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湾奇迹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磨砚少年
“战斗不息!”
“战斗不息!”
不到两万名绿湾包装工球迷,面对将近五万的主场球迷来说,数字和力量都不占优势,但他们却牢牢地拧成一股绳,宁折不弯的应援声音就这样整齐划一地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发出了声响。
“战斗不息!”
站在端区之中,刚刚结束庆祝的进攻组球员们,一个个都围绕在尼尔森身边,喜气洋洋地携手庆祝,就连罗杰斯也难得失态;而此时,他们所有人都不由抬起头,看向眼前那片金绿色的应援声浪。
不是蓝堡球场的金绿海洋,却如同一阵狂风般在眼前浩浩荡荡的紫色山脉面前掀起了强大而坚韧的气浪。
“战斗不息。”
收回视线的时候,他们一眼就注意到慢跑回场边的尼尔森,作为刚才那一记单手接球达阵的头号功臣,尼尔森并没有大肆庆祝,坚定地朝着陆一奇跑了过去,与陆一奇击掌庆祝了一下,而后就回到场边休息。
战斗,现在才刚刚开始。
然后,进攻组其他球员也都纷纷跑回场边,一个接着一个与陆一奇击掌庆祝。
原本陆一奇准备安排特勤组登场,结果球员们来了这一出,他有些意外,却也没有拒绝,给奥古斯都一个眼色,由奥古斯都安排特勤组登场,而陆一奇则与进攻组球员们一一击掌,因为这是鼓舞士气的关键时刻——
绿湾包装工,正式吹响了反击号角!
“战斗不息!”
不仅仅是抵达客场的绿湾包装工球迷们,此时此刻,绿湾小镇的居民们也全部都坚守在电视机前面,跟着呼喊起了同一句口号,属于他们的战斗,现在才刚刚拉开序幕呢!
绿湾奇迹 707 强势回暖
第一节比赛,结束了。
明尼苏达维京人进攻组才刚刚登场,完成了一档进攻,第一节比赛就宣告结束,双方交换场地进入第二节比赛。
在橄榄球比赛之中,半场结束的时候,球权清零,上半场由一方开球,而下半场则直接由另一方开球;但在第一节比赛和第二节比赛之间,球权则是维持原样,只是交换场地而已,球权和进攻位置都保持不变,第三节比赛和第四节比赛之间也是如此。
简单举例就是,第一节比赛结束的时候,明尼苏达维京人进攻组在己方半场二十三码线上,面对二档七码的局面;交换场地之后,也依旧维持如此状况,还是己方半场二十三码线、也还是二档七码。
交换场地,主要是为了减少场地的影响,风向、阳光、端区一侧观众等等等等,确保比赛的公平性。
第一节比赛收官阶段,绿湾包装工在进攻端展现出了强硬姿态,确确实实在气势之争的僵局中成功扳回一城,从比分也可以看得出来,“7:10”,双方的差距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巨大,双方已经重新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这也意味着第二节比赛的气势之争将进一步白热化。
陆一奇绝对不会掉以轻心。
暂时撇开比分落差不说,第一节比赛还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柴尔德里斯确实做好了充足准备,攻防两端的战术调度非常具有针对性,并且成功借助季后赛的主场声势连连施加压力。
不过,战术是死的,比赛是活的。
陆一奇连续抓住柴尔德里斯的战术布局特点,充分利用绿湾包装工的优势,在强强对峙之中制造出缝隙,这才成功地寻找到了对抗的节奏,绿湾包装工进攻组的状态和士气都明显复苏,这是好迹象。
接下来,则是防守组。
对阵明尼苏达维京人这样的球队,首先必须承认阿德里安-皮特森是不可能一招掐死的球员,那些试图直接摁死皮特森的战术往往会因为操之过急的心态而成为皮特森的突破口,所以,地面防守的核心就在于耐心。
绿湾包装工的赛前战术布局并没有问题,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坚持战术,持续不断地向皮特森施加压力——皮特森不是完美超人,他也会疲倦、他也会波动、他也会犯错,防守组最忌讳的就是急躁。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绿湾包装工的防守战术不应该做出调整,事实上,从前两波明尼苏达维京人的进攻就能够看出不少细节,现在也轮到陆一奇做出临场调度的时候,根据柴尔德里斯的战术完成调整。
显而易见地,明尼苏达维京人本场比赛的进攻战术更加具有针对性,不仅仅是单纯依靠皮特森的个人能力而已,进攻锋线的开路战术也更加多变多样,这也成为皮特森地面打开局面的重要辅佐要素。
对于绿湾包装工来说,防守锋线与进攻锋线的硬碰硬战术是行不通的,虽然球队的防守锋线实力稍稍强于自己的进攻锋线,但是在联盟也只是中游水准,并不顶尖,而他们今天面对的明尼苏达维京人却拥有联盟最顶尖的进攻锋线——
与地面防守高居联盟第一的表现形成交相呼应的是,明尼苏达维京人的地面进攻也同样高居联盟第五。
不仅拥有皮特森的闪耀发挥,进攻锋线的地面开路和口袋保护也都堪称顶尖。
换而言之,仅仅凭借实力硬碰硬的话,绿湾包装工未必就能够撕开一道缺口。
“以己之短攻彼之长”,这显然是不明智的,那么,绿湾包装工应该怎么办呢?
