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日本之以剑称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卒没过河

    第一个结绳记事的人将自己的经验传承下来之前,可能已经有人试过摆石头记事划线记事和挖坑记事,只是这些人没能找到合适的人选,将他们的经验继承发扬。

    当然,这些人也可能被部落烧死了——别以为这个可能性很小,只要想想布鲁诺是怎么死的,就可以猜到违反传统标新立异者在愚昧时代的下场。

    现在,通过**牧场推出的共享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新奇的想法传输上去。

    每个人只要能设计出试验方案,首先就会有专业软件进行模拟试验,如果是简单的已经被总结出物理规律实验,直接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结果。

    但是复杂的牵涉到还没有得出可靠定理的设计方案,就会有专业人员接手进行实际操作。

    事实上,不是只有科研人员才有脑洞。

    比如说现在最热门的联合国太空电梯试验项目,从地球向太空运输物资方法,就是采用一名前铁路管理人员(现在管理铁路都是人工智能了)的脑洞。

    怎样才能用最低成本从地球运输最多物资到太空城上去?

    这位前铁路管理人员认为,将太空城建筑材料做成箱体,内部承载相关设备,然后这些东西送上去以后,就干脆不要下来了,外壳可以用来建设太空城,内部运载的设备可以起到其他作用。

    至于将运载箱体像航天飞机一样重复利用?

    那完全没有必要,现在大家只要顺着绳子爬就能上天,根本不需要造价昂贵的航天飞机,一个顺绳子爬的设备,要做得那么复杂干什么?

    从地球向宇宙运输设备的运力是如此紧张,哪里有功夫让你回收箱体?

    要知道,这是一根绳索,就像是一条单行道,只能朝一个方向发车。要是回收箱体,那么在箱体从太空降落地面的过程中,就无法向太空城运送物资了,这等运量损失,对柳生元和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而这位前铁路管理人员是怎么向太空电梯管理部门,提出这个建议方案的呢?

    他就是在酒吧里,看着酒吧播放的新闻报道,随口一说而已。

    当时和他一起看新闻的朋友们,甚至都没有留意他说了些什么。

    而这句不超过十个单词的建议,在主人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被人工智能采集,收纳进入资料库,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进入管理者视野。

    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想法,想要最后实现,还需要专业人员对箱体材料结构做种种设计。

    但是这位前铁路管理人员,就凭着自己无意中的一句话,落下一票文明贡献度积分,让此人的居民等级一下子提升了两级。

    (这位前铁路管理人员在失业后,理所应当的申请加入了**牧场,**牧场中各种生活物资全部免费供应,但这并不是说**牧场里就人人完全平等。

    在**牧场中,居民根据文明贡献度积分可以获得一些特权,比如说,喜欢打游戏的,贡献度高可以优先拿到游戏测试资格;喜欢新科技产品的,可以优先试用样品。

    总之,由于有些资源,**牧场也不能无限提供,这些资源的申请者是按照贡献度积分进行排队领取。

    而贡献度高的人,在**牧场或者说**教派中,也会受到更多的尊重。)

    **教派推出的开放式科研平台,就是这样一个采集所有人脑洞的智能系统。

    不管你有没有能力,只要你有脑洞就行。

    这个世界上,也许没有那么多攀上科技高峰的学者,但是有想象力的人可真不少,这些人的各种想象被分门别类的搜集起来,有的变成了小说有的变成了电影还有的则作为科研方向被记录下来。

    创意者也许都忘记了自己曾经说过什么,可是,当他们创意被别人利用并且发扬光大,他们也可以从中获得自己的贡献点收入。

    这种面对所有人的贡献度计算方法,就包括在《文明贡献度计算方法第二版中,明明白白展示在世界面前!

    ————————————

    对不起,索洛恩先生,我要离开这里。

    一只一脸胡子拉碴,眼圈黑得像是几天没睡过觉的科研狗,一边说,一边解开扣子,准备脱掉身上的工作服。

    卡特,我认为你应该再仔细考虑一下,特威公司的核心实验室并不是那么容易进,要知道,这里曾经走出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两位候选人!

    虽然你现在待遇不高,但是只要你留下来完成这次实验,就有机会在费鲁斯教授的论文里署名。

    脑门前方早已经是一片不毛之地的索洛恩教授不满的说。

    一只好用的科研狗也不是那么容易培养的,虽然这位卡特先生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研究者,可是也用熟了手,想要找到替换者一时间也不那么容易。

    呵呵呵,是啊,我只要继续做下去,就有机会在费鲁斯教授的论文里署名,这可真是个好机会!

