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绿湾奇迹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磨砚少年

    长大之后,他们总是争执着,到底是谁先出手,到底是谁占上风,到底是谁更狼狈,但两个人各自的记忆似乎都不太准确,总是坚持着自己才是胜利的一方,叽叽歪歪个不停,谁也不让谁。不过,那次打架让两个少年成为了朋友。

    正是得益于格里芬的穿针引线,陆一奇这才得以快速打破僵局,顺利地融入球队,并且开启了自己在北美大陆的适应生活。如果没有格里芬的帮助,也许陆一奇依旧能够适应下来,但事情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从小学到中学,陆一奇和格里芬互相陪伴着彼此长达十年,他们居住的地方也就相隔不过三个街区而已,时间并没有让他们渐行渐远,相反,友谊逐渐沉淀得越发深厚自如起来。但是,面临大学的升学十字路口,他们却产生了分歧。

    格里芬早早就已经断了橄榄球的念想,角卫位置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白人角卫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

    陆一奇却固执地钻牛角尖,总是试图再坚持一会。当然,陆一奇在近端锋位置上也的确更加具有竞争力。

    大学申请完毕之后,格里芬和陆一奇双双收到了耶鲁大学的入学通知书,但陆一奇最终选择了愿意给他机会的密歇根州立大学,而格里芬则放弃了斯坦福大学而前往了耶鲁大学——

    原本他们约定着,一起前往耶鲁大学,陆一奇为橄榄球梦想奋斗,而格里芬则为华尔街梦想拼搏,却没有想到走向了不同道路。

    因为这件事,格里芬和陆一奇又打了一架,又是愤怒又是失望又是不甘,最后格里芬怒气冲冲地转身离开,拒绝原谅陆一奇。

    大学之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总是能够让学生保持忙碌,不同城市不同时区的差异,更是让彼此的生活渐行渐远。陆一奇主动联系了格里芬,而格里芬也终究消气,原谅了好友,但联络还是慢慢减少。

    久而久之,“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好友也就回到普通朋友的位置。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们就会如同世界上前前往往的大人一般,因为工作也因为生活而构建起自己的全新生活圈子,儿时的那些好友就散落在天涯,甚至可能永远都不会再联系,最终也就渐渐淡忘,只是封存在记忆深处的角落。

    上一世,陆一奇大学毕业之后回到纽约,进入报社成为一名小记者,开启了自己脚不沾地的社会生活。

    尽管两个人都生活在纽约的曼哈顿,却始终不曾见面,一直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狠狠地打击了格里芬,陆一奇才在某次返回父母家中的时候,意外遇见了格里芬。两瓶啤酒下肚之后,话也就说开了,友谊桥梁又再次维系起来。

    自那以后,陆一奇和格里芬还是经常联系,周末偶尔会出来一起喝酒聊天,后来陆一奇结婚的时候,格里芬是他的伴郎——但格里芬始终不曾结婚,他身边从来都不缺少女性的陪伴,可惜始终没有人能够留住这位风流浪子的心。

    金融危机的海啸风波过去之后,格里芬又重新回到华尔街,并且再次站稳脚跟,很快就重新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百万美元,还有第二个、第三个,但华尔街的残忍与冷血从来都不曾改变过,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不仅没有收敛,而且还更加残酷,作为其中一员,格里芬又第二次遭受到了沉重打击。

    2013年,赛克资本(sac-capital-advirs)爆出内线交易丑闻,这是华尔街过去二十年以来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对冲基金,此次内线交易的涉案金额高达三十亿美元,轰动整条华尔街。

    格里芬也被卷入其中。

    格里芬甚至接受了证监会和fbi的内部调查问询,一度面临牢狱之灾。后来,他被证明清白,尽管如此,他却有些心灰意冷——

    格里芬不曾告诉过陆一奇真相,但只言片语之中可以察觉到,他还是太过相信他人,他还是坚持相信人性,这才使得他被卷入这场丑闻之中;然而,华尔街却不相信,他的弱点也就注定了他不属于这里。

    沉重的打击让格里芬选择了转身离开,前往佛罗里达州,在那里加入了一家房地产中介,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房地产经理。没有赚什么大钱,却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每年都招呼着陆一奇前往迈阿密度假。

    一直到陆一奇一觉重新回到大学时代为止,格里芬都再也没有回到纽约。

    这一世,陆一奇梦回大一,全心全意地扑在橄榄球之上,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两世为人的沧桑与智慧终究还是不同了。

    在大一的时候,陆一奇就主动致电格里芬道歉,真诚地进行沟通,表达自己对橄榄球的信念与坚持。

    将心比心,就好像格里芬对数字、对金融的执念一般,陆一奇也拥有自己的信仰,“这也是我们成为朋友的原因。”

    面对好友的话语,格里芬也只能投降,“说起辩论口才,我认输。不喜欢还能怎么办呢,谁让你是我朋友。”

    陆一奇并没有劝说格里芬离开华尔街,避免受伤,因为他知道格里芬的那种心情,他自己现在就正在走上一条荆棘密布的道路。

    这些年,陆一奇和格里芬各自在自己的梦想道路上拼搏冲刺,偶尔联系、互相鼓励。

    一直到今天。

    陆一奇无法确定格里芬现在的状况,但他还是希望提出一个选择,看看格里芬是否愿意做出不同的尝试——

    通过经纪人来挑选不同潜力球员,在外人眼中可以用“目光如炬”来扮猪吃老虎,但他需要一个绝对值得信任的小伙伴来执行。

    格里芬,无疑就是陆一奇的最佳选择。

    fp

    (iishu)是,,,,!




