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易楠苏伊

    虽然生鸡蛋的保持期有七天,可煮熟之后就不行,像现在这天气,撑死只能三天。

    更何况广州比刘关县热多了。

    钱淑兰把袋口剪开,然后把鸡蛋干和卤鸡蛋分别切成好几份,势必让在场的人都能有机会品尝。

    王守泉离得比较近,是第一个尝试的,吃了一口之后,啧啧出声,“这味道不错呀。一点也没坏。这玩意真的能保鲜。”

    其他人在尝过之后,也接二连三地说没问题。

    “那我们的鸡蛋能卖出去了,真是太好了。”

    虽然证明这法子有用,可却不需要马上生产。一来是因为猪仔和香料还没长成。

    二是因为这卤蛋的保持期也才九个月,现在生产,等到了秋天交货,保持期已经过了一半了。

    所以只能等九月份的时候现生产,这样才能保证新鲜。

    所以大家伙高兴之后,很快又投入了新的劳作之中。

    时间很快进入五月,王家村又迎来了新一批的知青。

    老一批的知青们原本还想着能回城,这下子是真的懵了。

    诚然他们现在的生活已经比来之前好多了,可这依旧不能让他们满意。

    谁想累死累活跟臭烘烘的蚯蚓打交道啊,这些自视甚高的知识分子有些受不住打击了。

    过来领母鸡的时候,一个个都有些没精打采的。

    钱淑兰这次没有跟王守泉他们去领新知青。

    她现在的任务挺重,要教新人学会使用真空包装机。

    这次的人选是由队里投票选的,是两个年轻又识字的小伙子,一个叫王正喜,一个叫王正平。

    两人跟钱淑兰也有拐七扭八的关系,并且还没出五服,都要叫钱淑兰一声三奶奶。

    这两人一个是小学毕业,一个是初中刚毕业。

    年纪都不大,一个十五,一个十七。

    教两人学习的时候,钱淑兰很明显发觉这两人即使识字,也没有比别人多聪明。

    教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会出错。

    “三弟妹,省城卡车来了,就等你呢。”柳月琴老远就冲着这边喊。

    钱淑兰只好摘掉口罩,往外走。

    刚走到大门口,就看到柳月琴的身影。

    她勾头在厂房里扫了一眼,见那两个男孩子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的,她冲着钱淑兰挤挤眼,“教得挺费劲的吧?”

    瞧她这幸灾乐祸的样儿,钱淑兰有些无语。

    人是生产队选上了,钱淑兰有什么办法。资质不好,她只能多教几遍呗,要是她开口把人退回去,把人家都给得罪了。

    再说了,她也换不来聪明的呀。

    那些知青们脑子倒是挺活,可社员们不认可他们,她也没辙。

    钱淑兰嗔了她一眼,“你就幸灾乐祸吧。”说完她转身朝屋里两人喊了一声,“你们先试试,我先去养鸡场那边帮忙。”

    两个孩子齐齐响亮地回了一声,“好!”

    这声音清脆的,她怎么听着这两小子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呢?

    柳月琴噗嗤一声乐了,“你听听,这两孩子被你教得都有点烦了,估计巴不得你赶紧走呢。”

    钱淑兰无奈摇头,看来还真不是她的错觉。

    柳月琴见她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有点同情她,“你说你这是何苦呢?你家老三那儿子也十五了,人又聪明,为啥不让他过来学啊?”

    柳月琴说的是柱子,钱淑兰搂着她的肩膀,跟她解释,“他今年要考高中呢。说不准就考上了,我哪能耽误他。”

    去年这些知青们下乡之后,学校就复课了,钱淑兰就让柱子也回学校上学。

    李春花原本有点不乐意的,柱子已经十四了,他又随了他亲爹的体格,十四岁的人长得人高马大,说十八都有可能信。

    在生产队干活也能给八个工分,他们生产队的工分又这么值钱。多挣点娶媳妇,多好。

    可婆婆偏让他回去读书,她原本想劝婆婆,可一对上婆婆那双眼,她直接吓得半死,哪里还敢说半个不字。

    于是柱子上学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原本他就是初二上了一学期就回来了,现在从初二重新学起,倒也跟得上,而且成绩还相当不错。别说考高中有希望,就是中专都未必没有可能。

