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平白兄
当然,这些皇家暗卫是由韩珠节请求率领的。
永昭帝以为韩珠节是为了将功赎罪,遂答应了这样的请求,准许韩珠节带着这些皇家暗卫前去雁西道。
其实,根本用不上这些皇家暗卫前去大雍。
韩珠节和皇家暗卫,所做的就是赶至国朝边境,接应汪印及被营救回来的暗探。
但那个时候的汪印,对国朝来说,已经在云州失踪的人,再加上缇骑有哗变的罪名,不管是汪印还是缇骑,都不能在国朝露面。
因此,只能由韩珠节带着暗探返回京兆,这一份营救之功自然也落到了韩珠节身上。
出人意料的是,立下了功劳的韩珠节,却开始闭门不出了。
朝中人对此深感疑惑,但各中原因,汤源却十分清楚。
现在十皇子提到了韩珠节,还特意提到了其很久没有向他禀告这个事情。
——这就有意思了……
汤源内心一片清明,神色却越发难看,开口说道“殿下,你是指责韩珠节?护国公府还在,他只是副首领,难道还能越过老夫去接管皇家暗卫不成?”
郑训仰头“哈哈”大笑,仿佛汤源说了什么好笑的事情一般。
在坐上这个皇位之后,他才发现,先前他所仰望的定国公、护国公等人,竟然是这样的不堪一击。
这个时候,汤源当然不知道,韩珠节已经为他所用了,这就是他用来对付护国公的利器啊!
。
(iishu)是,,,,!
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底气
【】(iishu),
能够顺利收服韩珠节,郑训觉得自己要好好感谢一个人,那就是他的九皇姐。
若没有她,他怕是连韩珠节都接触不到。
不枉他在敲响那八十一下鼓声之后,立刻就召九皇姐进宫了。
韩珠节的投诚,成为了他的底气之一。
不然,他现在哪能视护国公如无物?
在刚刚被邵世善带进宫中的时候,郑训真的诚惶诚恐,因为他觉得以这样的方式登上皇位,实在是太名不正言不顺了。
他更担心的是,在他登上皇位之后,朝中百官和军中将领会反对。
但是,当他在宣政殿中下令将裴鼎臣关押时,朝中却没有多少官员出言反对,左翊卫听从他的命令,这令他顿时豁然开朗。
原来,皇上也可以这样做的!
当他坐上这个位置之后,便可以这样肆无忌惮,连朝臣第一人都那他没有任何办法!
在如今宫中只有左翊卫这个力量的时候,就意味着他拥有了宫中最为庞大的势力。
离京兆最近的京畿卫,虽然赵止戈双腿被废了,但是京畿卫许多将领依然为邵世善氏所用。
据邵世善说,明日京畿卫大军便可以抵达京兆护驾。
到时候,才是他祭告宗庙、办法诏书的时候。
到了那个时候,他所坐的位置,才真正稳了。
裴鼎臣这些官员都已经被他关押了,替代他们的,自然是自己一系的官员,到时候,朝中官员都是他的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刀工史笔还会说他不适合成为皇上吗?
他想起邵世善笑眯眯地对他说“殿下,只要你坐稳了皇位,又何须怕别人说什么呢?您如今是国朝的皇上,这个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邵世善笃定的语气,给了他莫大的信心,而此后他关押裴鼎臣一事,更是印证了这些话语的正确性。
不管这些朝臣勋贵对他是什么样的态度,如今他就是大安朝的皇上,这个才是现实!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国公爷,您已经老了,皇家暗卫,朕就拿回来了,你就在护国公府中好好歇息吧。”
不等汤源回话,他便继续说道“国公爷,您得想一想您好不容易才找回来的重璧郡主,想一想护国公府上下,可别冲动行事。”
他这些话语一落,汤源脸上顿时怒火沸腾。
“殿下,您这是……在威胁老夫?”
他的怒火犹如实形,双手握成拳头,指节都泛白了,身子也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
“朕的话语还不够清楚吗?国公爷,人贵有自知之明,您就算不顾自己年迈,也要顾着护国公府上下才是。”郑训这样答道。
他根本不在意汤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有韩珠节和皇家暗卫,还有护国公府上下所在意的重璧郡主,汤源还能怎么蹦跶?
