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女致富攻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陆家小娘子
宁可几天不赚钱,都要举家回来看望许老汉。
有孕的许阳都跟着回来了,这许老汉这是命好。
当然,这种心思,大家伙都是一样的,羡慕许老汉,又恨不得骂他好命。
都这么折腾了,二房还是如此孝顺,那些说二房心机深的,不知道是个多么坏的心肠呢。
只说二房从县里回来,带了不少的补品,甚至买了一些布匹回来。
姜氏呆呆的看着院子,有点难以接受自己的夫君生病的事实。
许老汉虽然年纪大了点,但人还算是很精神的。
以往去地里也没啥,毕竟村里比他年纪大,还去地里的人多了去了。
人家也没啥事儿。
只是人家不是单独去的,家中有儿子帮忙,儿媳也能把家里处理得井井有条的。
是以,人家倒是没有啥病。
但是,许老汉不同。
他生病了。
况且是有理由的,太劳累。
这么一生病下来,地里的活儿没人做,小姜氏在闹矛盾呢,不肯去做。
稻谷虽然都收了回来,可现在应该是要去犁地了。
小姜氏一个女子,就算是再有本事,难道还能去犁地不成
再说地里也是还有许多的玉米花生还没收回来。
现在每天都下雨。
下雨时间也不多,就是一天半个时辰这样,后来还是太阳当空照。
因为如此,小姜氏嫌累,所以不肯去做。
姜氏也管不了她,一管就往娘家跑。
是以,姜氏只能忍着。
呆呆的看着地面,也不觉得晃眼,只是感慨,日子怎么就变成了是这样的。
要知道,以前的时候,因为陆氏做事利索,所以每次到了农忙,都是不用着急的。
她在家,煮饭就行了。
其他的时间,啥都不用做。
别提多开心了。
运回来的玉米,也都是陆氏和许阳负责的。
反正每年都是做得井井有条的。
以前她看不上陆氏,觉得陆氏没出息,许二郎也看不上,太老实了。
如今真是造孽啊。
二房的日子过得好了许多,是三房比不上的。
小姜氏又不听话。
地里的活儿,她又做不了,所以忍不住老泪纵横。
二房打开门,看到她一身的寂寥,都叹息了一声。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若是当初对大房二房稍微好点,他们也不会闹着要分家。
当初的偏袒,到现在无非就是吃了苦罢了。
“娘。”许二郎清了清嗓子,叫道。
“你们回来了”姜氏回神,笑了笑,道:“进去看你爹吧。”
这是姜氏少有对他和颜悦色的时候。
许二郎心里有点难过。
他点了点头,道:“是,我们进去看看爹,这是我们带回来的补品。”
除了有补品之外,还有布匹,有银子,还有一些吃食。
原本是不打算给银子的,可转念一想,以后不知道还能给多少次。
加上家中不缺钱,给爹娘一点钱也没啥。
至于他们最后给谁,那是他们的事儿了。
尽孝,那是二房的事儿。
再说,现在是不缺钱,没有必要为了这十两银子就闹起来怎么样的。
真是没必要。
有这时间,干啥不行
这一次给的银子不少,直接给了十两银子,可以说,是很给面子的了。
因为给了许多的银子,所以,姜氏拿到了之后,笑容也是扩大了几分。
如果不给银子的话,她是打算让他们帮忙去地里干活的,只是现在给了银子,大房也给了五两,加起来就是很多了。
以前还没分家,一大家子一年也就是赚到这么一点,现在分家了之后,虽然说他们不是很孝顺,但是给银子就好了,至于孝顺与否,那是未来的事情了。
现在看到了银子,总算是开心了不少,其实现在闹出这样的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穷。
如果不是因为穷的话,怎么会有这样的局面
进到了屋里,看了许老汉。
一段时间不见,的确是老了许多,以前虽然也是跟着下地干活,但是因为有儿子孙子在,自己也不需要做多少,也不需要操心,更不用担心下半年的收成。
但是现在分了家之后,最小的儿子要去念书,孙子也没有能够挑起大梁,所以所有的事都是他来操心的。
小儿媳妇也是个任性的,平时就不是个听话的,很有主意,嫌弃他们年纪大了,经常会反驳他们。
要是以前的话,还会给小儿子一点颜面,至少不会当面反驳,就算是有再多的不满,也终究会藏在心里,不会说出来。
可是现在不一样,小儿子没有能考上童生,所以,小姜氏对此就尤为不满,再加上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还要念书,实在是太浪费了。
一想到是这样的,就什么事都不做了。
别人家的夫君顶天立地,都是干活的能手,地里的活不需要女人去做。
要么就是念书有能耐,像是陈耀文那样,就算是再怎么倒霉,在二十岁的时候,也考上了秀才,听说在县里,也是风光无比。
这样才算是真正的读书人,就算是运气不好,但是实力是有的。
对于他们来说,考上功名是迟早的事。
许三郎算什么东西,要考又考不上,而且还是一副愚笨无知的样子。
考上秀才的,如陈耀文,如沈成,哪一个不是疼媳妇的
人家有本事,不但是疼媳妇,而且还能考上秀才。
马兴那种没什么本事,就知道欺负媳妇,最后不也是没考上吗这些都是咎由自取。
说白了,但凡是有能力的人,对别人都不会太苛刻,像是那种半桶水,因为自己无能为力,所以才对别人要求这么高。
小姜氏原本对自己的夫君还有几分的崇拜,只是现在都已经没有了,在看到二房回来,出手十分的大方,真是越来越怨恨自己的夫君了。
许老汉看到他们回来,终究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因为生了病,虽然看了大夫,但是,依然是一脸的灰败,像是没什么精神气似的。
