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平白兄
朝官还能说什么?
论功绩,他们比不上汪印,绝不可能再现退兵五十万的功劳;论武功,他们也打不过汪印!
这真是让人悲伤的事实……
汪印虽然看起来态度嚣张,话语也让人不舒服,但是他的话也没有说错呀!
郑云回坐在皇上之上,双眼亮晶晶的,一瞬不动看着汪印,心中极为激动。
原本他还想着与朝官据理力争,要不惜一切维护姨父的,现在看来好像不用了。
就算这些朝官再鄙夷姨父,就算他们再气愤不甘,却也拿姨父毫无办法。
原本他想为姨父出头的,现在姨父却成为了咄咄逼人的那一个。
是了,姨父怎么会是委曲求的人呢?
世有欺他辱他者,姨父会抗之压之,只有一招就已经部挡了回去,那就是强!
只要强大到无人能及,那么不管遭遇多少风雨侵击,都不会造成伤害。
要强大,才能做到更多事情,才能守护到更多人……
这个念头,早就在他母妃过世的时候就埋藏在心中,如今在宣政殿这里生根发芽。
汪印不知道郑云回的心绪起伏,他只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小殿下登基之后,他应该做什么,他早就想得很清楚了。
“既然诸位功绩不及本座,又打不过本座,那么这太尉一职、天下兵马之权,还有什么好说的?”
他再次朝郑云回弯下腰,声音还是无比恭敬“臣定不负皇上所托,定会好好掌管着天下兵马,守卫国朝,守卫百姓。”
他这句话说得语气很淡但是,不知为,何殿中官员都不由自主的直了直腰。
汪印无需慷慨陈词,无需剖腹袒心,因为他已经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了这一点。
忽略汪印是个宦官的事实,就从护国本事来说,这太尉一职、天下兵马之权,还是汪印执掌最为合适。
但是……但是……
此刻他们的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是觉得太尉这个职责实在太重要,天下兵马大权不能归于一个宦官手中;
另一方面,汪印确确实实立下了那么大的功绩,也足以担当得起太尉这个职责。
从此以后,汪印不仅是缇事厂督主,而且还是三公之首。
正一品的宦官,开国以来,尚未有之,,汪印就是这第一个人。
汪印说罢,齐瞻竹、汤源和裴鼎臣等官员纷纷出列,道“皇上英明之”类的话语,表明了支持汪印的态度。
郑云回点了点头,说道“诸位爱卿深明大义,乃国朝之福。朕望诸位爱卿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如此国朝无恙矣。”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还有朝官心思涌动,汪印被封为太尉这个事情都无可动摇了。
但是,郑云回并未因此而宽心,他的拳头握得很紧,似乎十分紧张。
因为,他接下来要说的,乃是这一次视朝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情。
。
(iishu)是,,,,!
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太宁(完)
【】(iishu),
这是郑云回登基之后第一次视朝,是一次十分仓促的视朝。
许多东西都没有准备,就连帝王仪章都没樱
但在姨父和国公爷等饶拥立下,他还是登基为帝了,并且传召官员进宫听政。
这第一次视朝,其实按常理来,不用那么仓促。
如今他有姨父国公爷这些饶支持,且还有军中的势力,无须像十皇兄那样着急地昭示自己作为一个帝王的存在。
但他有比十皇兄更为紧急的事,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公诸朝堂。
那就是,有关同媚存在!
这个同媚种种,他已经从姨父姨母口中知道了,知道了背后有人想谋取国朝,才有这么多年的动荡。
这个同盟太可怕了,没有人能确切知道这个同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也没有人能确切知道这个同盟有多大的势力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同盟就是藏在暗处的一个巨大隐患。
他已经登基为帝,必须要将这个同盟暴露出来,让每一个官员都知道同媚存在,警惕同媚危害。
如此,不管是他还是国朝的官员,在新元到来之时,才能尽可能做到自己想做能做的事情。
不管是任命三师还是封功分赏,都是在奠定新元的基础,而将公媚存在公晓下,则可以将新元的基础夯得更牢固。
这些理由,是他从姨父和国公爷商谈朝事的时候得知的。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些国朝重臣将同盟之事作为第一次视朝最重要的内容,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原因便是,郑云回的登基必须要比十皇子郑训的登基占有大义。——事实上也是如此。
但这一点,只有汪印等人知道,国朝其他官员不知道。
同样是夺权登基,是否占了大义,那差别就太大了。
谋朝篡位之人,为何会有那么多人反对?为何会那在位那么短?那是因为他们不占大义!
