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女神的日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公子闻筝

    “当然,”邢正文律师点头。

    蒋妤说:“我在调查此次的选题时,曾经见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名未成年人常年遭受四名未成年人的殴打,屡屡重伤,但是因为是未成年人,所以法律并没有惩戒他们。然而有一天,这名未成年人在四名未成年人聚众殴打之下,迫于无奈反击,失手将其中一名施暴的未成年人打成重伤。”

    “当然,因为未成年人保护法,这名失手伤人的未成年人并没有得到法律的惩罚,因为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目的,是教育而非惩罚,可是当一次又一次的作恶,善良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被人作践殴打时,这样的人是真的不懂事吗?”

    说到这,蒋妤顿了顿,她看向邢正文律师,“邢律师,请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初衷,想要保护的究竟是谁?是四名屡屡伤害别人的未成年人?还是那名迫于无奈而反击至他人重伤的未成年人?”

    邢正文律师沉默片刻,这个对法律条例倒背如流律师在镜头面前叹了口气,他看向了蒋妤,说:“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全体未成年人。”

    蒋妤凝眉,“也包括怀着恶意的未成年人?”

    邢正文律师点头,“包括!”而后他补了一句,“至少现在包括!”

    “罪与非罪的年龄界限真的严谨吗?犯了罪的未成年人真的不需要收到任何惩罚吗?”

    邢正文律师说:“年龄界限严谨是否,需要国家去探讨,是否应该收到惩罚,也是国家思考的事。”

    蒋妤点点头,她继续面朝着观众,说道:“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向的,是所有的未成年人,而未成年人罪与非罪的界线是十四岁,”蒋妤淡淡环视着观众席,“我想,此刻可能在场大多数的观众心里现在愤怒不已,是的,我的心情曾经也和你们一样,愤怒。”

    “可是当我继续深入的调查之后,我心里的愤怒渐渐少了,随之而来的,是悲哀。”

    蒋妤身后大屏幕上播放着一则采访视频。

    是蒋妤采访本地某工读学校学生以及老师的视频。

    视频中,工读学校大多破旧,且地处偏僻,三两栋教学大楼,以及一栋寝室楼,从生锈腐朽的大门口,一眼便能看全整个学校的样貌。

    视频中学校老师向蒋妤介绍,学校如今在校的学生仅余二十五人,在校的学生大多数为犯罪后,经过家长同意,被送到学校的人。镜头前的操场上,镜头远远朝着学生聚集的地方拍过,有人在做俯卧撑,有人在蛙跳,隔得太远,天色又暗,一张张脸在镜头前完全看不清楚。

    杂乱无章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依稀可听见的,那是在读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随着队伍面前挥着教鞭的教官训斥的声音,背读弟子规的声音一声声,盘旋在校园操场上空,灰蒙的天穹仿若一池雨后浑浊的湖泊,回荡的余音在这湖面上掀起一层水波,一圈一圈,扩散开来。

    蒋妤面对着镜头,说:“据调查,全国仅有六十七所工读学校且绝大多数门可罗雀,这个工读学校,在停办了十五年后重新招生,来就读的学生仅二十五人,而在校教职工二十九人,其中老师二十人,几乎是一名老师带一名学生。”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在学校里这些学生的日常,这些学生每天早上起床进行晨跑与运动,晨跑运动之后回教室,背诵弟子规和三字经,当然,也会有老师进行相应的文化教学。”

    身后视频在学校教室拍摄走过,朗朗读书声在教室中回荡。

    依旧是一张张模糊的脸与那些沉默的背影。

    视频中的老师说,在工读学校里的学生,主要目的是进行改造,既然是改造,那么老师以及教官的手段自然不是普通学校那样。

    老师说,都是些犯了事的人,心思早就不正了,普通的手段驾驭不了,只能来点特殊的手段。

    镜头里老师背后的走廊,突然发生变故,老师和学生发生冲突,学生痞里痞气梗着脖子,朝着老师瞎嚷嚷,脸上满是凶狠与戾气,老师凝眉,怒斥之下学生反而大着胆子与老师推搡起来,教室里的学生纷纷从窗口探出个头来,朝着那与老师发生冲突的学生欢呼叫好




分卷阅读114
    ,兴奋得,好像那学生是个英雄。

    有教官赶来举着教鞭训斥探出头的学生,喝令他们回教室读书,而那名敢与老师发生冲突的学生,此刻却被带去了老师办公室,没过多久,惨叫哀嚎的声音从办公室里传来。

    镜头面前的老师似乎于此习以为常,甚至于向镜头前直言不讳,“背诵弟子规,是想让他们得到道德教育,但如果一般教育无法解决当前面对的问题,肯定是要用一些特殊手段的。”

    所谓的特殊手段在镜头前的意思,不言而喻。

    教室里那些像欢呼英雄一样欢呼那个学生的同学们,此刻低着头,诵读着面前的弟子规,三字经。

    蒋妤问镜头前的老师,所有犯罪的未成年人都会被送进工读学校吗?