    柳月琴见她这么一说,就知道柱子学习不赖了,她男人就是教书的,当然知道读书的好处。

    立刻朝她竖了个大拇指,“你这奶奶当得跟亲的似的。”

    钱淑兰微微皱眉,“以后可别提这茬啊。什么亲不亲的,生恩哪有养恩大。”

    柳月琴自觉失言,忙不迭地附和,“对,对,你说得的。”

    钱淑兰也没揪着这事儿不放。本来柱子来他们老王家就已经三岁了,这事情也不是什么秘密。柱子估计也听说了。

    可他却泰然自若,对李春花也很恭敬,也没有回家追问说自己亲爹是谁。

    想到柱子的亲娘,钱淑兰好久没听到对方的消息了,好像是改嫁到了外地了。应该也有孩子了,要不然也不会一直没回来看过柱子。

    想到这里,她也就把这心思丢了。

    “你这是朝哪去呀?”柳月琴刚才只顾着跟她说话了,却发现她把自己旁边带,有点懵了。




分卷阅读605
    这厂房是新建的,有操作间,也有仓库间和办公间。

    办公间现在是钱淑兰一个人的办公室,里面只摆放了一个书架和一套书桌。

    但是书桌上摆放了一个藤筐。钱淑兰打开房门,就把这藤筐打开,从里面捡了些东西放自己的挎包里塞。

    虽然现在没办法批量生产,可钱淑兰现有的材料还是足够她做上十几斤的。

    她全部都用塑料薄膜封好,放到这藤筐里,留着备用。

    柳月琴有些诧异,“你拿这些卤蛋和鸡蛋干干什么?”

    钱淑兰神秘一笑,“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到了养鸡场,钱淑兰按照签的合约,给他们称了足够的鸡蛋。

    对方付完钱之后,却没马上走,反而像钱淑兰打听,“听说你们生产队准备生产卤蛋和鸡蛋干?”

    这事儿根本就不是秘密,钱淑兰点头,“是啊。”

    科长问,“好吃吗?如果好吃的话,我们百货大楼也想定一批。”

    钱淑兰从自己挎包里掏出刚才装的卤蛋和鸡蛋干。

    卤蛋有八个,鸡蛋干有五个,鸡蛋干的包装是半斤一袋。

    既然要开食品厂,只凭李世荣的那点销量哪里够呢。

    现在他们的鸡蛋还能卖得出去,是因为其他生产队的鸡蛋都是小鸡仔,等到了八月,那些鸡就开始陆陆续续下蛋了。

    估计全刘关县都要为卖鸡蛋而发愁。

    既然鸡蛋不好卖,那自然是卖卤蛋和鸡蛋干了。

    就像黄豆一样,有人喜欢吃豆腐,有人喜欢吃炒黄豆,有人喜欢吃豆浆。

    每个人的品味不一样,所以卤蛋和鸡蛋干也未必没有销路。

    永林那边是没问题的,供销社这边收的量有点少。钱淑兰有点不满意。

    所以她下一个目标就是省城百货大楼,毕竟省城工厂多,销量大。

    “您可以尝尝。”说着她直接把两袋给拆开了。

    科长尝了一下,眼睛一亮,“这味道真的很不错。”

    关键是很方便啊,开袋即食。城里的工人忙不过来,加班的时候可以买一点尝尝。

    科长十分心动,可他还是问出最关键的问题,“价格怎么卖的?保持期有多久?”

    卖给国内价格自然要便宜,所以钱淑兰笑着道,“卤蛋每个一毛二,鸡蛋干每斤三块。保质期九个月。”

    即使这价格已经打了折,科长还是被这个价格惊呆了,“这么贵?”

    钱淑兰摊了摊手,“没法子,里面需要的材料多。”

    科长低头看了眼卤蛋那酱黑的颜色,仔细回味了下,确实材料很多。

    他有些肉疼,“那行,卤蛋我想定一千个,鸡蛋干我想定一百斤。”

    说完,他直接掏出合约开始签合同,交定金。

    钱淑兰接过来,点了点头,“行,等你下次过来我再给你货。”

    “好!”

