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锦色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壹月
宁滔又打了个冷战,这次是因为墨斐然森然的语气。
两人边说话,边往另一边走去。
其实也没有目的,只是总归比呆在帐子里要好。
走着走着竟又走到了后院,好巧不巧,恰恰走到那丫头丧命的井口附近。宁滔想起当日的画面,想起陈淑身上那被血染红了的衣裳,为那无辜丧命的丫头伤感起来。
墨斐然看他一眼,“收起你的烂好心。虽说咱们府上是没有这种事,但其他府里每天都有此类事情发生,你若要伤感,可伤感不过来。”
宁滔知道他说得对,但心里仍是免不了的唏嘘。
“我方才好像看见二太子来着。”墨斐然淡淡的转了个话题。
宁滔见过二太子,但也只是见过,他跟墨斐然不同。相府里出来的公子文能辨群臣武能上阵杀敌,好几年前便被皇上亲点了进宫陪太子读书,如今长到十八岁了,也领了个不大不小的差事,常在宫里走动,自然认识的人多。
宁滔最佩服墨斐然了,从小到大都是如此。
宁家也喜见他同墨斐然在一处,想着沾沾墨斐然的才气,也不贪多,只要一半儿就好了。
宁滔奇道:“二太子也来听法会?”虽说也不是不可能,但太子府整日那么多事,难为他还能挤出时间来。
墨斐然摇摇头:“我见他同陈府的长子在一起。”
宁滔歪头想了半天,才想起来:“陈珂?”
说起陈珂,宁滔也只能记起一个名字,至于长相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对,”墨斐然说,“他们似乎很亲密。”
宁滔知道墨斐然说的是什么意思,但他不想知道这些事,兴趣缺缺的哦了一声,道:“二太子来了,那其他几位太子来了吗?”
“不知道,目下只瞧见了二太子。”
两人闲话一阵,从井边转回去,法会已经开始了。
无音和尚到底没有露出脸来,只听得一把健朗的声音自堂上传来,听着
分卷阅读108
实在不像快要百命的人。帐内也没有多少人真正见过无音的真容,大多是听别人说的,说着说着便都信了,还信得十分虔诚。
无音说:“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陈锦静静听着,想起佛寺后院那个小院子里的老和尚,老和尚说她来不因神佛,只为因果。
那么,什么是因,什么又是果?
如今的一切便是果吗?
成了另一个人,过另一种人生。
陈淑和陈茵听得昏昏欲睡,老太太晃眼瞧了,心中大为不喜。侧头看见陈锦,见她面容安静,眉目轻恬,似听得十分认真,又不禁有几分高兴。
这个孩子……一时竟不知如何说来。
快到午时,上午的法会结束,帐子里各家各户走了出来,难免要打照面。在场的诸人陈锦前世大多都认得,与元昀帐帷紧挨着的是墨相家,相府里似乎只有女眷前来,哦,还有一个长子嫡孙,陈锦认真想了想,似乎是叫墨斐然吧。
斐然成五字,聊尔继乘风的斐然。
是个好名字。
墨斐然陪着墨夫人出来,与隔壁的平凉侯夫人遇见,便站在那儿闲话了一阵。身后的帐子又打了起来,露出清和老郡主那张雍容的脸。
这位郡主年轻时亦是个泼辣性子,当年她父亲战死沙场,母亲殉情而亡,先帝念她年幼孤苦,特封郡主接入宫中养育。先帝对她很是喜欢,待她成年后让她自己挑选夫君,最后郡主挑了当时还不是平凉侯的平凉侯,郎才女貌,也是一段佳话。
清和郡主最宠爱的小孙子宁滔乖巧的跟在她身边,双手搀着她,一边说话一边慢慢往前走,也不知说了什么,逗得清和郡主笑了,脸上虽已有皱褶,仍能见年轻时的美艳。
前世陈锦只匆匆见过她几面,对这位郡主的了解也大多是从别人口中得来的,看了两眼便调转视线,陪自家老太太说话。
正文 第九十八章这很好
那边几家人一出帐子,陈府众人便看到了,陈淑看着那头站着的墨斐然,一张脸红扑扑的,恨不能插翅飞过去,虽然她并不知道这英俊的公子到底是谁。
陈茵也在看墨斐然,只是在她看来这公子虽然英俊,但到底太过年轻,不适合自己,所以看了几眼后便兴趣缺缺的转开了视线。
这时候近晌午,寺里的斋菜已经备好,送往各房各院。
回去时仍走的来路,过往行人跟来时一样,只是大家方才在前院已打过照面,再见到难免停下来说上两句。
陈府中虽无人作官,但因生意做得大,近些年来但凡哪里有受灾的,也是民间最积极募捐的人家,在京城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圈子里,名声还不错。
工部侍郎家的吴夫人携着闺女远远走来,先给老夫人及陈夫人等见了礼,自报了家门后,笑呵呵的道:“老太太真是健朗。”
老太太听了她的身份,也镇定,依着礼制回礼,“夫人谬赞了。”
吴夫人十分健谈,不见外的拉住老夫人的手,把陈锦几人不动声色的看了,笑道:“老夫人真是好福气,有这么几位如花似玉的孙女儿。“
老夫人脸上一派温和的笑意,道:“小女孩家家,成日里也只会做做针线活,粗笨得很,是万万比不上夫人的千金的。”说罢,一双渐似浑浊的眼在吴夫人身边的少女身上打了个圈儿,又淡淡的收回了。
吴夫人心里一赦,面上却仍是笑,“老夫人谦虚了,虽说这京城是富贵人家聚集之地,但像陈府这样的人家却是少见。”
“哦?”
