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古代人保护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路七酱

    古代区不比现代,消息渠道闭塞,阶级固化,圈子封闭。宋家的这份指南集合了宋家三代,十几位高中人士的经验,一般世家都难以比肩,更何况是个什么都不知道,两眼一抹黑就考的寒门。

    所以当余初稍稍解释了下后,人小妻子两眼发光,看了几页没有看懂后,却还是握着书脊不想撒手。

    后来可能是想着一身带着补丁的衣服而已,即使被骗了也值了。

    转身就给余初取来了两身——

    一身半新的素蓝色,一身浆洗的发白的青灰色,上面打着两个同色补丁。

    余初只拿了后面这一身。

    第二天早上,余初打开门时,就看见门前放着两身打着补丁的旧衣,上面放着余初默写的《科考三言》。

    中间夹了张字条:

    已誊抄一份,原物奉还,余家境贫寒,大恩来日再谢。

    余初将字条塞进袖子里,拿起地上衣服,侧过头的时候,刚好对上门边的偷偷探出脑袋的人妻子。

    她勾了勾嘴角。

    ***

    古代区劳动力不足,为了解放劳动力,增加生产。底层已婚妇女并没有那么多约束,上街,干活,甚至是经商……都不会招人非议。

    余初获得装备三套,外出时便做了妇人打扮,穿了旧衣,戴了荆钗,包了头巾。

    为了逼真,她手里还挎着个篮子,往里面塞了些蔬果。

    这身装扮出门,果然自由了不少。

    一脸三天余初不是在码头上晃荡,就是在衙门门口晃荡,甚至还带了钱去黑市走了一趟,都没有获得什么有用的信息。

    既不知道云锦的同事到了哪,也不知道京都的同事身处何地。

    整个京都,就像是一个泥沼。

    只有她一个人还露着头,其他人都被泥沼拽着不断往下沉,消失的悄无声息。

    白日里毫无所获。

    这日夜里,辗转反侧了半夜,掀开被子,披着衣服去桌上点燃烛台。

    她找来纸和笔,坐在桌前,握着笔在白纸上画了个圆圈,代表驻点。

    京中驻点在国师府,而国师府在皇宫。

    皇宫安保为古代区之最,此时国师府必然戒备森严,要想进入皇宫,然后进入国师府,她就是插翅也没有什么用。

    她又在另外白色空白部分画了第二个圈,代表备用驻点。

    至于备用驻点,在哪重要么?

