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帝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水上尘
最后用讽刺的语气道:“你就是有着狼子野心,但是处处找借口的人。”
豫让的名字,就是正直,忠诚的代表。
豫让最讨厌的就是别人说他不正义。
宁王就几个字,豫让激的脸红耳赤。
他高声道:“我父母的死因不是不幸,就是**,本来是小病,找了大夫看病,今天问你家里还有多少银钱,明天问你还有多少粮,有钱就用贵的药,没钱就用便宜药,等你一分钱都拿不出来的时候,他们将你扫地出门,而我父母的病情,却一点也没见好转。”
宁王道:“那你是碰到了庸医。”
豫让摇头道傲:“不是庸医,是满城的药铺都是那几个大家族开的,你跟他们理论,他们只会说,你又不懂医术,如果你懂,那你自己看,还找我们干什么?”
“眼睁睁看着钱财被掏空,又不甘心不治,最后越来越严重,钱也花光了,只能等死。”
宁王道:“你的意思,全城都没有好大夫了?”
“岂止是好大夫,没有一个好人。”
豫让看着前方冷笑,随后又打量那些文官,他问道:“在坐的诸位中,有多少是世家大族的人?”
“你们在外面放高利贷,开赌场,医馆,城里的铺子,若不是有点关系,谁开的起来,不都是你们这些人做的?”
“穷人不能生病,不能有一点马虎,不能有半点不勤劳,不然躲过了坑蒙拐骗,躲不过生老病死,躲过了生老病死,也躲不过苛捐杂税。”
“走投无路的时候,你们高利贷一放,土地收了,这家人也就再无后人了。”
“你们让多少人家破人亡连活下去的可能性都没有,为什么不反,只有反了,这些人才会被清洗,才会为他们的贪婪付出代价。”
高利贷的事,其实朝廷一直是禁止的,而且朝廷一开始在各地,都设有储粮仓,目的就是丰年的时候,多收些粮食,万一年头不好,或者谁家需要,可以用很少的利息贷给百姓。
但是这个储粮仓只流行了两三年就坚持不下去了。
首先借粮的人,不一定是最需要的人,但是他们跟看管的人有关系,就能借出去,公家的钱不还,所以粮仓留下很多烂帐,后来就没有粮了。
第二,触碰了当地世家的利益,没人用钱了,高利贷怎么放?
放不了贷,就没办法圈地圈钱。
原始资本的积累,就是充满血腥。
归根结底,在于贪官污吏,但是贪官污吏,还是在坐的这些文官组成,所以豫让说得对,不反他们反谁。
宁王这时道:“豫让,你的意思,你无心反皇上,是反在座的诸位大臣了。”
大家脸色不怎么好看了。
豫让冷笑道:“他们还不是皇上一手培养起来的,皇上高高在上,不是说处理谁就处理谁?这些人都是皇上养的,都是一丘之貉。”
老百姓当然以为官吏都是皇上纵容的,只有文官们自己知道,他们到底是不是跟皇上是一边的。
所以豫让这句话说完,方才变了脸色的文官,全都变得愤怒。
宁王看着众人道:“诸位大人,他的意思,是不是皇上给大家背了黑锅啊?!”
☆、第八百四十一章 小皇帝震怒
文官们挺不住了。
有人指着豫让道:“一派胡言。”
随后看向宁王道:“这个反贼一派胡言,喜欢攀咬,都已经谋反了,还将自己说的清清白白,可见人品极差。”
“我们都相信王爷是正直的人,都是这个人诬陷。”
还有人道:“赶紧拖下去,拖下去,不要听他胡言乱语。”
有侍卫进来,宁王没有阻止,就让人把豫让直接带下了。
这下子屋里都是喘口气的声音。
宁王突然看向杨廷和道:“大人,您说这个案子要说给皇上听吧?”
“是不是应该一字不差的说给皇上听?!”