绿湾包装工的防守组前线缺少明星级别的球员——伍德森和哈里斯都是二线防守,但这条防守前线本赛季依旧表现出色,核心原因就在于线卫,四名蓝领球员成为陆一奇手中的棋子,屡屡在防守战术的变动与突袭之中发挥重要重要。
现在,绿湾包装工试图打开局面,同样需要依靠线卫的发挥。
“放弃短传防守,注意杰克逊和皮特森,上步坚决一些。”
霍克和泼平加交换了一个视线,从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一抹默契,脑海里双双闪现罗伯斯特的临场战术调度,虽然没有更多话语,但比赛之前的战术会议就已经反反复复分析过无数次了,陆一奇早就已经预判到柴尔德里斯的战术变化,并且做出了相对应的安排,遇到不同情况就使用不同的应对手段。
今天,皮特森在第一节比赛确实是如有神助,发挥出色,有些不可阻挡的架势,那么现在就进入第二阶段。
一档十码。
站在口袋保护之中的特拉维斯-杰克逊在全场球迷的加油助威声之中宣布开球,霍克就如同离弦之箭般直接冲了出去,迅猛而轻盈的脚步根本没有任何迟疑,第一时间就绕过两条锋线纠缠的密集区域,直接从外侧绕道切入口袋之中。
虽然绕了一些路,但上步动作坚决,抢回了一些时间,迅雷不及掩耳地就切入了口袋。
不过,特拉维斯并没有迟疑,开球过后就直接将橄榄球交给了皮特森。
皮特森视线余光注意到了霍克的上步动作,没有纠缠,选择了另外一侧突破,然后就看到了守株待兔的外线卫泼平加。
扑了一个空的霍克并没有泄气,依旧张牙舞爪地朝着特拉维斯飞奔过去,这让双手已经没有持球的特拉维斯吓了一跳,匆忙地往后退了两步,霍克也没有穷追猛打,顺势就错过特拉维斯,擦肩而过——
如果此时冲撞上去的话,那就是粗暴对待四分卫犯规,又或者是没必要的粗暴动作犯规,霍克自然不会轻易犯规,但他还是朝着特拉维斯龇牙咧嘴地展示了强硬手段,让特拉维斯的表情稍稍有些不自然。
与此同时,另外一侧,率先上步的泼平加和稍后包抄的伍德森联手防守住了皮特森,并没有放出太多码数,最终皮特森仅仅推进了三码——跑卫的工作就是又脏又累,永远都在横冲直撞之中寻找缝隙,并不是每次都能够推进大码数的。
对于跑卫来说,平均每次地面推进能够超过五码就已经是顶级表现了。
所以,皮特森并没有觉得什么,快速站立起来,轻松地跳跃了两下,紧接着就再次做好准备下一次地面推进。
绿湾奇迹 708 制造威胁
二档七码。
攻防对峙的局面立刻就变得错综复杂起来,到底是继续相信地面进攻,还是用传球进攻打破平衡,这就看柴尔德里斯的选择了。
特拉维斯的注意力依旧保持着高度集中,并没有因为霍克刚才的“龇牙咧嘴”而动摇,毕竟今天第一节比赛是明尼苏达维京人进攻组占据上风,他们依旧在正确的轨道上,只要坚持自己就能够持续朝着对手施压。
耳机里传来柴尔德里斯的战术布置,特拉维斯的思路保持清晰,站在口袋保护之中开始阅读防守——
对于任何一名四分卫来说,阅读防守都是展开进攻的第一步,即使阅读不出任何东西来,也必须做做样子,因为这就是四分卫对整个攻防对峙情况的初步了解,他在观察防守阵型的同时,防守球员也在观察四分卫。
可惜,特拉维斯并没有能够阅读出太多内容。
特拉维斯的视线专门稍稍在线卫身上多停留了片刻,因为绿湾包装工的整个防守枢纽都是从线卫开始发力的,赛前战术会议就已经多次反复强调了;但特拉维斯没有什么收获,此时对手防守组的站位都非常保守扎实,单纯从阵型根本看不出什么东西。
抑或者是……“其实存在什么猫腻只是有的四分卫看得出来有的四分卫则看不出来”?
