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清巨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塞外流云

    知足无须多礼。邓廷桢说着伸手一摆,道:坐。

    见气氛不对,易知足心下也有些惴惴不安,谨慎的在伍秉鉴下首落座,俟他落座,邓廷桢便开口道:前些日子上奏的有关元奇银行的折子在京师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本督且问你,朝廷一旦发行国债,动辄数以百万计,元奇银行可有承接之力?

    引起极大的争议?易知足心里一紧,会引发争议,这在他意料之中,但是有承接国债这一条,反应应该不至于如此大才是,邓廷桢如此问,很明显,是否能承接国债直接关乎元奇的生死,他连忙沉声道:能。

    邓廷桢盯着他看了足有移时,才开口道:五百万能否承接?

    易知足依旧是沉声道:能。

    能承接五百万?邓廷桢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国债是朝廷为募集资金发行的债券,既然是募集资金,自然有利息。易知足道:如果利息足够高,别说五百万,五千万,元奇也敢承接。

    五千万?伍秉鉴吃了一惊,连忙问道:元奇能有如此雄厚的资金?

    元奇当然不可能将资金都用于购买国债。易知足缓声道:但元奇可以通过各地的分行向百姓转售国债债券。

    这下邓廷桢听明白了,原来元奇是帮着朝廷销售国债,他当即道:既是如此,山西票号和各地大钱庄也都可以承接国债。

    听的这话,易知足笑了笑,道:月息二分五厘的利息,一年30的利息,朝廷付得起?

    那不可能。不等邓廷桢开口,伍秉鉴便抢着道:动辄数百万的借贷,年息30,朝廷不可能承受的起。

    所以说,元奇低息放贷,也有利于朝廷发行国债。易知足含笑道:元奇能够承接年息10的国债,以元奇现有的实力,敢承接五百万国债,假以时日,元奇能够将国债利息降至8甚至更低,承接数额也能大幅增加。

    非是在下妄言,即便朝廷发行年息12或是15的国债,山西票号和各地钱庄,也没人会承接,没人敢承接,因为他们无法销售国债债券,很简单,国债发行,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百姓谁敢去票号钱庄认购债券?谁敢保证债券到期,这些票号钱庄还没倒闭?看看广州就知道,一个茶叶崩盘,倒闭了多少钱庄?

    元奇则不然,元奇垄断钱庄业,不仅是资金雄厚,抗击风险的能力也极强,轻易不可能倒闭,而且元奇与地方与朝廷休戚相关,会不遗余力的支持地方和朝廷,这是一盘散沙的钱庄无法比拟的。

    :闹了个大乌龙,五万字就已经签约,我忘记签约流程了,签约编辑以为是老作者,也没提醒,结果我忘记寄签约的合同了,呵呵,昨天才问明白原因,哭晕在键盘上了。

    今天已将合同寄出,大家放心收藏,有票的投点推荐票,拜托。




第一三七章 被人惦记
    听的这番话,邓廷桢才意识到自己将国债发行想的太简单了,没有元奇银行这等垄断一地一省之钱行的庞然大物,朝廷国债根本就发行不下去,一盘散沙的票号钱庄根本无法承揽国债的发行。

    伍秉鉴却是嫌易知足说的不够直接明白,沉声道:知足的意思是承揽国债的发行,非元奇银行不可?能否详细说说。

    易知足瞥了邓廷桢一眼,朝廷对元奇银行争议极大,足见朝廷有不少人对发行国债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是他们对国债不太了解而已,这个争议关系到元奇银行的生死,须得说全面一点。

    梳理了下思绪,他才开口道:发行国债,无损朝廷威仪,无碍朝廷颜面,自圣祖世宗以来,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继而又摊丁入地,朝廷岁入几成定数,遭遇特殊情形,或兴兵或赈灾或大型工程建设,必然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此等情形之下,不变相加赋,不嫁祸于民,而是发行国债,这是体恤民生,爱惜百姓之举,不仅无损朝廷威仪,无碍朝廷颜面,反而更能凝聚民心。

