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风摇翠竹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君子慢

    端上桌的肉果然大受欢迎,小慕兰和云峥吃的满嘴油光,爹爹也是不停筷,说镇上酒楼做的都没这个好吃,一向胃口不好的奶奶也多吃了几块,爷爷偏爱猪耳朵,把平时舍不得喝的高粱酒都拿出来了。

    大家都觉得这肉似乎比平时的炖肉有些不同,娘浅笑着说这可是君儿煮的,小慕兰嘴里含着肉,模糊不清的喊道:“姐姐棒棒!”惹得众人一阵笑。

    是夜,桃花镇。

    “咚咚咚”衙门口响起了敲门声。“吱呀”一声,一位睡迷瞪了的衙役慢吞吞地开门,还抬手擦了一下口水。

    昏暗的烛火不停摇曳,将门口两人一马的影子投到墙上。

    当前一人,身形魁梧,毛发蓬乱,形容狰狞,直似那恶鬼在生,吓得衙役口水也不敢流了,哆哆嗦嗦的问道:“有何贵干啊?”

    “是我。”大个子身后闪出一人,头戴云纹帽,正是那大胡子。

    “原来是霍大人回来了。”衙役赶紧拉开大门,让二人进去,又出来牵马。

    大胡子亲手将大个子手脚锁起来,才放心交给牢头。这条漏网之鱼叫他好追,将近一个月都在马背上。押回了桃花镇,撒泡尿的功夫,还差点让他跑了,害的他又是一顿好追。

    他早已累极,今晚打算在衙门将就一夜。简单洗漱后,合衣而卧,眼前却无端浮现出那个惊马的姑娘,杏眼圆睁,朱唇微启,好像一只无辜的小鹿。

    又想到她那瞪着眼睛的大猪头,他翻个身,嘴角噙着笑意,沉沉睡去。

    ☆、第四章芒种

    天气越来越热,院里大槐树上的蝉几乎从清晨就开始鸣叫,直至日落。

    全村少说上百颗树,整日都是在嘹亮的“知了知了”声中度过,它要是一会儿不叫,都会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失聪了。

    这样的日子,当然是窝在家里,躺在竹椅上,啃着西瓜最舒服了。夏慕君也知道,可惜办不到。

    佃农一家回去奔丧了,家里十亩地里的杂草长得比麦子还高,又临近芒种,马上要收麦子,哪里找得到人手?只能全家齐上阵。

    说是全家,慕兰幼小,奶奶病弱,娘要负责菜园,还有全家人的衣物浆洗和饭食,爹爹做活跟自己一样慢,所以爷爷和弟弟承担了大部分的劳动。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四个劳动力戴着草帽,拿着小泥镐来到地里,开始除草。干了一会,日头越来越高,麦地里闷且热,还有不知名的小虫,咬上一口,又疼又痒,再被汗水一浸,马上肿起来。

    一亩地可真大呀,野燕麦扎地又深,就算用泥镐,也要好几下才能挖出来。四人撅着屁股干了一上午,才算除净了小半亩地。夏慕君现在才真正懂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

    爷爷和弟弟还好,爹爹累得气喘吁吁,不知是灰尘还是泥土,顺着汗水把整个脸都画花了,哪里还有一点白面书生的模样。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可能是吸入了粉尘,喷嚏打的都止不住,小脸通红,眼泪都出来了。

    当晚夏于氏看着女儿白嫩的手心都磨出了水泡,心疼的不得了,第二天让女儿在家煮饭,自己去帮忙。天不亮,几个人就出发了。

    夏慕君想着这样也不是办法,后面还要收麦,家里的这些老弱病残干的慢不说,身子骨哪受得了?爷爷虽然嘴上没说,但昨天进进出出都扶着腰,肯定是伤着了。

    夏慕君摘净菜蔬,切好腊肉,焖上米饭,看时间还早,跟照看小慕兰的奶奶说了声,就出门了。

    她想去村长刘大叔家里再打听打听,看看村里有没有人做散工。

    村长家就在对面,隔着池塘和几亩水田,一会就到了。待夏慕君进了院子,才发现村长家里来客人了,应该还是贵客,因为还不到饭点就已经喝上了。

    慕君想想就不进去了,拐到灶间打算问问刘大娘。

    灶间只有刘大娘一人,胖胖的身子围着锅台转不停,又要炒菜又要看火,一见她跟见了就救命稻草似的,边抹汗边说:“慕君啊,快,给大娘打个下手,磊子和二丫去田上送饭了,谁想到这时间会来客……”

