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败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香瞳
王康讶然,这大和尚倒是有意思,言辞间,就是不想亏欠他。
 
第三百七十四章 九死蚕,天蚕功
“太上教”
听后,王康顿时惊疑,不过随即也是释然,如大和尚所说,这种逆天功法,非同凡响,
也只有像太上教,这个江湖第一大教派,才能所有。
大和尚似乎并没有意外,王康能知晓太上教,他又是沉声道:“准确的说,是太上忘情教!”
王康了然,这些他已经知道。
太上忘情教,因内部教义产生分歧,一分为三教,太上,太一,太常……
三教中,只有太上教,继承太上忘情教教义,秉承太上。
可以说是太上忘情教的意志,那么也当属这一教派,能够拥有。
想到这里,王康开口道:“太上教神秘无比,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又如何能够寻到”
他说这话时,脑海中蓦然出现一道妩媚面孔……谢婉莹!
这个女子之前曾是阳州城,满香阁头牌,身姿妖娆,而魅惑天成……后又受董乾相邀,加入到柳山的丽春苑。
花魁竞选,她本是最有希望夺冠的人选,但却最终败在李清曼之下。
从那之后,她便是消失在阳州城,哪怕是王康多方打听,也不知其踪迹。
外人所知,谢婉莹是名妓优怜,但王康却是知道,她真正的身份其实是,太上教之人,入世红尘,修炼自身……
这其中,事关重大,王康从未跟外人说过,就是李清曼,也没提过。
就在这时,大和尚开口打断他的思绪道:“我只是给你提供一个方向,剩下的就需要你自己了。”
“对了,这种功法,叫做九死蚕!”
“九死蚕”王康讶然,听这名字就觉得邪异,听之也不像功法。
大和尚解释道:“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要修炼这种功法,首先需要找到一只天蚕,”
“天蚕是一种神异灵物,传闻生于西域天山之上,大小如指,晶莹如雪……找到此蚕,用那功法中所描述之法,与天蚕建立一种契约。”
他顿了顿,有些不知该怎么描述,又道:“类似于一种生命共体,你供养它生命……而它则是能你提供气力……”
“所以,这种功法,又叫做天蚕功!”
“这不就是蛊虫吗”
听后王康惊疑道。
“对,”
大和尚一拍脑袋,像是恍然一般,道:“形式确实类似于蛊虫,但又不同,天蚕是灵物,可不是那些蛊师养的蛊虫,”
“只要与之建立联系,它就能源源不断的改善你的身体,提升你的实力,当然具体的方法,也只有在功法中才有……”
“还真有这种神异之物”王康有些不信了。
“当然,还有人练成过,再说出家人不打诳语,”
王康翻了个白眼,就你还出家人,哪点像了。
内心虽然腹诽,王康又是问道:“就算如此,想要修炼此功肯定也没这么简单,又有什么代价,或者是说后遗症。”
“有!”
大和尚点头,面色涌上几分凝重,沉声道:“天蚕是灵物,而人身是凡体,两者结合,欲借其力,自然要经历一番苦难!”
“再在之结合,修炼之始,每一年,都会经历一次非常苦难,具体如何,我也不太清楚,但只知,这苦难非常人能受,每一次都是生死之间!”
大和尚看着王康道:“而这需要接连经历九年,九年之后,天蚕会与你的身体,彻底相融,从而功法大成……”
“所以,这也是此功法,叫九死蚕的缘故”
“对!”
王康摇了摇头,“你说这,太过荒缪,先不说这功法如何寻得,单是这天蚕,就不知何处寻找”
大和尚回复了随意模样,“我只是为你指条路,至于如何,就是你的事了。”
他说着,撑地站了起来,沾染的灰尘,也不拍,就这般了事。
“酒也喝了,肉也吃了,贫僧该上山睡觉喽。”
大和尚说着,又道:“下次我来,可要喝那烈酒哦……”
而后他便踩着破鞋,似乎酒意这才上来,晃荡的走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第三百七十五章 识得其字,理解其意
又是新的一天,天色微亮,整个新奉县已经是一片忙碌之景,各处都干的火热……
而在这时,一列列的兵卒走上了街头,在新奉县的各处,都有张贴了一张纸。
人们好奇围观而过,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体。
在最上方,是三个大字。
三字经!
“为开展新奉县扫盲运动,提升城民百姓文化素质,康少爷特地所编启蒙教材,三字经……”
在张贴后,负责的士卒对着围观群众大声道:“要求每人能够认识全文,默背全文,并深刻理解!”
这一言,瞬间引起一片议论纷纷。
“这是什么意思还有特殊要求”
“这还不懂,康少爷是想让咱们识字!”