    低能状态下,电子跃迁量子态的特殊可控性是我发现的,相关证明的思路也是我提出的,可是,现在这个课题却变成了费鲁斯教授的项目,好吧,我是不是该对自己居然有机会在论文上署名而感激涕零?

    卡特的笑容中,一种嘲讽的味道怎么也抹不掉。

    卡特!如果是你有能力让公司为你的想法投入研究经费,我就让你当项目主管。可是你三次向公司提出申请的结果如何?公司一分钱也不会投给你。

    如果不是费鲁斯教授对你的想法感兴趣,你根本就没有展开研究的机会,谁能弄来经费建立课题,谁就是项目的主管,项目中一切学术成果,都必须把项目主导者列为第一作者——这是学术界的规矩而不是剽窃,你到现在还不懂吗?你是怎么博士毕业的?

    索洛恩教授非常恼火的大声指责道。

    卡特这个家伙都三十多岁,也不是什么年轻人了,这种基本常识总是有的,今天怎么会提出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

    要知道,研究是要花钱的。

    尤其是现代越来越复杂的研究项目,动不动就要一群专家学者,组成团队合作才能进行研究,那种一个人关在屋子里,拿一支笔一堆草稿纸就可以完成的研究,早八百年就没有了。

    为了能够进行研究,研究团队负责人要去找人拉投资要对研究工作进行分工要对研究进度进行掌控要对研究经费使用作出规划,这些牵头的研究团队领导者,与其说是研究者,不如说是研究团队的管理者。

    这么多费心费力的工作,费鲁斯教授还得拿自己以往的学术地位来向投资者招揽投资(一个无名之辈,如卡特,想要别人大笔投资他的研究项目,其难度不是一点点大),要是最终成果再归属别人,那谁会肯为别人做嫁衣?

    所以,这些年运行下来,学术界都承认,项目主管者是整个项目研究过程中,产生各项成果论文的第一作者,这并非是剽窃,而是你干不成,我干成了,成果当然应该归我。

    如果项目很大,产生的成果很多,项目主管会把自己名字挂在通讯作者的位置上,把第一作者位置留出来给某个下属专家学者。

    反正项目主管才是整个项目的负责人和成就者,下面的研究员如果能在论文中挂个名字,都算是做出突出贡献了。

    虽然在世界通行的科研制度下,不能抹杀最初产生灵感那个人的贡献,可就实际来说,灵感这东西也就是智慧的火花迸射一下而已,也许在灵感没迸射出来之前,没人能想到这一点。

    但是等这个人把灵感说出来以后,别人一看,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此时,最初迸发灵感的那个人也就不再重要了。

    (这里说的别人,指的是那些有相当学术基础的同行,你要是没那个学术基础,别人说出来你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当然明白这不是剽窃,呵呵,我也没有指责费鲁斯教授剽窃的意思。只不过我现在有更好的选择——我要去申请加入**牧场,拜拜,索洛恩先生。

    卡特一边将自己的私人物品归拢到一个纸箱中,抱起来朝外面走去,走到门口,他想了想,又转了回来,从纸箱中抽出一份打印文档放在空荡荡的办公桌上。

    那是一份《文明贡献度计算方法第二版的打印版本。

    索洛恩先生,这份东西您可以看看,我觉得我们这个实验室很可能撑不了多久,您可以早做打算。




第三百八十章 毁灭现有商业模式
    特威集团是大加拿最著名的通讯芯片供应商。

    作为特威集团核心实验室的一员,虽然卡特只是其中一个接触不到核心技术,做底层研究的小角色,但是各种离职手续和保密协议依然多的惊人,卡特整整走了一个多月的企业流程,才算彻底完成离职程序。

    走出公司大门,卡特转过身,张开双臂,仰起头,看着自己奋斗过四年的大楼,心中百感交集。

    就像是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大学毕业博士毕业一样,离开一个稳定熟悉的环境,总是会让人有些伤感。

    卡特虽然对自己的点子,最后变成别人的论文心中很有些不满,但实际上卡特自己也知道,这符合规矩,或者说,这符合商业市场的运作规律。

    毕竟无论什么事情都是做成了才能算,仅仅是一个灵感说明不了什么——哈里活那边的编剧赤旗那边的小说作者,每天不知道脑子里有多少灵感产生,也没见到这些人为科学发展做出多少贡献。

    先不说这些人脑洞是不是合理,就算合理,这些脑洞也是体现在文学影视方面。

    这些人绝对没有机会在高级实验室里,验证自己的猜想。

    就算在学术界,有资格说出自己的猜想,吸引别人去研究验证的大拿也是凤毛麟角。

    那至少都是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维特勒森奖和泰勒奖,这等世界最重量级学术界奖项获得者,才有如此资格声望,让其他学者对他们凭空提出的猜想感兴趣,并从各自的角度研究验证。