462 互相信任
    【】(iishu),

    【 】,精彩小说免费阅读!

    “这里是格里芬-沃德,最信任的伙伴。”格里芬有些茫然也有些烦躁,没有浏览来电显示就直接接起电话。

    “这里是阿奇,最贫穷的伙伴。”

    电话另一端传来了陆一奇的熟悉声音,这让格里芬嘴角的笑容稍稍扯了扯,随即又无奈地低垂下来,“滚!不知道谁上半年才刚刚赚了一大笔,现在应该是满脑肥肠的千万富翁才对!”

    格里芬就是陆一奇在华尔街的内线。

    大学就读期间,格里芬就已经陆陆续续开始在股票市场小小试水,陆一奇也参与了不少,两个人双双赚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并且赢得了开启事业的启动资金,等待毕业之后,就在各自的领域里开启了社会生活。

    这些年来,陆一奇与格里芬的合作着实不少。

    陆一奇负责提供“灵感”,而格里芬则负责数据分析以及投资选择。

    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马甲”,同时也是因为陆一奇对于金融数字等等确实不太感兴趣,对于未来发生的金融事件也了解有限,所以陆一奇提供的信息并不算多,点到为止,却直捣黄龙,从来不会落空。

    得益于此,格里芬屡屡认为陆一奇是投资天才,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常人难以比拟;不过格里芬也同样认为,正是因为陆一奇是一个门外汉,心态平和、态度中立,所以才能够捕捉到业内人士容易忽略的机会——

    如果陆一奇进入华尔街的话,恐怕这份灵感很快就会消失。

    去年下半年开始,陆一奇就警告格里芬关于房地产的潜在次贷危机,理由非常简单:

    陆一奇在东兰辛和曼哈顿率队工作的时候,他就发现许多“信用不良”乃至于“信用失效”的人们依旧在购置房产。

    简单来说,原本贷款购房的时候,银行必须详细考核申请人未来的还款能力,否则贷款就可能成为死钱;但现在,银行的审核程序越来越宽松,那些不具备还款能力的申请人也都能够成功申请到贷款,这也意味着次贷危机的泡沫正在越来越大,随时都可能分崩离析。

    关于这一点,陆一奇也不是胡诌的,因为上一世的次贷危机,就有人通过佛罗里达州的低端购房人群嗅到危机,不仅成功躲过了金融危机,而且还狠狠地赚了一笔。所以,陆一奇这样说也不担心格里芬察觉到不对劲。

    遗憾的是,格里芬认为陆一奇“杞人忧天”,担心过多。

    其实这不能责备格里芬,因为根据上一世的结果来看,整个华尔街、整个金融届、整个投资产业,最终只有区区四个人看破了次贷危机的真相,其他所有资深专业人士、所有高层管理人士都没有能够幸免。

    格里芬相信陆一奇的灵感与判断,但陆一奇的预测着实太过骇人听闻,格里芬的专业知识和业内风声都没有给予有力支持,所以他对陆一奇的判断还是保留了态度,并没有如同往常那样全盘听从意见。

    话虽如此,格里芬还是小部分相信了陆一奇,包括陆一奇的投资在内,他自己也投资了一小部分资金,陆陆续续地开始做空cds(信用违约互换)。

    不过,陆一奇对于上一世这场全球金融风暴的时间点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很多专业细节还是通过后来那部电影“大空头”才进一步了解到的;但是,具体转折点则没有专业人士那么清晰,所以抛售cds的时间点把握得不是那么准确,并没有等到cds达到最高点再清空出手。

    最终利润也就没有能够达到最大化。

    格里芬小赚了三百万,而陆一奇则成功赚到了第一个一千万美元,正式从百万富翁迈进千万富翁的行列。

    于是,这才有了格里芬吐槽陆一奇是“满脑肥肠”的抱怨。

    当然,吐槽背后或多或少还有着对自己的埋怨和生气——明明陆一奇都已经识破了次贷危机的泡沫,但他没有完全相信好友,被自己的骄傲与自尊蒙蔽了双眼,最终“下场”也没有任何可以炫耀的地方。

    而且还亲眼目睹了那么多无辜之人的崩溃。

    格里芬还是难免有些自责与别扭。

    “还好当时抽身的速度够快,否则可能就要血本无归了。”格里芬有些庆幸,陆一奇依旧保持着足够的理智,没有贪心也没有冒险,这才让他们两个人都能够在这场金融风暴之中全身而退。