    老师想了一会,摇头,“也不是,送入工读学校,需要家长的同意,而同样的,想要从工读学校出去,也需要家长的签字。”

    老师还说,学校里有个学生,在学校待了快四年了,还没能出去,就是因为他的家人一直没来学校签字,没人愿意管他。

    镜头的最后,是一辆鸣笛的警车一路从校外开进校内,警车上下来两个警察,将一学生交到了前来接人的学校老师手里。

    那男孩低着头,走路懒懒散散,一副痞子样,跟着老师,提着自己的行李物品,大摇大摆走进了学校寝室楼。

    没人知道他因何而来,也不会有人知道在未来改造的日子里他会不会学好,更不会知晓在离开学校后,这些他会走上那条路。

    他和所有被送进来的学生一样,接受着人生本该在懵懂时期便知道的道德,遵守着最基本的守则与规范。

    狭窄的学校上空晴空万里,操场上早训的学生嘹亮的声音惊起一侧栖息的鸟儿振翅高飞。

    在这最美好的年纪,最应该灿烂大笑的年纪,却被困在这小小一方里,麻木并叛逆的,接受最原始的教育。

    蒋妤面对着镜头,“我曾经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愤怒,可是现在,我为他们感到悲哀。”

    第83章 第 83 章

    在无知无畏的年纪, 轻易断送了自己的一生。

    蒋妤面对着镜头, 继续说:“其实很多未成年人在犯罪时, 并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代表着什么,更不知道这件事之后的后果。”

    蒋妤将身体倾斜,朝后方介绍道:“这是我在工读学校的采访。”

    屏幕上是一个瘦弱的男生背对着镜头, 声音经过变音处理,光线顺着镜头而来, 耀眼的, 那男孩子的身影都看不太清。

    这是一个亲手杀死了自己堂妹的男生。

    年仅十三岁。

    镜头前的蒋妤问他, “你当时为什么要杀死你的堂妹?”

    男生垂着头,或许是因为紧张, 又或许是因为对这问题的焦虑不安,男生两只手扣在椅子的边缘, 指甲在木椅子上刮出一道道浅浅的痕迹,他说话的声音极慢, 即使是经过变音处理, 也能听出他声音的凝滞与不安。

    “我不知道, ”男生说:“我当时没想过要害死她,我只是想让她别告诉我爸妈我在打游戏, 可是她就是吵着要去告诉我爸妈,我不想让她去,所以就捂着她的嘴, 我没想到她就那么死了。”

    “你爸妈不许你玩游戏吗?”

    男生摇头, “不许, 被他们知道了,他们会打我的。”

    “你爸妈对你很严格?”

    男生点头,“他们希望我把时间花费在学习上。”

    “你有周六周日吗?”

    男生摇头,“没有,我周末上午要练琴,下午要学画画,晚上要参加补习班……”说到这,男生的声音倏然激动起来,“我好不容易有个空闲时间可以休息,我就想玩把游戏,就玩一把!可是她偏偏要去告状!”

    男生手抓在椅子的边缘,十分用力,以致手骨节处青白。

    蒋妤静静凝视着那个背影,问他,“那你现在后悔吗?”

    男生迟疑了会,想了很久,抠着椅子的边缘的手指收紧,越发用力,最终还是没说后悔还是不后悔,他只是说:“我最讨厌告状的人,她从小就告我的状,”

    男生的采访到此为止,镜头最后,定格于男生小跑着去往操场的背影。

    夕阳西下,橘色的余晖下男生与所有人站在一起,高声朗读着《弟子规》。

    蒋妤面对着观众,介绍道:“从学校了解到,这个男生是因为捂死了自己的堂妹,所以才被送进的工读学校,我调查采访过男生的家庭,他确实是个很优秀的男孩子,但他的优秀,是十年没有一个休息日换来的。”

    蒋妤将视线转向后方屏幕,屏幕上是个高高瘦瘦的男生,手插裤兜里站着接受采访,脸上打了马赛克,说话的声音即使打了马赛克处理,依稀也能听出他的桀骜不驯来。

    这是一个有三次伤人史的男生,次次都是将人打成重伤。

    还不足十五岁。

    当蒋妤问到为什么要伤人时,男生耸肩,很不以为意,“第一次打他,是因为我没钱,第二次打他,是看不惯他,第三次,我听说他找人打我,我干脆就先打他一顿。”

    蒋妤在镜头前静静看着这个眉目间满是戾气的男生,说这话时完全没经过思考,简直是日常闲聊时下意识的回答。

    男生咧嘴笑了笑,“先发制人,我爸说了,让人欺负了,就是个孬种。”

    现场观众不少人已经在窃窃私语,蒋妤面朝着观众,说:“家庭的因素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不管是家长的溺爱,还是放任不管,在这种条件下成长的青少年,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总要差些。”

    现场有人举手,拿过了话筒,他看向蒋妤,“蒋主播刚才对几名犯罪的青少年的采访,说的话,以及对这些人的背景解释,是向告诉大家,这些犯罪的孩子之所以犯罪,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对吗?”