    余初用笔在两个圈上来回划了十几条线。

    没想到,一来京都,她就把之前在云锦的套路拿了出来,找线索→找活人→找备用驻点→营救或者传递消息。

    这个思维误区在于,她想得好,却没有这个能力。

    自己除了记忆力好点,战斗力不行、指挥不行、逻辑推理能力也不是顶尖,而且离开古代区已经有三年,经验值也说不好。

    没有能力追求真相,没有能力去探驻点,甚至连保全自己的能力,可能也做不到。

    之前在长平和云锦,她是没有第二种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上。

    而现在——

    余初豁然开朗,握着笔在纸上写了个谭字,然后再谭字四周画了栅栏的标志。

    更适合的人不在这里么。

    有战斗力,有指挥力,有自己的人脉体系,一直身处于古代,对事情来龙去脉了若指掌,又是驻京负责人……

    只要救了谭宪,剩下的,是找出真凶也好,和现代区联系合作救人也好,就是他的事情了。

    第四十二章

    京都位于北地, 气候干燥。

    春日后难得下一场雨, 外出劳作的人也趁机在家休息, 有闲不住的汉子和妇人,搬着小板凳,在门口的屋檐下跟别人摆起了棋局,或者摆起了龙门阵(闲聊)。

    牛大妈就是其中一个。

    她膀大腰圆, 身体




分卷阅读57
    好力气足,在外能顶一个男人, 在家干活利索, 家里家外收拾的井井有条, 人人称道。

    唯一让她操心的, 就是大儿子都二十好几了, 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姑娘。

    无他, 他儿子眼光太高了。

    说不看外貌,能谈得来就行, 这要求乍看起来没什么, 可是儿子在衙门里当差,每日所见所闻都是当官老爷们的断案处事, 还时不时被师爷拉去听什么授课。

    久而久之, 就学了一肚子的理。

    就连典当铺里上过三年学堂的庆小哥,跟老大都不一定能聊到一块去, 寻常人家的姑娘,哪里有上学的条件。

    老大的性格,十头牛拉不回, 现在又是吃皇粮的,在家说一不二,硬看了几个都闹得不欢而散。

    现在她也不敢强逼了,只能得空跟街坊邻居聊聊,看看有没有适合的,比如落魄秀才家的姑娘,大户人家放出来的丫鬟,哪怕是合适的寡妇也行。

    她正和徐大姐聊着家常,巷子口,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天理昭昭,疏而不漏,赏罚邢责,皆是天恩。换张嘞——”

    徐大姐放下针线篓,有些迟疑的看着对面的牛大姐:“衙门换告示了,也不知道又多了几户,去看看?”

    牛大姐将鞋底将鞋底一卷,塞进了怀里:“去看看。”

    巷子两边,无论是聊天的,纳鞋的,补衣服的,摘菜的……都不约而同的将东西收了起来,关上自家门,带着雨伞朝着巷子口汇集过去。

    虽然是平头老百姓,但是他们生活在天子脚下。

    巷子里有大半人家都是靠着达官贵人讨生活,平日里就有关注告示的习惯。

    往日还不觉得什么,今岁涉事的大户人家似乎有些多,前几日还定的翻修杂活,转头来说不用了,说东家已经下狱了。

    所以近来关注告示的人愈发多了起来。

    牛大姐他们赶到时,黑榜前已经聚集满了人,有的戴着雨伞,有的戴着斗笠,有的刚做完活还没来得及换衣服的,就光这个膀子站在一旁,大雨淋着也没有丝毫在意。

    都是街坊四邻,彼此相熟,你一言我一语的,就讨论开了。

    有讨论数量的:

    “今日怎么换的这么多?一二三……有六张。”

    “前个衙门休沐,堆积了几天,都在这了。”

    “我说呢。”

    有讨论内容的:

    “老张伯,您给念念,这上面说的什么呢?”

    “这张啊,说齐家亏空税银,一干家眷,端午之后流放三千里……”

    “齐家?月初一食物布粥施斋的齐家?”

    有讨论时间的:

    “哎……这个端午流放,前些日子有个判立夏斩了的……怎么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谁说不是呢。”

    “国师要是没生病,肯定这么由着那群人,这么乱了四时。”

    也不怪他们义愤填膺,自古大家都觉得,四季为神掌控的轮回,一切生杀奖惩,都应顺应四时天理。

    春夏万物滋长,应当休养生息,而秋冬万物凋零,才能进行刑杀。

    最近刚刚初夏,刑杀就一批接着一批。

    有伤天和,老天会降惩的。

    粘贴告示的墙面就那么点大,都是新的累着旧的,大风一吹,有一张告示从墙上剥落,摇摇晃晃的落在了地上。

    牛大妈弯下腰去捡,手指还没有触碰到纸张,一只纤瘦白皙的姑娘的手从一旁伸了过来,先一步将告示捡了起来。

    这是一个半圆脸的姑娘,圆圆的眼睛,看着有点瘦,可是两颊却堆着肉,看起来十分讨喜。

    牛大妈叹了口气,这十指不沾阳春的手和这一身打着补丁的衣服很不相配,可能是哪家落败的小姐。

    可惜做了少妇打扮,想来是已经婚配了。

    牛大妈偏过头,不再关注对方,竖起耳朵重新听老张伯念着另一张告示:

    “三月初七,西山匪徒……得翟翎羽翟大人指挥得当……现一干七十二头目,尽数押解归京……”

    “翟侯府那个大公子?”

