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种田之回到末世前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飞雪满群山

    空调一打开,丝丝冷风立刻扑面而来,姜青舒服的叹了口气。就连一边的大黑也迈着步子,靠近了空调的风口,抬着头享受起了凉风。

    姜青拿出手机上了上网,阳市的地震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发酵,立刻传遍了网络,现在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地震的新闻,姜青随意的看了两眼,突然一个帖子引起了她的注意。

    第23章

    姜青上的这个论坛, 在国内非常有名, 每天的流量都是业内前几名。这里聚集着大量的,来自五湖四海的网民。

    帖子的楼主说自己是个北方人, 他在帖子里抱怨说, 他们当地的气温最近几天越来越热。柏油马路上烫的吓人, 鞋底要是薄一些只要走上一会,脚就会被热的通红。

    天天顶着个大太阳上班, 一到公司身上的汗多的, 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得。

    楼主还说他前两天在上班的路上, 看到一个妹子在路上晕倒了,被救护车接走了, 妹子脸上通红一片满头大汉, 一看就是中暑昏倒的。

    正巧,他们公司里刚刚空调坏了, 这种天气要是没有空调,那真是一分钟都受不了。修空调的电话打了好几个, 却半点不见人影。

    完了公司还不给放假, 上头还说走人就算早退。可没有空调,人实在是热的受不了, 楼主说他们公司里的人基本走了一大半了。

    为了全勤奖金, 楼主忍着高热留了下来,趁着领导不在的时候, 偷摸着上网发了个帖子。

    姜青把帖子往下拉, 看到帖子下面的内容都是, 楼主各种痛骂公司领导这个万恶的剥削阶级。

    也许是因为最近的天气实在太热了,网友们全都感同身受,不一会儿这帖子就被顶的老高。

    在网友的回复中,一个同样也住在北方的网友,引起了姜青的警惕。

    这个网友似乎是为了安慰楼主,在回复中说他们那的天气也异常的炎热,而且都已经整整一个多月没有下过雨了,家里的自来水,三天两头的停水,乡下的田地都被太阳给晒干了,每天都得抽水浇田。

    最后,这个网友还说他们那最近出了一个新闻。一个工地上的工人中暑晕倒,送到医院没有抢救过来死了。这个消息闹得人心惶惶的,导致他们那的大街上,最近人人都打着




分卷阅读29
    一把遮阳伞,商店里的空调卖的那叫一个快。

    姜青注意到这人说,他们那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下雨了。想到最近异常的天气,和末世后的那场大旱,她这才发觉原来这场巨大的旱灾,已经早就有了预告。

    虽然姜青现在所在的小山村,在地理上地处黄河以南,降水量从来都是比北方的城市要好的多。

    可是,在大地震之后可不管南方北方,全世界都发生了大范围的干旱。

    不过,在上辈子北方确实是南方的旱情严重许多,阳市的干旱发生不久后,每天都有不少在北方过不下去的人逃难过来。

    听那时的北方人说,他们那的湖泊河流干的非常快,因为地震和缺水整个北方乱作一团,他们也是好不容易才逃了过来。

    虽然姜青的空间里有很多水,她自己肯定是渴不死的,可是到时候干旱来了,村里的其他人要怎么办呢?

    村里面的人虽然爱说闲话,但是遇上事的时候,大部分同村的人还是比较团结的。乡下人情味比较浓,一旦有谁家出了点什么难事,大家伙能帮忙的总会伸手帮上一些。

    而且,姜青小时候也在村子里住过一段时间,村子里的人她也是认识不少的。等村里人干旱的没水喝的,难道姜青真的能够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渴死?

    不过姜青并没有想把自己的空间暴漏出来,她才没有傻到这个程度。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人人都有地种,只要能够解决掉干旱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只要勤奋种地,总不会饿死。

    在上辈子,大旱的后期阳市里大大小小的湖泊全都干旱了之后,全市里还活着的人都自发的,成群结队到处寻找水源。

    姜青那时,也跟着同小区的邻居一起组成一个队伍四处找水。

    当时,姜青那个小区有一个在阳市住了几十年的老大爷。这个老大爷突然灵光一闪想起,在阳市一所废弃的工厂里,有一口好几百米的深水井,虽然很多年没有用过了,但是这井打的深也许还会有水。

    一行人希望不大的去了那个废弃的工厂,找到了水井。结果令人惊喜的是,水井里竟然有水!众人迅速的找了一条长绳,聚在一起满怀雀跃的打了水,相互遮掩着回了小区。

    他们一行人约定好了,不把水井的事说出去。不过,那时候基本上全市的人,都把眼睛放在了水上。

    而姜青他们小区的人怕水井里的水,会像那些湖泊一样慢慢干枯,几乎一天都要去打好几次水,又怎么可能不被人发现呢?