    发行国债,实则是利国利民之举,朝廷能通过国债的发行缓解财政压力,百姓能通过购买国债获得不菲的利息,即便是升斗小民亦能从中获益,还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购买了国债的百姓与朝廷休戚相关,会更为拥戴朝廷。

    听到这里,邓廷桢捻着长须微微颌首,这小子不简单,有体恤民生,爱惜百姓,利国利民这三条,不仅打消了朝廷对发行国债的顾虑,还能堵住不少人的嘴。

    发行国债,益处良多,但却必须借助一定的渠道才能发行。易知足稍稍顿了顿,接着道:简单点说,就是必须借助资金实力雄厚,拥有众多分号,具有良好的金融信用,不会轻易倒闭的钱庄银号来发行。

    因为百姓购买国债债券先不是考虑朝廷有没有信用,而是要先考虑销售国债债券的钱庄有没有信用,会不会在国债债券到期之前倒闭。

    譬如说,广州西关一商贾在西关泰昌钱庄买了一百元的三年期国债债券,三年还没到期,泰昌钱庄倒闭了,他手头的一百元国债债券到哪里去兑现?不可能去找地方官府,去其他钱庄?非是本店销售的债券,钱庄一般不会给他兑现,就算会兑现,也必然是打折,别说获得利息,还有亏本的可能。

    经他如此一说,邓廷桢登时明白的不能再明白,换句话说,老百姓买国债,不是相信朝廷,而是相信钱庄,数以百万计的国债发行,唯有元奇这等实力雄厚,信誉卓著,不容易倒闭关门的大钱庄才能帮助朝廷发行国债。

    顿了顿,易知足接着道:大清票号钱庄多如牛毛,但大多本钱不过一万至数万,本钱上十万的已是鲜见,本小就经不起波折,抗不住风险,容易倒闭,而百姓购买国债,是图安全,图稳定的收益,自然没人愿意冒风险去一般的票号钱庄购买国债。

    元奇银行则不然,垄断广东一省钱行的元奇,分行遍及广东各府县乡镇,有着完善的销售渠道,雄厚的资金,良好的金融信用,也不可能轻易倒闭,百姓对元奇放心,才敢放心的从元奇购买国债债券。

    再则,发行国债,发行渠道的好坏直接关乎发行规模的大小,元奇承揽国债发行,可以将国债直接下发到乡镇一级,这是其他票号钱庄所不能比的,虽不敢说承揽国债发行,非元奇不可,但大规模发行国债,还真只有元奇有能力承揽。

    如此一说,本督心里也就有底了。邓廷桢含笑道:不知西洋各国是否也发行国债?

    易知足点头道:西洋大小诸国,没有不发行国债的,不论是爆发战争还是发生灾荒,都会发行国债,不过,西洋各国的国债利息低,年息只在6左右,与大清贸易往来最频繁密切的英国的国债利息更低,只在4左右。

    年息只有4左右?邓廷桢大为惊讶的道:为何如此低?

    因为英国有着完善的金融体系。易知足直言不讳的道:元奇银行就是仿效英国的金融体系,旨在不断降低大清的存贷利息。

    邓廷桢点了点头,道: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王鼎王部堂来信,有意招你入京,知足可愿前去京师?

    王鼎是谁?易知足根本不知道,但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他是知道的,抓着大清钱袋子的天子近臣,得他赏识,做官还不是小菜一碟,不过,易知足根本就没想做大清的官儿,弄个虚衔,在地方混混他无所谓,去京师做官,他压根就没想过。

    很显然,这位王尚书对元奇银行是极有好感的,眼下京师对元奇争议颇多,就算不去也不能得罪人,稍一迟疑,易知足便道:王大人厚爱,在下感激不尽,不过眼下元奇银行正是扩张的关键时刻,在下岂敢抽身?再则,在下窃以为,在广州打理好元奇,比去京师,更有益于朝廷。

    见他依旧不动心,邓廷桢捻着长须道:王部堂三朝老臣,端方正直,素为当今倚重,在户部十年,谙熟经济,能得其赏识,平步青云可期,况且,户部更适宜你一展胸中抱负,知足不妨三思。

    这是诚心诚意的邀请了,易知足微微欠身道:非是小子不识好歹,一则小子年少,性情狷狂,二则元奇如今尚只略具雏形,小子希望能历练几年,待的元奇完全巩固下来之后,再做考虑。