下一刻,他便扬声说道“来人,将护国公送回府中。没有朕的命令,护国公府任何一个人都不得进宫。”
对待汤源,他并不敢对像对待裴鼎臣那样直接将其关押在宫中,而是将令左翊卫将其送了回去。
当然,他一定会令人好好看管着护国公府,护国公府中那一千府兵,他还不不放在眼内。
与此同时,久未露面的皇家暗卫副首领韩珠节,正带着皇家暗卫准备进宫了。
。
(iishu)是,,,,!
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后悔吗?
【】(iishu),
韩珠节率领着皇家暗卫进宫的时候,刚好碰到了被左翊卫出兵送出宫的汤源。
他们是在宣政殿前的广场上碰着了,双方的对比,着实有些明显。
在明面上,是郑训令左翊卫护送汤源回府,但是谁都知道,实际就是押送监视的意思。
因此,左翊卫士兵的态度也没有多少恭敬,一眼就能看出汤源并不自由
反观韩珠节这一边,他们都是身穿士兵戎服,看起来威风凛凛。
特别是领头的韩珠节,就连军中长刀都配备了,充分展现了什么叫做意气风发。
汤源和韩珠节两者相遇,虽则没有那种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场面,但同样是剑拔弩张。
双方在走近的时候都停了下来,尽管左翊卫很想催促汤源继续出宫,但汤源到底是护国公,积威尚在,他们也不敢行事太过。
汤源毫不客气地打量着韩珠节,讥笑道“若非有皇令,皇家暗卫不得显露人前。怎么,韩大人这么快就忘记这个规定?”
这副咄咄逼人的样子,明显能看得出他此刻对韩珠节的厌恶。
相比之下,韩珠节的态度就平和多了。
他朝汤源弯下腰,看起来还十分恭敬,仿佛汤源还是他的上峰一样,这样道“国公爷,属下不敢忘记,不过现在是皇上有令,属下才带着皇家暗卫出现。”
汤源冷笑一声,话语中的讥诮更明显了“皇上?尚未击告宗庙、尚未昭告天下,算什么皇上?”
他身后的左翊卫神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谁能想到国公爷如此肆无忌惮,胆敢当众嘲笑皇上?
可是,他们又能说什么呢?
汤源连郑训都敢反驳,压根就懒得理会这些左翊卫士兵是怎么看。
他继续冷冷说道“韩大人,看在你是老夫多年属下的份上,老夫奉劝你一句贪而弃义,必为祸阶。你可小心谨慎为上!”
说罢,他便从鼻孔重重地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韩珠节转过身,看着汤源扬长而去的背影,露出了一副受伤和不忍的样子。随即,又露出了一丝坚决。
他的眼神,当真是无比复杂,可见内心同样如此。
引领的小内侍将他神色尽收眼底,弯下腰恭敬地说道“韩大人,皇上在殿中等着了,请大人随奴才前行。”
韩珠节甫踏入紫宸殿中,郑训便从御座上走了下来,然后亲自将其扶起,这样道“爱卿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说起来,爱卿是还是朕的皇姐夫,都是一家人,就不用多礼了。”
韩珠节顺势站了起来,这样回道“皇上恩重,臣心中着实惶恐。承蒙皇上赏识,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韩珠节微笑点了点头,才回到御座上坐好。
随即,他仿佛漫不经心地问道“朕听闻内侍禀告,护国公责骂你了?国公爷位高权重,你勿放在心上。”
“回皇上,臣明白。”
郑训凝神看了韩珠节片刻,然后道“还没有得到权势,便遭受了当朝国公爷的责骂。爱卿心中可后悔?”
韩珠节心中“咯噔”一声响,心想来了,果然来了!
。
(iishu)是,,,,!