    果然没过多久,姜青他们小区就被附近的人盯上了。这群人悄悄的跟在姜青他们身后,发现了水井。

    但是他们并没有声张,也是选择像姜青他们这样,每天悄悄的过来打水。

    渐渐的,水井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水位也开始渐渐的下降。但是那时的姜青,已经在她的小空间里存了不少的水,足够她喝上一段时间了。

    而且,那口在废弃工厂的深水井,虽然每天都被不少的人取水,水位下降,但是依旧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干旱结束暴雨来临的前几天才逐渐干枯。

    姜青觉得她完全可以想法子找借口,在村子里打上这样一口深水井。相比于阳市里那么多的人,这个小山村里的村民实在是不够看,估计这井完全可以用到干旱结束之后。

    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姜青在卧室里吹了会儿空调,就下楼干活去了。

    在阳市的时候,她买了不少的蔬菜种子,现在正是种的时候。

    姜青家的房子,刚巧就盖在山脚下的那块地方,只要向前再走上几步路,就到了上山的路口,房子后面还有好大一块空地。

    在农村,村民们一般都会在房子边上种上一些,蒜苗、大葱、青红辣椒之类的调味品,还有黄瓜。西红柿、小白菜之类的简单蔬菜。

    需要用的时候,就到门口摘上几把,因为种的少每天只要随意浇浇水施施肥就行了,不需要特意照看,所以很是方便。

    姜青就准备在房子后面整理出一小块菜地,她也不想种的太多,只要够她一个人每天吃的就行。

    外面的太阳太大,姜青从柜子里找出一顶从前的草帽,戴在头上。又换上一身轻便的旧衣服,到楼下的小仓库里,找出已经许久没有用过的农具,就出了房子来到后院。

    后院的土地上长着许多的杂草丛,姜青拿着铁锹一块一块的,把长着野草的土翻了过来。姜青的力气大,翻起地来很是轻轻松松。

    不一会儿就,沿着后院的围墙翻出了一小块长方形的地。

    然后,姜青弯下腰把土地上翻出来的杂草和一些石块石子,捡出来扔掉,一块菜地就翻好了。

    虽然姜青力气大,做起活来很是轻松,可是在大太阳的低下干活,姜青热的流了一身的汗。可是,没办法为了以后能吃上菜,这活必须得干。

    翻好了地还需要松土,姜青用铁耙把刚刚,铁锹翻出来的一个个土块,一点点打散。耙上几遍后,这片土地就渐渐的变得松软了起来。

    土地松软后,用铁锹按照尺寸铲出一条条的浅沟出来,然后把一旁准备好的肥料洒进沟里,之后再把之前铲出来的土,和沟两边的土铲起来堆在盖在肥料上,形成一条条的土垄。

    再浇上水之后,就可以播种了。把在阳市买的种子,一排排的按照类别种在土里,就大功告成了。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中午十二点,姜青抬手擦了擦脸上的汗,收拾收拾东西回了房子,准备做饭吃饭。

    姜青下午还要出去买上一些东西。

    第24章 鸡鱼羊

    姜青的车是她母亲从前买的, 因为需要进货所以买了一辆商务车, 车里的空间相比于一般的小轿车,要大上不少, 车里的座椅还可以随意的调节。

    因为要去买东西, 姜青把车里后面两个给座椅拆掉了。虽然她有空间可以用来装东西, 可是在村子里不比在城市,门一关谁也不会管你在干什么,村子里的人都比较热情,姜青不想冒被发现的风险。

    “大黑,上车!”姜青打开副驾驶的车门,手对着座位一指,对从吃完饭后就一直跟着自己的大黑说道。

    这种简单的指令, 对聪明的大黑来说完全听得懂, 姜青话音一落, 大黑立刻就精神了起来,它俯下身子后腿用力地向前一跳,就跳进了驾驶座里。

    一进去, 大黑立刻摆好了坐姿,明白主人带自己出去,大黑转头兴奋的看向姜青, 发出一声催促的叫声。姜青笑着上了驾驶座, 开车去了镇上的集市。

    这时正是村里人去下地干活的时候, 路上全是扛着农具, 拎着水壶的人们。他们头上带着草帽, 脖子上挂着一条用来擦汗的毛巾,一边像田地里



分卷阅读30
    走,一边和身边的人说话聊天。

    因为路上人多,姜青的车就开的很慢。路上不断的有人跟车里的姜青打招呼,问姜青这是要去干啥。姜青也只得一一笑着回应,说自己去镇上买东西。

    虽然姜青才回村三天,但是她的名字在村子里已经广为人知了,这都是因为赵强的母亲赵婶子。

    赵强他们家在村子里开了一个小卖铺,她的小店门口有一棵大榕树。

    这颗榕树的树干非常的粗大,已经长了不知道多少年了,反正在姜青小的时候,这棵树就已经有两层楼那么高了。

    现在树干已经粗到,需要三个成人合抱才能抱住的地步了。这树的树根盘根错节,深深的扎在泥土之中。枝干枝繁叶茂,树冠郁郁葱葱十分茂盛,密密麻麻的把阳光全都遮住了。

    最近天气十分的炎热,阴凉的树阴下聚集了不少乘凉的人。

    偏偏赵强的母亲赵婶又是个十分健谈的人。赵婶把姜青带着自己的儿子躲过地震的事情,唾沫横飞的一连说上了好几天,那叫一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基本上村子里的每个人都知道了这件事。乡下里的人难免都有些迷信,对于这样异常巧合的事情,迅速津津乐道了起来。