    年纪轻轻,不为功名所动,实是难得。邓廷桢含笑道:也罢,就让你多历练几年。

    谢大人体谅。易知足赶紧躬身道谢。

    回去写篇《国债论呈上来。邓廷桢吩咐道:明日午时前送来,皇上王部堂都等着呢。

    谨尊大人钧令。易知足连忙拱手道,心里却是暗暗叫苦,不过,事关元奇的生死,他也不敢不尽心。



第一三八章 贼喊捉贼
    从邓廷桢签押房告退出来,伍秉鉴易知足两人出的院子,走在空荡寂静的甬道上,伍秉鉴才开口道:知足就不想问问那位对你颇为赏识的户部尚书王鼎王大人?

    易知足满不在乎的道:小子无心出仕为官,问他做甚?

    知足为何不愿出仕为官?

    易知足笑了笑,道:元奇如今还不能撒手,这是实情,再则,今上垂垂老矣,非是少年天子官场上历来讲究论资排辈,小子今年才十九,纵有王大人提携,没有十年也难出头,有这十年,元奇已经成长起来了。

    你还指望能逍遥十年?伍秉鉴摇着头道:锥处囊中,其末立见,一个元奇,一个铁路,知足之名,早已名扬京师,简在帝心,老夫估摸着最多三年,你就会前往京师。

    三年?易知足听的暗笑,三年后这个时间鸦片战争已经爆发,到那时候,朝野上下的注意力都在战事上面,满朝文武一个个都为战事焦头烂额,谁还有闲心来关注他?

    见他不吭声,伍秉鉴转了话头,道:元奇如今有能力承揽五百万的国债?

    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易知足坦言道:不如此说,不足以令朝廷动心,国债对朝廷而言是新鲜事物,朝廷亦会慎重,我估摸着,首次发行国债,不过百万规模,当然,若真要发行五百万国债,元奇也只能是勉力为之,总比被朝廷打压的强。

    说着,他长叹了一声,道:眼下是元奇最难熬的阶段,挺过去了,便是海阔天空。说着,他话头一转,道:过两日,我准备去一趟顺德。

    伍秉鉴脚步一顿,道:你不会是想再策划一次生丝崩盘吧?

    恰恰相反。易知足道:顺德丝商的资金已陷在茶市,我这是去托市,否则生丝价格必然大跌。

    如此也好。伍秉鉴缓声道:否则老夫真担心元奇会背上一个恶名。

    一路说着话,不知不觉已出了总督府,见两人出来,在外焦急等候的伍长青连忙迎了上来,见两人神情平和,不由的暗松了口气,恭送伍秉鉴起轿离开,他才问道:邓大人急召所为何事?

    元奇在京师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易知足说着道:还的劳烦长青跑一趟粤秀山学海堂将君湖兄请来,我的赶写一篇《国债论,明日午前要呈上去。

    不消多问,伍长青也知道这篇《国债论关系甚大,当即点头道:那你先回容园,我这就去请君湖兄。

    易知足如今最怕的事情莫过于提笔做文章,古文底子差尚在其次,主要还是他那一笔字见不得人,前一篇《铁路兴国十八条他就是请的马应龙捉刀,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回到银行公馆,易知足才一下轿,伙计就一溜小跑迎上来,含笑道:大掌柜回来了,潘公子来了,在容园候着,已经来了小半个时辰了。

    易知足点了点头,快步进了容园,见他进来,潘仕明缓步的迎了出来,拱手道:知足可算是回来了,我正担心今日白跑一趟。

    易知足还了一礼,道:首刊有眉目了?

