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古代人保护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路七酱

    最后一句,是唱出来的。

    顿时把小嫂子给逗乐了。

    日暮的时候,她把这个当笑话说给自己丈夫听。

    吕振和妻子青梅竹马,一直对妻子和善,见她说笑也就捧场点评几句:“我看呐,她就是无聊了,想去凑个热闹。”

    很多大户人家的小姐,戏本子看多了,就以为外面都跟戏里演的一样,到处才子佳人,君贤臣忠,天下太平。

    “我看着余家妹妹她是真想去看论学。”吕章氏给自己丈夫剥了个鸡蛋,“大户人家不是有女学么?跟我只学了几个字不一样,我看着余家妹妹,说话遣词,肯定是自小就念书的。”

    吕振点头:“这点为夫也这么看。”

    那本科考三言,一看就是家中长辈给后辈写的,字字珠玑,又句句都是殷殷教诲。

    能写出这样的书的门第,不可能差到哪去。

    “所以呀,我觉得她说的也没错,天底下又不只是你们学子名士在读书识字,那些女眷、走卒、平民百姓、有学识有见地的并不少,可四大学院闭门——打造什么?”

    吕振笑着纠正:“闭门造车。”

    “对,是闭门造车。”吕章氏在丈夫面前倒也不怕露怯,她读的几年书,还是孩童启蒙时跟着哥哥们一起读的,到了男女不同席的时候,就不再念书了,“余家妹妹说,四大学院闭门造车,没有半点气魄。”

    吕振慢慢收起了笑:“气魄?”

    “我当时也跟相公一样,顺口问了一句,什么气魄?”

    吕章氏将剥好的鸡蛋放进丈夫的面碗里,脑子里又回想起白日里,那个姑娘懒洋洋的趴在窗台上,半眯着眼睛,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

    说的话,却无端的生出一股子气势来。

    “既然放出话来邀天下坐而论学,为何又困于书院半方之地,限制重重,闭门造车。”

    “若是我,定会在京都繁华街市旁的空地上摆上台子,天下仕子汇聚,名流围坐,大儒上首。”

    “只要想要听学的,无论是耄耋老者,还是智龄孩童,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后宅女眷,甚




分卷阅读64
    至是乞儿……只要是愿意听学的,皆可以去听,而不是只在杏林自娱自乐。”

    “就是该让天下所有都知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魄!”

    “我若是男儿身,哪怕和四大院首辩上一辩,也要把这事促成了,一来:于学子于学院于民都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那姑娘想到什么,气势徒然的弱了下来,叹了口气,喃喃自语:“二来,即使拿不到论学头名,也也够名扬天下了……”

    ……

    吕章氏知道自己丈夫出身寒门,想要入仕谈谈何容易,除了科举考上好成绩之外,还必须先拜入好的师门,但是拜入师门,必须展露自己。

    而论学,便是最好的时机。

    但是天下才子何其多,惊才绝艳的天才不计其数,加上世家倾力培养的公子们……想要崭露头角,机会渺茫。

    她也是听了最后这一句话,在自己屋子里想了半天,才决定把这事儿转述给丈夫。

    如果丈夫没有在意,那么今日这场谈话,大可以当做一个夫妻饭间的笑谈,说过就丢过。

    若是在意,他自会有思量。

    吕振听完妻子的转述,放下筷子,神色复杂,他低头反复念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样大气磅礴一览众山小的句子,居然出自一个姑娘之口。

    此种眼光和见地,不亚于任何一个男人——

    而且她说的很对。

    如果这件事成功,促成之人的风头,可能比论学头名还要来的大。

    寒门仕子,学如逆水行舟,自当激流勇进,拼搏一番才是。

    他想到这,话也不说了,面也不吃了,起身推开椅子,拿起自己的外套给自己套上。

    吕章氏给自己丈夫系好腰带,送到门口时才来得及询问:“相公这是要去书院?”