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所用
【】(iishu),
只见韩珠节拿出了一本薄薄的书册,弯腰呈送郑训道“皇上,这是臣手中的皇家暗卫名单,请皇上过目。请皇上准许臣护卫在侧,以便随时为皇上效劳。”
郑训看了一眼那本书册,并没有令内侍接过来,但眼神明显更满意了。
虽然坐在皇上尚不到一天,但他也很清楚恩威并施的帝王之道。
这些皇家暗卫最后当然要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但是并不急在这一时片刻。
韩珠节能够交出他手中皇家暗卫的名单,这个态度就已经足够了。
左翊卫虽然听令于他,但当中更多是邵世善的手笔,并不算他收服了左翊卫。
对他来说,韩珠节是第一个收服的势力,他还要用韩珠节来作样子,向朝中官员展示他对待主动归服的朝臣和将领是什么样的态度。
收服韩珠节的主要原因,当然是要用皇家暗卫来对付两大国公府,这个是郑训的打算。
但这个打算,无需现在就执行。
他刚刚登基,顾忌着百官和百姓的影响,自然不好那么快拿两大国公府开刀,只需要用皇家暗卫来震慑两大国公府就可以了。
所以,他故作光风霁月,这样道“爱卿,朕既然用了你,当然十分信任你。这份名单,朕就不看了。以后你就是皇家暗卫首领了,这些都由你掌管着吧。”
韩珠节眼中骤然迸发出惊喜,忙不迭回道“臣多谢皇上厚爱!臣愿为皇上竭尽所能。只是,臣唯恐不能尽心尽力,不知皇上现在有什么吩咐呢?”
“皇家暗卫一切就如旧吧。你且在皇宫中听令,静候朕的吩咐。”
“是,皇上!那护国公府那里……是否需要臣前去警告一番?”韩珠节这样说道。
警告一番?
这个倒是不必了,只要韩珠节在,那就带代表着皇家暗卫不受护国公府掌控。
若是韩珠节前去警告两大国公府,反而是画蛇添足了。
不过,他脑中灵光一闪,倒是想到应该让韩珠节和皇家暗卫去做什么了。
“朕听闻,还有不少缇骑藏匿在京兆。想当初,缇骑在云州哗变,对国朝来说始终是个威胁。你就令皇家暗卫在京兆中密切查探缇骑的消息吧。”
用皇家暗卫来对付缇骑,不管韩珠节是不是真心投靠,这对他来说都没有任何损失。
要是韩珠节还能找到缇骑,那么这就是意外之喜了。
郑训心中很清楚,找到缇骑,就意味着找到了藏在京兆的汪印夫人和二十一皇弟了。
在他看来,最大的威胁,依然还是二十一皇弟,如今躲在京兆某一处的皇弟。
虽然他抢占了先机,已经坐在了皇位上,但是谁知道有汪印支持的二十一皇弟会不会将皇位夺过去?
只要一日没有看到二十一皇弟的尸体,他就一日难以心安。
防范未然,他要趁汪印还没有返回京兆的时候,将皇位坐稳了。
这个时候,郑训还不知道,汪印已经回到京郊了,并且在察觉到京郊农庄出事后,第一时间就赶往京兆了。
。
(iishu)是,,,,!
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汪印回城(5更)
【】(iishu),
“厂公,京兆城已经戒严了。如今任何人都不能进入京兆城中。”缇骑小声禀道。
他负责前去京兆城门打探,这是他刚刚得知的消息。
从京郊农庄疾驰而来,汪印一行用最快的速度靠近京兆,距离京兆城门很近很近了。
暗卫和大部分的缇骑都隐匿了起来,如今他们就在距离京兆城门外的一处茶寮内。
正如缇骑所禀告的一样,京兆城中已经戒严了,如今城门外滞留着许多百姓,可谓人头涌动,都着急着要进入京兆城中。
这些滞留的人当中,有普通百姓,也有带着货物的商贩,还有一些从外地返回的官员人家。
人太多了,而且个个都焦躁异常,都很想进入京兆城中,偏偏城门紧闭,很多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更是群情汹涌。
托这些滞留人群的福气,汪印虽然带着这么多缇骑出现在城外,倒也没有人引起多少注意。
事实上,城门守卫根本就顾不上城门外的这处小茶寮了。
他们同样是感到无比震惊,一方面惊诧于朝中的局势动荡,一方面又要抵挡京兆城外的百姓。
作为城门守卫,他们当然听到了那八十一下鼓声,但是有些消息闭塞的守卫,还不知道登基的是哪位皇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