杨廷和:“……”
他好像明白皇上为什么让他们所有人都来听了。
*****
宁王带着锦衣卫的人,直接去了乾清宫见皇上去了。
不用说,手里拿着案宗。
那豫让是怎么说的?
他是谋反了,但是是被逼的,为什么反皇帝呢?因为皇上治下不严。
都是当地世家大族的错,都是他们这些人的错。
这样就跟皇上之前提到的那件事吻合了,皇上一直想改革江南土地兼并问题。
杨廷和和王琼一起从后门出来,
分卷阅读715
看着宁王的背影,杨廷和看着王琼道:“你是不是早就联想到了皇上的意图?”
王琼哪里会承认。
王琼的家族早就没落了,
现在他一个人,要管着家族七十多号人的生存问题。
动不动家族里的耆老就要来找他,让他干这个,给那个,不然就是不孝顺。
真的累了,他早就过够了这种大家族的生活。
而且说实在的,当年读书,靠的全是自己母亲的坚持,族里因为没有人才,也没有出过什么钱财,但是你现在如果不回报族里,族人就会说忘恩负义,父母以后的坟墓都不会让下葬。
致仕之后,还是要回家的,所以家族这个问题,就非常难摆脱。
小皇帝的目的是整饬圈地问题,但是附带着,会打击世家大族,为什么不乘此机会,把大家分成小家呢?
王琼早知道,并且会支持皇上的行动。
但是杨家不一样,杨家就是大家族,家族里连续出过五个进士,在上虞有千亩良田。
所以小皇帝要整饬土地,想来杨大人第一个就不会同意。
同意了,回去怎么见族人呢?
王琼肃然的摇头:“元辅大人,卑职怎么会知道皇上的想法,别说之前了,就是现在也不知道啊。”
又问道:“大人,您说皇上到底要干什么啊?”
杨廷和气的一甩袖子:“你真不知道是吧?那就等着吧,一会皇上就会来召见你了,你就知道什么事了。”
******
乾清宫里,两边站的都是内阁和六部的重臣,还有司礼监的一些人。
杨厚照坐在御书房的椅子上,前面站的是宁王。
杨厚照拍着手边的卷宗道:“诸位,有什么想法,都说说。”
显然,宁王已经把审问豫让的卷宗拿给皇上看了,然后皇上把文官都叫过来。
众人先是都低着头,在私底下用眼神探讨的样子。
杨厚照看向杨廷和:“老师,朕的治国之道和人生道理都是你教的,那朕现在想知道,豫让谋反,却来埋怨朕,这有没有道理?”
张永眼睛一转,心想,这好像是个送命题,当然不能说有道理,就算有道理都不能说,不然皇上成了什么了?
那就是没道理。
可是内阁首辅,如何告诉皇上,他治下的江山是这样的,怎么个没道理法?
皇上虽然失忆了,但是心眼好像比之前还多了呢?
杨廷和硬着头皮走出一步,道:“皇上,伸出五指,尚不整齐,治国之道,也是如此,总有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豫让的遭遇如果是真的,当然让人同情,但是这不能成为他作乱犯上的理由,更不能说天下百姓都被世家大族逼迫的过不下去了。”
杨厚照笑道:“你说的很对,确实不能这么武断。”
“但是如果是同一片天,太阳就偏偏照你不照别人,那是不是你给别人把太阳遮挡起来了,不让人家照啊。”
“说别的,都像是朕在为难你们,咱们不说话,看数据。”
说完看向张永。
张永身后的桌子上,放着好几摞账册。
张永让小太监捧着,然后每一个大人都发一本。
发完了张永道:“这时近几年来,南方水乡人口的增长数据和税收收入情况对照表。”
“还有农民的流失情况,各位大人可以先翻翻看。”
杨廷和心里咯噔一下,对照表?
这到底是谁想出来的东西,这东西拿出来,确实就不用争吵了,因为南方百姓的生存情况,用数据一对比,一目了然。
可是内阁从来都想不到这种办法啊?