    慕君就这样被抓了壮丁,留在这给刘大娘烧火。

    堂屋里,刘大叔正陪着一老一少两位贵客,少的是桃花镇巡检使霍大人,老的是霍大人的外公宋老爷子。

    这外公祖上是这流溪村人,现在老了,想着落叶归根,重修祖屋,回来养老。

    作为村长,于情于理,刘大叔对这事都是赞成的,更何况他本人十分敬佩这位霍大人,频频敬酒。

    “我们流溪村能出霍大人这样的豪杰,简直是天大的荣幸啊!谁不知道啊,霍大人英明神武,独自一人,深入虎穴,忍辱负重,潜伏半年之久,终于把大青山上那为害一方的




分卷阅读6
    山贼窝端了个底朝天……”

    刘大叔觉得自己的口才简直连村口说书的瞎子都比不上,不知道为什么,宋老爷子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吓得他打了个酒嗝,把下面的话都吞进了肚子。

    霍大人倒是面不改色,端起酒杯,回敬道:“大家抬举,谬赞谬赞……”说罢,状似无意的看向窗外。

    刘大娘的菜做的差不多了,慕君要打听的也打听到了,她脚步轻快的推了院门出去,并不知道身后有一道视线追随着自己的背影。

    半晌,霍大人和宋老爷子从村长家告辞了,事情也定了,一席饭吃的宾主尽欢。一出院门,宋老爷子的笑容就没了,黑着脸瞪孙子。

    “我说你怎么一脸的大胡子,感情是在贼窝里装强盗啊!半年不回来看我,还写什么破信骗我说去看你师父了?你小子真行啊!你,你,你,我,我,我……”

    老爷子气的都结巴了,拿起手杖作势要敲,霍大人也不动,知道外公舍不得,陪着笑说:“我知道您老担心我的安危,您看我不是也没事嘛……我以后会常常回来看您的……”

    ------------------------------------------

    慕君回到家中,麻利地做好饭菜。饭桌上,一家人边吃边商量。

    刘大娘说虽然本村没有人做散工,但来了一批邻村的“麦客”,村长家也请了几个,做活又好又快,管饭外加每人每天二十文钱。·

    爷爷心疼钱,数着指头算道:“家里十亩地,少说要请四个人,那一天就是八十文钱,还不知道几天能干完……”慕君打断爷爷的计算:“多少钱也是划算的,你们累病了才不划算。”

    爹爹和娘亲也是这么说,最后决定明天就去请,干得好的话,芒种收麦子也让他们干。

    这“麦客”干活是真下力气,天光就来,看不见才走,十亩田拔草,四个人只用了两天。就是吃得多,除了三正餐,上午和下午还得往田上送两趟“夹餐”,有干有稀,饺子,烙饼,西瓜,绿豆汤,天天换着花样。

    夏慕君和她娘这两天什么也不干,光做饭就累得够呛。

    芒种到,收麦忙,龙王口里把粮抢。

    芒种前后麦子成熟,可此时也多雨,麦子一旦打湿,就容易发芽霉变,那一年的辛苦就竹篮打水了,这也是为什么夏收又叫“龙口夺粮”。

    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收麦了,学堂也放夏忙假了。收麦前一晚爷仨个就在家把镰刀都磨好,小斗车和大斗车都准备了好几辆。