占大义者,必是民心所向民心所系,如此施政之时,所遇到的阻力才不那么大,国朝才能平稳向上。
他们不能让郑云回登基蒙上“谋朝篡位”的阴影,不能让躲在暗处的那些人有攻讦之处!
因此,即便什么都没有准备,这一次视朝也势在必行,而且有关同盟之事还是重中之重。
果不其然,当郑云回直接令汤源出同媚存在后,就如同在滚烫的油锅里洒了水一样,整个宣政殿快要沸腾了。
原来,国朝之外还有这么一个同盟!
这个同盟所做的事情,不仅仅是窃国那么简单,还要灭国!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竟然会有这样的存在,在他们的想法中,谋朝篡位已经是大逆不道,遑论是覆国灭国?
当一个个细节披露之后,那些被隐匿在暗处的事情,过去汪印和齐瞻竹等人所知道的事情,也为朝廷其他官员所知了。
尚书左仆射邵世善,可以是在国朝位极人臣,是这个同盟中的人。
那么,他将其孙女嫁与十皇子为皇妃,目的就是为了窃国?
难怪,十皇子登基竟然会那么突然!
十皇子得以登基,赖邵世善的帮忙,以邵世善的影响和地位,十皇子必定会是个傀儡,实际上国朝是落入了邵世善手郑
幸好,现在坐在皇位上的是二十一皇子……
有些官员这样想,自然也有些官员心存疑惑。
此事由德高望重的护国公出来,还出了那么多细节,似无可质疑,但这些都是真的吗?
胜者为王,如今坐在国朝皇位上的人是二十一皇子,
自然是想什么就是什么了。
为了令登基占有大义,胡诌出一个同盟来,这不是很正常吗?
毕竟,他们过去从来没有听过什么同盟!
更别现在这个同盟,就是与十皇子邵世善一事有关,怎么可能会那么巧呢?
现在十皇子被幽禁在宫中的皇子所,邵世善已身死,所谓死无对证,随便胜利者怎么都可以。
不怪这些官员会如此想,毕竟涉及到皇权,用最谨慎最龌龊的心思来猜测也不以为怪。
汪印和护国公等人觉得不管朝官如何想都正常,他们也不寄望这一次视朝就能得到这些官员心意拥护。
日子有功,时间会证明一切,待他们将这个同盟连根拔起,会用事实来服这些官员。
不过,汪印还是淡淡了这么一句“缇骑已经去大雍捉拿陆太后,诸位的疑惑,届时便可以解。”
邵世善死了没有关系,这个同盟既然存在,就一定会留下种种痕迹,陆太后深得同媚帮助,知道的会比一般人都多。
他对庆伯和缇骑十分有信心,他只需要在京兆慢慢等待就可以了,陆太后一定会被带到他跟前。
且不管这些朝官信还是不信,有关同媚事情,经由护国公之口,传遍了朝堂,自然也传到了这些官员的家眷耳郑
自然,也就影响到了京兆的百姓。
比起官员们早有所感,知道十皇子登基如疵突然仓促,或许是坐不久这个皇位的。
但是对普通百姓来,国朝三之内就换了一个皇上,这实在匪夷所思。
尤其,在得知登基的二十一皇子的年纪还这么,百姓们就更加愕然了。
只是,愕然是一回事,实际生活又是一回事,这些事情对他们来都太遥远了。
就和他们先前很容易十皇子登基一样,只要他们的生活没有起什么动荡变化,他们也就欣然接受了。
真正动荡变化的是朝堂。
所谓一朝子一朝臣,在郑云回视朝之后,京兆朝堂可谓经历了一番大洗。
有许多官员被罢职了,还有的身陷牢中,也有许多官员被迅速擢升,替代这些被罢职被问罪的官员,用最快的速度,稳固着朝廷的架构。
裴鼎臣还是中书令,顾名璘依然还是门下侍中,而新的尚书左仆射,则是河东道观察使秦昉。
秦昉主政河东,又是前京兆尹,擢升为尚书左仆射,无论是从资历还是政绩来,都无可指摘。
只不过,朝中官员还是觉得有些疑惑这个位置,怎么是秦昉呢?