这表格当然是李昭和杨宁建议司礼监收集的。
内阁是一个非常先进,超越了其他国家的管理制度。
但是内阁的人并不先进,所以他们不会用新方法,今后就少打嘴仗,做实事吧。
杨厚照抬起头道:“诸位看一看吧,都不用看多年以前的,就看父皇和朕治理下的这些年,江南人口是与日俱增,只增不减啊。”
“但是税务,除却江南制造局的丝绸茶叶生意,剩下的税收,一年不如一年,这其中当然也有当政者的原因。”
“朕记得去年是杨大人的学生去收税,就比旁人多收三十五万两,别人去收不上来,看来还是老师您的学生有办法。”
杨廷和一下子就跪下去。
皇上这是在说他结党营私。
杨厚照叹口气道:“今天,咱们还不说收税的事,就说这个表格,人口与日俱增,但是为什么税收减少?因为农户越来越少,都成了大户人家的家奴。”
“这还不明显吗?将土地挂靠,就不用交给朝廷税务,最后钱财都留到大户世家的腰包里了,朕要建一只海军的时候,你们却左说右说没有钱。”
“朕干什么都没有钱,但是看着这些数据,朕可一点也不信,你们会没有钱。”
“原来确实,朕确实没有钱,因为都进入了你们这些人的口袋。”
“江南世家尤慎。”
最后一句,小皇帝大手在桌上一拍,砰的一声,让人胆战心惊。
☆、第八百四十二章 你想不想回去?
文官全部都跪下去:“皇上。”
杨厚照沉声道:“朕是皇上啊,那朕问你们一句,真的都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吗?还是有些人,把太阳圈起来,只供他自己用?”
文官们全部垂下头,包括杨廷和在内,都没人说话。
杨厚照又道:“诸位,好好想想吧,这次是朕命大,因为有宁王在,所以朕和太后皇后才能躲过这一劫,朕真是不敢想,如果再来几个豫让,朕还躲不躲得过?”
“那么朕再问你们,豫让,到底是怎么来的?”
他说完,站起来,叫着宁王和张永:“摆驾御花园,朕要和宁王对饮,感谢宁王救命之怎。”
张永低头:“是。”
皇上带着人就这么浩浩荡荡的走了,但是并没有说起身,也没有让文官们走。
偌大的威严书房,墙上还挂着皇上给先帝求的评语仁者无敌。
但是此时,跟那些瑟瑟发抖的人群,这仁德二字,好像形成了鲜明的对不。
*****
皇上走了能有一刻钟。
有些人受不住了,问着杨廷和:“元辅大人,咱们这是……”
是起还是不起,皇上到底要干什么?
总不能叫大家来就是为了把大家骂一顿吧,皇上也没有示下,那就只有内阁首辅示下了。
杨廷和侧头看向王琼。
王琼没说话,却自己慢慢直起身,然后整理着官服道:“诸位,我王家不是世家大族,别说在城里开店,能养得起族人就不错了。”
“所以逼百姓造反的事,肯定不是我王
分卷阅读716
家人干的,既然我没什么责任,那我先走了。”
说完看向杨廷和:“元辅大人,您说是吧?皇上这意思,肯定是有罪的才跪,没事的,就可以走了。”
“卑职走了,回头见。”
说完也不管杨廷和生不生气,迈着方步,毫无压力和负担的走出了殿里。
其他人:“……”
有人又问道:“元辅大人,真的可以走了吗?”
皇上的意思多明显啊,就是世家大族欺负百姓,逼迫百姓造反,皇上差点丧命,这个火气当然要发出来,那就找罪魁祸首,世家大族。
所以王琼说得对,王琼有资格走,他没有资格。
皇上觉得他有罪。
他得跪着。
杨廷和还是没出声,看着前方,眸子更加深沉了。
傻瓜是当不了官的。
有人见王琼走了,乾清宫的太监并没有阻拦,再回味王琼的话,好像明白皇上要干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