    吕振打开门,摇了摇头,匆匆解释:“我去一趟宋府,宋家大公子是屏山书院的先生,这几日对我关照有加,我先去和先生聊聊——今晚可能晚点回来。”

    他来京都也有几个月了,去屏山书院旁听也有了三月有余,往日倒是没有觉察什么,近日却突然亲近了起来,吕振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却也是隐隐开心的。

    吕章氏点头:“妾身晓得的。”

    过了一会儿,吕振的脚步声便消失在了楼梯口。

    古代区木窗,纸糊的挡风,隔音效果几乎为零。

    隔壁屋子的余初叹了口气。

    不枉她送了本科考指南,也不枉她把毛爷爷的诗句都拉过来凑数,现在万事俱备,就看这场东风能不能刮的起来了。

    ***

    东风预报,比余初想象中的,还要来得快。

    第四日清早,余初买完包子回来,就看见了公告牌上贴着四大书院论学的邀请函。

    余初咬了口包子,大哥的字,又有精进了,漂亮的让人很有食欲。

    说起来,这么多年,她在同龄中见过超越宋大哥字的人,好像只有楚小哥,也不知道他到帝都后,投靠亲属是否顺利。

    她乱七八糟的想了几分钟,告示栏下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不少人从旁边闻风走过来。

    和余初预料中一样的是,他们的反应十分热烈。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底层人民对读书人有一种近乎偶像的膜拜感。

    一个免费的,可以围观一场名流偶像大儒朝廷高官未来朝廷高官未来夫婿甚至是未来女婿等人,关于学术的论战,听得懂的人惊喜的汗毛颤栗心跳加速。

    听不懂的,也不耽误他们欣赏读书人的风采,膜拜一番。

    这个说要带上私塾的孩子去看,那个说要跟孙子去凑热闹,左边的大叔念了几句歪诗后,把丘太傅的事迹科普了一遍,惹得大家惊叹连连,右边的大婶则不甘示弱,一首江兰潮词牌名的词,张口就来……

    虽说,勉强只有平仄,但是不妨碍叫好声一片。

    街上如果说是热烈,那么住满学子的君悦客栈,简直就像是炸开了锅。

    余初在门口看了几次招牌,确定自己进的是客栈而不是菜市场的时候,里面的学子丢掉了往日的平和,他们红着脸,每两三人慷慨激昂聊成一团。

    嘴里口中,三句不离宋先生和吕振兄,连同四大学院的院首和宋家爹爹都附带上了。

    甲说:有教无类,改的好。

    乙道:吕兄说得好,既然广邀天下坐观论学,就不能困于学院之内。

    丙有些迟疑:道光天化日之下,被女人围观,成何体统。

    ……

    一路走来,赞成的多,兴奋的多,而固守的成见的,则是少数。

    余初心底最后一块石头也放下了。

    虽然主意是她出的,宋大哥也是她引的。

    但是能把这件事促成,还是需要真才实学在前,能言善辩在后——吕书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

    东风欲来。

    她决定给谭大爷晚上加两个鸡腿。

    这日晚上,司城防牢内。

    谭宪收到了两轮物资投送,第一轮并无特殊,第二轮则是吊着俩烤鸡腿并一张留言条。

    条子上写着:

    东风吹,战鼓擂。

    五月初一,请自由发挥。

    第四十七章

    这日下午, 吕章氏坐在正在屋内缝补。

    听见隔壁传出一些动静来, 她也没有在意, 余家妹妹生性好动,素日里喜欢摆弄一些东西,有些响动也实属平常。

    可是渐渐的,声音越来越大, 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搬动。

    直到隐隐的传来男人的说话声,吕章氏才心下一惊, 最近客栈越发热闹, 还大多都是男客, 也出过几个不小的乱子。

    隔壁只有一个未出阁的姑娘……

    她想到这急急忙忙起身, 将东西放在床榻上, 转身走到门前, 打开房门。

    正好对着两个脚夫模样的苦力,正弯着腰, 在几个木箱子上系着绳子。

    隔壁屋内大开, 一身素衣的余初正抱着只木盒从屋内走出来,叠在了大箱子内, 随手落了锁上了封条。

    起身才看到隔壁刚探出半个身子的吕章氏, 露出个笑容来:“嫂子,吵到你了?”

    “没有、没有——刚听见动静, 还以为外人……”吕章氏连忙摆手,低头看向正在捆扎的行李,“你这是要走?”