    像卡特这种小博士,在学术界离这种一言九鼎的大佬地位,距离十万八千里都不止。

    想让投资人掏钱,为卡特自己的科学猜想买单?那基本上与哈里活的编剧赤旗的网络小说作者在同一个难度水平线上。

    所以,卡特并不是因为受到不公平待遇才辞职的。

    真正推动卡特辞去研究员职务的,是老同学德拉克发来的一封邮件,《文明贡献度计算方法第二版就是这封邮件的附件。

    卡特的老同学德拉克开设了一个独立工作室。

    当卡特看到老同学邮件上发来的网页链接,点进去看到关于工作室介绍的时候,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这家工作室注册资金五万花旗币。

    说句实话,在花旗开公司很容易,别说五万块注册资金了,就算是注册资金只有一块钱,也照样能开公司。

    可是,老同学开得可是以科研为导向的工作室,这种工作室的经营可不是那种空壳公司可比,人家一个皮包里可以装着各种营业文件拎着就走,开科研工作室却不能这么干。

    没钱你研究个屁啊?先不说人员工资,就算是研究设备,即使不买,你至少也要租用一家实验室吧?五万块钱够干嘛的?买票参观一下吗?

    可是看了德拉克发过来的其他视频内容以后,卡特陷入了沉思中。

    德拉克的工作室在花旗,与其说是一家工作室,还不如说是个办公室。

    除了一套比较昂贵的三维投影设备之外,其他就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办公设备,这些玩意除了那套高清晰三维投影设备之外,其他都是些家用级设备。

    但是,在接入**牧场推出的科研平台以后,这间除了面积之外,平平无奇的办公室顿时变成一个科研中心!

    坐在一张小圆桌边,三个人正在讨论一个什么项目,在他们身边身侧,随着三人的讨论,投影出一幅幅图像并不断产生变化——这都是根据他们讨论的内容,**科研平台提供计算支持,实时构建的各种可行性。

    无数文档图片,在空气中投影出来,这是世界上已经公开发布的论文中,并被充分验证的公式和数据。

    然后,类似的思路取得成果也被一一演示。

    三个讨论者暂时停止争论,对着空气中投影的一篇关于座椅的文档研究起来。

    不过很快,三个人又开始新一轮争论——原本根据他们讨论内容,周边图像上显示的是座椅,现在却变成的一只鞋。

    快进了一段时间以后,一双跑步鞋的细节视图展现在卡特眼前。

    那是一双利用石墨烯技术,制作的微电容斥力感应跑步鞋。

    用电容产生的电磁场取代传统鞋底的气垫和弹簧,可以将人跑步时,脚步落地的冲击力转化为电能储存进电容,然后在人跃起时,将这些电能以电磁场斥力的形态释放出来。

    这种势能——电能——动能转化方式在理论上,可以几乎无损的将人体落地的势能转化为跃起的动能。

    在卡特看来,这种技术实际上只是一个应用级别的技术,也只有石墨烯超导技术得到实现的现在,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德拉克发过来的文档末尾,有一张表格列出三位讨论者获得的实际收入和收入产生的由来。

    每个人说的每句话,在最后跑步鞋定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都被一一标示出来。包括提出想法改进建议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反驳然后再次改进解决问题的种种发言,并由此评价三人各自分享的利润分成。

    三位讨论者从头到尾,没拿出一支笔一张纸,写下一个字敲过一次键盘。

    他们最开始,仅仅是喝咖啡的时候有人提到一句,说电磁场斥力应该也可以当做弹簧来利用,我们做个磁场弹簧吧。

    然后大家围绕这个灵感展开讨论,不到六个小时,从最开始想做一个座椅,到最后的成品变成了一只鞋。

    现在,这只跑步鞋就已经在虚拟影像中成型,据说在成型的一瞬间,某个连这三位始作俑者也不知道的地方,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马上就要投放使用了。

    在这个过程中,压根就没有领导发挥作用的地方——既不需要领导组织生产也不需要领导安排经费更不需要领导来分配收入,规矩就在那里明摆着。

    工作室的所有者德拉克同学,好像就是卖出了几杯咖啡?不过,卡特关心的不是德拉克,他关心的是那三位讨论者的最后实际收益。

    对于最后的收益,这三位讨论者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以货币结算形式获得收益。

    选择这种收益形式,第一笔收益会立刻实时到账,这是推动文明进步儿产生的奖金,按照在刚才讨论中,三人的各自贡献,三人奖金分别是一千块到四百块不等;

    后续收益则要看这种鞋在市场上反响如何,每卖出一双鞋,他们三人合起来可以获得纯利润的百分之五十五!
1...320321322323324...374
猜你喜欢