    蒋妤隐隐猜到他想要问什么,还是点点头。

    “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蒋主播是在用这些客官因素,以这些孩子迫不得已的由衷,将所有的过错推到家长的头上,从而达到让观众对这些孩子起到怜悯的意图?”

    蒋妤的节目从不缺质疑。

    屡次面对尖锐而刺骨的质问,只要提出了问题,蒋妤从不逃避问题的答案。

    “人有好人坏人,人做的事也有好事坏事,但你如果追究其源头,总会发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端倪。就好像你问黄河的水为什么不是清澈的而是黄色的?那么我肯定要去黄河水流的上游,我要知道它究竟是从哪里开始变黄。”蒋妤望着那名站起来的观众,继续说:“发现一个社会问题,我要关注的,远远不是这个问题的本身,而是这



分卷阅读115
    个问题的背后,这个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这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或许大家觉得我把采访这些孩子的视频放出来,是在洗白这些人所做的一切罪行,”蒋妤笑了笑,“我从未否认过这些孩子身上犯下的错,我只是在追究源头,我想知道这些孩子从清澈的流水变成污浊的黄河是为什么?我想知道,也想让你们知道,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从而找到方法,以此吸取教训,不能再重蹈覆辙。发现问题远远不是节目要做的,节目要做的,是揭露问题背后的原因。”

    “我不为任何一个人说话,我只是将事实告知给你们而已,你们知道了真相,自己思考。”

    观众席上的人沉默片刻,而后朝蒋妤点了点头,“谢谢蒋主播用黄河水这个比喻,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黄河的源头的水确实是清澈的,是经过黄土高原时,水质才开始变得浑浊,您源头的观点,我赞同。”

    蒋妤点头示意,而后另外一位观众接过话筒,他看着蒋妤,沉声道:“《真相周刊》的节目向来以真相为主,这么多期节目,蒋主播的节目形式向来也是以‘真相’二字引出藏匿在真相背后的问题,这期节目蒋主播却没有真相,为什么?”

    蒋妤直面那名观众,说:“无论什么事都有侧重点,我也承认,节目名为《真相周刊》,但是你也说了,节目形式向来是以真相引出藏匿在真相背后的问题,既然问题才是重中之重,那么有没有真相,重要吗?”

    “一个节目形式而已,《真相周刊》这个节目的重要程度,远远比不上未成年人犯罪这个选题。”

    观众与蒋妤四目相对,最终也只是点头,说了句,“好的,谢谢蒋主播的回答。”

    之后,观众席上的声音越来越多,大多是以未成年保护法为由的质问。

    有人说蒋妤质疑法律的公平公正,蒋妤直言,世界上没人不会犯错的人,也不会有滴水不漏的法律条例,既然在这法律条例下有漏洞,当权者就该自省。

    质疑声一片。

    你区区一个节目主持人,竟敢质疑法律条例!

    抨击的声音接踵而至。

    面对这些质疑,蒋妤始终笑着面对。法律是人定的,有不合理的地方,为何不能提出质疑?

    场上观众的声音从未有过的高涨。

    节目组后台,所有人都紧张看着镜头里蒋妤从容回答的问题,唯恐她一不小心,说错了话。

    节目涉及到某个高度,其实是不应该的。说到底,节目就仅仅是一个节目而已。

    导播把控着全局,准备进行应急方案时,许薄苏喊住了。

    “别急。”

    仅仅两个字,眼中欣赏的目光一览无余。

    所有人目光转向了许薄苏。

    许薄苏目光淡淡看着场中,“相信她。”说完,又将目光望向了陆争,“这位先生是蒋主播的朋友,应该很了解她才是,不知道你怎么看?”

    陆争望着镜头前的蒋妤,没有说太多的话,眉心微拧,点了点头。

    “相信她。”

    而演播厅中的蒋妤也不负众望,漂亮的话一一回应,滴水不漏。

    节目最后,蒋妤面对着镜头,说:“我还是那几个问题,未成年保护法保护的究竟是谁,青少年犯罪率日渐高涨的今天,是为什么?疾病需要对症下药,青少年也需要。”

    “国家的未来担负在未成年人身上,国家对于未成年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观点无可厚非,但我想大家不希望再看到类似于警察拿一名未成年人惯偷束手无策,杀人者背负人命却举家搬走不负任何责任的情况。”
1...5556575859...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