    “这里近来越发热闹”余初的解释向来随口胡诌, 还偏偏煞有其事,“所以想着换个清净点的地方。”

    吕章氏一想也是这个理,一个姑娘家在这住,的确不太方便。

    于是脸上生出些遗憾来:“我要是早点知道你要走,也给你备一点心意,现在……”

    原本他们夫妻俩商议着,等过了五月初一之后,再郑重的答谢一番余姑娘。

    没想到,还没等到五月初



分卷阅读65
    一,她就要走了,他们夫妻生活清贫,这临时临急的,还真没有东西能拿得出手。

    余初歪着头想了想:“我还真缺一样东西,不知道嫂子是不是舍得送我。”

    “妹妹你说,只要是我有的,什么都可以。”

    余初笑了笑:“黄历。”

    于是临走之前,余初混走了小嫂子家的一本黄历,还占了一次便宜。

    她伸手抱住了吕章氏,声音软糯,带着娇憨:“谢谢嫂子这些日子的照顾。”

    吕章氏犹豫了一下,还是开了口:“论学——”

    “论学的事情,还请嫂子给我保密。”余初压低了嗓子,几乎只留气音,“要是让别人知道我说过大话,就嫁不出去了。”

    吕章氏愣了下,然后笑了起来:“怎么会,你这么好的姑娘,谁娶了都是三生有幸。”

    和吕章氏分别后,余初领着脚夫去了新找的落脚点,三里巷。

    三里巷又称红尘巷,简单来说,就是小三一条街。

    正所谓,三里红尘,神仙忘魂。

    这里面住着的不是大户人家的外室,就是有钱人家的小妾,又或是某个男人不清不楚养的小三或者姘头。

    户型从三进豪宅到一室一厅的单身公寓,应有尽有,加上用人产业发达,小厮、丫鬟、厨娘配套完善,对于住在这里的女人而言,隐秘而舒适。

    不是自己的钱,余初一点不心疼。

    她给自己找了个两进的院子,三间大房,两间耳室,一间杂物间,最重要的是,这里带有地下室。

    但是找房子的时候,牙人支支吾吾的开口:“有些原配夫人凶悍,找上门的时候——”

    余初瞬间了然,找上门的时候,可以藏人藏东西甚至藏男人。

    这个功能对于她来说,十分的友好,一口气付了两年租金,摆出一副打算住到天长地久的感觉。

    她打发走脚夫和过来交接的牙人之后,将东西稍微整理了一遍。

    这些天跟着领导的指示挖宝,半个月来积攒了不少东西,请了木工打了两口箱子才放下。

    将这些东西整理一遍后,找出自己需要用的,其他的放在地下室比较安全。

    等到收拾好的时候,已经入夜了。

    余初找了根钉子,顶在床头不远的墙上,将从小嫂子那顺来的黄历挂了上去。

    挂完黄历,余初手握着笔,翻了两页,翻到五月初一的日子,靠着墙面在上面写了一行字。

    ***

    五月初一,寅时三刻(4点左右)。

    京都府尹赵启良放开怀里心爱的小妾,模模糊糊的爬起来,打了个哈欠。

    小妾人娇嘴甜,一个翻身就抓住了赵启良的衣摆,媚眼如丝:“老爷”

    这一声叫的赵启良骨头都酥了,但是一想到今天什么日子,他板起了脸,将衣服从小妾手上扯了回来:“我今日有正事,不许胡闹。”

    他走出大门,外面依旧漆黑一片,夜风吹得他昏昏沉沉的脑子,终于彻底情形过来。

    今日的事情,已经让他半夜没有合眼,现在想起来依旧让他头疼不已 。

    按照惯例,今日原本就是庙会集会的日子,不仅是城内,大量城外的乡民也会来赶庙会。

    整个东市坊市到时人潮涌动,摩肩接踵,宵小无数,往年府衙几乎是倾巢而动,也不能保证完全压制下来。

    但是今年,也不知道四大书院发的什么疯,居然把论学的台子,摆在了西城。

    赵启良得知消息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西城离屏山书院那么近,直接在书院里摆擂台多好?一群书生派,即使激动起来,也不过就是比谁吵得更有文采,派俩衙役过去摆个样子就行了。
1...3435363738...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