吴夫人掩帕轻笑,说了七个字,“人好,景好,宅子好。”
这话惹得众人笑了一回。
工部侍郎吴千革在朝为官近二十年,职位升迁竟还不如前两年才入朝为官的同僚快,说他安于现状也好,没有野心也罢,总之,吴千革对外向来是个好相于的,在朝中的名声不好不坏,但好歹没人使绊子,但到底是穷苦人家过过日子的,所以府里上下向来节俭成性,舍不得多花什么钱。吴家的千金名叫吴涟,自小也随了她爹,是个节省的性子。
她今年也及笄了,算起来倒跟陈锦差不多大小。
原本还能凑合着穿的衣裳与陈茵和陈淑一比较,就显得不那么合适了,平白的添了几分寒酸。吴涟毕竟年岁不大,此时心里委屈得要命,只觉得那颈子上像挂了千斤重的铁锤,抬都抬不起来。
耳边听得阿娘说笑的声音,只觉得刺耳。
明明家里有那么多银子,偏偏舍不得花,害她总是在其他名门闺秀面前丢尽了脸。这些话却是不能说出来,吴涟深知阿爹阿娘都是吃着苦长大的,与他们比起来,自己这个年纪已经幸运很多了。
但每次遇见这样的场合,心里仍是忍不住的想要抱怨。
直到阿娘碰了碰她的肩膀,她才终于抬起头来,露出得体的笑容,眼睛在四周的人脸上扫了一圈,方看清阿娘说的那三位如花似玉的姑娘。
三人中年岁较大的该是陈府的大娘子,中间那位穿得花枝招展的,与边上一身水蓝色衣裙的少女一时倒分不清谁是二娘子谁是三娘子。只是一个跳脱些,一个沉静些。
吴涟多看了那水蓝色的少女几眼,恰逢对方抬眼望来,吴涟不由心惊,好一汪深色的湖水,令人观之生畏。
吴涟是很读了些书的,一时倒觉得这水蓝色的姑娘沉静得恬然,沉静得美好,于是不由自主的微微一笑,对方先是没有表情,接着唇角微弯,回了她一个笑容。
吴夫人见了,笑道:“看来这两个小丫头甚是有缘。”
众人听了,忙点头附和。
不管这附和声中有多少真意,起码明面上,一门商户还是不要得罪了做官的才好。
一时吴夫人又碰见了熟人,便跟老太太请辞,带着吴涟走了。
回去的时候仍是陈锦搀着老太太,两人离得近,陈锦听见老太太说:“这吴夫人多半是看上大哥儿了。”
陈锦心里清楚,面上还得摆出好奇,“为何?”
“你大哥虽没有功名在身,但在京城这个圈了里名声也是极好的,就冲不亲近女色这一条,便不知道合了多少夫人姨娘的意。加之他与朝廷多少有些关系,即使旁人不知,但是朝廷里的人还不知道?只是想不到先来的竟
分卷阅读109
是吴夫人。”
陈锦了然的点点头,“祖母的意思呢?”
老太太呵呵呵笑,“我有什么意思,主要还得看你大哥的心意。若是喜欢了便娶回来,若是不喜欢,回绝了也就罢了。”
这大概是陈锦最喜欢老太太的一点。
不仗势、不功利。
凡事求个安心痛快,万不会让自己觉得憋屈。
这很好。
想着想着,陈锦握了握老太太的手掌,如枯蒿般干燥,虽未被岁月厚待,亦不变始终。
中午仍在老太太院子里用饭,平日里大房和二房隔得不近,除开有什么宴席其他时候都是分开在各府里吃的,难得这样能聚在一起,老太太还是很高兴的。
寺里的斋菜寡淡,没有一点油星子,别说陈茵陈淑,就连莫氏和陈夫人吃着也是如同嚼腊。只是陈夫人向来谨言慎行,饭菜虽不合口味面上倒还心平气和,莫氏却是一脸虞色,老太太方才冒起来的那点兴头瞬间就消失得干干净净。
陈锦从前对吃食不怎么挑剔,小时候穷,基本能填饱肚子已经不错了,到后来她跟着元修,虽尝遍山珍海味,却仍觉得没什么好吃的。有时候出任务,在荒郊野外潜伏着,饿了的时候喝露水吃野果也是常有的事。
这些时日在府里被阿风的厨艺养得刁了些,便觉得面前的饭菜不那么合口了,但好歹还能吞咽,与从前相比,已不知好了多少。
老太太的目光将桌上众人扫了一圈,看见陈锦时,心里终于舒服些了。这家里的人虽大多数被养得忘了先祖当初开拓家业的辛苦与窘迫,但仍还有人记得不可骄奢从逸,这很好。
正文 第九十九章碧玉
用饭的间隙,陈锦错眼瞧见老太太身后站着的碧玉,低眉顺目的,看不出丝毫异样。究竟是她伪装得太好,还是那晚的人压根儿不是她?