    陆一奇立刻就能够感受到格里芬话语里的情绪变化,那股失落和唏嘘难以掩饰,但陆一奇也没有大惊小怪地贴心慰问,而是给出了另外一个视角,“哈,这也意味着,如果破产了,还可以找到一个备选方案。”

    老友的话语让格里芬大笑起来,“相信吗?现在所有的资产落在我手里,也就够我折腾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吗?谢谢抬举,我还以为一通电话就能够挥霍掉呢。”陆一奇也不介意,跟着一起调侃起来。

    格里芬嘴角轻轻扯了扯,最后还是有些无奈地耷拉下来,“阿奇,抱歉,当初我就应该完全相信的。”

    “已经相信了,不是吗?”陆一奇反问了一句,如果不相信的话,格里芬也就不会拿出自己的积蓄跟着他一起做空cds了。尽管嘴巴上抱着怀疑态度,但实际行动方面,格里芬却又是另外一种反应。

    格里芬的笑容有些苦涩,“知道我的意思。”他始终还是有所保留的——

    陆一奇愿意全心全意地相信他,而他却没有能够回报同样的信任。

    对此,陆一奇并不在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如果我们对调一个位置,现在来指点我的战术体系,我会考虑的意见,但不可能全部采纳,就是这个道理。”

    “哈,这又是什么形容?”格里芬再次被逗乐了。

    陆一奇耸了耸肩,“简单却有效的形容。”随后话锋一转,“呐,现在有一个机会,我又瞄准了一个投资机会,怎么样,是否愿意相信我?然后自立门户、自力更生?”

    “投资机会?”格里芬微蹙起眉头,左右看了看,想要找地方坐下,但纽约街头却没有合适的地方,只能隐隐看到铜牛附近的汹涌游客狂潮,最终只能放弃,打趣地说道。

    “还能介绍什么工作?除了我之外,还认识什么华尔街人士吗?”

    (iishu)是,,,,!



463 千里迢迢
    【】(iishu),

    【 】,精彩小说免费阅读!

    “还能介绍什么工作?除了我之外,还认识什么华尔街人士吗?”格里芬那毫不留情的吐槽又恢复了日常水准,老友之间着实没有必要再继续悲春伤秋下去,说开了,一切也就好了。

    “当然!我认识公司楼下星巴克的门店经理。”陆一奇理所当然地说道。

    格里芬翻了一个白眼,“哈。哈。我的荣幸,快快快,给我名片,我现在就联系面试。”

    陆一奇还真的就报了一串电话号码。

    格里芬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微微愣了愣,随后才反应过来,“这家伙,这不是的电话号码吗?”

    “怎么样,有没有兴趣过来绿湾?我这里有一份工作找。”陆一奇也没有再兜圈子。

    “不要。”格里芬想都没想,“绿湾那个偏僻小镇,美女都找不到几个;而且包装工还是全美独一份的经营模式,我过去那里还能干什么。看着们在球场之上拼搏,然后自己在家里默默慰劳右手吗?”

    陆一奇呵呵地轻笑起来,“工作地点不在绿湾,可以说是遍布整个北美,有机会的话,还需要前往欧洲。只不过我在绿湾而已。现在刚刚起步,但未来前景无量。”

    格里芬满头都是问号,“阿奇,不是准备做投资吧?的所有天赋都在战术和新闻上了,投资不是的领域,不要胡乱被骗了。”

    即使是这些年,陆一奇的灵感始终保持百战百胜,但这些考验的是眼光,而自立门户做投资又是另外一个领域了,恰恰是陆一奇完全不擅长的领域。

    “所以才专门找了,不是?有时间的话,就过来绿湾一趟。”陆一奇简单地回答到,却没有透露更多消息。

    挂断电话之后,格里芬站在纽约街头,回想起陆一奇的神秘兮兮,满眼都是疑虑的担忧,忍不住喃喃自语,“那笨蛋不会真的被骗了吧?”抬起头看着眼前的车水马龙,格里芬有些茫然,站在十字路口也不知道应该朝着哪个方向。

    高耸的楼房、繁忙的车流、诺大的世界,东南西北却找不到一个前进的方向,甚至试图找地方落座,他也没有能够如愿,就这样形单影只地站在街头,无处安身。最终,他缓缓朝着西北方向望去视线。

    “就去绿湾一趟吧。当作是短暂休假。”

    格里芬这样告诉自己。

    但是,当格里芬进入五大湖区域的时候,就忍不住絮絮叨叨地抱怨起来,一直到敲响陆一奇的房子大门,唠叨也依旧没有停下,见面第一句就是吐槽。

    “上帝!我以为纽约已经够冷了,没有想到这里还更加夸张。这天气!确定现在是十月而不是十二月?我简直不敢相信,我一路开了一千英里的车程,然后跑到一个冰天雪地、却没有滑雪场的地方?”

    “陆!一!奇!我一定是疯了!如果没有出事的话,我保证,我已经会把的牙齿打落得满地都是!”

    叽叽喳喳、絮絮叨叨,格里芬的抱怨简直就没有尽头,而专门出来迎接的陆一奇也是见怪不怪地展开还击。
1...168169170171172...3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