    尝试着设计了一份。潘仕明含笑道:不过,卫三畏说内容不够丰富。

    两人说着进屋,潘仕明将设计好的报纸摊开在桌子上,道:一版邸报,二版是商业,三版是西洋见闻,四版是茶余饭后。

    不错。易知足赞了一句,道:这是首刊,不必太苛求,不过,一版仅是刊载邸报不够,还得加上时事重大新闻以及新闻评论,二版商业,除了大宗贸易商品价格之外,将朝廷和百姓都关心的粮油盐肉药等也加上,另外,还要留出空间给商品或是商家打广告,暂且就这样,以后逐步再加版或是改版。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除了一版,二三四版最好都用白话文,要浅显易懂,报纸不仅只是给士绅看的,也要给商贾百姓看,文绉绉的,没人愿意读。

    用白话文?潘仕明皱了皱眉头,道:白话文士绅怕是不愿意看,再则也得考虑是否有士子愿意撰稿。

    报纸又不是圣贤书,也不是做学问,干嘛非要文言文?易知足道:至于撰稿,聘请专门的评论员和撰稿人,薪水从优,按篇记价,另外,首刊我定两篇文章,一片是《论鸦片危害,一篇是《论西洋国债。

    《论西洋国债?潘仕明道:知足撰稿?

    易知足笑道:一会君湖兄要来,让他撰稿。

    马应龙没来,黄子昌倒是先来了,听闻禀报,易知足心知必然是茶叶市场有了动静,当即迎了出去,一见面,黄子昌便笑道:易大掌柜神机妙算,对方果然直接从二十四五钱直接提价到二十五两五钱,足足提了一两,整个茶市都沸腾了。

    整个茶市都沸腾了?易知足皱了下眉头,将黄子昌领到大榕树下的石桌旁,径直在石凳上坐了,才道:这可不是好事,一旦茶价继续上涨,必然有不少人会跟进,没人相信元奇会再次打压茶价。

    黄子昌点头道:不错,茶市上有传言,说是十三行和元奇在操纵茶价,恶意反复打压拉抬,以牟取暴利。

    这可真是贼喊捉贼。易知足笑道:这传言必然是顺德丝商刻意放出的,以便他们拉抬茶价。略微沉吟,他才沉声道:不能再等了,得防着他们边拉高茶价边抛售茶叶,反复的震荡茶价,将一众投机商套进去。

    那——就这个价位卖出去?黄子昌试探着道。

    易知足点头道:卖,但别卖的太急,免的对方起疑心,陆续卖出四五万担再大量抛售,给你一天时间,明天午时左右就放出消息,说是顺德丝商在搅乱茶市,说粤海关整顿行外商,就是为了防止丝商从茶市将银子赚走,没人跟风,他们的茶叶就会砸在手里。



第一三九章 见招拆招
    泰和盛茶号突然将茶叶收购价直接提高一两,而且依旧是大量收购,整个西关都为之一振,近几日茶价在二十四两至二十四两五钱来回震荡都被看做是低价吸纳,是拉抬茶价的前奏,不少茶商投机商都乐观的认为茶价会继续上涨,突破前期的高点二十七两四钱,也再度有人预测茶价将会上三十。

    胆子大的,敢于冒进的,前段时间在茶市亏损想赶本的又开始蠢蠢欲动,几家茶号相继挂出二十五两五钱的价格进行收购,市场人气节节攀升,但交易量却不大,很简单,惜售,眼见情形一片大好,谁愿意出手,况且这个价位对于不少人来说,都还是亏损的。

    泰和盛茶号后院,何淑泰紧拧着眉头在房间里来回的踱步,这几天元奇和茶叶公会一直没有动静,让他有种很不好的感觉,按理,对方不可能让他们如此从容的操纵价格收购茶叶,这主动权得来的也太容易了,但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太容易得到的,往往都有问题。

    五哥。陈家旺推门进来,一脸笑容的道:有八家商号挂出牌子,与咱们抢购茶叶,收购价都一样。

    这倒真是个好消息,何淑泰停下脚步,道:都派人盯着了吗?

    那还用吩咐。陈家旺笑道:不过,咱们人手有限,再多来几家,可就抽不出人手了。

    再多几家,就不用盯着了。何淑泰说着摆了摆手,道:王掌柜呢?

    我还能去哪?随着话音,王朝揖一步跨进来,道:有点蹊跷,方才接了一笔大单,五千担。

    五千担?在对茶价一片看好的情形下,居然有人抛出五千担?何淑泰心里一跳,随即吩咐道:去外面看着,一有交易,马上来报。
1...5152535455...6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