    四名“麦客”在前面割,爹爹和弟弟各推一个小斗车跟在后面,割下的麦子就扔到车斗里,堆满了就送回田边大车里装好,大车堆满了就往自家门口场子送。

    门口的麦场早就打扫得干干净净,用石磨压的板正,天气炎热,麦子一会就晒的透干。爷爷赶着租来的驴,拉着石磨在麦子上来回碾过,让麦粒脱落,打下来的麦子要留在麦场晒一周才能收进谷仓。

    奶奶,娘和慕君就负责把碾过的秸秆收回来,摘净上面残留的麦粒。再由爷爷把光秃秃的秸秆堆到后院向阳处,晒干切碎后还田或者做堆肥,还能供牲畜食用。一家人各司其职,配合得井然有序。

    整个流溪村都是一幅繁忙的景象,金黄的麦浪里满是劳作的人们,“刷刷刷”的割麦声不绝于耳。

    平时满村跑的半大孩子们也不见了,都在地里帮忙。有那人手不足或手脚慢的,还趁星夜下田割麦打麦,只为尽快将每一粒麦子送进谷仓,心里才能踏实。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1”就是这幅景象。

    总算天公作美,万里无云的晴好天气持续到收麦结束。今年的麦子收成也好,比前几年都多,村里每个人脸上都是笑容。

    不过夏忙还不算完,收了麦子,还要整田除草下肥,玉米,大豆,高粱和红薯这时候都可以开始种了,家里有水田的还要忙插秧,真是一刻都不得闲。

    好在夏家的佃户奔丧回来了,剩下的事就交给他们了。

    ------------------------------

    半夜就开始惊雷,到了早上,瓢泼似的大雨如约而至。银色的雨幕遮天蔽日,来势汹汹,门口池塘的荷叶和荷花被打得一片东倒西歪。

    夏慕君昨晚就把药材苗收进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养护,株株长势良好。她盘算着,等雨一停,就把药材苗都移栽到竹林里。

    黄精,三叶青和铁线莲都是喜阴抗潮,竹林套种正适合。

    如她所愿,暴雨很快就停了。爷爷和她来到山脚竹林,选定一片平坦的地面。大雨冲刷后,土壤松软,深坑三下两下就挖好,坑底还垫上荷塘泥来增肥。直接敲碎瓦盆,将药材苗连根带土埋进坑里,再细细撒上锯木沫。

    爷爷还教她把蓑衣绑在架子上,做成雨棚,以后下大雨也不怕了,最后把碎瓦在周围插了一圈,以免小动物误入,破坏小药苗。

    种好后,爷孙俩继续往竹林深处走去,去找上次摘菌子的枯竹。两人惊喜的发现,上次留的种又发了一大片。

    她告诉爷爷这个可以拿到表哥药铺换钱,爷爷听了,高兴的直搓手。

    两人捡那个大的摘,还是留下细小的做种,爷爷还说回头要来施施肥。

    又转了一圈,这次没找到竹黄,竹黄少见在其可遇不可求。只有那竹蜂在竹子上造洞后,竹节间溢出的伤流液凝固而成竹黄。

    慕君盘算着能不能养一窝竹蜂呢……

    爷爷看着沉思的慕君,探询的问道:“君儿啊,你怎么知道这许多?竹黄,竹筠可以换钱,还有竹林里种药材苗,你怎么想起的啊?”

    慕君有些心虚,心想总不能告诉爷爷这是我上植物资源课学的吧。

    她尽量自然地笑着回答:“表哥告诉我的啊,他还说咱家这么一大片竹林,可都是宝呢,若能好好用,能赚好多钱呢!”