    ……

    余初将告示重新贴回墙面,半湿的纸张上,谭宪的脸已经糊成一团了。

    她的视线向下偏了偏,但是好在,上面的印章还在。

    谭宪的告示在外粘贴了两三个月有余,风吹日晒,早就模糊的斑驳的不成样子,余初一路顺着街上的告示牌寻找,足足走了半个京都,才找到一张底下印章可以看清的。

    司城防印。

    宋大人当年主管刑部,和宋家大哥他们聊天的时候,并不避讳她在场,曾经科普过关于告示的流程。

    京都因为是政治中心的原因,不仅有地方司法执法部门京都府衙,还有中央司法部门大理寺和刑部,加上专门负责官员的御史台,和专门处理皇室的御皇祠。

    剩下还有一个司城防。

    司城防甚至于不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国家权力机关,虽然在刑部名下,却归于皇帝亲掌,有点类似于现代区当年御林军和东厂相互结合的味道,只是影响力和规模远不如这两者。

    重罪告示虽然由京都府统一发布粘贴,可是告示结尾的印鉴其实是不同的,代表着处理此次案件的部门是什么。

    就好比谭宪这张,后盖的是司城防的印。

    说明此次案件最终审理是由司城防审理,由司城防判定生死,告示也由司城防拟定。

    人自然也关押在司城防大牢。

    既然人知道在哪了。

    余初撑着油纸伞走在街道上,抬头看了看天上的雨。

    该回去睡觉了。

    ***

    比起南方动不动缠绵一两个月的雨来说,北方的雨利落的让人心旷神怡。

    第二日,雨过天晴。

    余初提着个篮子,问后厨借了把锄头,踩着半湿的泥土,朝着城外的荒山走去。

    再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远远的,边看见客栈门口站着隔壁房子的书生小夫妻,他们相互交谈了什么,神色显得有些焦急。

    等到再走近些,两人才发现晚归的她,脸上紧绷的神色立刻松懈了下来。

    小嫂子上前了几步,前前后后打量了她一遍,除了一身一脸都是泥之外,身上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但是她一脸忧心忡忡,语气里仍是满满的不放心:“小二说你早上借了把锄头就去城外了,你是不知道,城外不比皇城内,到处都是流民,你一个姑娘家,要是遇到两个不长眼的……怎么办哟。”

    现在的流民多要么逃难来的,要么逃罪来的,大多瘦得皮包骨,战斗力这玩意跟那群人挂不上钩。

    她身上不说带足了装备,就是徒手遇上,剁成肉酱,明天包包子都是可以的。

    余初想归想,咧嘴笑了笑,掀开篮子盖着的布,露出一篮



分卷阅读58
    山货来:“我看山上笋不错,就去挖了点,还摘了点蘑菇和果子,回头让厨房烧了,给嫂子和大哥也尝尝。”

    重点是在吃的上面么?

    小嫂子叹了口气:“你……”

    这姑娘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出来的,手上连个茧都没有,识文断字,那么贵重的书说拿就拿了,还写了一手好看的字。

    可是这性格,也委实跳脱了些。

    书生大哥从后面走了过来,冲着余初颔了颔首,然后拉着自家的妻子:“人回来就好了,我们不要在这堵着人家了。”

    小嫂子一看余初满身泥土,拍了拍自己的脑门:“是是是——你看我都急糊涂了。”

    ……

    余初先进了后厨,将笋和蘑菇给了厨下,嘱咐他们明天做一顿肉炖笋和小鸡蘑菇,然后定了一桶热水待会儿送上楼。

    洗完澡换好衣服,余初将门窗尽数反锁,从自己的行李里翻找出一把万用军刀。

    她走到角落里,将地上的菜篮子提起来,放在桌子上,掀开盖着的布,露出里面,里面浅浅的铺着一层干草和几颗果子。

    果子微红发青,余初塞了一个进嘴里,味道不错。

    将剩下的果子拿到桌面上,然后扒开干草,余初双手从篮子的底捧楚一个防水盒来。

    不仅盒子是防水的,就连外面的包裹着三层塑料密封层,也是防水的。

    理论上,可以确保埋在地底十年不会进水泛潮。

    京都驻点和其他地方不同,驻点总部在国师府,工作人员又容易被限制人身自由,无论是接洽和补给都不方便。

    尤其是药,很多工作人员都处于短缺的状况,因为没有及时补充,曾经还为此发生了几次不小事故。
1...303132333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