特拉维斯没有深想,他需要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教练的安排——不要忘记了,季后赛的首发位置是他自己凭借实力表现赢回来的。
“攻击!”
特拉维斯安稳心神之后,扬声宣布了开球,但双手才刚刚触碰到橄榄球的皮革之感,立刻就可以感受到一股狂风骤雨朝着自己层层叠叠地压制下来,不仅是两名外线卫双双上步,另外还有一名中线卫上步。
七人冲传?
居然是七人冲转!
绿湾包装工防守组全力以赴地七人上步冲传,瞬间就在锋线对峙之中制造出优势,人数优势和对峙优势的双重力量全部释放出来,蛮横而强硬地直接撕开明尼苏达维京人的口袋保护。
此时就可以看到明尼苏达维京人进攻锋线的出色了,即使是“五vs七”的劣势局面,他们也没有直接溃不成军,至少在第一次冲撞对峙的时候,还是成功卡住了脚步,随后才崩溃,至少为四分卫争取到了调整的空间。
哪怕只是一瞬。
对于罗杰斯来说,这“一瞬”就已经足够,但对于特拉维斯来说呢?
不够。
特拉维斯快速后撤的脚步有些慌乱,但还是勉强控制住了重心与平衡,连续后撤之中试图寻找到最佳进攻选择:
传球?跑球?还是自己持球冲跑?
特拉维斯的确拥有选择,进攻锋线咬牙坚持的时间为他争取到一点点宝贵的思考时间和选择空间,但特拉维斯的思考速度却有些跟不上瞬息万变的比赛转变速度,仓促之间,他只能做出了最为安全的选择。
一个轻抛。
特拉维斯就将橄榄球交递给了皮特森——此时,七名防守前线都上步突袭施压,四名防守二线则分别对位四名接球球员,这也意味着,跑卫是唯一一个“多余”的球员,没有人形成对位盯防,特拉维斯的选择是正确的。
但正确的选择在执行过程中,因为特拉维斯的迟疑和犹豫,并没有能够第一时间就当机立断地做出选择,这也迫使皮特森不得不在原地捣脚,一边观察特拉维斯的选择、一边观察防守球员的位置,保持机动性,而不是行云流水地立刻启动。
嗖。
皮特森稳稳地接住橄榄球,却已经没有了调整的时间,必须立刻上步,因为视线余光已经捕捉到霍克的上步——
线卫的上步突袭,显然是有所保留的:中央位置全力施压,两个外侧伺机而动,这样的上步策略却能够充分利用人数优势,在前线制造足够的威胁,并且利用线卫的观察力,制造出更多潜在的威胁。
皮特森并没有担忧,一个沉肩、一个曲膝,既然没有调整空间,就直接正面迎向霍克的冲撞擒抱,用自己的身体天赋狠狠地将霍克撞开,强大的力量直接掀翻霍克,根本没有给霍克留在调整的空间。
砰!
头盔碰撞头盔,发出清脆却沉闷的声响,然后霍克就好像破碎的布娃娃般往后飞了出去,皮特森就再次赢得了推进空间。
但即使如此,皮特森也能够感受到五脏六腑的翻涌,脚步稍稍调整一下,重新寻找到前进的推动力,却没有想到,角卫哈里斯已经提前上步,稳稳当当地封堵住了自己的前进线路。
冷静!
皮特森强迫自己稍稍停顿一下脚步,准备晃动重心甩开哈里斯,却没有想到,这一点点迟疑被哈里斯捕捉到了,哈里斯反而是先发制人地扑了过来,准确无误地擒抱住了皮特森的腰部,顺势直接下坠。
倒地!
