?在她看来,现在百废待兴,以后的日子还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呢!以前的家底积蓄通通都没了,两个孩子又在长大婆婆
分卷阅读745
年岁也不小了,她一定要勤奋点多攒点家底才安心呐!
于是周家开始闭门织手套了,郑涵决心坚定又心灵手巧,俞蘅只教过两回郑涵就记住了。“不用织什么花纹,织得密实紧凑就好。”周昊钧和周月婷也想学,郑涵便也卷些线团给他们,叮嘱着不能乱弄坏,两小孩就这么磕磕绊绊地织,织出来的着实不好看,两人却信心满满想着给爸爸/叔叔一个惊喜。
周清荣他们一去就是一个月,走之前说了不知道哪一天能休假,离家半个月时俞蘅就去探听过,得知他们还没假,于是耐心等。这一等就等了一个月,急得家里人都在上火。如果不是村里有人去探班,回来时和周家说确实看到了周清荣和明明,俞蘅都要自己去看望了。
一个月后两人回家,才照面看一眼郑涵就哭起来,拉着丈夫心疼极了:“怎么憔悴成这样?!”
可不是嘛!周清荣和明明像徒步乞讨从京都回老亢村的一样,又脏又又臭憔悴,脸部凹陷双眼无神,一看就是遭大罪了!郑涵呜呜地哭,两个孩子也两眼含泪,周昊钧因自觉是小男子汉还撑得住,周月婷一看她妈哭也跟着哇哇哭,一左一右抱着周清荣的胳膊哭得伤心欲绝,周清荣却笑呵呵地一边抱一个,颇觉得人生圆满。“别哭别哭!我就是看着磕碜,其实没那么惨!走走进屋去,我给你们看好东西!”
俞蘅拉着明明的手进屋,明明就牵住周昊钧:“昊昊来,叔也给你带了好东西呢。”
一家人进屋,俞蘅先打发人去洗澡,反正家里烧着炕随时都有热水,“什么好东西一会儿再说,你们先去洗澡!”
两兄弟一起洗,在客厅里都能听到两人在浴室里嘻嘻哈哈的笑声,俞蘅还听见明明说“你给我搓搓背”,看来到家之后那两小子的精神轻松很多,这就好,人的精气神就是无形的脊梁,有精神就好。
他到灶台煮药汤打算给两人补一补元气,很快周清荣他们洗完澡出来,郑涵拿着剪刀给丈夫和明明剪头发,剪完头发之后两人看起来更加精神了。
“来!妈你也来看!这是我们的工资!”
周清荣和明明回家时背着出门时就带背包,里面只装了换洗衣物,周清荣洗澡出来后拿出自己的储物戒指往下一倒,倒出来一大堆的袋子,都是装着东西的塑料袋。
“本来说工资要一个休假期结一次的,不过工人们都不愿意,后来就改成一日一结,我们一天有三餐免费吃,吃饼子和馒头,一天还有一斤粮食,米面谷物都算。我怕东西丢了就将东西藏在这里。”
作者有话要说: 储物戒指(挺胸摇摆):终于轮到我出场,灯光!掌声哩!