“我明白了,前几天康少爷,还上街询问,咱们这有没有学堂。”
“是该识字了,咱们新奉县,现在名声大的很,就连州府的人都有来,要是咱们不识字,也说不过去。”
“小李,你不是识字吗,给念念那是啥”
根本就不用城民念,就已经有专门的人过来了,是一位年轻的书生。
“诸位乡亲们好,我叫刘同保,来自于阳州书院,现在我来教大家念诵这三字经,并做解释。”
年轻书生落落大方的介绍自己。
“阳州书院”
有人了解,顿时惊道:“这可是阳州最好的书院,听说在那读书的人,最次也能考个秀才。”
“对啊,这样的人来教咱们”
“安静点,康少爷专门请来了人相教,咱们得认真学。”
而这时,刘同保伸手示意,顿时围观的人,都安静了下来。
指着所张贴的文告开口道:“这一篇,名为三字经,他的创作者,便是康少爷!”
“这篇三字经,涵盖认字,识文,明理,希望大家,不要辜负康少爷之心,跟我认真研读,听我解释。”
刘保同说着,身边一人递给他一根教棍,他用教棍,指着纸上之字,开口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是说,人在刚出生时,本性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发生变化,”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一个善字……”
刘保同逐字诵读,逐字解释,而其外,围观的人都在认真的听着,逐渐jinru了状态……
这般讲解,持续了一个时辰,三字经,也不过讲了五六句而已。
到点,刘保同开口道:“今日的讲解,就到这里,明日同一时间,我还会在这里,为大家讲解,现在各位,可以去忙碌了。”
“不过,这三字经,会一直贴在这里,大家闲暇之余,可自行研读,相互讨论……”
这话之后,大家才是散去,又回归了工地,接着干活。
但人们嘴里还都在叨念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理解其意,识得其字,自然难以忘却。
同样的一幕,发生在新奉县的各处繁华街道,人流多处。
一场特殊的授课,在今晨展开。
而这些,皆是王康的安排,三字经,是最好的启蒙教材。
其中涵盖明理,日常,见闻……是最基础的东西。
但教育的普及,并不是随便说说,他也不可能将所有城民百姓,都聚集到一块,集体教授。
这也不现实,
所以他想出了这个法子,每天抽出些时间,让人走上街头,为民众们讲解。
让他们在日常中,能够识字明理,逐渐改善。
如刘保同这些,都是他之前给蔡师写信,从阳州书院招募而来。
扫盲运动,火热开展。
在人们干活之时,嘴里还不时的念叨……
而在县衙,王康与表弟已经商量着,办学!
这是王康早有的念头,并且刻不容缓。
新奉县的建设如火如荼,随着名气的打开,路的修通,从外涌来的人越来越多……
发展已经初见成效。
但已经有一个现实的问题
第三百七十六章 当今天子重文章
“可是这也太……”
听后,苏哲有些震惊,王康这种办学形式教授,可以说直接推翻古传亦制。
而他则是出身儒学之家,哪怕是较为开明,也一时难以接受。
这是人之长情。
王康能够理解,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产物,他开口道:“当今天子重文章,天下何须讲汉唐……”
整个大陆的国家,都是如此形势,这就使得,人们所学,皆是经义文章,因为这样,才能参加科举,才能走上官路。
他顿了顿又道:“不可否认,这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也算是健全了用人制度,倒也能生出有才之人。”
“但我认为,还是弊大于利!”
苏哲凝声问道:“表哥认为有什么弊端”
“统治者所制定的考试内容,成为束缚学子的思想枷锁,”
王康沉声道:“其实说白了,重儒轻理,就是因为儒学是统治奴化臣民的完美工具!”
“表哥你……”
苏哲惊骇的看着王康。
“我说的不对吗”
王康笑着道:“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一个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制度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他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
王康反问道:“而这些,不正是统治者所需要的吗”
随着王康的话语,苏哲也陷入了思考中,毫无疑问,他是典型的儒家子弟。
母亲苏容出自南方望族,外公曾在朝廷任职,是典型的腐儒,思想陈旧,不知变通……
而苏哲自然会受到影响,只不过,苏哲并不完全,他比较活泛,不是完全的读死书。
可以说,王康的这一番话,给他相当大的触动。
他从未想过,学问之中所包含的政治意义……
但若是细思,他就发现,表哥所说确实是有几分道理。
儒家思想中,三纲五常,皇权天授,这不是恰好满足了统治者服从与和平的统治要求
还有一个弊端,王康没说,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
派系之间,裙带现象,官场之中,拉帮结派,也是现今赵国所面临的问题。
老牌贵族,把持地方,朝中政令不通……
王康接着又道:“这些已经是国家政治层面,暂不论述,再说回原先,考试内容,使得科举成为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科学技术研究”苏哲疑惑,这个明显偏现代的词汇,他还无法理解。
“哦,你可以理解为专业性人才。”
王康解释道:“简单讲,盖一间屋子,你觉得简单吗”
“其实不简单,”
王康自顾自的道:“这里面就需要很多人的配合,很多专业性的人才,最初的设计……”
“我们要建造怎样的房屋,民建,还是其他民建又是多少人住,有多大的建筑面积,又有多大的使用面积”
“这个屋子怎样能住的最舒适……设计完成,开始施工建造,需要打地基,需要泥工,瓦匠,需要工头指挥,需要有人监督,需要验收……”
“这每一步,都需要专业的人来做,最终这个房子建成,”
王康沉声道:“建房子是如此,一个封地的发展也是如此,想要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各色的人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