没有损失码数,却也没有推进码数。
三档七码。
陷阱!
皮特森立刻就明白了过来,这是绿湾包装工的陷阱——主要目的就在于打乱特拉维斯的进攻布局节奏。
橄榄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进攻环节,无论是地面进攻还是传球进攻,进攻枢纽始终都是四分卫。
如果说,四分卫如同傀儡木偶一般,只是负责将橄榄球从中锋手中转移到跑卫手上,那么跑卫也很难杀出一条血路。跑卫也还是需要四分卫的节奏控制和球权分配,更重要的是,进攻锋线的战术布局也需要四分卫来布局。
换而言之,在当代橄榄球之中,跑卫仅仅凭借着自己的蛮力横冲直撞是很难成功的,跑卫的建功立业必须建立在整个进攻体系上,否则强壮如超人的跑卫,也是消耗品,爆发两个三个赛季之后就报废——身体消耗着实太大太大。
现在,绿湾包装工就正在充分利用防守前线的节奏变化来干扰特拉维斯的判断,如果特拉维斯无法通过防守阅读提前建立优势的话,那么他的进攻战术控制很快就会被线卫组变化多端的节奏干扰打断。
这是不是有些耳熟?
常规赛主客场对阵绿湾包装工的两场比赛,明尼苏达维京人就是这样输掉比赛的。
皮特森大口大口喘息起来:怎么办?他们应该怎么办?
绿湾奇迹 709 战术模版
本赛季,明尼苏达维京人前后与绿湾包装工交手两次,对于这位同区死敌的能力可谓是再了解不过,同时,对于站在场边的那位年轻教练也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都知道这是一个硬骨头。
现在,绿湾包装工再次通过防守前线的战术布局试图打乱明尼苏达维京人的进攻节奏,那么他们应该怎么办?
这当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的,最简单直接的就是通过四分卫来掌控节奏、扭转局面,这也是橄榄球所有进攻与防守对峙的核心焦点之一;但是问题就在于,明尼苏达维京人的两位四分卫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柴尔德里斯也早早预料到了这样的局面,赛前战术布置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布置,此时,皮特森再次嗅到危机的气息,第一反应就朝着柴尔德里斯的方向投去视线,然后就可以看见教练用战术板遮挡口型,正在对特拉维斯进行战术布置,但视线余光却落在皮特森的身上,轻轻颌首给予了肯定的暗示。
皮特森顿时燃起了雄心壮志——现在第二节比赛才刚刚开始,本场比赛的强强对决还没有来到高潮呢,他在原地轻轻跳跃了几下,活动着肌肉,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明尼苏达维京人的战术调整也同样是“变奏”。
既然对方防守组试图打乱节奏,钳制住特拉维斯的判断与解读,那么己方进攻组也同样能够如法炮制,因为主动权本来就掌握在进攻端一侧,只要特拉维斯在开球之前就确定进攻战术,就能够抢占先机。
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也就是省略防守阅读的环节,把四分卫当作角色球员使用,开球之前,教练就会严格制定详细的传球线路、掩护路线以及进攻战术等等。
比如,短传连线外接手鲍比-韦德(bobby-wade)。从传球线路、传球方向到传球目标全部都提前确定,唯一不确定的就是传球距离,根据韦德的跑位情况和对位情况临时调整,但调整空间非常有限。
再比如,由皮特森地面跑球,左翼还是右翼跑球,进攻锋线如何开球掩护,外接手和四分卫应该如何跑动,所有一切也都全部制定战术模版,实际比赛就根据训练内容直接套用,不需要临场做出调整。
也就是说,所有进攻战术都已经确定了,省略特拉维斯的思考、犹豫、选择、出手的环节,开球之后就能够直接执行,当机立断,手起刀落,这也能够为进攻组争取到更多主动权。其实就是战术模版。
但如此选择是非常非常具有风险的,因为战术模版是固定乃至于死板的,一旦被防守组识破或者打乱计划,那么后续就可能将乱成一团;更何况,竞技体育本来就充满意外,一成不变的模板就更加容易出错。
大学赛场,不少教练都会大量安排战术模版,当初陆一奇执教堪萨斯州立大学第一场比赛的时候,也使用了战术模板,让四分卫寻找两个接球点,谁有空档就传给谁,确保四分卫的出手速度提升起来。
但职业赛场,战术模版的使用频率却大幅度下降,因为攻防双方的个人能力和战术意识都上升到全新高度,战术模板更多时候反而是束缚住了进攻组自己的手脚,丢失了四分卫防守阅读的主动与机动。
不过,事无绝对,就好像“把戏进攻”一样,战术模版是否恰当,还是取决于教练对比赛的把控与掌握:
非常偶尔的情况下,教练使用战术模版,通过赛前的反复训练提前完成布局,出其不意地打乱防守组的战术节奏,确实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喜人效果;而且,风险也没有“把戏进攻”那么高。
事实上,战术模版的使用频率之高可能还在想象之上,毕竟,优秀四分卫可不是每支球队的标准配备。
柴尔德里斯明白四分卫是自己进攻组的软肋,而且临场调度能力确实不如陆一奇诡计多端,所以他提前制定了多个战术模板,期待能够在比赛进程中,强行打破双方的僵局,重新为进攻组赢得优势。
现在,就是如此。
虽然时间还有些早,但也恰恰符合出其不意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现在正是双方气势之争的纠结时刻。
柴尔德里斯毫不犹豫就下达了战术模板的指令。
“攻击!”