突然发现作者收藏已经一千啦,激动得搓手手,谢谢大家的支持,么哒
第473章 寒冬已至37
明明笑着说:“还好有这个戒指, 不然的话这么多东西真的保不住, 天天都发,我和清荣哥又是做最累的活儿所以工资最多, 一天有一人有一斤粮食,放在宿舍不安全, 下班回来肯定都不见了。我们家又离得远, 让你们每天来一趟来取我们也不放心, 放在戒指里正正好。别人问的时候我们都说托付同村的人给家里送来了, 放假的时候就把脏衣服一收就轻轻巧巧地走回来。”
里面有六十个袋子,俞蘅打开几个,有的装着传说中的四良原新稻米,有的装的是花生(花生仁小又扁),有的装的是小麦粉……真正是五谷杂粮全都有。
“这些东西来煮粥很不错,我那时候一摸这米就高兴,就等着放假送回家给你们呢。”周清荣和明明是真的高兴, 家里有老有小,脾胃都不比年轻人, 还是吃粥对身体好。
郑涵又想哭, 忍了忍压下去:“我这就去泡豆子, 晚上就喝豆粥。”
“你们都辛苦了。”俞蘅也叹气, 他打听过,外面的工是记天数的,做一天算一天,周清荣他们去了三十天就拿了三十天的薪酬, 可见是半天都没有休息,这样拼命都是为了家里人,他欣慰地看着他们,又劝,“我知道你们的心思,不过你们也别太拼命,要是把身体累垮怎么办?我和阿涵在家里也织了不少手套,打算到工地上去卖,你们看看这样的手套你们做工的时候可用得上?”
周昊钧机灵地将卧房里的一个大麻袋拖出来,周清荣拿出一双出来,先夸了一句“织得真好!”,又点头说这个生意可做:“我和小明还好从家里带里几副手套过去,不然啊手心早磨烂了。”
他说的是“磨烂”而不是“磨破”,是因为即使戴了手套还是会磨破手心,工作太繁重了!不管是清扫街道、铲雪、疏通下水道、亦或是推板车、搬砖块……全部都要用力气!这些手套派得上用场。
“清荣哥说得对,我们同宿舍就有几个男人没有手套,那手烂了又烂,每天下工都要拿牙签去抠掌心的小石子砂砾,唉!将好好的衣服剪掉做手套又太浪费了,也不比咱家这手套柔软暖和。要卖的我和清荣哥顺手带去卖就好,姨你们就别出去摆摊了,不安全。”
“摆摊不可行?”郑涵忙问。
明明再次摇头:“嫂子,你看我和清荣哥连这些米都不敢露,我们回来的路上看了许多抢劫案了,你只要敢露出一点吃食,路边不知道哪个地方就窜出个人来,抢完立刻奔进两边的野地里往山里跑,怎么抓?你们去摆摊的话太危险了,人家看你们不是女人就是小孩,可能不等你把手套卖掉抢换的食物,直接就把手套抢了呢。”
“那就给你们带去,你们看着换吧。”俞蘅一锤定音,外面本来就很乱,这也在意料之中。慢慢地等路通就能让各人各回各家,社会重新运转起来又能让每个人都各司其职。等到不缺吃食不缺衣穿的时候,外面就太平了。
他是很期待到外面看看,不过也知道分寸,以后等日子正常起来,想去哪里哪儿不能去呢?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
当天晚上一家人就喝上了甜滋滋的豆杂粮粥,既有谷类的香气又有层次分明的口感,吃得人心满意足。这次假期有三天,周清荣和明明只休息了一天就再次上山了,给家里砍了一大院子的树枝回来,又与村里一些关系好的朋友聚一聚,第三天下午两人就带上家里做的烙饼还有腌菜以及满满一袋子手套离开了家。
这一次去上工,周建业没有再去。他病倒了,强撑着回到家之后再也起不来。俞蘅去看过他,以前健壮的周建业在寒冬几年里每年都比前一年瘦一点,在镇外做工一个月更是耗尽了他的心血,整个人呈现出油尽灯枯的衰败之象。
他看着周建业,好像看到了数年后的自己。
十来天之后,周建业在睡梦中停止了呼吸,
分卷阅读746
女婿宋开不是一个能抗事的人,只会呆愣愣的坐在那里,还是他的大儿子、周建业的大外孙子已经是个半大少年,懂得来隔壁报信。