    说完,科长上了卡车,带着一车鸡蛋回了省城。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亲们的打赏,么么哒

    第300章

    钱淑兰在自己本子上记了几笔,而后陷入沉思。

    虽然现在这鸡蛋都有销路,不需要她再打开市场,可八月份就不行了。

    她得多联系几家才行。

    “娘,新知青来了。”孙大琴风风火火地从外面跑进来。

    钱淑兰点了下头,把本子合上,然后把刚才收的鸡蛋钱交给她。

    孙大琴有些踌躇,见婆婆面色平淡,便试探着开口,“娘,你收着吧。等你不在了,我再收。”

    说完她可怜巴巴地看着钱淑兰。

    钱淑兰揉了揉眼角,“行吧,我过几天就去县城,到时候你自己收着。”

    孙大琴脸色一僵,可也知道没法再推脱了,忙应了。

    “对了,你刚刚说新知青来了,这次来了多少人啊?”知青们肯定都要安排到养鸡场或是食品厂,她总得要知道。

    孙大琴这才想起来,“这次更多,二十个。”

    钱淑兰惊住了,“这么多?不是咱们生产队上回那么多,这次怎么还这么多啊?”

    论干活这些知青们比乡下人差远了。农村乡下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都比这些十**岁的知青们挣得要多。

    钱淑兰不止一次听王守泉向周社长抱怨,说这些知青们干活不行。周社长还说今年一定少分点给他们。

    怎么今年反而分更多了?

    钱淑兰把会计本往自己挎包里一塞,大踏步往外走。孙大琴急急忙忙跟上。

    到了村口处,不大的地方被一群人围得水泄不通。

    许多社员们站在树底下冲着这群人指指点点。

    钱淑兰走过去,只见这群人正围着王守泉似乎在讨说法。

    王守泉被这群知青们闹得灰头土脸的,钱明华被排挤在外,看着好兄弟成这副样子,黑着脸大喝一声,“都给我散开。再敢胡搅蛮缠,每人扣五十个工分。”

    这声音一落,原本围在王守泉边上的知青们全都散开,却并没有离去,站在一步开外的位置,像个包围圈似的,把王守泉围在里面。

    钱淑兰这才有机会靠近,只见王守泉的衣服被拉扯得皱皱巴巴的,中间还有几个扣子掉了。

    钱淑兰帮他弹身上的土,有些不明所以,“守泉,发生啥事啦?”

    王守泉看到钱淑兰好似看到了组织,苦着一张脸,“我的亲娘,这大队书记真不是人干的。”

    钱明华也挤了过来,拍拍他的肩膀,替他回答钱淑兰的问题,“上面来了个工农兵名额。咱们县有三个,其中一个落到咱们公社,公社领导已经决定把名额让给我们生产队了。我和爹到县城接完知青顺道去公社接人,知青们看到贴在公社门口的告示,就闹起来了。”

    怪不得呢!钱淑兰环视四周,一共三十四个知青,为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名额可不就得闹么?

    可惜这些人错估了一件事情,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可不是特给知青们的,而是给生产队的。

    在社员们心里,知青们是外来人口,谁会把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给自己人,反而给外来人呢?

    要知道王家村生产队小学是免



分卷阅读606
    费的,所以识字的人非常多。初中和高中学历比比皆是。比这些知青们也不差什么。

    所以说这事儿跟知青们没什么关系。

    钱淑兰在这些知青们脸上扫了一圈,眉头微皱,“有没有说什么时候把名单报上去?”

    王守泉理好衣服,答她,“这事不急,八月前报上去即可。”

    钱淑兰看着两人,“这事还不简单,直接投票呗!”

    王守泉和钱明华对视一眼,“我们当然也是跟这些人说的。可这些人不依不饶。”

    说到底投票也并不是最公平的。因为人是有私心的。

    现在村里有一千三百口,去除小孩还有一千口,知青们才三十四个。

    人数如此悬殊,投票的结果还用问吗?

    这些知青们闹,无非是想争这个名额。最好由大队书记直接指定,而不是用投票的。

    可他们也不想想,就算由大队书记指定,难道还会指定给一个外人吗?

    要是王守泉真的这么做了,那他的脊梁骨也要被人戳破了。
1...279280281282283...3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