    村子里的人纷纷感叹姜青的好运气,直说姜青是个有运道有福气的人,姜青就这样在村子里迅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起来。

    和村子里热情的人打完招呼,慢悠悠的开出村子,姜青迅速开到了镇上的市集。

    再过几天就是收稻子的时候,现在科技发达了,不像从前那样收割需要用镰刀一点一点的割,常常一弯腰就是一整天,到了抢收的时候农民们更是累的直不起腰来。

    不过现在有了机器,收割的事变得轻松了许多。但是,因为大型的收割机一般都比较贵,村子里有条件买的比较少。

    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买一辆微耕机,这种机器小巧方便又灵活,而且它不仅可以用来收割,换上工具后还可以用来耕地翻地,连上货箱还可以用来拉东西,更重要的是它比较便宜,一般的农民都能买的起。

    但是,和大型的专业机器相比,这小型机器在工作的速度上自然是要慢上不少。所以,在抢收的时候,还会有不少人选择用钱租收割机收割。

    姜青家许久没有种过地了,家里只有一把原始的镰刀,而就连这把镰刀也生了锈,完全不能用。

    前几天在阳市里大肆采购一番后,姜青现在手里的钱只剩下了二十多万。

    姜青准备买一辆联合收割机,虽然姜青的地只有两亩,但是机器收割又方便又快捷,而且联合收割机一边收割一边还能脱粒,只要机器不坏,以后能用了许久,反正这钱放着也是浪费。

    在镇上的市集里找到一家农用机械商店,姜青在店铺里转了转,直接定下了一台价格五万多的联合收割机,还有一台小型的微耕机,等以后用来耕地。

    跟老板说好下午送到后,姜青开着车到附近的农贸市场,先是到买鱼苗的地方买了一百条鱼苗,姜青准备回家之后,就把鱼苗养在空间的水潭里,等这些鱼长大之后,姜青每天就有鱼肉吃了。

    之后姜青找到了一家卖鸡的店铺。

    一进店铺姜青就闻到了一股浓重的鸡屎味,皱了皱鼻子姜青继续向里面走去。卖鸡的老板是个老大爷,看起来五十多岁的样子,他穿着个白色的背心,正坐在电风扇旁扇风。

    “老板,你们这卖鸡苗吗?”姜青向老大爷问道。

    老大爷慢悠悠地点了点头道:“有啊,你想要什么样的?”

    “能下蛋的就行。”姜青回答道。

    姜青只是想买几只鸡回家养着,以后也有鸡蛋可以吃,鸡不下蛋了也可以杀了吃肉。

    “蛋鸡啊,那边的都是,”老大爷左手往旁边的那排笼子指了指,又问道:“你想要几周的鸡?”

    “有没有已经可以下蛋的?”姜青想了想后问道,她养鸡只是单纯的为了吃鸡蛋,自然是是现在就能下蛋的最好,而且大一点的鸡也好养,只需要每天喂东西吃就行了。

    老大爷听了这话诧异的看了姜青一眼,一般人买鸡苗大多都是捡小的买,毕竟小鸡便宜,用饲料喂养长到可以下蛋,也不需要多少钱,和直接买下蛋的鸡要便宜许多。

    不过老大爷并没有说啥,点了点头道:“有啊,我带你去看,不过下蛋的母鸡可比较贵。”

    姜青跟着老大爷,来到了店铺后面的仓库,最终买下了五只刚刚可以下蛋的母鸡,还有两只两个月大的公鸡。

    在店里买了两个装鸡的笼子,姜青把这两笼子鸡,搬到了车里。

    买好了鸡,姜青又向买鸡的老大爷打听了一下哪里有卖羊羔的,老大爷给了她一个地址。

    姜青按照地址,开车来到了一家羊养殖场。姜青买了七只小羊羔,其中两只母的五只公的,还有两只产奶的母羊。

    养羊是姜青早就想好的,空间里这么大的地方应该利用起来。

    牛太大,猪太臭,想来想去还是养羊最合适。羊只吃草,而姜青的空间里遍地都是青草,养羊再适合不过了。

    买完了东西姜青就开车回家了,在开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的时候,姜青趁着路上没有人,把车里的鱼苗放进了空间里的水潭里。

    鱼一入水就立刻四散开来,不一会儿这一百多条鱼苗就水潭里快活的游来游去。

    然后又把车里的七只小羊羔和两只母羊放了进来,因为怕它们到处乱跑,姜青就把暂且这几只羊给关到了空间里的小竹屋里。

    因为骤然换了新的环境,这几只小羊羔有些害怕的躲在竹屋的角落瑟瑟发抖,不过有两只母羊在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1...1213141516...1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