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女致富攻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陆家小娘子
离开的人离开的很快,中午的时候就已经坐上船走了。
天气真好,坐上了船,倒也是不用担心其他。
东西都装了很多,而且不只是他们去,还有不少人跟着去。
许阳看着船都走了叹了口气,道:“以后就我们俩了,打架的话,也没人能帮我们了。”
宋氏噗嗤一声,道:“你想多了,如果真的要打架的话,你肯定是能赢的。”
“这话怎么说”许阳反问。
陈耀文要念书,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守着,所以,要是有麻烦的话,需要许阳自己去处理。
没有男人的帮忙,女人自己处理的话,多少都是有点辛苦的。
“石头他们不是也还在么”宋氏莞尔,好心提醒道。
是了,手底下还有不少干活的人呢。
第244章 看戏
不知不觉中,自己竟然是有了这么大的能力。
手底下已经有不少人帮忙干活了。
以前的时候,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那个时候,的确是很累,也没想过,这辈子能够熬出头。
当时没有想过要成为人上人,更加不会想着要去京城,因为那个时候,一切都刚刚起步,刚刚分家,手里没有多少钱,当时,心里面想的是一定要多赚点钱,这样的话,至少不用再回到村里。
当时的确是没有想过其他,也没有认识陈耀文。
过惯了苦日子之后,只盼着自己能够有点好日子过,人生太短,总不能过的总是如此辛苦。
因为当时人生苦,只需要过好当下就可以了。
这一眨眼的功夫,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有那么一天,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成了当时自己都不敢想的贵人模样。
当时觉得只要是在县里能够安稳下来,而且有点小钱的话,就算是贵人了。
要是再往上走,那就真的是不敢想。
用了一年的时间,他成了当时自己喜欢的模样。
去年一整年时间过得太快,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如今一年也过了差不多四分之一,真是长大之后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送别的他们,这条街上,因为少了不少人,一时之间竟然变得冷清了许多。
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瞎想吧,反正总觉得这条街上,实在是太过于安静。
花婶儿现在每天都能出门去买菜了,只是,反倒是有点不习惯了。
因为上次张家闹的时候,也间接的造成了一件事,那就是谁都知道,许家是不能去招惹的。
当然是招惹的许家的人,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当时不仅仅是张家如此,其他家也是这样。
许多同行或多或少的,都是受到了一定的惩罚。
不过这也是活该,谁让他们想要踩着许家上位。
许家生意好了一些,那些说再也不来许家买早饭的人,最后都屈服了。
是的,没错,就是屈服了。
她们因为觉得丢脸,倒也不是本人来,但是,他们的家人都过来买了包子。
像是这种别扭的话,许家道也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因为当时闹出这样的事,主要是他们自己做错的,不许他们过来买包子,那也仅仅是局限于他们而已。
有些事情本来就是应该一人做事一人当。
如果说,连同家人也是受到惩罚的话,那未免也是许家太过于小气。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并不代表身为家人也要为他们亲人的行为负责。
也是因为这样,人群当中肯定是有人感觉到不服气的。
其实都在心疼许家。
毕竟那些人信誓旦旦的说,以后绝对不会再来买许家的包子,结果他们是不过来了,但是他们的家人过来,到头来不也是他们还能吃得到。
有人跟许阳说这些,但是许阳说了,许家只是不卖给他们包子而已,但并不代表不卖给他们的亲人。
其实这种事情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就算是许阳这么做,大家伙也并不觉得她是错的。
只是心里面都在骂那些犯了错的人不要脸。
但凡是要点脸面的话,应该是不会再过来吃了,更加不会让家里的晚辈过来买。
不过这种人能做出骂人的事,本来就不是什么有骨气,让他们不这么做,也是为难了他们。
至少现在对于许家来说,生活过得还算是顺遂,所以,像是别人的这些小错误,也没有必要揪着不放。
大概是自己有本事,所以也不在意这些小细节。
反倒是因为这样,生意更加好了起来。
今年过完了年后,许三郎在家zhongte别贫困的时候,不可能说一直念书下去了,于是,和往常一样,三月份的时候,去尝试考童生。
之前一直在门口读书,只盼着努力之后,以后能够风光无限,所以,在三月份的时候,尝试去考一次。
当时家里都在等着,等着好消息,可是谁知道,童生都考不上。
念了这么多年的书,还没能考上童生,那怎么可能考上秀才呢
要想考上秀才的话,肯定是先要考上一个童生。
童生应该是比较好考的,至少对于在镇学念书,而且年纪比较大的人来说,都是可以考上的。
超过了二十岁,还没考上童生的话,在很多人的眼里,那就是实力的问题。
陈耀文当时多么倒霉,但也是考上了童声,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考上了。
许三郎这都比人家大一圈,却也没有能考上。
如果说不失望,那是假的。
汪氏这段时间经常跑到县里来,因为距离不远,再加上家中也没有什么需要操心的。
所以就想着修复感情。
修复和二房的感情,也是修复自己和儿媳妇以及儿子的感情。
汪氏就是这点好,特别有眼力见。
一看情况不对的话,肯定会第一时间做出改变。
来也不是白来的,主要也是为了分享一下家里的事。
现在家里虽然有田地,可已经不想种了,租给别人去种。
而她则是多养一些鸡鸭,赚点钱。
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女人而已,压根不可能做多少的活,地里的活呢,自己有时候也忙不过来,于是,就干脆不做了,盼着夫君去做,那真是痴人说梦。
所以说,只能种一些菜,养一些鸡鸭之类的。
因为这些也生出了不少的蛋,所以经常拿到县里来卖,倒也是能赚不少钱。
她闲着实在是没有什么事,又想跟人分享在家中发生的一切,于是只好到了县里。
跟村里人关系虽然已经比以前好多了,但是村里都是有红眼病的,眼看着她大儿子能够赚到钱,现在都不肯跟她玩了。
反正她也不想跟村里那些人玩,那些阴阳怪气的,总是说她女儿坏话,说什么破鞋之类的,越想越生气,因为这种事和人吵架,也是吵了很多次。
和村里人实在是玩不来,到了县里,的确也是带了不少的消息。
其实说来都是和三房有关。
不过说起三房,汪氏还是免不了幸灾乐祸,听说因为考不上童生,小姜氏实在是看不到了希望,再加上家中压力也开始大了,于是,让许三郎不能再念书了。
不过这件事,直接被否定了。21
第245章 合适吗?