    爷爷听了她的话,点点头,陷入回忆:“是啊,这竹林可是咱家祖上一点一点种起来的,我从小就在里面玩,一手编竹篾的手艺还是你太爷爷手把手教的,够混口饭吃了,后来我师傅就是看我编竹手艺好才肯教我木工……”

    大雨后,鞭笋都冒头了,爷爷经验老道,瞄一眼就知道哪根竹子下有,两人说说笑笑,摘了一大筐,回去能添道好菜。

    走近院门,门内一片喧嚣,才发现来客人了,原来是外嫁的姑姑回来了。

    1 摘自白居易《观刈麦》

    ☆、第五章姑姑

    在慕君还小的时候,姑姑就嫁给了桃花镇的一个姓肖的行商,后来全家搬去了中都城。侍候公婆,操持家务,好多年没有回来了,



分卷阅读7
    不过一直牵挂着家里,时常寄东西回来。

    进门只见一名妇人华贵打扮,大眼睛长脸蛋,云鬓高耸,虽样貌不如慕君娘秀丽,却别有一番风韵,正是姑姑夏婉娘。也许是太久没见到女儿,夏奶奶眼泛泪光,姑姑和慕君娘正细细宽慰着。

    旁边坐了一位锦衣少女,生的朱唇粉面,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四处张望着。地上堆了大大小小好几件箱笼,小慕兰好奇的摸摸这个,看看那个。

    姑姑一见进门的慕君还有夏爷爷,立马笑着迎上,接过夏爷爷手里的竹篮和锄头,递上帕子,殷殷问声:“爹爹可安好?不孝女婉娘回来看您了……”

    她又回头叫那少女,“映荷,过来见过外公。”少女乖巧的叫道:“外公安好。”

    爷爷看到多年未见的女儿也是高兴,再看到亭亭玉立的外孙女,叠声道好。这边姑姑牵过慕君的手,亲热的问话,连叹慕君生的好,又拽下自己手上的玉镯子给慕君做见面礼。慕君推不过,只好笑着应下。

    晚上一家人齐聚一堂,姑姑坚持要下厨,做了几个中都城的时兴菜,还拿慕君和爷爷采回来的鞭笋炒了一大盘,鲜香软糯,十分诱人。

    慕君娘打趣说姑姑回来,自己的大厨位置就不保了。一家人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团圆饭。

    用过饭,一家人灯下闲话,姑姑拉着云峥又是一番称赞。云峥从未见过姑姑,看到娇滴滴的表妹,竟然还脸红了。

    姑姑又拿出好几件名贵衣料,人人有份,连小慕兰都得了一件絳红的云雾绡,听到姑姑说给自己做新衣,高兴的不得了。

    入夜,姑姑娘俩就安置在院子西边的屋子里,还是姑姑未出嫁时的闺房,一直空置着。慕兰仔细打扫,还帮忙把箱笼抬进来,一直怯怯的表妹映荷总算主动道了声谢。

    月朗星稀,一夜无话。

    第二日,家里来串门的婶婶婆婆来了一拨又一拨,都是来看姑姑娘俩。

    来人有认识姑姑也有不认识的,都对衣锦回乡的姑姑很好奇。乡下地方,人们淳朴爱热闹,可也没什么规矩。

    这个问姑姑男人在中都城做什么营生,肯定发达了吧;那个摸摸姑姑的衣料说不便宜吧;又有人夸映荷,城里姑娘就是不一样,天仙似的;还有爱俏的小媳妇要姑姑教教自己时兴的发式。

    姑姑也大方,爽朗的和大家谈笑,还吩咐女儿拿出米糕,芝麻糖等小零嘴发给跟着来的小子丫头们。

    慕兰看出表妹被一群人围着颇不自在,拿出绣棚子,借口要跟表妹请教中都城时兴的绣样,把她叫到了里屋。

    映荷信以为真,拿出自己的绣帕给表姐看。看着单纯的表妹,慕君随口问道:“表妹,姑父呢,怎么没一起回来看看?”

    谁知映荷一听,立马红了眼圈,那眼泪跟断线珠子似的掉下来,好一会,才平复下来。对着才见没多久的表姐,映荷心里有一股莫名的亲近,在表姐的询问下,她细细说了缘由。

    原来姑姑这次回来并不只是探亲,姑姑已经跟姑父和离了!

    在映荷看来,爹爹不要自己了,还把自己和娘赶出宅子,她能不伤心吗?

    慕君听了,心里也不是滋味,不过很佩服自己的姑姑,这样的情况还能谈笑风生,可见不是那一般的女子。
12345...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