想起方才回来的路上遇见的那位夫人,陈锦心想,若真有人易容成了碧玉的模样,她也不会觉得奇怪。当今相府出来的最得宠的女儿啊,自是没人会逆了她的意的。
陈锦将嘴里的食物吞咽干净,说道:“碧玉姐姐今天的气色看起来格外好。”
碧玉乍一听自己名字,愣了一下,随即笑道:“二姑娘可别夸我。”
音夏一听陈锦这话,立马想起了什么,接话道:“想必是这两日在这寺里睡得香些的缘故吧,碧玉姐姐晚上怎也不出去逛逛?”
碧玉只一味笑,也不说话。
老太太道:“这两日我夜里有些咳,碧玉一直守在床边,自是没机会出去,今晚便跟你们出去逛逛也好。”
碧玉忙摇摇头,“我还是留下来照顾老夫人。”
陈锦看着老太太,一脸关切,“祖母晚上有咳?可有请这寺里的师傅看看?”她是真的关心,这个老了老了也能活得如此从容的老太太。
老太太笑眯眯的看着她,“以前夜里也咳,这几日在寺里反而咳得少了,年纪一大总有些毛病,无事。”
陈锦点点头,心想回头让墨童再来看看。
虽说钟大夫医术也很好,但是与年轻的墨童相比,总归是年轻人的想法更多些,况且墨童还有个在宫里做过医女的娘,医术造诣只高不低。
莫氏见陈锦问了这话,更得老太太欢心,忙也跟着停了筷,问东问西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老太太的关心,却只惹得老太太烦腻的皱眉,莫氏见了,也不敢多问,只恨自己的女儿怎的不及别人家的懂事。
陈锦证实了心中所想,微微一笑:“碧玉姐姐跟红珠姐姐都是顶玲珑的人,有你们在祖母身边,我们都很放心。“
说罢回头唤了声音夏。
音夏上前来,从袖子里取出一个黑漆的小盒子,揭了盒盖,里头整整齐齐码着十来颗珍珠,珍珠虽小,却个个光洁圆滑,颗颗大小一般无二,一看便知不是廉价的东西。
老太太眼睛有些看不分明了,眯起眼看了半晌,“锦儿这是……”
陈锦笑了笑,“几位在咱们身边服侍的嬷嬷姐姐平日里最是能吃苦的,把祖母大娘阿娘照顾得这样好,锦儿没有旁的东西,便一人送一颗小珠子,聊表心意。”
她话音一落,音夏便捧着盒子先往吴嬷嬷跟前去了。
吴嬷嬷跟着老太太这辈子什么样值钱的东西没见过,但冲着这份心意收得也十分欢喜。
红珠碧玉各得一颗,陈夫人莫氏万姨娘身边的丫头也得一颗,连陈茵陈淑身边的丫头也拿了,一时间屋里一派详和,说不出的喜人。
老太太喜欢热闹,所以老太太很高兴。
陈夫人没问女儿这珠子是哪里来的,想着这些年来自己从未短过用度,女儿拿去置些东西也是正常的,只是难为了她这份心意。
莫氏心里堵得慌,脸上却笑开了花,“锦儿有心了,只有陈淑太不知礼数。”说完瞪了眼身边的陈淑,教训道:“你什么时候也能懂点事,跟你二姐姐学一学,成日只知道窝在屋里看书写字,有个什么用处?”
她这话明着是在说陈淑的不是,却暗指陈淑心眼儿不如陈锦多。
老太太听罢也没发作,只眯起了眼睛,语气淡淡的,“好了好了,教训女儿回屋去,在这里倒不怕惹了笑话。”
莫氏心中一惧,忙敛下眉,“母亲说得是,是媳妇儿的过错。”
这一来一回的把陈淑看得憋火不已,又不能当着祖母的面摔桌子,只把筷子捏得死紧,一双眼睛恨恨的瞪着对面的陈锦。
看着她那张温和无害的脸,看着她那双低敛的眉,就像神龛上供奉着的菩萨那样,没的让人讨厌。
音夏分了珠子重新走回来,陈锦见那匣子里还剩下一颗,便道:“怎的还多出来了?确定每人手上都有了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