不管是因为面子还是因为心中的执念,姜氏都不可能让自己的小儿子不念书。
要知道,这些年投入了多少,总不能说产出为零吧。
这些年,付出了多少的东西,谁都知道。
所以不可能说就此放弃的。
就算是这次考不上又怎么样,这是第一次考,心态不好,没考上是正常,总不能说她儿子是笨的。
再说了,一次考不上也正常,下次再考不就考得上了吗这种是经验。
家里虽然贫苦,但也并非是没有了银子,至少还能熬两三年,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从此停手。
因为这件事,小姜氏气得有点冒烟,跑回了娘家,呆了一阵子。
不过回到了娘家之后也没用,因为娘家人也不肯帮,在娘家人的眼里,姜氏这么做也是对的。
毕竟已经投入了很多,如果说这一次停手了的话,那之前的投入就是白投入了。
至少还要是个两三年,到时候实在是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的时候,大不了再退出就是。
现在但凡是念过书的,很多因为认识字可以去镇上,当别人的掌柜。
但凡是认识字,稍微有点能耐的话,肯定是不怕没生活的。
小姜氏对于这种话根本就不信,嫁过来多久了要考上的话早就考上了。
恐怕三年之后,他们都没考上,许宣都已经考上童生了。
等真正到了那个时候,才觉得丢脸呢。
反正在她的眼里,这辈子算是嫁错了人,如果说嫁给一个普通的庄稼人,日子过得虽然清贫,但至少还有点盼头。
现在实在是一点盼头都没有。
因为就算是认识字,到了镇上,也是很难讨到生活的。
因为人家又不傻,镇上有这么多认识字的人,他们肯定是优先选择镇上的。
许三郎木讷又自大,绝对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因为这件事,没有人愿意站在她那边,所以在家里免不了骂骂咧咧。
当初决定分家,那真是做的是最大的错误。
如果当时没有分家,一切可以重来,那该是多么幸运。
可惜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也压根没有想到这些,所以,现在所受到的苦,也都是当时脑子里进的水。
汪氏说的可是很起劲的。
正好今天也是许登休息,所以母子俩就来到了县里。
其实也知道,许川夫妻已经买了一处宅子,写的是夫妻二人的名字,不过汪氏也是看开了。
就算是大儿子留下了一点银子,自己留着,并没有打算给她,那又怎么样
每年给五十两银子,在乡下已经很多了。
本来是这辈子都不敢去想的事,现在都可以拥有,那像是大儿子自己留下这些银子,就当做没有看到好了。
想要拿到银子,至少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事情也算是信手拈来吧。
也是因为这种原因,所以,汪氏和孩子们相处的越发好了。
今天过来的时候,直接住在了县里,反正是有屋子的,之前也住过。
许大郎之前被人打过,所以,一直都是比较虚弱的。
现在虽然老老实实的,可曾经造成的伤害,也是没有办法弥补的,甚至也没有想过要弥补,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现在几乎是没有人去搭理他了。
孩子们也都有各自忙的地方,妻子呢,也是跟着孩子一起。
以前家里所有人都是围着他转,他还觉得烦,现在好了,人家出来玩也不带他了。
遗憾肯定是有,失落肯定是有,不过这些都是咎由自取,怨不得谁。
“来来来,尝尝我做的玉米烙。”陆氏端着一盘菜出来了。
今年天气暖得快,所以说现在是五月,但是,一些种得早的玉米已经能吃了。
汪氏现在没有多大的事可做,所以倒腾菜地的话,肯定是有时间的,所以早早的就种好了玉米。
现在是五月,她从家里拿了一些玉米过来。
金huangse的玉米烙,上面还放着些许的白糖,一看就是格外的有食欲。
“哎哟,你做的这个饭真是好吃,我每次来县里,就盼着你做饭呢,以前没分家的时候,就知道你做饭好吃了,现在分家后,我就天天念着这一口呢。”汪氏夸赞道。
这人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也就是说边缘性人格,要么是对你百分百的好,要么是对你百分百的坏。
用一句话来描述,那就是爱憎分明。
这样的人,其实也比较简单,相处起来也比较好。
“喜欢你就多吃点,不过我现在的厨艺,感觉也还行吧,比外面的酒楼差一点,那边的酒楼味道可不错。”陆氏莞尔。
“哪能啊,外面的酒楼哪里能比你厉害,你真是想多了。”汪氏否认道:“不信你问问孩子们,是不是你做的饭最好。”
“行了吧,你可就别为难孩子们了,孩子们肯定会说是我做的饭好吃,这一点毋庸置疑,是不是实话我也不在意了,不过这次你来到了县里,把大哥单独留在家,合适吗”陆氏担心道。
毕竟这是要过一辈子的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