“爹。”许二郎和陆氏叫道。
第253章 错了
许久不见,如今再次看到自己的二儿子,不知为何老泪纵横。
突然间有点后悔以前没有对二儿子好。
如果当时对他好的话,现在是不是应该也不怎么缺钱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不知道还能活多久,能够再次看到你们,这辈子也值了。”许老汉哭丧着脸说的。
“您说的这是什么话您才多大呢等养好了病,人还是能下地的。你要是没了,三弟怎么办”陆氏不赞同道。
“各有各的福气,要是他没考上,那也是他自己的原因,我也不想再管了。”大概是生病了之后,才知道钱财多么的可贵。
原本生病这期间,许三郎是有休息时间的,但是听说因为和同窗有啥约定来着,反正就是一起出去玩了,对于亲爹不管不顾。
大概是心凉了吧。
如今看到许二郎回到家中,还是一如既往的孝顺,有了比较之后,这才发现,疼爱许三郎,也许是前半生做的最大的错事。
以后自己年纪大了,也许只能靠大房二房养着了。
许三郎肯定是不能依靠的了,不但是没钱,也没有赚钱的本事。
生病之后才知道自己应该倚重谁。
陆氏其实并不信他说的,并不是说她是多么的看不上许三郎,也不是说改正了错误,知道自己做错了。
而是现在终于发现自己能够依靠的人,只有二房和大房。
许三郎是没有办法去依靠的。
所以也不是改变,而是知道现在自己处于弱势的,以后想要过上好日子的话,只能这么做。
因为实在没办法,现在自己已经不能当家了,当的家也是没有任何的说话余地。
于是就开始讨好。
要是放在以前的话,恐怕只觉得是对方悬崖勒马,只是做生意做久了,什么样的人没见过。
这种心思也开始慢慢的明朗了起来。
至少,已经不会再上当受骗,更加不会感动。
陆氏没感动,许二郎也是有点唏嘘。
“您好好养着,其他的事您不用去想了,三弟妹平时不是很有主意吗现在应该也是能独当一面,所以,您好好的养,至于要用什么药材,需要花多少银子,我们来出,而且我们也给了一点银子给娘,让你好好补补。”陆氏道:“你也不用担心银子,我们还是能够养得起您的。”
“你们要是养不起,我们也还能养得起,我们也能帮一些,如今分家了,爹既然已经决定跟老三住,那应该是不会更改,不过您不用担心,逢年过节的,我们也会给银子的。”汪氏道。
许老汉其实做的最错的一件事,就是没有教好孩子,不管是许大郎还是许三郎,甚至是许大妞,都没有教好。
不懂感恩自私自利,刻薄冷漠。
也就是许二郎还算是可以。
现在老了之后,也知道了,以前做错的事,开始想着要改进。
只是曾经受到的伤害,不可能是一两句话就能抹去的当时的伤害,已经在心底,所以现在只能说,应该尽到的孝道,绝对没有要逃避的意思。
只是那些情感什么的,就当做是从来没有过吧。
这句话说出来后,许老汉的眼睛开始黯淡无光。
其实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局,可是心中还是有失落的。
如果说以前并不是那么针对他们的话,现在的日子会不会过得好了许多,应该会吧。
当时要是不分家,也不是那么严格的管着他们,可以让他们去做他们想做的事,可能现在家里都是热热闹闹的。
当时不管着他们的银子,让他们有能力去做别的,到时候家里赚到了许多钱,别说是许三郎念书,就算是念一辈子,都考不上,可能也没有这么大的矛盾。
现在之所以有矛盾,多半都是因为银子,因为银子没有到位,所以这才有矛盾。
如果说当时银子到位了的话,可能,这些矛盾都是不会有的。
后悔已经来不及,他们还顾念着这点亲情,已经是最好的了。
“你们回来就回来吧,我让你娘去熬点鸡汤给你们喝,二丫头现在有了身孕,到底是不同从前了,喝点鸡汤补补吧。”许老汉可能是看开了。
以前闹腾来闹腾去的,都是为了想从大房二房手里拿点银子,只是每一次都没有能够成功。
现在倒是好,看开了之后,银子竟然来了。
大概也是差点没了命吧,所以,现在很宽容,也不想再使出什么幺蛾子了。
以前重男轻女,现在虽然也是,只是有求于许阳,也开始对她好了。
人情世故什么的,以前没放在心上,但是现在已经接受,许家已经分成了三家人,接受他们不是一家人的事实,该有的礼节还是有。
要是搁在以前,许阳肯定是无比的感动,因为终于得到了爷爷的重视。
可是现在年纪大了,见的人也多了,知道的也多了,只要是稍微动动脑子,就可以知道许老汉的目的所在。
不过就算是知道他的目的,也终究还是有点感动了。
“不用了,在县里天天喝鸡汤都喝腻了,这些还是留给您补身子吧。”许阳还是拒绝了。
说完这句话后,许老汉的眼神闪了闪,大概是被拒绝,有点不开心吧。
可是这句话也是实话,因为家中不缺钱,在县里,天天喝鸡汤都不是问题。
再说了,现在回到了这里,要是她立马能够喝到鸡汤的话,三房会怎么想
小姜氏只会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养的鸡,竟然被人吃了。
就算给了银子又怎么样,又没有落到她的口袋里。
平时她忙碌不已,忙前忙后的,也没见得能吃上几口肉,这种不公平的感觉,肯定会让她闹起来的。
许阳不想看着三房闹起来,不管是看在许河的面子上,还是看在许二郎的面子上。
“家里没有养几只鸡,再说了还要攒鸡蛋,拿去换银子了,我哪能吃了你们家的鸡,就算是要吃也是您吃,跟着药一起熬,给您补补也是好的。”许阳多说了几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