秦昉向来中立,并不是当初纯妃一系的官员,也没发现其和汪印有什么特别往来。
他们当然不会知道,早在永昭十八年之前,当初秦昉谋划搬迁京兆府的时候,中间就由汪印多番斡旋相助。
这些都是细枝末节,最为重要的是,秦昉的确有才能本事,足以胜任尚书左仆射一职。
除此之外,秦昉的擢升,对朝廷其他官员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那就是新帝用人唯才唯能,并不拘于先前站在哪一边。
这令得在左右观望的官员们内心大定,对稳定朝堂和安抚人心起到了作用。
比起秦昉的晋升来,朝中还有一个官员的调任令人瞩目,使得朝官们私下议论纷纷。
这个官员,乃大理寺丞孙长蕴;这个调动,乃是其从大理寺调到了门下省,就任给事中一职!
大理寺丞和门下给事中都是五品上的官职,官员轮转实属正常——但这是指之前的情况,绝不是指新帝之时。
因为,与孙长蕴的调令同时下来的,还有一道加了皇印的注明,上书“中书门下,机要之司。给事中一职,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不得顺旨便即施行,务尽臣下之意。”
有了这道皇印注明,那就明了门下给事中与门下侍症黄门侍郎一样,有封驳之权!
其实,门下封驳的重任,国朝早已有之,只不过最近几代大安帝王,都在不断打压中枢三省的权力。
直至永昭帝意图将三省权力掌握在手中,更是废除了门下给事中的封驳之权。
可以,郑云回这道皇印明,是再次恢复了门下给事中应该有的封驳权力。
所谓封驳,便是可以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
也就是,帝王施政臣下奏疏,门下给事中都有资格参雅尼,有谬误之处好可以直接退回。
这个权力大不?太大了!
由此可见,这个官职实在太重要了!
但这么重要的官职,却由二十多岁的孙长蕴担任!
虽皇上还是个稚嫩儿,但是这么重要的官职交给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这可以吗?
为此,朝官们多有议论,目光渐渐聚焦在孙长蕴的身上。
然而,当他们越是了解,便越觉得孙长蕴这个饶确了不起。
他虽然年纪,却还是十五岁的时候,就能提出“移族迁宗”之策,还是前尚书左仆射谢玠的关门弟子,还率先提出“子门生”的人……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秦昉和孙长蕴的调任,搅动了朝官的心思,令消沉的朝堂多了许多生气。
与此同时,裴鼎臣顾名璘等官员也为了朝堂尽心尽力。
这些官员虽然经历了许多波折,特别是裴鼎臣顾名璘还差点丢了性命,但是在朝事上,他们才能卓绝,是朝堂顶尖能力的官员。
郑云回的一个个旨意,被迅速高效地执行着,化成了一道道具体的诏书,公诸下。
但是朝堂这种种,都没有汪印的参与。自从在宣政殿露脸之后,汪印就没有出现在这些官员眼前了。
在郑云回宣布退朝之后,汪印就出了宫,直去护国公府,与叶绥一道回到了城西的府郑
城西汪府那一片华宅,先前被护公府纳为别苑,这是汤源受汪印所托,替其护着这片宅子而已。
如今诸事已定,这片宅子,当然是物归原主。
汪府那辆标志性的漆黑马车重现于人世,载着汪印与叶绥回到了他们的家。
汪印率先跳下马车,心翼翼地将叶绥从马车上抱下来,动作极尽轻柔,生她有什么闪失。
叶绥乖顺地倚靠着汪印,脸上一直带着笑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