他还说要到外面找舅舅周清水,俞蘅哪里敢让他一个人去,村子里不是一个青壮年都没有了,他找了一个比较熟悉的,送了两斤米给对方,麻烦对方跑一趟去通知周清水和周清荣等人。帮着跑腿的同村人早上出发,中午就把人接回来,周清荣为了赶时间还雇了三轮车,付了半斤米。
周建业是村子里这个辈分仅剩的一个男人了,同一房的在村子里的都来送,周清荣做主从自家出粮食,好歹煮了一锅锅粘稠的甜粥做席面,体面地将丧礼办完了。
周清水哀伤过度暂时请假在家,周清荣却不敢休息,安葬了周建业之后立刻返回工地。
时光里的面孔一张张老去,俞蘅现在是村里子岁数最大的人了,他知道郑涵忧心他的身体,甚至在半夜里还来摸他的脖子和鼻息。他却觉得自己应该还能多活几年的,他保养得好,家里的孩子都乖又争气。周建业本来不该这么早走的,可是家庭带给他的不仅是天伦之乐,也有各种不可外道的苦闷伤痛。这些年他失去太多亲人了,亲孙子、妻子和女儿……
女儿还活着的时候就让他时常心痛,女儿走了,他也痛苦。再看女婿又是个废物,家里家外都是儿子在操持,年纪轻轻就有了白头发,他不敢老!不敢认老!撑着一口气去外面找工作,终于将他最后的生气消磨干净。
三个月后,周清荣和明明请假回家。
“路已经通了,接下来就是房子的事情,我听说镇里要重新分房子,这才赶紧回来。”
俞蘅皱眉:“分房子?不是要让灾民各自回乡吗,分房子是什么意思?”随即又想到一个问题,便问周清荣:“说路通了,到底是哪些地方路通了?”
“妈猜得没错,我开始也以为防雪罩会盖住全国,不过后来打听到,防雪罩其实只是连接了所有避雪区,两个避雪区中间区域当做两地的通道也有防雪罩,其他地方都是没有的。听说防雪罩目前没办法做出许多,只能这样了。”也就是说以避雪区为点连线,构筑条状区域的无雪区罢了。防雪罩没有覆盖全国,那就只能就近安排住得太密集的灾民了。
俞蘅点头:“原来是这样,我们村是怎么安排的?”竟让周清荣这么着急地请假赶回来?周清荣的拼搏之心俞蘅是看在眼里的,他的身体素质好人也机敏,管过一个村子有手段气势也不弱,做工的第二月就混上一个小组长,前阵子又当上队长,负责手底下五十个人的工作安排。做队长的工钱可不一样,每天发的米面油粮翻了一倍,多少人盯着他的位置呢,这个时候周清荣还敢请假?
周清荣就说:“我听说要核查房产,我们家的房子是爸名下的,爸走了之后也没有把房子过户,现在可能会有一点问题,我得去办办手续,也要给小福上户口。还有,我打听到有一个新政策,灾民如果无法回户籍地的,就要统一服从上头安排,明明的户籍在c城,我怕他会被安排到别地去,就想着我去办手续的时候把明明的名字也写在我们家户口本上。”
所以两人才一起请假回来,俞蘅听明白后很赞同他的做法:“你做得没错,什么都比不过阖家团圆。”回头将家里的户口本身份证房产证以及周清荣夫妻的结婚证等都找出来,全部装在袋子里给周清荣,叮嘱他:“别的都不要紧,房子的事情和明明的户口一定要弄好。明明现在户口本儿上就他一个人,如果真的被随意安排到别的地方我是真的不放心。”
周清荣正色点头:“妈你放心吧!”带上粮食和明明一起出门去了。
要办的这几件事最难办的是明明的户口问题。前阵子镇里的人口登记已经完成,登记的时候俞蘅看见登记了姓名和原户籍及身`份证号码,也有登记现居住地。老亢村现在居住的人口有七千六百五十一人,住得太挤太挤了,必定是要迁出一些到外面充实刚清理出来的房舍的。俞蘅也不知道迁人口的规律是什么,如果是随便在非本地户籍人口名单里划出去一些,有可能将明明划出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