特拉维斯双手持球,一个转身就将橄榄球传递给皮特森。
皮特森也直接上步,准备接球进行地面推进。
但就在橄榄球即将交递的时候,两个人交错而过,皮特森上步掩护住特拉维斯,紧接着特拉维斯两个后撤步的调整,没有观察、没有迟疑,手起刀落就将橄榄球直接朝着左翼中间位置传送了出去。
明明是假跑真传的战术,但特拉维斯的出手异常果敢,从开球到出手的动作一气呵成,根本就没有经过思考与沉淀,快速出手的策略瞬间就打破了防守组的战术布局,进攻组的优势也就进一步扩大。
传球目标赫然是近端锋吉姆-克莱恩萨瑟(jim-kleinsasser)。
这位三十一岁的老将近端锋经验非常丰富,但是在明尼苏达维京人队内,却不是主要传球目标之一,他更多时候还是扮演拆挡掩护的角色,此时特拉维斯突然传球给克莱恩萨瑟,也是一个意外的选择。
五码短传,没有问题。
正当所有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的时候,却能够看到一双手高高举起,出现在了橄榄球的传球线路上。
啪。
那双带着白色手套的手就这样正面撞上橄榄球,完成了一个篮球式的盖帽。
棕红色的橄榄球全速前冲的势头瞬间就被切断,虚无地掉落在地面上,而刚刚完成盖帽的那位球员也试图接住橄榄球完成抄截,可惜还是慢了半拍,眼睁睁地看着橄榄球落地,他无比懊恼地抱住了自己的头盔。
特拉维斯和皮特森都愣住了,移动的脚步不由停顿下来,满眼都是错误:怎么……怎么回事?
“啊,传球弧线太低了。”
“特拉维斯-杰克逊的传球弧线太过低平,传球速度也没有完全爆发出来,就这样出现在了aj-霍克的线路上,霍克并没有错过这样的良机。”
“原本霍克是准备上步切入口袋施压的,但显然,杰克逊的快速出手打乱了计划,霍克刚刚控制住身体准备转身回防,结果却发现橄榄球弧线太低,就在自己的线路上,抬起双手就直接破坏了传球。”
“明尼苏达维京人三振出局!”
绿湾奇迹 710 扳回优势
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所有都在按部就班,战术模板也成功晃过了绿湾包装工防守组,却没有想到如此虚无地就结束了,那种戛然而止的突兀感让特拉维斯和皮特森双双愣住了,满脸写着猝不及防的愕然。
谁能够想到,居然是特拉维斯的传球弧线控制出现了问题呢?而且偏偏就被对手的线卫逮住了呢?
皮特森有些郁闷。
转头朝着霍克的方向望过去,皮特森就可以看到霍克懊恼地抱住头盔,尽管刚刚盖帽了一次传球,但显然霍克并不满足于此,依旧为擦过指尖的抄截可能而感到扼腕与遗憾,然后,周围其他防守组成员纷纷蜂拥过去,嘻嘻哈哈地拍打着霍克的肩膀,是安慰也是鼓励——
这是绿湾包装工防守组本场比赛的第一次三振出局,继第一次达阵成功之后,客场作战的对手延续了强势复苏的势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